北师大版 (2013)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 真心原谅他人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3)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 真心原谅他人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清晰阐述原谅的概念,理解原谅他人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
2. 准确识别生活中需要原谅他人的常见情境,如同学间的无意冒犯、朋友的失信等,并掌握原谅他人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听对方解释、换位思考、选择原谅等。
3. 学会运用所学方法在模拟情境或实际生活中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冲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故事分享、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样化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深入思考、踊跃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思考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实践体验,如回忆自己曾经经历的矛盾事件并思考处理方式、在角色扮演中模拟原谅他人的过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原谅的力量,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内心的宽容情感,培养学生豁达、友善、包容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2. 鼓励学生在面对人际矛盾时,能够主动选择原谅他人,修复关系,营造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生动故事、真实案例、直观对比等,让学生深刻理解原谅他人对个人情绪和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原谅是一种积极健康的行为选择。
2. 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原谅他人的方法和技巧,并引导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中,逐步养成宽容待人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难点
1.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如何将抽象的原谅概念和复杂的心理过程简单化、形象化,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尤其是对于一些涉及深层次情感伤害的矛盾情境的处理引导。
2.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当面对自己在意或多次发生的矛盾时,能够克服内心的抵触情绪,真正从内心深处原谅他人,并以平和的心态重建良好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 收集与原谅他人相关的故事、案例、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成教学课件,如《将相和》的故事视频、学生间矛盾冲突及解决的案例展示等。
2. 准备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如代表不同角色的头饰、模拟场景的简单道具(如文具、玩具等)。
3. 设计一份关于学生人际交往中矛盾经历的调查问卷,用于了解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矛盾类型及处理方式,以便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二)学生准备
1. 回忆自己在生活中与他人发生矛盾的经历,思考当时的感受和处理方式,准备在课堂上分享。
2. 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个人思考感悟、小组讨论结果以及课后作业等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将相和》的故事:战国时期,蔺相如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他认为自己战功赫赫,蔺相如只是靠嘴皮子厉害,就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廉颇。他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蔺相如却解释说:“秦国不敢侵略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深受感动,他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两人成为了好朋友,共同保卫赵国。
提问引导:“同学们,蔺相如为什么要原谅廉颇对他的冒犯呢?他们和好之后对赵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从这个故事中,你们能体会到原谅的力量吗?”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
(二)认识原谅
1. 概念讲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原谅的概念:“同学们,当别人做了一些让我们不开心、不舒服甚至伤害到我们的事情时,我们选择不再生气,不再计较,给对方一个机会,这就是原谅。就像蔺相如,虽然廉颇对他有不尊重的行为,但他从国家大局出发,放下了个人恩怨,原谅了廉颇。”
举例说明原谅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如同学不小心弄坏了你的铅笔盒,你没有责怪他,而是接受了他的道歉;朋友答应和你一起玩却失约了,你听了他的解释后选择理解他等。
2. 图片展示
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展示一些反映原谅场景的图片,如两个小朋友吵架后又手拉手和好、一个孩子接受了另一个孩子的道歉并露出笑容等。
提问引导:“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你们能说一说图片中的孩子是怎么做的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从这些图片中,你们能更清楚地看到原谅的样子了吗?”让学生通过图片直观地感受原谅的表现形式。
(三)原谅的重要性
1. 案例分析
教师展示三个不同类型的案例:
案例一:小丽和小美是同桌,小丽在课间休息时不小心碰倒了小美的水杯,水杯摔碎了。小美很生气,大声责怪小丽。小丽不停地道歉,但小美还是不依不饶。从那以后,两人在课堂上也不互相帮助了,关系变得很僵。小丽因为这件事很内疚,上课也总是分心,成绩有所下降;小美也因为一直生气,心情很不好,和其他同学的相处也受到了影响。
案例二:小明和小刚是好朋友,他们一起参加学校的绘画比赛。比赛前,小明答应把自己最心爱的画笔借给小刚,可是到了比赛那天,小明因为自己也想用那支画笔,就没有借给小刚。小刚很失望,觉得小明不守信用,不再和小明一起玩了。小明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小刚不肯原谅他,小明心里很愧疚,渐渐地变得很孤独,对绘画也失去了兴趣。
案例三:小红在学校的走廊上被一个高年级的同学不小心撞到了,她的膝盖擦破了皮。高年级同学连忙道歉,小红虽然很疼,但她看到对方很诚恳,就原谅了他。高年级同学很感激小红,后来还经常在学校里帮助小红,小红也因为这件事多了一个大朋友,在学校里的生活变得更加开心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个案例中原谅或不原谅对自己和他人造成的影响,每组4 5人,讨论时间为5分钟。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加深学生对原谅重要性的理解。
2. 重要性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同学们,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原谅他人对我们自己和他人都非常重要。如果我们选择原谅,我们的心情会变好,不会一直被生气、怨恨等负面情绪困扰;我们还能修复和他人的关系,让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在生活中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和快乐。相反,如果我们不原谅,不仅会让自己不开心,还会影响到和他人的关系,甚至可能会让自己失去朋友,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受到不好的影响。所以,原谅是一种非常好的品质,它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四)原谅的方法
1. 方法介绍
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讲解:“同学们,当别人做了让我们不开心的事情时,首先我们要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你可以说‘你这样做让我很伤心’或者‘我不喜欢你这样对我’。让对方知道他的行为对我们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这样对方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进行简单的口语练习。
倾听对方解释
教师说:“在我们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之后,也要给对方一个机会,让他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做。也许他是有原因的,并不是故意要伤害我们。我们要认真地听他说,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事情的真相。”让学生分组讨论倾听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如何倾听他人的解释。
换位思考
教师解释:“当我们了解了对方的解释后,我们要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一想。比如,如果是我们在那个情况下,会不会也做出同样的事情呢?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感受,也更容易原谅他。”鼓励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和他人发生矛盾的经历,进行换位思考练习,并用笔在笔记本上简单记录自己换位思考后的想法。
选择原谅
教师强调:“最后,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可以不再生气了,就勇敢地选择原谅对方。原谅并不意味着忘记,而是我们愿意给彼此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让关系变得更好。”让学生讨论原谅后的感受和做法,如如何以友好的态度对待对方,如何避免类似的矛盾再次发生等。
2. 角色扮演
教师创设以下情境:
情境一:小张和小李是同学,小张在体育课上不小心踩坏了小李的新运动鞋,小李很生气,要求小张赔偿。小张觉得自己不是故意的,不想赔偿,两人发生了争执。
情境二:小王和小赵是好朋友,小王把小赵的秘密告诉了其他同学,小赵知道后非常难过,不想再和小王做朋友了。小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想要向小赵道歉。
情境三:小周在美术课上向小吴借水彩笔,小吴因为自己还没用完就拒绝了小周。小周觉得小吴很小气,在教室里说了小吴的坏话,小吴听到后很委屈,两人产生了矛盾。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情境中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朋友或老师等角色。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提醒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要运用所学的原谅方法,尝试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各小组依次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观看并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的真实性、对原谅方法的运用是否合理有效、问题解决的程度等。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再次强调原谅的方法和要点。
(五)自我反思与实践
1. 自我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曾经遇到的矛盾事件,如和同学吵架、被朋友误解等。然后让学生思考当时自己是否原谅了对方,如果没有原谅,现在重新思考,按照所学的原谅方法,自己会怎么做。
学生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反思内容,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当时的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原谅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当时处理方式的不足。
2. 实践体验
教师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原谅他人的方法,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如果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了矛盾,就尝试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去原谅他人。比如,如果有同学不小心撞到了你,你就按照步骤,先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听他解释,换位思考,最后选择原谅他。”
教师提醒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以便在下次课堂上分享。
(六)总结与拓展
1. 课堂总结
教师亲切地回顾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微笑着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真心原谅他人》这一课,通过有趣的故事、真实的案例、角色扮演和自我反思等活动,我们深刻认识了原谅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方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当遇到矛盾时,积极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去原谅他人,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美好。”
2. 课后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同学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分享一下今天在课堂上学习的关于原谅他人的知识,并且和他们商量一下,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如果家里发生了矛盾,你们一起尝试用原谅的方法去解决。下节课我们将一起分享大家在这一周内的实践体验。”通过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家庭生活中,促进学生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原谅他人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原谅他人的概念、重要性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 然而,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学生可能由于性格内向或表演经验不足,表现不够自然和流畅,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提前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表演练习。
3. 在自我反思环节,有些学生可能由于年龄较小,对自己曾经的矛盾经历回忆不够准确或分析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曾经的处理方式和现在的思考。
4. 此外,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长期关注,通过定期回顾原谅他人相关知识、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等方式,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宽容友善的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 (2013)五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远离厌学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南大&北师大版(2016)三年级第十三课 真心原谅他人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心理健康一年级下册第十九课 我能原谅他教案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