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人音版(2024)八年级下册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音版(2024)八年级下册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悉《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旋律、节奏,精准辨别小提琴、大提琴、管弦乐队等乐器的音色,感受其优美抒情又跌宕起伏的音乐风格。
了解该作品的曲式结构、创作背景,以及它在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地位,提升音乐分析与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哼唱、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审美判断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音乐背后的情感与意义。
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如小组音乐短剧表演、主题旋律创编等,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所蕴含的坚贞爱情、对封建礼教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
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师充分彰显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情感体验,营造温馨、包容、鼓励的学习氛围,助力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度剖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要素,精准把握小提琴与大提琴的深情对话、管弦乐队的烘托渲染如何营造出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氛围,体会旋律的细腻变化。
让学生感受何占豪、陈钢两位作曲家的创作才华,理解作品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能够沉浸于音乐所描绘的传奇世界。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跨越音乐与情感、历史文化的隔阂,将抽象音乐转化为具象的爱情悲剧画面,深入领悟音乐背后蕴含的深层人文精神,引发学生对社会现实与人性的思考。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表演中,实现音乐、表演、情感表达的高度统一,展现团队的艺术创造力,传递作品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高品质音响设备、《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音频及视频资料(包括不同演奏版本)、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实物或图片)、与作品创作背景相关的资料(如民间传说、历史背景)、表演道具(古装服饰、扇子等)、绘画工具、大白纸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身着带有中国古典文化元素的服装,面带微笑,步伐优雅地走进教室,热情地向同学们打招呼:“同学们,在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流传着许多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大家想一想,哪些爱情故事让你印象深刻,为之动容呢?” 引导学生分享如《牛郎织女》《白蛇传》等经典爱情故事,激发学生对美好爱情故事的向往与共鸣。
教师播放一段剪辑精美的中国古典爱情故事集锦视频,视频中展现了男女主人公相识、相知、相爱,却历经磨难的片段,背景音乐选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抒情前奏片段,营造出浪漫、忧伤的氛围。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的画面是不是让你们沉浸其中?你们知道这首为画面增添无限深情的音乐是什么吗?” 从而引出本节课要欣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二)作品及背景介绍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讲述:“同学们,《梁山伯与祝英台》可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它由何占豪、陈钢两位作曲家创作,取材于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封建礼教森严的古代社会,梁山伯与祝英台冲破重重阻碍,勇敢追求真爱,最终化蝶双飞,这份坚贞与执着令人敬佩。作曲家们用西方交响乐的形式,融合了中国民间音乐元素,如越剧唱腔等,将这个千古绝唱演绎得淋漓尽致,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传说故事、历史背景,介绍两位作曲家的生平、创作风格,以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作过程、首演情况等资料,让学生全方位了解作品诞生的土壤,为后续欣赏筑牢根基。同时,播放作品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整体情绪、速度、旋律走向,为深入欣赏做铺垫。
(三)初听作品
教师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完整音频,同时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动态的、以江南水乡为背景,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书院同窗共读,春日里一起赏花、吟诗,彼此眼神交汇,情愫暗生的画面,画面色调清新淡雅,充满诗意,引导学生闭上眼睛,静心聆听,感受作品的优美氛围、情感基调以及所描绘的纯真爱情场景。
听完作品后,教师轻轻走到学生中间,轻声询问:“同学们,听完这首作品,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被那种纯真美好的情感所打动?谁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初听感受?”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享感受,教师认真倾听,用赞许的眼神、点头等方式给予肯定与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重视。
(四)分段欣赏
再次播放作品,按照作品结构,分段深入欣赏。
第一段:草桥结拜
引导:“现在,让我们走进梁山伯与祝英台相识的美好瞬间,聆听音乐是如何描绘的。” 播放第一段,同时在屏幕上展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草桥相遇,互问姓名,相谈甚欢,随后结拜为兄弟,携手同行的画面。
讲解:“同学们,这段旋律轻快明朗,小提琴奏出的音符灵动跳跃,仿佛是两位主人公初次见面时的欣喜与好奇。长笛等木管乐器的加入,营造出江南水乡的清新氛围,如微风拂面,鸟语花香。大家仔细听,小提琴的音色是不是清脆悦耳,像祝英台的俏皮活泼?感受一下这种青春年少、纯真无邪的意境。”
让学生再次聆听第一段,教师关注学生反应,对沉浸其中、面露陶醉之色的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对不太理解的学生,轻轻走到身边,小声引导其关注乐器音色和旋律特点,比如:“你听,这小提琴拉出的快速音符,是不是像他们初次见面时激动的心跳?你可以试着跟着音乐,用手指轻轻敲击桌面,模仿那种欢快的节奏。”
第二段:同窗三载
过渡:“随着时间推移,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书院同窗共读,情谊日深,我们来看看音乐如何展现这段时光。” 播放第二段,画面切换至书院内,二人一起读书、写字、讨论学问,偶尔相视一笑,冬日里相互添衣,关怀备至。
讲解:“此时,旋律趋于平稳舒缓,小提琴与大提琴相互呼应,仿佛是二人的轻声交谈与心灵默契。中提琴等弦乐器的烘托,让氛围更加温馨。大提琴醇厚的音色,恰似梁山伯的稳重,小提琴灵动的回应,宛如祝英台的聪慧,二者交织,诉说着深厚情谊。大家体会一下这种相知相惜的温暖,是不是能感受到他们纯真的友谊在慢慢升华?”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段与上一段的音乐变化,每组安排一名善于沟通、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组长,负责协调讨论并记录小组成员观点。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倾听他们的想法,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帮助小组解决讨论中出现的分歧或困惑,如:“对比一下草桥结拜的轻快和同窗三载的舒缓,乐器的运用和旋律的走向有什么不同之处,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大家可以结合画面来思考。”
第三段:抗婚
引导:“然而,美好的爱情遭遇了现实的阻碍,祝英台被家人逼迫嫁给他人,让我们用心感受他们的挣扎与抗争。” 播放第三段,画面聚焦在祝英台家中,父母严厉斥责,祝英台泪流满面,梁山伯前来质问,却被拒之门外,气氛紧张压抑。
讲解:“在这一段,管弦乐队齐鸣,音量增大,节奏急促,旋律激昂悲愤。铜管乐器的强烈吹奏,如雷贯耳,象征着封建礼教的威严与压迫;小提琴的高音区尖锐哭诉,似祝英台的绝望呐喊;大提琴的低音深沉厚重,仿若梁山伯的悲愤无奈。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这份沉重的氛围,是不是能体会到他们面对困境的痛苦与抗争的决心?”
邀请几位学生站起来,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模仿祝英台的哭泣、梁山伯的捶胸顿足,以及家人的严厉模样,其他学生在座位上用沉重的叹息、轻轻跺脚等方式为其伴奏,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中的悲愤节奏。教师在一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对于有些害羞的学生,给予温暖的笑容和鼓励的话语,让他们放下顾虑,参与其中,如:“别害怕,用你的动作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大家一起体会这份悲伤与抗争。”
第四段:化蝶
引导:“故事的结尾,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殉情,化作蝴蝶,比翼双飞,让我们感受这份凄美与永恒。” 播放第四段,画面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坟墓裂开,两只蝴蝶翩翩起舞,飞过花丛,飞向远方,阳光洒在它们身上,画面唯美动人。
讲解:“此时,旋律又回归轻柔舒缓,小提琴与大提琴再次深情对话,音色空灵悠扬,仿佛是两只蝴蝶在空中的窃窃私语。长笛等乐器的点缀,让氛围更加如梦如幻。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这份超脱尘世的美好,是不是能体会到他们爱情的坚贞不渝,即便历经磨难,依然永恒?”
邀请几位学生站起来,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模仿蝴蝶飞舞的动作,如轻盈地挥舞手臂、旋转等,其他学生在座位上用轻柔的拍手、晃动彩色丝带等方式为其伴奏,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中的优美节奏。教师在一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对于有些害羞的学生,给予温暖的笑容和鼓励的话语,让他们放下顾虑,参与其中,如:“别害怕,用你的动作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大家一起体会这份美好。”
(五)整体回顾与分析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已经逐段欣赏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现在让我们再次聆听全曲,回顾一下各个段落的主题旋律、乐器运用、场景描绘以及情感表达,感受乐曲完整的艺术魅力。” 播放全曲,师生共同回顾。
回顾结束后,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图表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清晰地展示作品的曲式结构,包括各个段落的起止时间、主题旋律特点、主要乐器、描绘场景等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活动,提出一些关于作品细节的问题,如 “在抗婚段落,铜管乐器的强烈吹奏是如何增强紧张感的?”“草桥结拜部分,小提琴的快速音符有什么象征意义?” 等,让各小组抢答。教师为获胜小组颁发小奖品,如带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元素的书签、明信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竞争意识,同时也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拓展与文化交流
教师播放其他中国经典音乐作品片段,如《二泉映月》,引导学生对比聆听,感受不同作品如何用音乐诠释不同的情感与主题,拓展音乐视野。
开展 “中国古典音乐中的文化魅力” 主题交流活动,教师先分享自己对一些中国古典音乐作品与当时社会文化、民间生活结合的深入理解,如戏曲、民俗与音乐的关联等,然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通过本节课学习以及课外了解到的相关内容,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分享,培养学生的文化多元意识。
(七)课堂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曲式结构、音乐特点、创作背景、文化内涵等,强化学生的学习记忆。
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表扬学生的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团队协作以及对音乐探索的热情,特别提及那些在理解音乐意境、创意表达上有闪光点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同时,也委婉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如个别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参与度不够高等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最后,教师用充满温情的话语鼓励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梁山伯与祝英台》领略了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用音乐去探寻更多世界文化的瑰宝,用心灵去感受它们的力量,让我们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为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努力。”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秉持人文关怀的理念,从导入环节的温馨互动,到分段欣赏时对学生个体感受的关注,再到拓展环节鼓励学生分享文化见解,以及课堂总结时的暖心鼓励,都致力于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收获知识、提升能力、滋养情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持续关注学生需求,让人文关怀在音乐课堂上绽放更绚烂的光彩,助力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乐海泛舟欣赏鳟鱼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魅力歌剧欣赏☆卡门序曲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作品创作背景简析,下面欣赏作品,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