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第1页
    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第2页
    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探究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飞行尿检全称是兴奋剂赛外检查,以尿检为主,血检为辅。主要检查蛋白质同化剂、肽类激素、抗雌激素剂等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尿液、血液都属于人体内环境
    B.正常运动员的尿液中不会检测出葡萄糖,但可以检测出蛋白质
    C.由于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故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激素水平
    D.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性激素都属于肽类激素
    2.电流计与离体神经纤维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图2是在箭头处施加适宜的刺激后,根据电流计指针的变化得到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施加刺激后,电流计指针共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
    B.若减小a、b两点间的距离,则d也随之减小
    C.当ab=0时,两个波峰重叠,电流表指针偏转一次
    D.动作电位传至a处时,膜内K+浓度大于膜外
    3.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会因出血及血块对脑部造成的压迫而出现头痛、肢体活动障碍、言语障碍等症状。若早发现早治疗,则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很大程度的恢复,否则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血块产生的压迫刺激会使小脑中的呼吸中枢功能异常
    B.患者大脑第一运动区损伤或受压迫导致肢体活动障碍
    C.患者左侧肢体活动障碍与中央前回右侧功能障碍有关
    D.患者出现言语障碍说明可能是大脑皮层S区功能受损
    4.长时程增强(LTP)是突触前纤维受到高频刺激或重复刺激后,突触传递强度增强且能持续数小时至几天的电现象。下图表示海马区某侧支LTP的产生机制,下列针对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NO可作为信号分子,这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
    B.AMPA受体和NMDA受体既能接受信号,也能作为离子通道
    C.谷氨酸持续释放是反馈调节的结果,LTP可能与长时记忆的形成有关
    D.注射NMDA受体抑制剂后,高频刺激下突触后膜会发生电位变化并产生LTP
    5.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产热量为a1,散热量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量为a2,散热量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人体通过生理性调节和行为性调节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其中生理性调节是基本的调节方式
    C.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强
    D.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
    6.“健康中国,万步有约”是由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发起、在全国推广的健走活动传递健康生活理念,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下图为内环境调节部分机制,甲、乙、丙、丁代表腺体或神经结构,①-②代表途径,a-f代表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它的靶器官主要是脾。图中f物质是神经递质
    B.长期坚持健走活动可使淋巴细胞数量增加,从而增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C.若碘是合成图中物质c的必要元素,冬天人体抵御寒冷时,c的分泌量增加
    D.寒冷时物质d的分泌量会减少
    7.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是遗传因素与各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长期摄入高脂、高盐饮食会增加肾素(蛋白水解酶)的分泌量,进而通过下述途径引起醛固酮增多,最终使血流量增加,从而引发原发性高血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血管紧张素是激素)
    A.水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B.血管紧张素2通过体液调节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醛固酮,作用范围广
    C.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相同,且二者在靶细胞上的受体也相同
    D.细胞外液量增加也可促进醛固酮的分泌,进而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8.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激活免疫细胞,进而诱发局部红肿的炎症反应,人体通过一系列的调节机制防止炎症反应过强从而损伤正常细胞(如下图)。在一些新冠肺炎患者体内,随着病毒数量的增多,机体会启动“炎症风暴”,以免疫细胞的过度损伤(自杀式攻击)为代价“背水一战”。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产生的物质a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B.T细胞膜表面有脾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的受体,被作用后的T细胞分泌出的乙酰胆碱不属于神经递质
    C.“炎症风暴”属于特异性免疫过程,是由于机体免疫缺陷造成的
    D.如果炎症细胞因子与免疫细胞发生正反馈调节会导致“炎症风暴”
    9.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并释放外毒素引起的。这种外毒素毒性很强,微量即可迅速发挥致病作用。它由a和β两条链组成,其中β链无毒性,但能协助a链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据此,制备疫苗时应选用的成分及依据是( )
    A.外毒素,刺激人体产生的抗毒素抗体可阻止细菌入侵
    B.破伤风梭菌,刺激人体产生的抗菌抗体可阻止该菌入侵人体
    C.外毒素a链,刺激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阻止β链发挥作用
    D.外毒素β链,刺激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阻止外毒素发挥毒性作用
    10.如图是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 )
    A.图中细胞A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
    B.HIV通过攻击细胞C,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丧失引发艾滋病
    C.移植器官发生的排斥反应,主要与⑨有关
    D.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内会发生⑦或⑧的过程,发挥特定的免疫效应
    11.白细胞介素-10(IL-10)是免疫调节的必需因子,由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分泌,TAM表面可表达PD-L1。IL-10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发现,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基于此,科学家使用PD-1或PD-L1抗体来阻断这一信号通路,从而使T细胞能有效对付癌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树突状细胞可促进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B.TAM导致肿瘤细胞更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
    C.IL-10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可增强肿瘤的发生和恶性发展
    D.TAM表达的相关配体可能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12.小儿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由于个体内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无法产生抗体,患儿出生6个月后,因母源抗体耗尽而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化脓性细菌感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同一类免疫缺陷疾病
    B.该病可以通过注射抗原的方式治疗
    C.免疫缺陷病是生来就有的
    D.患者体内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影响机体的体液免疫过程
    13.抗原和抗体的关系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模板学说认为,抗体是在抗原进入机体后,抗原所结合的细胞以抗原为模板设计出来的;克隆选择学说认为,在抗原进入机体之前,具有不同类型特异性受体的B细胞就已经存在。针对上述观点,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高剂量的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仅能够全部杀死具有与其互补受体的B细胞
    A.两种学说均认为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是由相应抗原诱导所产生的
    B.克隆选择学说认为抗体是由能识别抗原的浆细胞合成并释放到体液中
    C.若模板学说成立,则实验组1的结果一定是小鼠不产生抗X抗体,产生抗Y抗体
    D.若克隆选择学说成立,则实验组2的结果是小鼠不产生抗X抗体
    14.“唤醒沉睡的种子,调控幼苗的生长。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下列对于上述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环境因素能通过改变赤霉素的作用来促进种子的萌发
    B.适当喷2,4-D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
    C.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
    D.这一现象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5.研究人员把生理状况相同的水稻的根用不同强度的单侧光照射相同时间后,生长状况如图1所示,黑暗、弱光,强光条件下测得的α分别为0°、17.5°、35.5°。已知光照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合成,研究人员测定不同处理后根尖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与弱光相比,强光对生长素在根尖的分布影响程度更大
    B.由图1结果可知,若逐渐增加单侧光光照强度,α角的数值也会逐渐增加
    C.由图2结果可知,水稻根向光侧生长素含量变化并不仅仅与生长素运输有关
    D.水稻根在单侧光照射后的生长状况可能与生长素对根作用的两重性有关
    16.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研究人员以野生型拟南芥和乙烯受体缺失突变型拟南芥等作为材料,探究乙烯对拟南芥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NAA,一种生长素类似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烯受体缺陷可能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
    B.由①②③组的根系相对长度对比可知,无乙烯作用NAA也能促进根系生长
    C.NAA与生长素的生理效应类似,但分子结构完全不同
    D.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拟南芥的种类和是否使用NAA处理,因变量是根系相对长度
    17.光敏色素是植物接收光信号的分子,具有非活化态(Pr)和活化态(Pfr)两种形式。在农业生产中,作物密植或高低作物间作有时会导致荫蔽胁迫。下图为某种光敏色素和几种重要植物激素响应荫蔽胁迫的信号传递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fr可导致作物体内多种植物激素的合成速率下降
    B.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均可通过生长素影响生长,且作用机理相同
    C.图中四种植物激素在调控下胚轴及茎秆的伸长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
    D.在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荫蔽胁迫会使大豆植株的茎秆过度伸长而减产
    18.图示是为理解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所建立的一个数学模型(此图仅表示变化趋势),以下对此数学模型应用正确的是( )
    A.若x表示生长素浓度,y表示促进生长作用,则a为根,b为茎
    B.若x表示HIV浓度,y表示细胞数量,则a为B细胞,b为T细胞
    C.若x表示进食后血糖浓度,y表示激素含量,则a为胰高血糖素,b为胰岛素
    D.若x表示促甲状腺激素浓度,y表示激素含量,则a为甲状腺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19.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是肝脏细胞中脂肪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并最终被转移至脑、心脏等器官氧化供能。健康人体血液中,酮体含量少;糖代谢紊乱时,血液中酮体增加导致酸中毒,出现神志不清等症状。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酮体可从组织液转移至血浆中
    B.脂肪氧化分解生成酮体是发生在内环境中
    C.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属于人体内环境,内环境不是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酮体可缓解脑组织利用葡萄糖障碍导致的脑细胞供能不足
    20.研究表明,小鼠大脑的“抑郁中枢”和“快乐中枢”共同参与情绪调控,抑郁中枢对快乐中枢有抑制作用。将小鼠放置在水环境中进行“强迫游泳”实验后,小鼠不能积极应对环境压力,出现静止行为则被视为“抑郁”。在此过程中,小鼠大脑中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细胞体之间发生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a2+可在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细胞体之间传递信息
    B.“抑郁”的发生可能会使星形胶质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
    C.“强迫游泳”后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谷氨酸改变突触后膜的电位
    D.提高谷氨酸离子型受体的活性可缓解“强迫游泳”引起的抑郁
    二、实验探究题
    21.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已应用于癌症治疗,机理如图1所示。为增强疗效,我国科学家用软件计算筛到Taltirelin(简称Tal)。
    (1)肿瘤细胞表达能与免疫检查分子特异结合的配体,抑制T细胞的识别,实现免疫逃逸。据图1可知以______为抗原制备的免疫检查分子抗体,可阻断肿瘤细胞与______细胞的结合,解除肿瘤细胞的抑制。
    (2)为评估Tal与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的联合抗肿瘤效应,设置4组肿瘤小鼠,分别用4种溶液处理后检测肿瘤体积,结果如图2。设置缓冲液组的作用是______。据图2可得出结论:______。
    (3)Tal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类似物。检测发现T细胞表达TRH受体,树突状细胞(DC)(TSH)受体。综上所述,关于Tal抗肿瘤的作用机制①Tal与______结合,促进T细胞增殖及分化;②Tal能促进______,增强DC的吞噬及递呈能力,激活更多的T细胞。
    (4)为验证上述假设,进行下列实验:①培养T细胞,分3组,分别添加缓冲液、Tal溶液和TRH溶液,检测______;②培养DC,分3组,分别添加______,检测DC的吞噬能力及递呈分子的表达量。
    22.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为了研究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野生型拟南芥植株进行了以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__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的合成原料是______。若用生长素类似物NAA对主茎(非成熟组织)处理以探究对侧芽生长的影响,NAA应加入图1中固体培养基______(填“A”或“B”)。
    (2)利用图1装置,分别做了四组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单独使用GR24对侧枝生长的作用为微弱抑制作用,单独使用NAA对侧枝生长起着抑制作用,据此推测GR24影响侧枝生长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
    (3)据图2的结果,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个假设:在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GR24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外(主茎)运输。为验证该假设,采用与图1相同的切段进行实验。请在下表中填写相应处理内容,完成实验方案。
    三、读图填空题
    23.图1表示多个神经元共同控制肌肉收缩的过程,①②③表示不同的神经元。回答下列问题: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1)神经元①的静息电位是由______引起的,其兴奋时,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2)图1中共有______个突触;兴奋在a、b之间的传递方向为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a处为神经元的______(填神经元组成)膜。
    (3)分析图1可知,机体防止肌肉持续收缩的机制为______。
    (4)i.若图1放大处的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则给予神经元②适宜刺激后,在P时刻用药物抑制a、b之间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a处膜电位对应图2中的曲线______。
    ii.神经元③未受到刺激时、用药物促使图1放大处的突触后膜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a处膜电位对应图2中的曲线______。
    iii.用药物阻断图1放大处的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和Cl-通道,同时给予神经元②适宜刺激,a处膜电位对应图2中的曲线______。
    24.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如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请据图作答:
    (1)黑暗环境中,图中所示的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松果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后者合成和分泌的______增多,进而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______调节。
    (2)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______。图中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过程中伴随着______的信号转变。
    (3)在HPG轴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______,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______的合成和分泌。
    (4)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随后其血液中GnRH水平会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人体内环境主要指血浆、组织液、淋巴,尿液属于外环境,A错误;
    B、正常运动员的尿液中不会检测出葡萄糖,更不会检测出蛋白质,B错误;
    C、由于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可在全身各处循环,故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激素水平,C正确;
    D、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胰高血糖素属于肽类激素,性激素属于脂质,D错误。
    故选C。
    2.答案:A
    解析:A、在图1中,与电流计相连的两电极分别置于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纤维内部的a点和外表面的b点,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是内负外正,此时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转。施加刺激产生兴奋时,刺激部位的膜两侧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当兴奋传到a点时,两电极处都是正电位,电流计指针指向0;当兴奋离开a点尚未到达b点时,a点膜两侧的电位恢复为内负外正,电流计指针恢复为最初的向左偏转状态;当兴奋传到b点时,两电极处都是负电位,电流计指针又指向0。可见,电流计指针共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A错误;
    B、若减小图1中a、b两点间的距离,则兴奋由a点传到b点所需时间会缩短,所以图2中的d也随之减小,B正确;
    C、当ab=0时,两个电极处同时发生电位改变,两个波峰重叠,电流计指针偏转一次,C正确;
    D、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明显大于膜外,动作电位传至a处时,膜内K+浓度仍然大于膜外,D正确。
    故选A。
    3.答案:A
    解析:A、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而不是小脑,A错误;
    B、大脑第一运动区主要控制肢体的运动,患者大脑第一运动区损伤或受压迫会导致肢体活动障碍,B正确;
    C、由于大脑皮层对肢体的控制是相反的,据此可推测,患者左侧肢体活动障碍与中央前回右侧功能障碍有关,C正确;
    D、若大脑皮层的S区发生障碍,则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因此患者出现言语障碍说明可能是大脑皮层S区功能受损,D正确。
    故选A。
    4.答案:D
    解析:A、题图可知,突触前膜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同时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释放NO又作用于突触前膜增强递质释放,可见图中NO可作为信号分子,这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A正确;
    B、题图可知,神经递质谷氨酸可以与AMPA受体和NMDA受体结合,表明AMPA受体和NMDA受体能接受信号,同时AMPA受体和NMDA受体分别可以运载Na+和Ca2+,可见AMPA受体和NMDA受体既能接受信号,也能作为离子通道,B正确;
    C、由题图可以看出,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后,经过一系列的信号变化,会促进NO合成酶生成NO,进一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更多谷氨酸,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长时记忆与新突触的形成有关,LTP能增加参与新突触连接生长的蛋白质以及AMPA受体的数量LTP可能与长时记忆的形成有关,C正确;
    D、注射NMDA受体抑制剂后,阻断NMDA受体的作用,不能促进Ca2+内流,从而不能形成Ca2+/钙调蛋白复合体,不能促进NO合成酶合成NO,从而不能产生LTP,D错误;
    故选D。
    5.答案:D
    解析: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A正确;
    B、人通过生理性调节(如排汗、血管的收缩)和行为性调节(如使用空调、增减衣物)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其中生理性调节是基本的调节方式,行为性调节是重要的补充,B正确;
    C、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加,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C正确;
    D、同30℃的环境相比,人处于0℃的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由于a1=b1、a2=b2,因此b1b2,D错误。
    故选D。
    6.答案:C
    解析:A、在健走过程中,人体不断消耗血糖,而血糖浓度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此时血糖的来源有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和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图中物质f是轴突末梢突触小体释放出来的,所以物质f是神经递质,A错误;
    B、特异性免疫主要由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长期坚持健走活动可使淋巴细胞数量增加,从而增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B错误;
    CD、若碘是合成图中物质c的必需元素,则物质c是甲状腺激素,冬天人体抵御寒冷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寒冷时图中物质d肾上腺素分泌量也增加,两者都能使肝及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C正确,D错误。
    故选C。
    7.答案:A
    解析:A、水盐平衡是神经-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A正确;
    B、血管紧张素2通过体液调节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而非肾上腺髓质),B错误;
    C、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不完全相同,且二者在靶细胞上的受体也不相同,C错误;
    D、细胞外液量增加会抑制醛固酮的分泌(而非促进),因为醛固酮的作用是保钠排钾,增加细胞外液量时不需要过多醛固酮来促进钠离子重吸收,D错误。
    故选A。
    8.答案:C
    解析:A、分析图,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下丘脑产生的物质a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
    B、神经递质是由神经细胞分泌产生的,T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其分泌的乙酰胆碱不属于神经递质,B正确;
    C、“炎症风暴”是人体免疫反应过强导致的,不是免疫缺陷,C错误;
    D、如果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增多,增强免疫细胞免疫功能,发生正反馈调节会导致“炎症风暴”,D正确。
    故选C。
    9.答案:D
    解析:A、外毒素虽然能刺激人体产生抗毒素抗体,但这种外毒素毒性很强,微量即可致病,用作疫苗风险极大,A错误;
    B、破伤风梭菌本身进入人体后可能会迅速生长繁殖释放外毒素,从而致病,不能直接用作疫苗,B错误;
    C、β链能协助a链发挥毒性作用,但是a链本身有很强的毒性,用其制备疫苗风险也很大,C错误;
    D、外毒素β链无毒性,而且能协助a链发挥毒性作用,刺激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阻止外毒素发挥毒性作用,所以可以作为制备疫苗的成分,D正确。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A、图中细胞A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还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和抗体的结合物,可见图中细胞A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A正确;
    B、B是T细胞,C是B细胞,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HIV通过攻击T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丧失引发艾滋病,B错误;
    C、移植的器官发生排斥反应与细胞免疫有关,即图中的①②⑥过程,即主要与⑨有关,C正确;
    D、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会刺激⑦或⑧过程,即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使得第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D正确。
    故选B。
    11.答案:B
    解析:A、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促进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A正确;
    B、白细胞介素-10(IL-10)可促进TAM转变成调节性T细胞,进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进而使肿瘤细胞不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B错误;
    C、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TAM转变成调节性T细胞进而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进而使肿瘤细胞不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因此可增强肿瘤的发生和恶性发展,C正确;
    D、TAM表面可表达PD-L1,使用PD-L1或PD-1抗体可以阻断PD-1和PD-L1的识别结合通路,降低癌细胞的逃避免疫系统攻击的能力,从而可使T细胞有效对付癌细胞,能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D正确。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小儿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病,A错误;
    B、该病患者体内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即使注射抗原,也不能产生浆细胞和抗体,B错误;
    C、免疫缺陷病有些是生来就有的,有些是后天产生的,如艾滋病是后天性免疫缺陷病,C错误;
    D、体液免疫过程需要B细胞起作用,故患者体内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影响机体的体液免疫过程,D正确。
    故选D。
    13.答案:D
    解析:A、克隆选择学说认为,在抗原进入机体之前,具有不同类型特异性受体的B细胞就已经存在,而不是由抗原诱导产生的,A错误;
    B、效应B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
    C、模板学说认为,抗体是在抗原进入机体后,抗原所结合的细胞以抗原为模板设计出来的,实验1中用高剂量的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杀死具有与其互补受体的B细胞,一段时间后,再注射适宜剂量的抗原Y,小鼠体内的B细胞会接触抗原X和抗原Y,所以小鼠仍然会产生抗X抗体和抗Y抗体,C错误;
    D、克隆选择学说认为,在抗原进入机体之前,具有不同类型特异性受体的B细胞就已经存在,现用高剂量的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杀死了含有抗原X的B细胞,因此再注射适宜剂量的抗原X,小鼠缺乏与其特异性结合的细胞,不会产生抗X抗体,D正确。
    故选D。
    14.答案:A
    解析:A、环境因素能够改变激素的合成、含量等,进而影响植物生命活动,但无法改变激素(如赤霉素)的作用,A错误;
    B、一定浓度的2,4−D能防止落花落果,所以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B正确;
    C、乙烯可促进果实的成熟,脱落酸可促进果实的脱落,所以说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C正确;
    D、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在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下进行的,D正确。
    故选A。
    15.答案:B
    解析:A、根据弯曲角度可知,与弱光相比,强光对生长素在根尖的分布影响程度更大,A正确;
    B、由题干信息可知,黑暗、弱光,强光条件下测得的α分别为0°、17.5°、35.5°,这一结果体现了根具有背光生长的特性,若逐渐增加单侧光光照强度,α角的数值不会一直增加,B错误;
    C、分析图2可知,黑暗条件下两侧生长素的总量为700ng·g-1,而弱光、强光条件下生长素的总量分别为539.8ng·g-1(138.2+401.6)、506.6ng·g-1(92.2+414.4),推测单侧光可能引起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弱光、强光条件下背光侧生长素的含量分别为401.6ng·g-1、414.4ng·g-1,均大于黑暗条件下的一侧生长素含量350ng·g-1,故推知单侧光引起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部分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故水稻根向光侧生长素含量变化不仅仅与生长素运输有关,还可能与单侧光可能引起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有关,C正确;
    D、由题图分析可知,单侧光照射后,水稻根向光侧生长素含量少,生长快,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反而生长慢,说明生长素对根作用有两重性,D正确。
    故选B。
    16.答案:D
    解析:A、①②两组生长素的相对含量对比,可以说明乙烯受体缺陷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A正确;
    B、由于第③组突变型拟南芥的乙烯不再发挥作用,加入NAA后其根系相对长度与①②组对照可以说明无乙烯作用NAA也能促进根系生长,B正确;
    C、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很多,从分子结构来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吲哚丁酸;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α—萘乙酸(NAA)、矮壮素等,C正确;
    D、本实验的因变量有两个:植物体内生长素相对含量和根系相对长度,D错误。
    故选D。
    17.答案:B
    解析:A、据图可知,Pfr可导致作物体内多种植物激素(赤霉素、乙烯、油菜素内酯)的合成速率下降,A正确;
    B、据图可知,赤霉素可促进生长素的合成,通过增加生长素的量影响植物的生长,而油菜素内酯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B错误;
    C、据图可知,赤霉素和乙烯促进PIFs的生成,进而促进生长素的生成,生长素促进下胚轴和茎秆伸长,油菜素内酯促进BZR1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下胚轴和茎秆伸长,即四种激素均能促进植物幼苗下胚轴伸长,表现为协同作用,C正确;
    D、在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荫蔽胁迫引发低位植物的茎秆等出现过度伸长,从而导致大豆植株减产,D正确。
    故选B。
    18.答案:D
    解析:A、根对生长素敏感,高浓度生长素对根起抑制作用,若x表示生长素浓度,y表示生理作用,则a为茎,b为根,A错误;
    B、HIV侵染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因此HIV浓度升高后,T细胞数量减少,机体免疫力下降,B细胞不会增加,B错误;
    C、机体刚进食后,体内血糖浓度较高,需要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当血糖恢复正常后,胰岛素的分泌量就不再增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是拮抗作用,所以两者曲线变化相反,则a为胰岛素,b为胰高血糖素,C错误;
    D、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若x表示促甲状腺激素浓度,y表示激素含量,则a为甲状腺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正确。
    故选D。
    19.答案:B
    解析:A、分析题意可知,酮体是肝脏细胞中脂肪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可从细胞内进入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可以双向交换,因此酮体可从组织液转移至血浆中,A正确;
    B、脂肪氧化分解生成酮体发生在肝脏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发生的过程,B错误;
    C、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内环境不是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C正确;
    D、酮体可被脑等器官氧化供能,所以可缓解脑组织利用葡萄糖障碍导致的脑细胞供能不足,D正确。
    故选B。
    20.答案:C
    解析:A、Ca2+不是信号分子,不能在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细胞体之间传递信息,A错误;
    B、“抑郁”的发生可能会使星形胶质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大,不容易产生兴奋,B错误;
    C、“强迫游泳”后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会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C正确;
    D、抑制谷氨酸离子型受体的活性可缓解“强迫游泳”引起的抑郁,D错误。
    故选C。
    21.答案:(1)免疫检查分子;T
    (2)作为对照组;Tal与免疫检查分子抗体都有抗肿瘤效果,二者联合使用可明显增强抗肿瘤效果
    (3)T细胞表面的TRH受体;TSH作用于DC细胞上的受体
    (4)T细胞的数量和毒性T细胞的比例;分别添加缓冲液、Tal溶液和TRH溶液
    解析:(1)肿瘤细胞表达能与免疫检查分子特异结合的配体,抑制了T细胞的识别,从而实现免疫逃逸。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的作用是阻断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结合。以免疫检查分子为抗原制备的免疫检查分子抗体,可阻断肿瘤细胞与T细胞的结合,解除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抑制。
    (2)设置缓冲液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组,用于排除其他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更准确地评估Tal与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的联合抗肿瘤效应。据图2可知,与缓冲液组相比,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组、Tal组和Tal+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组的肿瘤体积都有所减小,其中Tal+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组的肿瘤体积减小最为明显,故得出结论:Tal与免疫检查分子抗体都有抗肿瘤效果,二者联合使用可明显增强抗肿瘤效果。
    (3)①因为受体与相应配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Tal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类似物,且已知T细胞表达TRH受体,所以推测Tal可能与该受体结合,即Tal与T细胞表面的TRH受体结合,促进T细胞增殖及分化。②依据题干信息,Tal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类似物,通过分级调节,Tal可以促进TSH的作用,已知DC表达TSH受体,所以推测TSH作用于DC细胞上的受体,综上,Tal能促进TSH作用于DC细胞上的受体,增强DC的吞噬及递呈能力,激活更多的T细胞。
    (4)为验证上述假设,实验如下:①培养T细胞,分3组,分别添加缓冲液、Tal溶液和TRH溶液,检测T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情况,即T细胞的数量和毒性T细胞的比例。通过对比添加不同物质后T细胞的数量和毒性T细胞的比例,来验证Tal与TRH受体结合促进T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假设。②培养DC,分3组,分别添加缓冲液、Tal溶液和TSH溶液,检测DC的吞噬能力及递呈分子的表达量。通过对比添加不同物质后DC的相关指标,来验证Tal促进DC分泌TSH从而增强其功能的假设。第一步:添加缓冲液的组作为对照组。第二步:添加Tal溶液的组,观察其对DC功能的影响。第三步:添加TSH溶液的组,用于与添加Tal溶液的组对比,以确定Tal是否通过促进TSH分泌发挥作用。
    22.答案:(1)显著影响(调节作用);色氨酸;A
    (2)通过促进NAA的作用进而抑制侧枝生长
    (3)一定量放射性的NAA;不添加GR24(或不做处理)
    解析:(1)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的合成原料是色氨酸。NAA是生长素类似物,在未成熟组织中具有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至形态学下端)的特点,故应该将生长素类似物NAA加在图中的培养基A中。
    (2)分析图2:与对照组相比,单独使用GR24时对侧枝生长几乎不起作用(微弱抑制作用),单独使用NAA时对侧枝生长起抑制作用,同时使用GR24和NAA时对侧枝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据此推测GR24影响侧枝生长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促进NAA的作用进而抑制侧枝生长。
    (3)本实验是验证在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GR24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外(主茎)运输的假设,自变量为是否加GR24,放射性标记的NAA(或生长素)可以跟踪激素的运输情况。因此实验组:在主茎上端施加NAA,在侧芽处施加一定量放射性标记的NAA(或生长素),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GR24;对照组:在主茎上端施加NAA,在侧芽处施加一定量放射性标记的NAA(或生长素),在固体培养基中不添加GR24(不作处理)。
    23.答案:(1)K+外流;相反
    (2)4;b→a;树突
    (3)突触前膜(b)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a),使Cl-通道打开,Cl-内流,导致神经元②的兴奋性减弱,肌肉收缩强度下降
    (4)IV;I;Ⅱ
    解析:(1)静息电位是K+外流引起的。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兴奋部位的电位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当神经元兴奋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而兴奋传导方向则相反。
    (2)图中神经元①②之间,神经元②③之间,神经元③②之间,以及神经元③与肌肉细胞之间各形成1个突触,共有4个突触。神经递质只由突触前膜释放,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即由b→a。结合图1可知,a处为树突膜。
    (3)为防止肌肉持续收缩,图1放大处的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Cl-通道打开,Cl-内流,导致神经元②的兴奋性减弱,肌肉收缩强度下降。
    (4)i.若图1放大处的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则给予神经元②适宜刺激后,在P时刻用药物抑制a、b之间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此时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不能分解,使突触后膜的Na+通道持续打开,Na+持续内流,膜电位对应曲线IV。
    ii.神经元③未受到刺激时,用药物促使图1放大处的突触后膜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导致突触后膜电位下降,膜电位对应曲线I。
    iii.用药物阻断图1放大处的突触后膜的Na+通道和Cl-通道,同时给予神经元②适宜刺激,此时不会引起Na+内流,不会形成动作电位,因而膜电位对应曲线Ⅱ。
    24.答案:(1)褪黑素;神经-体液
    (2)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细胞);电信号到化学信号
    (3)垂体;雄激素
    (4)降低;LH促进雄激素的分泌,雄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
    解析:(1)黑暗环境中,图中所示的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松果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后者合成和分泌的褪黑素增多,进而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参与,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分析图解可知,光暗信号调节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素,所以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细胞)。图中去甲肾上腺激素是由传出神经的突触前膜释放的,即释放的过程中伴随着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3)在HPG轴中,促性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垂体,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4)分析图解可知,下丘脑在对雄性激素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因此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促性腺激素),该激素促进雄激素的分泌,当雄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导致血液中GnRH水平会降低。
    组别
    第一次注射
    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注射
    实验结果
    对照组
    高剂量的抗原X
    适宜剂量的抗原Y
    小鼠产生抗X抗体和抗Y抗体
    实验组1
    高剂量的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
    适宜剂量的抗原Y

    实验组2
    高剂量的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
    适宜剂量的抗原X

    组别
    处理
    检测
    实验组
    在主茎上端施加NAA
    在侧芽处施加______
    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GR24
    主茎下端放射性的含量
    对照组
    同上
    同上

    相关试卷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A4: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A4,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探究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