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高教版2023年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课件+教案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三 景泰蓝的制作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三 景泰蓝的制作同步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正确的是( )
A.作坊(zuō) 粗略(lüè 铁砧(zhēn)着力(zhuó 剥落(bō)
B.掺和(hu) 硼砂(pénɡ)铁屑(xiè)瓶颈(jǐnɡ)白芨(jí)
C.粘液(nián) 粘满(zhān)譬如(pì)蘸浆(zhàn储存(zhù)
D.缂丝(ɡé)缜密(shěn)碟子(dié)转动(zhuàn) 裸露(lù)
2.下列字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打磨(mó) 磨面(mò) 延展 转弯抹角
B.铁屑(xiā) 硝石(xiā) 暴燥 唇焦口燥
C.色料(sè) 色子(shǎi) 跌宕 迭起
D.筛子(shāi) 琢磨(zuó) 重叠 叠床架屋
3.下列词语字形全正确的是( )
A.搀和 譬如 铁砧 影牒 谍战 疏疏朗朗 恰如其份
B.重叠 界限 铁屑 篮球 蓝色 平心而论 重峦叠嶂
C.繁复 反复 膨涨 焦燥 浮躁 细磨细琢 推陈出新
D.摩擦 打磨 镶钳 驱遣 晶莹 穿流不息 专心致志
4.下列各句中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 ,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
(2)且不说自在画怎么生动美妙,图案画怎么工整 ,单想想那么多密密麻麻的铜丝粘上去,是多么大的工夫!
(3)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在 上显能耐。
A.细致 细密 细微
B.细微 细致 细密
C.细致 细微 细密
D.细密 细致 细微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B.他们俩的棋力可以说是半斤八两,不相上下。
C.景泰蓝的六道工序完成了,总算一锤定音了。
D.掐丝工人胸有成竹,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
6.下列各句中对说明方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为什么单叫点蓝呢?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开了。(作诠释)
B.景泰蓝的制作要求精细,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列数字)
C.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掐丝跟这些工作比起来,可以说不相上下,半斤八两。(举例子)
D.各种色料的细末都盛在碟子里,和着水,象画家的画桌一样,五颜六色的碟子一大堆。(打比方)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
B.原来这种制作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开了(我们苏州管银器上涂色料叫发蓝,大概是同样的理由)。
C.这种制品从明朝景泰年间开始流行(15世纪中叶),因而总名叫景泰蓝。
D.大概含铁的作褐色,含铀的作黄色,含铬的作绿色,含锌的作白色,含铜的作蓝色,含金含硒的作红色。……
8.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B.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C.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D.起瓜楞的花瓶就不能套在转轮上打磨,因为表面有高有低,洼下去的地方磨不着,那非纯用手工不可。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把铜丝能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一下,粘到铜胎上去。
B.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
C.反正铜丝对于他们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线条,可以随意驱遣,到处合适。
D. 且不说自在画怎么生动美妙,图案画怎么工整细致,单想想密密麻麻那么多的铜丝没有一条不是专心一志粘上去的,粘上去以前还得费尽心思把它曲成最适当的笔画,那是多么大的工夫!
10.下列近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合肥新机场建设如火如茶,它的建成将使我省交通枢纽地位更加( ),有助于安徽在中部地区的新一轮竞争中夺得头筹。
(2)每年三月, 和 委员都聚集 ,共商 .
(3)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 学习外语呢?
A.突显 国是 况且
B.凸显 国事 何况
C.凸显 国是 何况
D.突显 国事 况且
11.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位油画家的以高原风貌为主题的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
B.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的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C.这次事故,你们二人都有责任,半斤八两,各打五十大板。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二、文本阅读
①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 在铜胎表面上。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 好
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 的白芨浆里蘸一下,粘到铜胎上去。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那太细小了,可是他们也要细磨细琢地粘上去。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
②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这里头有道理可说(甲)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通常谈文艺有一句话,(乙)。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
咱们看见有些景泰蓝上面的图案画,在图案画以外,或是红地,或是蓝地,只要占的面积相当宽,那里就嵌几条曲成图案形的铜丝。为什么一色中间还要嵌铜丝呢?无非使较宽的表面分成小块罢了。
1.依次填入第①段中横线上的字,恰当的一项是( )
A.镶 剪 曲 浓
B.粘 剪 曲 稠
C.镶 曲 剪 浓
D.粘 曲 剪 稠
2.第①段文字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作比较 打比方 举例子 分类别
B.作解释 打比方 举例子 分类别
C.分类别 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D.作解释 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3.对第①段大意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说明掐丝工人的技术十分精湛。
B.介绍粘一棵柳树的工艺过程。
C.介绍掐丝是制作景泰蓝的第二道工序。
D.说明掐丝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
4.第②段(甲)处应添加的标点是( )
A.句号 B.冒号
C.破折号 D.逗号
5.第②段(乙)处应填入的一句话是( )
A.主题制约内容 B.内容决定形式
C.内容与形式统一 D.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6.第②段第二句的“道理”是指什么,下列表述不对的一项是( )
A.掐丝这道工序要把扁铜丝粘在铜胎表面上,为了美观而采用繁笔线条画。
B.铜丝粘在铜胎上,涂色料就有了界限,不至于溢出来。
C.铜胎和色料的膨胀率不同,不让色料的面积占得宽,以免烧过以后冷却时破裂。
D.铜胎表面分成小块后,比较禁得起外力,打磨时不至于破裂、剥落。
7.对第②段段意概括得恰当的一项是( )
A.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作用
B.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原因
C.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经过
D.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影响
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A
2.B “屑”应读 xiè;“暴燥”应为“暴躁”。
3.B
4.B
细致:精细周密,常指办事、思考问题时态度精细入微;也用于人的感情、作风等;还指器物做得很精巧。细微:细小、微小,着重于“微”,指小或弱,多形容声音、尘埃、力量等的微小。细密:精细仔密,可形容质地;又指观察思考、处理问题时仔细周全。
5. C
6. C
作比较
7.B
8. D
A滥用介词造成主语缺失,去掉“由于”
B“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搭配不当
C范围不清,“球衣、球鞋”不属乒乓器材
9. B
A语序不当, “能”字应该在“把”字前面。C主客颠倒,他们对于铜丝。D语序不当, “密密麻麻”应该放在“那么多”的后面。
10.C “凸显”是清楚地显露,“突显”是突然显露出来。“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的大政方针。“是,则也,常也,法也。”“况且”有“而且”,“再说”的意思,表示进一步说明理由,经常和“也”、“还”、“又”配合使用。“何况”是表示进一层,带前后对比意味,有反问语气。用反问语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的句子,一定要用“何况”,不能用“况且”。题目很显然是反问语气所以应该用“何况”。前后带衬托、对比关系的,一定用“何况”;后文是对前文进一层说明理由的,用“况且”最佳。
11.B B 项“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不合语境。可改为“如被冰霜”。A项待价而沽: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等待有好的待遇、条件才肯答应任职或做事。符合句意。C项“半斤八两”比喻彼此相当,不分高下,要注意的是多用于贬义。D项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瓘《书断》)。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
二、文本阅读
1.B
2.D
3.D
4.A
由后面“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可知
5.B
6.A
由“道理”后面的标志词可知
7.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三 景泰蓝的制作精品达标测试,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第六单元优秀单元测试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原卷版docx、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第八单元精品单元测试精练,文件包含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八单元测试卷-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原卷版docx、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八单元测试卷-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