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相关背景,检查预习,任务三合作探究,任务四高考链接,知识点,答题思路,真题研习,任务五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
1.通过反复吟咏,运用联想、想象,感受词的音律美,感悟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情感。2.通过对典型词句的分析,总结并学习掌握诗中的艺术手法。 3.通过高考链接,巩固掌握讽喻诗的相关知识。
陆游,南宋诗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中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
任务一 检查预习 知人论世
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为南宋四大家诗人之一。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陆游的这写这首《临安春雨初霁》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陆游自王炎调离川陕后,也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在蜀东归,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带做低级官吏。“怖惧几成床上伏,艰难何啻剑头饮”的处境,和在王炎手下得以重用的情形是大不一样的。
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这首诗时,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
《临安春雨初霁》①临安,是南宋王朝的都城。②春雨,点明时节和天气。③初霁,刚刚放晴。
任务二 诵读诗歌 整体感知
1.明确字音霁( ) 明朝( )
2.解释下列词语①世味: ②京华:③矮纸: ④斜行:⑤细乳:⑥素衣:
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
3.初读诗文。(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首诗是《书愤》的同期作,但风格不同:《书愤》严肃而激愤,这一首则不乏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愤。诗的主旨是写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这是现实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读这首诗的首尾两联要从容一些,有感慨兼自嘲意,但不是真的嘲笑自己,而是嘲讽当时的官场;中间两联要读得轻快,然而不是真有闲情逸致,不过是聊作消遣罢了。
2.根据诵读提示和整体感知的内容,自由诵读诗歌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呈现交流成果。
明确:首联流露出诗人不得已而来京的情感。“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世味薄则直道穷,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这正是讽喻的笔法。
1.首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明确: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未眠,听着春雨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
3.这一联被誉为“绘尽江南春的神魄”。试简要分析语言风格特点。明确:语言清新隽永。本联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显得含蓄深蕴。
4.阅读颔联和颈联,简要回答这两联选取了一系列的意象表现了陆游的何种思想感情?明确:表现了作者旅居京城时郁闷、孤寂和壮志难酬的感伤和无奈。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一夜”两字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心头。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沉,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以乐景写哀情。
“深巷明朝卖杏花”,达官贵人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去叫卖杏花,这不经意的一笔,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似乎全然忘记了亡国的危险。 颈联中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贵,却独自呆在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这一来似乎是嘲笑自己百无聊赖,其实是从侧面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
5.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明确:态度:京都春光正好,诗人重被起用却急于回家赶上清明节,表明他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的态度,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作用:尾联诗人的讽喻意图明朗化,因为“素衣莫起风尘叹”里,已经包含了“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内容;诗人告诉家人“莫起风尘叹”,也是自己不会受到京城坏风气影响的意思。这样结尾,跟开头的“世味年来薄似纱”是紧紧呼应的。
6.请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探讨本诗的主题思想。明确:①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但作者意不在刻画春光明媚,而是借一夜听雨暗示自己正因报国之志不得伸而郁闷、惆怅,明媚春光只是诗人落寞情怀的反衬,②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今在国家多事之秋,却落得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怨愤至极,于是写下“素农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的激楚之言,以抒发愤闷之情。
7.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明确:①表达诗人客居京华的郁闷和惆怅。首联“世味”“薄”表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感叹。②表达诗人壮志难酬的焦虑和悲愤。颈联表面上写优雅闲适,实际上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却作书品茶消磨时光,无法放下自己建功报国的大志,内心抑郁而且惆怅。③表达诗人羁旅风霜的苦闷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京中官场恶浊的讽喻与自我解嘲之意。尾联写不愿在京城堕落于风尘,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渴望归家的自我安慰。
8.这首诗与陆游许多雄浑豪放的战斗风格的诗不同,这首诗所表现的风格如何?请通过分析诗的内容揣摩诗的意境,仔细体会。明确: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表面上看来写极了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其背后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对黑暗政治的讽喻,含蓄而有深蕴,个中滋味需要细细品味。
讽喻诗主要是借社会现实来表达讽谏之意,因而对社会现实的呈现是诗歌的重要内容。从这类诗的内容来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刻画人物形象;二是记述某个事件;三是描述某种现状。调喻诗多以诗歌作为斗争的武器,以达到边劝谏的目的,诗中的情理一般不是藏而不露的,而是在诗中有明确示的。 讽喻诗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另一类则是通过品评历史事件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
首先,反映国事民生,具有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兴传统,能够“为民请命”。如《轻肥》《卖炭翁》。 轻肥 白居易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在讽喻诗中,除了使用叙事的手法来反映社会现实之外,人们也善用一些比喻的手法来表达心志,如《诗经•魏风•硕鼠》公然将当政者比喻成人人唾骂的大老鼠,形象贴切,入木三分,以简短的文字将人们对当政者重敛盘剥的怨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得淋漓尽致,其诗讽刺之深、激愤之极在中国这样等级森严的社会中,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另外人们也会撷取身边之物来讽刺这些作威作福的统治者,如【中吕•朝天子】(咏喇叭)此曲通篇无一字出现宦官,却无时不在描摹宦官的丑态。作者用戏谑辛辣的笔法刻画了宦官的形象,将鄙视、厌弃和愤懑的感情倾注在字里行间。
有些诗人还选择运用议论的方式来抒发对统治者的不满与愤懑,如我们所熟知的这首宋诗: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歌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苟安江南一隅,深溺于纸醉金迷之中,一如在汴州沦陷前的情景,早已忘记了亡国之痛。所谓爱之深,恨之切,此诗打破了诗歌创作时温柔敦厚的传统,直抒胸臆指摘时政,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第一步,先明确诗词中使用的艺术手法;第二步,结合诗词内容分析手法;第三步,总结使用此手法的效果,表现的情感。
(2018年郑州市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汴河亭①许浑②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③。【注】①隋炀帝为东游广陵(今扬州),不惜民力开凿一条运河。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②许浑,晚唐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③迷楼,隋炀帝所筑;景阳楼,南陈后主所筑。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歌首句中“广陵花盛”四字交待了隋炀帝东游的原因,不著一字褒贬,但已见讽刺之意。 B.诗歌第二句写劈开昆仑山凿出一条运河,运用夸张手法,突出开凿运河工程之巨、耗费之大。 C.诗歌颔联写骁勇的禁兵离京护驾,众多宫女登船随行,虽没有直接让隋炀帝出场,但其赫赫声威可想而知。 D.“四海义师”一句写隋炀帝荒淫无道导致义军纷起,最终由唐一统天下,其中也暗含着历史教训。 E.“迷楼”一句表达了对隋炀帝因奢侈荒淫而被大唐灭国的结局的嘲讽,抒发了对大唐强大国力的赞颂之情。
2.这首诗的颈联一向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谈谈其精妙之处。明确:①想象(或者虚写)。描绘出当年隋炀帝游乐时极其热闹的情景:鼓声直上云霄,遏住行云,摇动星辰:旌旗招展水面,日月之影浮动。想象奇丽,描绘生动。②夸张。鼓声可以遏住行云、摇动星辰,极言鼓声之响,表达形象鲜明。③妙用动词。“动”和“浮”两个动词把震天的鼓声使星辰摇动、日月的倒影在水面浮动的情景生动地描绘出来,富于动态美,且渲染了东游的盛大气势,用词精妙。④视听结合。描写了盛大的东游场面,含蓄地讽刺了隋炀帝的骄奢淫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世味年来薄似沙,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比较阅读《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完成下面题目。
两诗在内容和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明确:《书愤》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全诗风格沉郁顿挫,深沉蕴藉。近似杜甫。《临安春雨初霁》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不被重用的悲愤和牢骚。风格上,更加含蓄,优美动人(用明媚的春光和闲适的生活来反衬)。近似苏轼。
素材积累—陆游名句1.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2. 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3.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4.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5.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6.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7.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8. 楼外晓星犹磊落,山头初日已苍凉。9. 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人卷来。10. 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11.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拓展阅读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载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二是自创形态。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觉的。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陆游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这中间寄寓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临安春雨初霁示范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鹊桥仙,作者简介,陆游名句,背景介绍,诗歌开篇有什么特点,全诗小结,对比阅读,拓展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临安春雨初霁教课内容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披文入情鉴赏品味,总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示范课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深读诗歌鉴赏手法,生活细节现悲情,用典写悲愤,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