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诗的国度》名师解读 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诗的国度》名师解读 讲义,共8页。
《第一单元诗的国度》解读第一部分 课标解读本单元属于选择性必修课程“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学习目标与内容(1)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2)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识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3)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4)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一部(篇)作品,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讨论分析,撰写评论。(5)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2.教学提示本任务群为2学分,36课时。(1)重视诵读在培养学生语感、增进文本理解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累古代作品的阅读经验。(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并联系学习过的古代作品,梳理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3)多角度、多层面地组织主题学习单元,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精读、略读的方式,由点到面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和丰富,初步认识所读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4)组织学生在具有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展开交流和专题讨论,就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和局限等问题,用历史和现代的观念进行审视,表达自己的看法。(5)引导学生坚持在研读的过程中勤查资料,勤做笔记;围绕所读作品,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查阅相关注释、评点等资料,加深和拓展对作品的理解;学习运用评点方法,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不断提高独立阅读能力。第二部分 单元深度解读——走近学科素养【单元目标和核心素养落实】【必备知识】【学科能力】【单元知能对标】第三部分 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借助默读、诵读、联想、比较等方法,增进对诗歌的理解,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表达的异同。2.联系已学内容,梳理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比较不同体裁的诗歌在节奏韵律、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总结阅读古典诗歌的经验,提升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水平。3.精读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代表性诗歌,探寻诗歌之美,品评诗歌之味,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感受古人的哀乐悲欢,学写文学评论,发展创造性思维,提升审美鉴赏能力。4.由点到面地体会古典诗歌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并能把所读古诗词与自己的生活相关联,增进对古典诗词当代价值的认知,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单元教学要点语文核心素养和单元目标对照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与语感熟悉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古汉语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则和常见的特殊句式整合与语理在具体语境中分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把握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交流与语境根据写作目的、写作意图的需要,能够熟练运用情景结合、对比等手法表达与交流,能够准确、严谨地表达自己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观点和看法思维发展与提升直觉与灵感能正确地理解诗歌联想与想象实证与推理能联系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作品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解释推断诗歌的意蕴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批判与发现能够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合理性、局限性,能够“史鉴现在和未来”审美鉴赏与创造体验与感悟感悟传主的形象,把握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欣赏与评价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人物美、情感美和艺术美,领会作品中人物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表现与创新能够培植爱国主义精神,会读、会写鉴赏类的文章,学会情景结合、对比论证等方法文化传承与理解意识与态度尊重历史,辩证地看待历史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形成历史唯物主义思维选择与继承包容与借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关注与参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语言知识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基础知识语言表达掌握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文学知识了解屈原、李白、杜甫、柳永、姜夔以及《诗经》《楚辞》等相关知识;把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文化知识了解古典诗歌中意象的特点;诗歌中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单元能力目标分解考点对标学习理解①观察记忆熟悉常见的特殊句式,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古汉语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则古代诗文阅读题②信息提取能准确理解文意、把握作者的观点、领悟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③分析概括概括《氓》、《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并序)》的主人公形象,掌握《氓》、《离骚》(节选)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蜀道难》《蜀相》虚实相生的写法、《望海潮》(东南形胜)和《扬州慢》(淮左名都)的对比手法④领会理解理解屈原、杜甫、姜夔等人的家国情怀,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意蕴实践应用①应用交际准确、全面把握作家作品的观点、内容、写作特点,能够就某一人物、事件以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进行人物短评或驳论某一观点,从而达到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的目的清晰地阐述事理;积累思辨类文章的素材;清晰地阐述事理;积累思辨类文章的素材②解释推断能联系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作品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解释推断诗歌的意蕴及作者的写作意图③解决问题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充分认识到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意义,增强文化自信④策略运用会读、会写鉴赏类的文章,学会情景结合、对比论证、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等方法创新迁移①发散创新能够辩证地评价其他历史人物、事件和古典诗文思辨能力和鉴赏能力②批判赏析能够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合理性、局限性,能够“史鉴现在和未来”③内化完善领会作品中人物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必备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高考内容第1课氓/《诗经·卫风》离骚(节选)/屈原学习理解能力观察记忆、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实践应用能力应用交际、解释推断、解决问题、策略运用创新迁移能力发散创新、批判赏析、内化完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1.相关文化知识、作家作品2.古代诗歌鉴赏注:从考点看,古代诗歌鉴赏是必考考点,其中古代诗歌的语言、形象、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是高频考点第2课孔雀东南飞并序第3课蜀道难/李白蜀相/杜甫第4课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价值导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单元总体品味诗歌之美,感受古人的哀乐悲欢,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思考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和常见古诗词意象的含义,培养在传统诗歌的具体语境中阐释词语、句子的能力。2.掌握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比喻、借代,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和赋、比、兴等表现手法。3.熟悉常见的古代诗歌不同文体的基本特征,了解不同诗人的艺术风格,能有效进行浅易古代诗歌的阅读。1.能领悟古代诗歌名句名篇中的审美情趣、人生哲理和生活真谛,在经典的熏染中自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文化常识和文学史知识,增强文化底蕴,拓展文化视野,提升文化品位,增强文化自觉。《氓》《离骚》(节选)1.体察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培养健康的爱情观与婚恋观。2.体会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3.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操守,能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1.掌握与《诗经》《楚辞》有关的文学常识,了解不同诗词体式的特点。2.体会赋、比、兴手法的运用。3.认识“香草美人”意象体系及其含义。4.体会叙事与抒情的巧妙结合。1.能结合课文注释,初步读懂诗歌。2.反复吟咏、诵读,准确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3.掌握常见的名句名篇,领悟其中的审美情趣、人生哲理和生活真谛。《孔雀东南飞(并序)》1.体会个体生命的觉醒意识和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2.根据诗歌的写作时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1.积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古汉语知识。2.理解托物起兴、排比铺陈等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3.总结汉乐府诗歌的语言形式特点。1.掌握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则和常见的特殊句式,能解决阅读中的字词句问题。2.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通过人物的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3.感受乐府诗中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蜀道难》《蜀相》1.体会诗歌因诗人个性、气质不同而表现出的不同的美学风格。2.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品读诗歌,着重理解杜甫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1.了解唐诗的发展历史,积累古体诗和律诗的相关常识。2.捕捉、理解诗歌意象,并通过意象把握诗歌意境和情感。3.学习虚实相生、融情于景等手法。1.因声求气,通过诵读体会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这两种不同的风格。2.能够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1.感受宋词的魅力,体会不同社会背景下词人的情感世界。2.理解古典诗词中的“黍离之悲”,激发爱国情感。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2.学习点染、铺陈、虚实结合、古今对比等艺术手法。3.推敲语言,体会炼字炼句技巧。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美。2.学会比较阅读,树立初步的文学史整体意识。表达与交流在古典诗词的诵读中,体认诗词中所蕴含的生命灵性,加深对人生的感悟。通过寻找当代文化生活中的古诗词,发现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1.熟悉常见的古代诗文体式(古体诗、格律诗词等)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如铺陈、起兴、点染、对比、虚实等)。2.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能领悟名句名篇的审美情趣、人生哲理和生活真谛,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2.熟悉诗词鉴赏的常用术语和文学评论的基本原则,能根据诗词特色,选择合适的角度,撰写赏析或评论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