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模拟02(新高考通用)地理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模拟02(新高考通用)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模拟02(新高考通用)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模拟02(新高考通用)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模拟02(新高考通用)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模拟02(新高考通用)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夜晚,山谷常有夜雨出现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1~6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全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6.难度系数:0.7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年9月18日(农历八月十六)迎来本年度第二次“超级月亮”,临近中秋之日,与中秋满月几乎完美重合,这样的天文现象平均每60年才会出现一次。余姚中学地理社团组织学生于当晚北京时间20:00开展月相观测,并做了记录。下图为地月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出现超级满月时,月球所处的位置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学生记录的月球此刻在天空中的位置,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1.D 2.A
    【解析】1.出现超级满月时是农历八月十六,此时月相是满月,日月地应该是地球位于中间,图中月球位于④位置时,日月地大致位于一条直线,地球位于日月中间,满足超级满月出现的时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满月出现在农历十五、十六,9月18日(农历八月十六),接近昼夜等长,月出东方、落于西方,月出时间接近18:00,月落时间接近6:00。余姚中学地理社团组织学生于当晚北京时间20:00开展月相观测,此时月出东方已经2个小时,月球位于东南方,A正确。B图月球位于正南,C图月球位于西南,D图月球位于西方,BCD错误。故选A。
    2023年9月3日,在韩国釜山举行的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内蒙古“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地”因成煤森林的特异埋藏记录,成功入选第二批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也被称作“植物庞贝城”。火山灰内的高精度锆石测定年龄为距今约2.98亿年,是最早的二叠纪森林,也是火山灰保存下的精美热带成煤沼泽森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该处化石森林存在年代及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古生代——蕨类或裸子植物 B.古生代——被子植物
    C.中生代——裸子植物 D.新生代——被子植物
    4.与该处化石森林生长时期的气候相比,现在内蒙古乌达的气候呈现( )
    A.暖湿 B.冷湿 C.暖干 D.冷干
    5.与该处化石森林形成有关的地质事件及该地质事件物质来源的圈层,搭配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软流层 B.火山喷发——岩石圈
    C.地震——岩石圈 D.滑坡——水圈
    【答案】3.A 4.D 5.A
    【解析】3.由材料“火山灰内的高精度锆石测定年龄为距今约2.98亿年,是最早的二叠纪森林”可知,二叠纪为古生代的末期,蕨类植物繁盛,开始出现裸子植被,A正确,CD错误;被子植被繁盛于新生代,B错误。故选A。
    4.与该处化石森林生长时期气候暖湿,利于森林生长,而现在内蒙古乌达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由二叠纪的热带成煤沼泽森林到现在的温带草原,说明内蒙古乌达的气候呈现冷干特点,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由材料“火山灰内的高精度锆石测定年龄为距今约2.98亿年,是最早的二叠纪森林,也是火山灰保存下的精美热带成煤沼泽森林”可知,处化石森林形成和火山喷发有关,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4年6月某日,华北平原甲乡村的小明观察到操场上的五星红旗明显向东北方向飘扬。下图示意该日甲乡村附近等压线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 )
    A.等压线数值a小于b B.甲乡村气压值大于b
    C.低压中心在甲乡村正南方 D.等压距为b—a
    7.下列选项中,甲乡村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8.若当日夜晚甲乡村处风力增大,可推断a、b两条等压线最可能( )
    ①差值减小②差值增大③距离减小④距离增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6.B 7.D 8.C
    【解析】6.风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操场上的五星红旗明显向东北方向飘扬说明南北方向上气压表现为南高北低,因此等压线数值a大于b,等压距为a-b,甲乡村气压值介于a和b之间,大于b,AD错误,B正确;低压中心在甲乡村北方,C错误。故选B。
    7.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等压线数值a大于b,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因此甲乡村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正确的是D,ABC均错误,故选D。
    8.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因此若当日夜晚甲乡村处风力增大,可推断a、b两条等压线的差值增大,或距离减小,②③正确,①④错。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山东栖霞市素有“胶东屋脊”之称,主要地形为丘陵、山地,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特点。下图为山东栖霞市附近某山区Q地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夜晚②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白天
    ③此时风由Q地吹向P地④此时风由P地吹向Q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夜晚,山谷常有夜雨出现的原因是( )
    A.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山顶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山谷接受的太阳辐射少
    C.山顶离太阳近,山谷离太阳远
    D.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谷底,谷底的暖空气被迫抬升
    【答案】9.B 10.D
    【解析】9.图中Q位于山谷,等压面向下弯曲,为低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一般出现在夜晚,此时吹山风,风由P地吹向Q地,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B。
    10.夜晚山坡降温快,气流下沉,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谷底,谷底的暖空气被迫抬升,气流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凝结形成降水,因此山谷常有夜雨出现,D正确;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并不是夜晚山谷特有的条件,A不符题意;夜间没有太阳辐射,B错误;相对日地距离,山顶和山谷距离太阳的远近差异基本可以忽略不计,C错误。故选D。
    《宋书·天文志》中描述: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趣下,归注于海。日为阳精,光耀炎炽,一夜入水,所经燋竭。百川归注,足于补复。故旱不为减,浸不为益。完成下面小题。
    11.“百川归注,足于补复。故旱不为减,浸不为益。”体现了( )
    A.陆地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河流补给湖泊 D.海洋水量相对稳定
    12.文中提到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径流与蒸发 B.降水与水汽输送 C.径流与下渗 D.蒸腾与地下径流
    【答案】11.D 12.A
    【解析】11.“百川归注,足于补复。故旱不为减,浸不为益”‌这句话的意思是:河流注入大海(不是湖泊),补充了海水的蒸发等支出的消耗,因此无论是在旱季还是雨季,海水的量都不会减少或增加‌。这句话涉及到的水循环环节是海水蒸发,地表径流,其中海水蒸发是海洋水分的支出,地表径流是海洋水分的收入,体现了海洋水量的平衡,D正确,C错误;陆地内循环不涉及海洋,A错误;海上内循环主要涉及海洋的蒸发与降水环节,没有地表径流环节,B错误。故选D。
    12. “百川发源……归注于海”描述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日为阳精,光耀炎炽,一夜入水,所经燋竭”是指太阳辐射使地表水蒸发,故此解释体现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蒸发,A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水汽输送、大气降水、下渗、蒸腾等环节,BC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某年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
    A.河流 B.洋流
    C.盛行风 D.气温
    14.一艘货轮从甲到乙航行,货轮的吃水深度逐渐( )
    A.变深 B.变浅
    C.先变浅再变深 D.先变深再变浅
    15.若此时是丙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在一年中距离大陆最近的时间,此时是该年的(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13.A 14.D 15.A
    【解析】13.读图可知,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凸出明显。越向东,海水盐度越高,等盐度线向高值凸出。根据“凸高为低”规律可知,长江入海口附近盐度较低,主要是由于入海河流影响,在入海口处有长江淡水汇入,稀释海水盐度,导致盐度降低,等盐度线向东凸出,A正确;沿岸洋流的流向近南北走向,非东西流向,不会导致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凸出,B错误;盛行风和气温对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凸出影响不大,CD错误。故选A。
    14.吃水深度即船舶浸在水里的深度,海水盐度越高浮力越大,轮船的吃水深度越浅,即轮船吃水深度与海水的盐度成负相关。图中显示,从甲到乙海水盐度先减小后增大,据此可推知,轮船吃水深度先变深再变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丙离大陆最近,说明长江入海口海区盐度一年中大,此时长江注入海洋的水量最小,应为长江的枯水期。长江流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少,为河流枯水期,因此1月符合题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深陷塘天坑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天坑深约149米,坑内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生境优越,天坑内部不同侧(方向)植被分布差异较大,天坑底部地势低平。下图为深陷塘天坑内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与天坑外相比,深陷塘天坑内部( )
    A.气温高 B.湿度大 C.植株高大 D.太阳辐射强
    17.深陷塘天坑内部东侧( )
    A.坡壁较缓 B.土层较薄 C.植被较少 D.坡壁较陡
    18.天坑底部植被稀疏,可能是因为坑底( )
    A.土壤较为贫瘠 B.人类活动较强 C.阳光照射较强 D.水分含量较多
    【答案】16.B 17.A 18.D
    【解析】16.深陷塘天坑较为封闭,地势低,受周边高地阻挡,坑内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空气湿度大,B正确,AD错误;天坑内部面积较小,且坑壁土层较薄,植株较天坑外矮小,C错误。故选B。
    17.由图可知,天坑内部东侧植被分布多于西侧,说明东侧植被的生长条件好,可能是东侧坡壁较缓,土层较厚,植被更易扎根和吸收养分。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天坑底部地势低平,水流易沿周边坑壁汇入,且地下水易出露,在坑底汇集形成洼地,水分含量较多,不利于植被生长,导致坑底植被稀疏,D正确;坑底地势低平,易于泥沙沉积,土层相对较厚,并不比其他区域贫瘠,A错误;在坑底,人类活动较少,B错误;受周边高地阻挡,坑内接受阳光照射较弱,C错误。故选D。
    雪岭云杉是天山林海中特有的高大针叶树种,苍劲挺拔、四季青翠,75%生长在天山偏北坡,在4000多万年前由青藏高原迁徙而来。桦树、杨树等落叶阔叶树是天山当地的先锋树种,成林后逐渐被雪岭云杉取代,演变成雪岭云杉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推测雪岭云杉林分布环境的水热特点是( )
    A.冷湿 B.冷干 C.暖湿 D.暖干
    20.雪岭云杉不能成为当地的先锋树种,推测可能是因为其幼苗不耐( )
    A.大风 B.贫瘠 C.强光 D.盐碱
    21.天山当地落叶阔叶树成林后逐渐演替成雪岭云杉林,说明雪岭云杉比桦树、杨树等落叶阔叶树种( )
    A.生长快 B.高度高 C.叶片多 D.树干粗
    【答案】19.A 20.C 21.B
    【解析】19.天山北坡降水比南坡多、光照少、气温低、蒸发弱,土壤湿度大,雪岭云杉75%生长在偏北坡,且由青藏高原迁徙而来,说明其适宜生长在冷湿环境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桦树、杨树等落叶阔叶喜光树种作为当地的先锋树种,成林后被雪岭云杉取代,说明原生环境不适宜雪岭云杉幼苗生长。先锋树种成林前后光照、风力差异明显,乔木幼苗矮小,受大风影响较小,而先锋树种成林后林下光照较弱,故推测是雪岭云杉幼苗怕强光照射,只能在先锋树种成林后的荫蔽环境中发芽生长,C正确,A错误;山坡上排水条件好,原生土壤不会存在盐碱化问题,D错误;林下土壤一般肥力不高,B错误。故选C。
    21.落叶阔叶树成林后逐渐演替成雪岭云杉林,说明雪岭云杉成为当地的优势树种,竞争力强,影响了先锋植物的生长环境,雪岭云杉为喜阴树种,在山地阴坡生存竞争力更强,生长过程中高度逐渐超过喜光的阔叶林,使喜光的阔叶树得不到足够的阳光,逐渐萎缩,森林发生演替,B正确;无法判断两者生长速度的差异,A错误;云杉为针叶林,叶片较落叶阔叶林少,C错误;落叶阔叶树成林在先,雪岭云杉树干不会比阔叶树种更粗壮,D错误。故选B。
    黑垆土分布在黄土高原的黄土塬和较高的河流阶地上,以黄土为成土母质。下图示意甘肃东部某典型黑土分布区的土壤剖面状况及14C年龄序列,该剖面古土壤层发育,历史上腐殖质含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植被覆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根据成土母质特点,推测黑垆土( )
    A.储水能力较强 B.有机质含量高 C.疏松利于耕作 D.土层较为浅薄
    23.为改善该地黑垆土的肥力,建议( )
    ①扩大耕地面积②增施有机肥料③改善灌溉条件④加大翻耕频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22.C 23.C
    【解析】22.由材料可知,黑垆土以黄土为成土母质,黄土疏松,储水能力差,但疏松利于耕作,A错误,C正确;黄土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有机质含量低,B错误;黄土土层较厚,D错误。故选C。
    23.为改善该地黑垆土的肥力,一方面可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另一方面,可以改善灌溉条件,减少灌溉造成的肥力流失,②③正确;扩大耕地面积对提高肥力无影响,加大翻耕频次,容易被风力和流水侵蚀,肥力流失,①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南阳市防汛指挥部发布通知:2023年8月26日至27日我市有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请公众关注天气变化和预警信息,遇强降雨天气减少外出,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形成泥石流的条件有哪些( )
    ①山区地形陡峻②强降雨天气③滑动面的存在④地表多固体碎屑物质⑤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25.下面关于泥石流的预防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强监测和预报,提高防范意识 B.遭遇泥石流时,尽快爬上大树躲避
    C.在多雨季节避开山谷地区 D.植树造林,加大水土保持的力度
    【答案】24.D 25.B
    【解析】24.形成泥石流的原因有:植被覆盖率低,地表有充足的固体碎屑物质;突然的大量来水,可以是强降雨天气(也可能是大量冰雪融水流出等);地形陡峻,坡面汇流速度快,泥石流流动速度快;因此①②④⑤正确,D符合题意;存在滑动面是发生滑坡的条件,③不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
    25.关于泥石流的防范措施主要有:加强监测和预报,提高防范意识;遭遇泥石流时,不能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山坡上躲避;在多雨季节避开山谷地区:植树造林,加大水土保持的力度,减少地面碎屑物质;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我国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所在地一湖泊周边三处位置(甲图)的湖陆风进行研究,并选取了其中一处进行一天中风速变化(乙图)的记录。
    (1)若此时为白天,用箭头补全下图中湖陆间环流模式。(4分)
    (2)结合乙图指出一天中湖陆间温差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并说出依据。(4分)
    (3)判断乙图选取①②③中的位置,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1) (4分)
    (2)14:00,温差越大,风速越大,湖陆风最大风速出现在14时左右。(4分)
    (3)③地。理由:乙图中,白天湖风为东风,晚上陆风为西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只有③地白天吹湖风向右偏转为东风,晚上吹陆风向右偏转为西风。(6分)
    【解析】(1)白天湖泊升温慢,为冷源,盛行下沉气流;陆地升温快,为热源,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气流由湖泊流向陆地,高空气流由陆地流向湖泊,作图如下:
    (2)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读图可知,湖陆风最大风速出现在14时左右(0.6m/s),温差越大,风速越大,说明湖陆最大温差出现在14时左右,风速最大。
    (3)由一天中风速示意图可知,该地白天湖风为东风,晚上陆风为西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该地白天吹湖风向右偏转为东风,晚上吹陆风向右偏转为西风,判断乙图选取①②③中的③位置。同样道理,①地白天吹偏南的湖风,晚上吹偏北的陆风。②地白天吹偏西的湖风,晚上吹偏东的陆风,都不符合。故判断是选③点。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2023年12月1日下午,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实验6”科考船顺利返抵广州新洲码头,圆满完成2023年东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共享航次科考任务。我国东印度洋共享航次科考已开展了12个年头,已经成功获得了上层海洋环流年际变化特征和近海底海流的基本运动特征。巽他海峡(如下左图)是爪哇海与东印度洋进行海水交换的西部通道,爪哇海的海表面常年高于印度洋一侧。下面右图为爪哇海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爪哇海的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特征。(6分)
    (2)判断巽他海峡表层海水流动方向。(4分)
    (3)阐释在深度500米内,爪哇海表层海水密度的变化特点及其原因。(6分)
    【答案】(1)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表层海水温度较高;海域较为封闭,全年降水多,加上周围河流的淡水注入量多,表层盐度较低。表层盐度较低;表层海水温度较高。(6分)
    (2)爪哇海流向印度洋(或自东北向西南流动)。(2分)
    (3)变化特点: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加迅速上升。原因:爪哇海纬度偏低,海域表层接受太阳辐射多;表层到500米深度之间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差异大,海水温度变化大,导致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加迅速上升。(6分)
    【解析】(1)海水的性质主要包括温度、盐度和密度三个方面。爪哇岛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得到的太阳辐射较多,表层海水温度较高;位于赤道附近,全能降水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海域较为封闭,加上周围河流的淡水注入量多,表层海水盐度较低;表层海水温度较高,表层海水密度较低。
    (2)结合材料所知,巽他海峡是爪哇海与东印度洋进行海水交换的西部通道,据材料可知,爪哇海的海表面常年高于印度洋一侧,因此该海峡的表层海水流向为爪哇海流向印度洋(或自东北向西南流动)。
    (3)结合爪哇海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示意图可知,在500米深度范围内,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加迅速上升。原因是爪哇海纬度偏低,海域表层接受太阳辐射多,海水温度较高,密度较低;500米深度海水接受太阳辐射较少,海水温度低,密度较高;表层到500米深度之间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差异大,海水温度变化大,导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沙丘与湖泊共存是沙漠中的独特景观。与沙丘共存的湖泊多为地形低洼处的地下水出露而成。干旱的气候、丰富的地下水和盛行风向的改变,影响着沙丘和湖泊的演化。科学研究表明:新月形沙丘形成后,沙丘背风地带地面水平方向上出现风速差异,风速差异引起气压差异,风速与气压呈负相关。左图为新月形沙丘形态及其背风地带地面水平风速分布。右图是月牙湖沙漠湖泊景观。
    (1)说出图示地貌形成的两种主要外力作用。(4分)
    (2)简述风向与新月形沙丘形态特征的关系。(4分)
    (3)简析风蚀方向由a到b的原因。(4分)
    【答案】(1)侵蚀和堆积(4分)
    (2)迎风坡凸而缓,背风坡凹而陡,顺风向前延伸。(4分)
    (3)a地风速小,气压高,b地风速大,气压低,a、b间的气压差导致风从a流向b,风沿ab方向侵蚀。(4分)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月牙湖沙漠湖泊主要受到风蚀作用影响。
    (2)根据材料和左图新月形沙丘形态及其背风地带地面水平风速分布所示:新月形沙丘缓坡指示来风的方向,陡坡指示背风坡。形态上:迎风坡坡度向后凸而缓,背风坡向前凹而陡,同时两侧翼顺着盛行风向前延伸。
    (3)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即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从图中等风速线可知:a地风速小,处于盛行风正背风坡,气流下沉,气压较大,a为高压;b地风速大,位于盛行风侧翼迎风处,气压较小,b为低压;a、b两地之间呈现明显的气压差,导致风从a地流向b地,风速快,风沿ab方向侵蚀。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为研究非洲西部的自然环境特征,某科学考察队进行了一次野外考察。下图示意该科学考察队的考察线路。
    (1)科学考察队到甲地,眼前呈现一片热带森林植被景观。简述该类植被的突出特征。(6分)
    (2)科学考察队到丙地,发现当地的土壤厚度明显比甲地薄。分析其原因。(4分)
    【答案】(1)垂直结构复杂;植被种类丰富;多藤本植物,有板状根和茎花等现象。(6分)
    (2)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区,该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恶劣,气温高,降水少,气候干燥,导致风化速度较快,残留物少,土壤浅薄;甲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植物丰富,生物和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形成较厚的土壤。(4分)
    【解析】(1)读图可知,甲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植被为热带雨林,当地全年高温多雨,植物生长更旺盛,垂直结构更复杂;生物多样性突出,植被种类更丰富;多藤本植物,有板状根和茎花等现象,气温较高,各月都有花开。
    (2)土壤厚度受到气候、地形、构造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图可知,丙地为沙漠区,甲地为热带雨林区,沙漠地区的土壤相对较薄,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恶劣,气温高,降水少,气候干燥,导致风化速度较快,植被少,土壤中残留物少,侵蚀较大,土壤浅薄;热带雨林区的气候湿热,植物丰富,生物和化学风化作用强烈,植物丰富,枯落物多,植物对地表保护较好,丰富的风化残余物质得以保存,因此形成较厚的土壤。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模拟01(新高考通用)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模拟01(新高考通用)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图中各海区的盐度,右图中洋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模拟(北京专用)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模拟(北京专用)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高一(上)第三次月考02(新高考通用)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高一(上)第三次月考02(新高考通用)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潮汐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