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上海市扬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上海市扬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第1页
    上海市扬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第2页
    上海市扬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上海市扬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扬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工业合成氨,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的方向,有机化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2分)(1)关工业合成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及时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氨气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使用铁触媒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物能较快地发生反应
    C.工业合成氨温度为400~500℃,此时原料的平衡转化率最大
    D.原料气须经过净化处理,以防止催化剂中毒
    (2)现将1ml N2和3ml H2投入1L的密闭容器,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反应模拟哈伯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N2(g)+3H2(g)⇌2NH3(g)ΔH<0。回答下列问题:
    ①合成氨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温度升高,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使用催化剂,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向体系中充入H2,平衡 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给体系降温,v(正) (填“增大”“减小”域“不变”)v(逆) (填“增大”“减小”域“不变”),平衡 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2.(19分)(1)下列各种试纸,在使用时预先不能用蒸馏水润湿的是 。
    A.红色石蕊试纸
    B.pH试纸
    C.碘化钾淀粉试纸
    D.蓝色石蕊试纸
    (2)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10﹣12ml/L,则该溶液不可能是 。
    A.HCl
    B.NaOH
    C.NaHSO4
    D.NH4Cl
    (3)下列物质一定呈中性的是 。
    A.pH=7溶液
    B.(H+)=c(OH﹣)的溶液
    C.滴酚酞不变色的溶液
    D.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
    (4)下列物质中能抑制水的电离且使溶液呈酸性的是 。
    A.Al2(SO4)3
    B.H2SO4
    C.K2SO4
    D.Na2SO3
    (5)常温下,pH=1的稀盐酸与pH=13的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后pH=7,则V酸:V碱为 。
    A.1:1
    B.2:1
    C.1:2
    D.1010:1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的电离吸热,故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Kw增大
    B.在任何温度下,纯水都显中性
    C.在95℃时,纯水中的c(H+)大于10﹣7ml•L﹣1
    D.25℃时,纯水中c(H+)•c(OH﹣)=10﹣14,稀酸和稀碱溶液中,Kw=c(H+)•c(OH﹣)≠10﹣14
    (7)以下计算都为25℃条件下:
    ①0.05ml•L﹣1H2SO4溶液的pH= ,其中水电离出的[H+]= ,稀释10倍后pH= 。
    ②0.1ml•L﹣1NaOH溶液的pH= ,稀释100倍后pH= 。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3.(16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A.次氯酸
    B.氨水
    C.氧化钠
    D.乙酸乙酯
    (2)下列事实可证明HF是弱酸的是 。
    A.HF溶液与碳酸钙反应,缓慢放出二氧化碳
    B.0.1ml•L﹣1HF溶液可以导电
    C.完全中和25mL0.1ml•L﹣1HF溶液需要25mL0.1ml•L﹣1NaOH溶液
    D.等体积、等pH的盐酸和HF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盐酸溶液的pH更大
    (3)下列各电离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H2S=H++HS﹣
    B.KHSO4⇌K++H++
    C.NH3•H2O⇌+OH﹣
    D.H2CO3⇌2H++
    (4)用水稀释0.1ml•L﹣1的CH3CO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H+]增大
    B.CH3COOH的Ka逐渐减小
    C.溶液中n(H+)减小
    D.减小
    (5)平衡思想是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观念,在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多种平衡.25℃时,三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①碳酸二级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2= 。
    ②下列四种离子结合H+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B.ClO﹣
    C.CH3COO﹣
    D.
    ③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双选)。
    A.+2CH3COOH=2CH3COO﹣+CO2↑+H2O
    B.ClO﹣+CH3COOH=CH3COO﹣+HClO
    C.+2HClO=CO2↑+H2O+2ClO﹣
    D.2ClO﹣+CO2+H2O=+2HClO
    ④在下列溶液中,pH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①0.1ml/LHCl溶液;
    ②0.1ml/LH2SO4溶液;
    ③0.1ml/LNaOH溶液;
    ④0.1ml/LH2CO3溶液。
    四、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4.(16分)(1)酸与碱发生的中和反应,能量的转化 。
    A.化学能→电能
    B.化学能→热能
    C.热能→化学能
    D.电能→化学能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同一反应中,焓变和反应热的数值相等
    B.有化学键破坏的一定是化学反应,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焓小于生成物的焓时,ΔH>0
    D.反应体系向环境中释放能量,反应体系的焓会减小
    (3)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如图是H2和O2反应生成H2O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由图可知 。
    A.H2O(g)→H2O(l),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成键释放的能量
    B.2H2(g)+O2(g)=2H2O(l)ΔH=﹣571.6kJ•ml﹣1
    C.H2和O2具有的总能量比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
    D.生成2ml H2O(g)需要吸收483.6kJ的能量
    (4)某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B.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
    C.该反应的ΔH=E1﹣E2
    D.若改变某条件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则E1不一定减小
    (5)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I2的摩尔质量为254g/ml)
    (i)I2(g)+H2(g)⇌2HI(g)ΔH=﹣9.48kJ•ml﹣1
    (ii)I2(s)+H2(g)⇌2HI(g)ΔH=26.48kJ•ml﹣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254g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kJ
    B.1ml固态碘与1m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kJ
    C.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
    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6)能表示反应CH4(g)+2O2(g)=CO2(g)+2H2O(l)的示意图是 。
    已知:常温常压下,8g甲烷气体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时放出445kJ热量,写出甲烷气体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7)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g)+Cl2(g)=2HCl(g)ΔH=﹣183kJ•ml﹣1。
    则Cl2的键能为 kJ•ml﹣1。
    五、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
    5.(22分)(1)某温度下,若反应HI(g)⇌(g)的化学平衡常数K2(g)+I2(g)⇌2HI(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
    A.
    B.
    C.K2
    D.﹣K2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ΔH>0,ΔS<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B.升高温度增加了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
    C.化学反应必须发生有效碰撞,但有效碰撞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
    D.S(g)+O2(g)=SO2(g)ΔH1,S(s)+O2(g)=SO2(g)ΔH2;则:ΔH1>ΔH2
    (3)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
    A.工业制硫酸中常采用常压来合成SO3
    B.实验室中用饱和的NaHSO3溶液除掉SO2气体中少量氯化氢
    C.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反应[已知N2(g)+3H2(g)⇌2NH3(g)ΔH<0]
    D.对于2HI(g)⇌H2(g)+I2(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4)下列对熵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等质量的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固态时熵值最小
    B.体系越有序,熵值越小;越混乱
    C.从焓判据来看,ΔH<0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
    D.25℃、1.01×105Pa时,2N2O5(g)=4NO2(g)+O2(g)是熵减反应
    (5)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工业上使用水煤气(CO与H2的混合气体)合成甲醇,反应为CO(g)+2H2(g)⇌CH3OH(g)ΔH=akJ•ml﹣1。回答下列问题:
    ①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a 0(填“>”或“<”),p1、p2的大小关系是p1 p2(填“>”“<”或“=”)。
    ②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是 。
    ③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标号)。
    A.2v正(H2)=v逆(CH3OH)
    B.CH3OH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D.同一时间内,消耗0.04ml H2,生成0.02ml CH3OH
    ②在温度为T的条件下,往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3ml CO与0.4ml H2发生反应生成CH3OH,平衡时,测得CH3OH物质的量为0.15ml。
    ①温度为T时的化学平衡常数K= ,CO的转化率= 。
    ②若以不同比例投料,测得某时刻各物质的浓度,CO为0.1ml/L、H2为0.2ml/L、CH3OH为0.2ml/L,此时v(正) v(逆)(“>”“<”或“=”)。
    六、有机化学
    6.(15分)丙烯可用于生产多种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如制备聚乙烯等。以下是用丙烯制备有机物G的合成路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B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
    (2)反应③除了生成D,还有可能得到另一种副产物,其结构简式为 。
    (3)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浓硫酸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 。
    (4)有机物J含有醛基,相对分子质量比C大14,且分子中含有两个甲基 。
    (5)以CH2=CH—CH2—CH3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甲乙……目标产物)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扬子中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工业合成氨
    1.(12分)(1)关工业合成氨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及时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氨气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使用铁触媒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物能较快地发生反应
    C.工业合成氨温度为400~500℃,此时原料的平衡转化率最大
    D.原料气须经过净化处理,以防止催化剂中毒
    (2)现将1ml N2和3ml H2投入1L的密闭容器,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反应模拟哈伯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N2(g)+3H2(g)⇌2NH3(g)ΔH<0。回答下列问题:
    ①合成氨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K= 。温度升高,K值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使用催化剂,K值 不变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向体系中充入H2,平衡 正向 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给体系降温,v(正) 减小 (填“增大”“减小”域“不变”)v(逆) 减小 (填“增大”“减小”域“不变”),平衡 正向 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
    【分析】(1)A.及时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氨气,反应物浓度减小,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C.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越低,但工业中采用的温度为400~500℃,不是为了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转化率不是最大,而是为了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D.原料气中含杂质气体,能使催化剂作用减弱;
    (2)①合成氨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K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平衡朝着温度减小的逆反应方向移动,K值减小;
    ②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向体系中充入H2,平衡正向移动;给体系降温,平衡向放热的正向移动,反应速率减小。
    【解答】解:(1)A.及时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氨气,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
    C.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工业中采用的温度为400~500℃,转化率不是最大,加快反应速率;
    D.原料气中含杂质气体,须经过净化处理,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2)①合成氨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温度升高,K值减小,反应速率加快,
    故答案为:K=;减小;
    ②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向体系中充入H2,平衡正向移动;给体系降温,反应速率减小,v(正)减小,v(逆)减小,
    故答案为:正向;减小;正向。
    【点评】本题考查了工业合成氨的原理、平衡影响因素、反应条件的选择等知识点,题目难度不大。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2.(19分)(1)下列各种试纸,在使用时预先不能用蒸馏水润湿的是 B 。
    A.红色石蕊试纸
    B.pH试纸
    C.碘化钾淀粉试纸
    D.蓝色石蕊试纸
    (2)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10﹣12ml/L,则该溶液不可能是 D 。
    A.HCl
    B.NaOH
    C.NaHSO4
    D.NH4Cl
    (3)下列物质一定呈中性的是 B 。
    A.pH=7溶液
    B.(H+)=c(OH﹣)的溶液
    C.滴酚酞不变色的溶液
    D.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
    (4)下列物质中能抑制水的电离且使溶液呈酸性的是 B 。
    A.Al2(SO4)3
    B.H2SO4
    C.K2SO4
    D.Na2SO3
    (5)常温下,pH=1的稀盐酸与pH=13的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后pH=7,则V酸:V碱为 A 。
    A.1:1
    B.2:1
    C.1:2
    D.1010:1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水的电离吸热,故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Kw增大
    B.在任何温度下,纯水都显中性
    C.在95℃时,纯水中的c(H+)大于10﹣7ml•L﹣1
    D.25℃时,纯水中c(H+)•c(OH﹣)=10﹣14,稀酸和稀碱溶液中,Kw=c(H+)•c(OH﹣)≠10﹣14
    (7)以下计算都为25℃条件下:
    ①0.05ml•L﹣1H2SO4溶液的pH= 1 ,其中水电离出的[H+]= 10﹣13ml/L ,稀释10倍后pH= 2 。
    ②0.1ml•L﹣1NaOH溶液的pH= 13 ,稀释100倍后pH= 11 。
    【分析】(1)A.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可以检验气体;
    B.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C.碘化钾淀粉试纸检测有氧化性的物质;
    D.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可以检验气体;
    (2)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10﹣12ml/L,说明水的电离被抑制,酸、碱抑制水的电离,升温、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3)溶液呈酸碱性本质,取决与溶液中H+浓度与OH﹣浓度的相对大小,当溶液中:c(H+)>c(OH﹣),溶液呈酸性;c(H+)=c(OH﹣),溶液呈中性;c(H+)<c(OH﹣),溶液呈碱性;常温下,水的离子积Kw=1×10﹣14,所以,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Kw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温度越高Kw越大,据此进行判断;
    (4)酸、碱抑制水的电离,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弱碱阳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溶液显酸性;
    (5)常温下,pH=1的稀盐酸与pH=13的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后pH=7,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和氢氧根离子物质的量相同,据此列式计算V酸:V碱;
    (6)水的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升高稳定,平衡正向进行,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Kw增大,离子积常数适用于酸、碱、盐的稀溶液;
    (7)①0.05ml•L﹣1H2SO4溶液中c(H+)=0.1ml/L,溶液的pH=﹣lgc(H+)=1,其中水电离出的c(H+)=,强酸溶液稀释10倍,pH增大一个单位;
    ②0.1ml•L﹣1NaOH溶液中c(OH﹣)=0.1ml/L,c(H+)=,强碱溶液稀释100倍,溶液pH减小两个单位。
    【解答】解:(1)A.根据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可以检验气体酸碱性,故A错误;
    B.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相当于对原溶液进行稀释,故B正确;
    C.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的物质应具有氧化性,从而使淀粉变蓝,在使用时预先能用蒸馏水润湿;
    D.根据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可以检验气体酸碱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A.HCl会抑制水的电离﹣)=10﹣12ml/L,符合题意;
    B.NaOH会抑制水的电离﹣)=10﹣12ml/L,符合题意
    C.NaHSO4完全电离溶液中的氢离子抑制水的电离,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10﹣12ml/L,符合题意;
    D.NH4Cl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6ml/L,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A.pH=7的溶液,水的离子积不一定是Kw=1×10﹣14,溶液中c(H+)、c(OH﹣)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溶液呈酸碱性本质+浓度与OH﹣浓度的相对大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故B正确;
    C.滴酚酞不变色的溶液可能呈酸性;
    D.由强酸与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反应后溶液不会显示中性;
    故答案为:B;
    (4)A.Al4(SO4)3是强酸弱碱盐,铝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故A错误;
    B.H3SO4是强酸,抑制水的电离,故B正确;
    C.K2SO2是强酸强碱盐,不影响水的电离;
    D.Na2SO3是强碱弱酸盐,亚硫酸根离子水解,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常温下,pH=2的稀盐酸与pH=13的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后pH=7,V酸×0.6ml/L=V碱×,则V酸:V碱=1:3,
    故答案为:A;
    (6)A.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Kw增大,故A正确;
    B.在任何温度下,纯水都显中性;
    C.在95℃时,纯水中的c(H+)大于10﹣7ml•L﹣1,故C正确;
    D.25℃时+)•c(OH﹣)=10﹣14,稀酸和稀碱溶液中同样存在,Kw=c(H+)•c(OH﹣)=10﹣14,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7)①7.05ml•L﹣1H2SO2溶液中c(H+)=0.1ml/L,溶液的pH=﹣lgc(H+)=6,其中水电离出的c(H+)==ml/L=10﹣13ml/L,稀释10倍后pH=2,
    故答案为:5;10﹣13ml/L;2;
    ②0.8ml•L﹣1NaOH溶液中c(OH﹣)=0.8ml/L,c(H+)==ml/L=10﹣13ml/L,溶液的pH=﹣lgc(H+)=13,稀释100倍后pH=11,
    故答案为:13;11。
    【点评】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分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溶液pH计算、盐类水解等知识点,注意知识的熟练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3.(16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 。
    A.次氯酸
    B.氨水
    C.氧化钠
    D.乙酸乙酯
    (2)下列事实可证明HF是弱酸的是 D 。
    A.HF溶液与碳酸钙反应,缓慢放出二氧化碳
    B.0.1ml•L﹣1HF溶液可以导电
    C.完全中和25mL0.1ml•L﹣1HF溶液需要25mL0.1ml•L﹣1NaOH溶液
    D.等体积、等pH的盐酸和HF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盐酸溶液的pH更大
    (3)下列各电离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C 。
    A.H2S=H++HS﹣
    B.KHSO4⇌K++H++
    C.NH3•H2O⇌+OH﹣
    D.H2CO3⇌2H++
    (4)用水稀释0.1ml•L﹣1的CH3CO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H+]增大
    B.CH3COOH的Ka逐渐减小
    C.溶液中n(H+)减小
    D.减小
    (5)平衡思想是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观念,在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多种平衡.25℃时,三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①碳酸二级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2= 。
    ②下列四种离子结合H+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D>C 。
    A.
    B.ClO﹣
    C.CH3COO﹣
    D.
    ③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CD (双选)。
    A.+2CH3COOH=2CH3COO﹣+CO2↑+H2O
    B.ClO﹣+CH3COOH=CH3COO﹣+HClO
    C.+2HClO=CO2↑+H2O+2ClO﹣
    D.2ClO﹣+CO2+H2O=+2HClO
    ④在下列溶液中,pH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②<①<④<③。 。
    ①0.1ml/LHCl溶液;
    ②0.1ml/LH2SO4溶液;
    ③0.1ml/LNaOH溶液;
    ④0.1ml/LH2CO3溶液。
    【分析】(1)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
    (2)A.HF溶液与碳酸钙反应,缓慢放出二氧化碳,说明HF的酸性比碳酸强,不能说明HF部分电离;
    B.0.1ml•L﹣1HF溶液可以导电,说明该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说明HF部分电离;
    C.完全中和25mL0.1ml•L﹣1HF溶液需要25mL0.1ml•L﹣1NaOH溶液,说明HF是一元酸,不能说明HF部分电离;
    D.HCl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等体积、等pH的盐酸和HF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盐酸溶液的pH更大,说明稀释过程中HF继续电离,则HF为弱酸;
    (3)A.H2S为二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电离为主,中间用可逆号;
    B.KHSO4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C.NH3•H2O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H3•H2O⇌+OH﹣;
    D.H2CO3为二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4)A.CH3COOH加水稀释,电离程度逐渐增大,但溶液中[H+]减小;
    B.Ka只与温度有关;
    C.CH3COOH加水稀释,电离程度逐渐增大,溶液中n(H+)增大;
    D.Ka=,温度不变,Ka不变,醋酸稀释过程中c(H+)逐渐减小,则减小;
    (5)①碳酸二级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2=;
    ②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的酸性越强,其对应的酸根离子结合质子的能力越弱;
    ③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的酸性越强,酸性:CH3COOH>H2CO3>HClO>,依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分析;
    ④HCl为一元强酸,0.1ml/LHCl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ml/L;H2SO4为二元强酸,0.1ml/LH2SO4溶液氢离子浓度为0.2ml/L;0.1ml/LNaOH溶液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1ml/L,氢离子浓度为10﹣13ml/L;H2CO3为二元弱酸,0.1ml/LH2CO3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0.1ml/L,氢离子浓度越大,pH越小。
    【解答】解:(1)A.次氯酸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故A正确;
    B.氨水为混合物,故B错误;
    C.氧化钠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故C错误;
    D.乙酸乙酯属于非电解质;
    故答案为:A;
    (2)A.HF溶液与碳酸钙反应,说明HF的酸性比碳酸强,则不能证明HF为弱酸;
    B.0.1ml•L﹣7HF溶液可以导电,说明该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则不能证明HF为弱酸;
    C.完全中和25mL0.1ml•L﹣7HF溶液需要25mL0.1ml•L﹣2NaOH溶液,说明HF是一元酸,则不能证明HF为弱酸;
    D.HCl是强电解质,等体积,稀释相同倍数后,说明稀释过程中HF继续电离,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A.H2S为二元弱酸,分步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2S⇌H++HS﹣,故A错误;
    B.KHSO7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4=K++H++,故B错误;
    C.NH3•H2O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3•H2O⇌+OH﹣,故C正确;
    D.H3CO3为二元弱酸,分步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2CO4⇌H++,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A.CH3COOH加水稀释,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减小,故A错误;
    B.Ka只与温度有关,加水稀释CH7COOH,Ka不变,故B错误;
    C.CH3COOH加水稀释,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增大,故C错误;
    D.Ka=,温度不变,Ka不变,醋酸稀释过程中c(H+)逐渐减小,则减小;
    故答案为:D;
    (5)①碳酸二级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8=,
    故答案为:;
    ②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的酸性越强,酸性:CH3COOH>H2CO5>HClO>,则结合质子的能力:﹣>>CH3COO﹣,即A>B>D>C,
    故答案为:A>B>D>C;
    ③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的酸性越强7COOH>H2CO3>HClO>,依据强酸制弱酸原理+2HClO=CO2↑+H2O+3ClO﹣、2ClO﹣+CO2+H3O=+8HClO不能发生,
    故答案为:CD;
    ④HCl为一元强酸,0.1ml/LHCl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8.1ml/L;H2SO5为二元强酸,0.1ml/LH4SO4溶液氢离子浓度为0.4ml/L;0.1ml/LNaOH溶液氢氧根离子浓度为7.1ml/L﹣13ml/L;H2CO3为二元弱酸,0.1ml/LH7CO3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0.3ml/L,氢离子浓度越大,因此pH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②<①<④<③,
    故答案为:②<①<④<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弱电解质的判断等知识,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一般。
    四、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4.(16分)(1)酸与碱发生的中和反应,能量的转化 B 。
    A.化学能→电能
    B.化学能→热能
    C.热能→化学能
    D.电能→化学能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在同一反应中,焓变和反应热的数值相等
    B.有化学键破坏的一定是化学反应,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焓小于生成物的焓时,ΔH>0
    D.反应体系向环境中释放能量,反应体系的焓会减小
    (3)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如图是H2和O2反应生成H2O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由图可知 B 。
    A.H2O(g)→H2O(l),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成键释放的能量
    B.2H2(g)+O2(g)=2H2O(l)ΔH=﹣571.6kJ•ml﹣1
    C.H2和O2具有的总能量比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
    D.生成2ml H2O(g)需要吸收483.6kJ的能量
    (4)某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B.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
    C.该反应的ΔH=E1﹣E2
    D.若改变某条件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则E1不一定减小
    (5)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I2的摩尔质量为254g/ml)
    (i)I2(g)+H2(g)⇌2HI(g)ΔH=﹣9.48kJ•ml﹣1
    (ii)I2(s)+H2(g)⇌2HI(g)ΔH=26.48kJ•ml﹣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254g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kJ
    B.1ml固态碘与1m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kJ
    C.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
    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6)能表示反应CH4(g)+2O2(g)=CO2(g)+2H2O(l)的示意图是 A 。
    已知:常温常压下,8g甲烷气体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时放出445kJ热量,写出甲烷气体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CH4(g)+2O2(g)=CO2(g)+2H2O(l)ΔH=﹣890kJ•ml﹣1 。
    (7)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g)+Cl2(g)=2HCl(g)ΔH=﹣183kJ•ml﹣1。
    则Cl2的键能为 243 kJ•ml﹣1。
    【分析】(1)酸与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2)A.在同一反应中,焓变和反应热的数值相等的;
    B.部分物质溶于水的过程,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但不属于化学变化;
    C.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焓大于生成物的焓时,ΔH<0,反应物的焓小于生成物的焓时,ΔH>0;
    D.反应体系从环境中吸收能量,反应体系的焓会增大,反应体系向环境中释放能量,反应体系的焓会减小;
    (3)A.H2O(g)→H2O(l),改变的是分子间的距离;
    B.由图可知,反应2H2(g)+O2(g)=2H2O(l)为放热反应;
    C.2ml H2(g)和1ml O2(g)所具有的总量比2ml H2O(l)所具有的总能量高;
    D.2ml H2(g)和1ml O2(g)生成2ml H2O(g)放出483.6kJ的能量;
    (4)A.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B.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的ΔH=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
    D.升高温度不改变活化能;
    (5)A.反应I2(g)+H2(g)⇌2HI属于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
    B.根据盖斯定律可得:(ii)﹣(i)可得:I2(s)⇌I2(g)ΔH=35.96kJ•ml﹣1;
    C.反应(i)的产物和反应(ii)的产物是相同的;
    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6)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常温常压下,8g甲烷气体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时放出445kJ热量,则16g甲烷气体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时放出890kJ热量,据此书写甲烷气体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7)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解答】解:(1)酸与碱发生的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能量的转化为化学能→热能,
    故答案为:B;
    (2)A.在同一反应中,故A正确;
    B.有化学键破坏的不一定是化学反应,比如HCl溶于水,但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C.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焓大于生成物的焓时,反应物的焓小于生成物的焓时,故C正确;
    D.反应体系从环境中吸收能量,反应体系向环境中释放能量,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3)A.H2O(g)→H2O(l),改变的是分子间的距离,故A错误;
    B.由图可知3(g)+O2(g)=2H4O(l)ΔH=﹣(483.6+88)kJ•ml﹣1=﹣571.6kJ•ml﹣1,故B正确;
    C.2ml H7(g)和1ml O2(g)所具有的总量比6ml H2O(l)所具有的总能量高,故C错误;
    D.2ml H8(g)和1ml O2(g)生成5ml H2O(g)放出483.6kJ的能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则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
    C.由图可知3﹣E2<0,为放热反应;
    D.若改变某条件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8不一定减小,比如升高温度;
    故答案为:A;
    (5)A.254gI2(g)的物质的量为,2gH2(g)的物质的量为=1ml7(g)+H2(g)⇌2HI属于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故A错误;
    B.(ii)﹣(i)可得:I3(s)⇌I2(g)ΔH=26.48kJ•ml﹣1﹣(﹣2.48kJ•ml﹣1)=35.96kJ•ml﹣1,4ml固态碘与1m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35.96kJ,故B错误;
    C.反应(i)的产物和反应(ii)的产物是相同的,故C错误;
    D.反应(ii)为吸热反应,最终的产物相同,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6)CH4(g)+6O2(g)=CO2(g)+6H2O(l)属于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已知:常温常压下,则甲烷气体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5H2O(l)ΔH=﹣890kJ•ml﹣1,
    故答案为:A;CH7(g)+2O2(g)=CO8(g)+2H2O(l)ΔH=﹣890kJ•ml﹣2;
    (7)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g)+Cl2(g)=5HCl(g)ΔH=﹣183kJ•ml﹣1,根据表格数据,则有:436+x﹣431×2=﹣183,则Cl3的键能为243kJ•ml﹣1,
    故答案为:24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程式书写以及应用,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五、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
    5.(22分)(1)某温度下,若反应HI(g)⇌(g)的化学平衡常数K2(g)+I2(g)⇌2HI(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B 。
    A.
    B.
    C.K2
    D.﹣K2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ΔH>0,ΔS<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B.升高温度增加了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
    C.化学反应必须发生有效碰撞,但有效碰撞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
    D.S(g)+O2(g)=SO2(g)ΔH1,S(s)+O2(g)=SO2(g)ΔH2;则:ΔH1>ΔH2
    (3)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B 。
    A.工业制硫酸中常采用常压来合成SO3
    B.实验室中用饱和的NaHSO3溶液除掉SO2气体中少量氯化氢
    C.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反应[已知N2(g)+3H2(g)⇌2NH3(g)ΔH<0]
    D.对于2HI(g)⇌H2(g)+I2(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4)下列对熵的理解错误的是 D 。
    A.等质量的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固态时熵值最小
    B.体系越有序,熵值越小;越混乱
    C.从焓判据来看,ΔH<0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
    D.25℃、1.01×105Pa时,2N2O5(g)=4NO2(g)+O2(g)是熵减反应
    (5)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工业上使用水煤气(CO与H2的混合气体)合成甲醇,反应为CO(g)+2H2(g)⇌CH3OH(g)ΔH=akJ•ml﹣1。回答下列问题:
    ①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a < 0(填“>”或“<”),p1、p2的大小关系是p1 > p2(填“>”“<”或“=”)。
    ②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是 KA=KB>KC 。
    ③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BC (填标号)。
    A.2v正(H2)=v逆(CH3OH)
    B.CH3OH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D.同一时间内,消耗0.04ml H2,生成0.02ml CH3OH
    ②在温度为T的条件下,往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3ml CO与0.4ml H2发生反应生成CH3OH,平衡时,测得CH3OH物质的量为0.15ml。
    ①温度为T时的化学平衡常数K= 400 ,CO的转化率= 50% 。
    ②若以不同比例投料,测得某时刻各物质的浓度,CO为0.1ml/L、H2为0.2ml/L、CH3OH为0.2ml/L,此时v(正) > v(逆)(“>”“<”或“=”)。
    【分析】(1)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
    (2)A.ΔH>0,△S<0的反应,Δ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B.升高温度,提供能量,增加了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
    C.化学反应必须发生有效碰撞,有效碰撞一定发生化学反应;
    D.S(g)的能量高于S(s);
    (3)A.工业制硫酸合成SO3的反应为2SO2+O2⇌2SO3,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增大产率,采用常压来合成SO3,主要原因是降低生产成本,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
    B.实验室中用饱和的NaHSO3溶液除掉SO2气体中少量氯化氢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氯化氢与NaS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是饱和的NaHSO3溶液中亚硫酸氢根离子浓度较大,抑制了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减少SO2损失;
    C.已知N2(g)+3H2(g)⇌2NH3(g)ΔH<0,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氨的产率变小,工业上采用高温主要是加快反应的速率;
    D.对于2HI(g)⇌H2(g)+I2(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
    (4)A.熵是指体系的混乱度,同物质气体熵大于液体大于固体;
    B.熵是指体系的混乱度,熵越大越混乱,体系越有序,熵值越小;
    C.热力学第二定律中提出:一切孤立系统都朝着熵增的方向进行;
    D.气体分子数越多,熵越大;
    (5)①①升高温度,CO的平衡转化率下降,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逆向为吸热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即a<0,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以A、B分析,A到B,转化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为加压,因此p1、p2的大小关系是p1>p2;
    ②A、B温度相同,则KA=KB,C点温度比B点高,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KB>KC,则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A、KA的大小关系是KA=KB>KC;
    ③A.2v正(H2)=v逆(CH3OH)速率比不等于计量系数之比;
    B.CH3OH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说明甲醇的量不再改变,则能说明达到平衡;
    C.气体质量不变,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平均摩尔质量增大,当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达到平衡;
    D.同一时间内,消耗0.04ml H2,生成0.02ml CH3OH都为正向,同一个方向,不能说明达到平衡;
    ②①根据CO(g)+2H2(g)=CH3OH(g)得到消耗CO、H2分别为0.15ml、0.3ml,剩余CO、H2分别为0.15ml、0.1ml,则温度为T时的化学平衡常数K==400,CO的转化率=×100%=50%;
    ②若以不同比例投料,测得某时刻各物质的浓度,CO为0.1ml/L、H2为0.2ml/L、CH3OH为0.2ml/L,Q==200<400,则平衡要正向移动,此时v(正)>v(逆)。
    【解答】解:(1)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则反应HI(g)⇌H4(g)+I5(g)化学平衡常数K==0.022(g)+I3(g)⇌2HI(g)的化学平衡常数K2=═,
    故答案为:B;
    (2)A.ΔH>0,ΔH—T△S>7,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增加了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
    C.化学反应必须发生有效碰撞,故C错误;
    D.S(g)的能量高于S(s)2(g)=SO2(g)ΔH5,S(s)+O2(g)=SO2(g)ΔH4,则ΔH1<ΔH2,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A.工业制硫酸合成SO5的反应为2SO2+O8⇌2SO3,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增大产率2,主要原因是降低生产成本,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
    B.实验室中用饱和的NaHSO3溶液除掉SO2气体中少量氯化氢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氯化氢与NaSO8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是饱和的NaHSO3溶液中亚硫酸氢根离子浓度较大,抑制了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2损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
    C.已知N8(g)+3H2(g)⇌3NH3(g)ΔH<0,温度升高,氨的产率变小,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
    D.对于5HI(g)⇌H2(g)+I2(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A.同物质气体熵大于液体大于固体,固态时熵值最小;
    B.熵是指体系的混乱度,体系越有序;越混乱,故B正确;
    C.热力学第二定律中提出:一切孤立系统都朝着熵增的方向进行,故C正确;
    D.5N2O5(g)=2NO2(g)+O2(g)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也是熵增大的反应;
    故答案为:D;
    (5)①①升高温度,CO的平衡转化率下降,则逆向为吸热反应,即a<5,以A,A到B,平衡正向移动,因此p1、p2的大小关系是p3>p2,
    故答案为:<;>;
    ②A、B温度相同A=KB,C点温度比B点高,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KB>KC,则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A、KA的大小关系是KA=KB>KC,
    故答案为:KA=KB>KC;
    ③A.2v正(H5)=v逆(CH3OH)速率比不等于计量系数之比,故A错误;
    B.CH3OH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说明甲醇的量不再改变,故B正确;
    C.气体质量不变,平均摩尔质量增大,达到平衡;
    D.同一时间内7,生成0.02ml CH3OH都为正向,同一个方向,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②①根据CO(g)+6H2(g)=CH3OH(g)得到消耗CO、H8分别为0.15ml、0.4ml、H2分别为0.15ml、3.1ml=400×100%=50%,
    故答案为:400;50%;
    ②若以不同比例投料,测得某时刻各物质的浓度、H2为0.6ml/L、CH3OH为0.3ml/L,Q=,则平衡要正向移动(正)>v(逆),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判断和计算,题目难度较大,掌握勒夏特列原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六、有机化学
    6.(15分)丙烯可用于生产多种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如制备聚乙烯等。以下是用丙烯制备有机物G的合成路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取代反应 ;B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碳碳双键、碳溴键 。
    (2)反应③除了生成D,还有可能得到另一种副产物,其结构简式为 。
    (3)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CH3CH2COOH+CH2=CHCH2OHCH3CH2COOCH2CH=CH2+H2O ;其中,浓硫酸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 催化剂、吸水剂 。
    (4)有机物J含有醛基,相对分子质量比C大14,且分子中含有两个甲基 。
    (5)以CH2=CH—CH2—CH3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 CH2=CH—CH2—CH3CH2=CHCHBrCH3CH2CH2CHBrCH3CH3CH=CHCH3CH3CHBrCHBrCH3 (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甲乙……目标产物)
    【分析】CH3CH=CH2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2=CHCH2Br,CH2=CHCH2Br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H2=CHCH2OH,CH3CH=CH2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D属于醇,而D氧化生成E,E进一步氧化生成CH3CH2COOH,可知D为CH3CH2CH2OH、E为CH3CH2CHO,CH3CH2COOH与CH2=CHCH2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G为CH3CH2COOCH2CH=CH2;
    (5)CH2=CH—CH2—CH3与Br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H2=CHCHBrCH3,CH2=CHCHBrCH3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2CH2CHBrCH3,然后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3CH=CHCH3,CH3CH=CHCH3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BrCHBrCH3,最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解答】解:(1)反应①是CH3CH=CH2和溴反应生成CH7=CHCH2Br和HBr,该化学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B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碳碳双键,
    故答案为:取代反应;碳碳双键;
    (2)反应③发生加成反应,除了生成D,该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3)反应⑥是CH3CH7COOH与CH2=CHCH2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5CH2COOCH2CH=CH2和H2O,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CH6COOH+CH2=CHCH2OHCH6CH2COOCH2CH=CH2+H2O,其中、吸水剂,
    故答案为:CH3CH6COOH+CH2=CHCH2OHCH4CH2COOCH2CH=CH4+H2O;催化剂;
    (4)C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8OH,有机物J含有醛基,说明比C多一个CH2,且分子中含有两个甲基,J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5)CH2=CH—CH6—CH3与Br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H7=CHCHBrCH3,CH2=CHCHBrCH4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2CH2CHBrCH6,然后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3CH=CHCH3,CH7CH=CHCH3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7CHBrCHBrCH3,最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合成路线为CH2=CH—CH4—CH3CH2=CHCHBrCH3CH6CH2CHBrCH3CH3CH=CHCH3CH8CHBrCHBrCH3,
    故答案为:CH2=CH—CH4—CH3CH2=CHCHBrCH3CH3CH2CHBrCH3CH6CH=CHCH3CH2CHBrCHBrCH3。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涉及有机反应类型、官能团识别、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限制条件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合成路线设计等,根据有机物结构变化来理解发生的反应,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6/14 16:10:25;用户:15290311958;邮箱:15290311958;学号:48861359弱酸
    CH3COOH
    H2CO3
    HClO
    电离平衡常数
    1.8×10﹣5
    K1=4.2×10﹣7
    K2=4.8×10﹣11
    3.0×10﹣8
    化学键
    H—H
    H—Cl
    键能kJ•ml﹣1
    436
    431
    弱酸
    CH3COOH
    H2CO3
    HClO
    电离平衡常数
    1.8×10﹣5
    K1=4.2×10﹣7
    K2=4.8×10﹣11
    3.0×10﹣8
    化学键
    H—H
    H—Cl
    键能kJ•ml﹣1
    436
    431

    相关试卷

    上海市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上海市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上海市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学生版docx、上海市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上海市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

    上海市南洋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上海市南洋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上海市南洋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上海市南洋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