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项15:诗词鉴赏(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项15:诗词鉴赏(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项15:诗词鉴赏(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解析版).docx
    专项15:诗词鉴赏(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原卷版)第1页
    专项15:诗词鉴赏(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原卷版)第2页
    专项15:诗词鉴赏(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原卷版)第3页
    专项15:诗词鉴赏(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解析版)第1页
    专项15:诗词鉴赏(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解析版)第2页
    专项15:诗词鉴赏(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解析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项15:诗词鉴赏(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

    展开

    这是一份专项15:诗词鉴赏(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文件包含专项15诗词鉴赏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原卷版docx、专项15诗词鉴赏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2个小题。
    二砺
    (宋)郑思肖
    愁里高歌梁父吟①,犹如金玉戛商音②。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啮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③?
    【注】①《梁父吟》:乐曲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作者因钦慕诸葛亮恢复中原壮志,所以也爱唱这个曲调。②戛商音:戛,敲击。商音,五音之一,其声悲凉。③陆沉:比喻国士沦陷于敌手。
    (1)颔联借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何用意?
    答案:诗人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申包胥痛哭七日讨来救兵的史实,抒发了自己的报国情怀。
    (2)试赏析“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答案:运用夸张和比喻,写在心中立下誓愿,不容许祖国大好河山水远沉沦,表达了诗人复国杀敌的决心。
    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两个小题。(8分)
    送蜀客
    雍陶①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乌江花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注]①雍陶:唐剑南道人。
    ①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答案:①诗人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想回故乡而不能的惆怅之情。
    ②这首诗前两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②在回忆中的家乡春天的美景里,寄寓了思乡之情;以乐景反衬哀情,用家乡春天景色的美好来强化不能回乡的惆怅。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2个小题。
    咏芙蓉①
    (南北朝)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②。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注】:①芙蓉:荷花的别名。其实名莲。②朱房:喻指含苞待放之芙蓉。
    (1)赏析“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两句中“摇” “拂”两字的妙处。
    答案:这两句描绘了荷花在风中摇曳的风姿,“摇”“拂”二字,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景作为动景来写的,把“紫叶”和“朱容”在“微风”和“轻露”中的盈盈情态,作了着意渲染,使静静的池中荷花图富有一种动感,为美丽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生机,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水上画面。
    (2)诗歌三、四句是什么意思?寄寓了诗人怎样情怀?
    答案:池塘里所以长满荷叶,呈现一片碧绿的颜色,是在等待我荷花开放,透露出耀眼的红光,这两句借莲花自述,表达了诗人自信、昂扬奋发的精神。
    4.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后面的两个小题。(8分)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①“第一归。
    注①衔得锦标:把获得的奖旗放到龙舟的龙头嘴里。
    (1)“衔得锦标第一归”的“衔”字用得妙,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运用比拟修辞手法,赋予龙舟生命,把龙舟挂奖而归的情形写活了;间接表现了竞渡健儿得胜归来喜悦自豪的心情。
    (2)这首词刻画了龙舟竞渡健儿们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①(精神气势方面)奋勇争先,豪气冲天。②(能力素养方面)本领高强,团结协作。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2个小题。
    少年游·并刀如水
    (宋)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1)这首词是如何刻画女子形象的?
    答案: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纤手破新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初得之新橙,与如水并刀、胜雪吴盐组成一幅色泽美妙的图画,传达出一种爱恋与温馨。下片以“低声问”一句直贯篇末,不直接点明是“谁问”以及“为何问”,生动地写出了女子的柔情和欲行者的犹豫,最后两句问话中暗含女子期待的神情。
    (2)全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男女爱情?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比喻、对比、虚实结合。“并刀如水,吴盐胜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刀和盐比作水和雪,写出了刀的闪亮、盐的晶莹。纤纤的玉手,初得之新橙,与如水并刀、胜雪吴盐组成一幅色泽美妙的图画,传达出一种爱恋与温馨。
    “马滑霜浓”刻画了外边寒风凛冽、夜深霜浓的情境,与室内之温暖形成对比,生动地写出了挽留者的柔情和欲行者的犹豫。
    此词上片描绘室内情景:破新橙,焚兽香,坐吹笙;下片想象室外情景:时已三更,马滑霜浓,行人稀少。前者实写,用实物烘托室内温馨气氛;后者虚写,以语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全词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虚实结合,表露出彼此相爱的心情。
    6.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两个小题。(8分)
    访杨云卿淮上别业①
    惠崇
    地近得频到,相携向野亭。
    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
    望久人收钓,吟余鹤振翎。
    不愁归路晚,明月上前汀②。
    注:①别业:别墅,住宅,府邸。②汀:水边平地。
    (1)赏析“春入烧痕青”一句。(4分)
    答案:适逢春天,诗人与友人散步野外,四周的原野,农民放火烧冬留下的焦痕上,又长出了嫩绿的青草。这一句,给人以空旷的感觉,由烧痕之青而呈现春色,写得细致入微。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
    答案:这首诗写出了游兴的浓厚,情态的闲适,诗人此番出游的悠然惬意,也不急于回去。
    (二)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8分)
    捣衣(节选)
    谢惠连
    櫩①高砧响发,楹②长杵声哀。
    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③。
    纨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
    裁用笥④中刀,缝为万里衣。
    盈箧自余手,幽缄⑤俟君开。
    腰带准⑥畴昔⑦,不知今是非。
    【注】①櫩:同“檐”。②楹:厅堂的前柱,此处代指堂屋。③题:额头。④笥:盛东西的方形竹器。⑤幽缄:密封。⑥准:依照,依据。⑦畴昔:往日,从前。
    (1)诗中写了主人公的哪些劳作?请简要回答。
    答案:主人公的劳作包括捣衣、裁布、缝衣。
    解析:诗歌开头通过“櫩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描绘了捣衣的情景,表达了深沉的思念和哀怨。高砧与长杵的声响不仅是捣衣的声音,更是一种孤独、等待和思绪的象征。“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表现了裁布的细致与劳作中微汗的凝结,象征着编织思念的艰辛。“裁用笥中刀,缝为万里衣”写出了将裁好的布料缝成衣物,心中思念着远行的君子,希望能给他送去温暖与关怀。
    (2)请对“腰带准畴昔,不知今是非”作简要赏析。
    答案:女子依照往日的尺寸为丈夫缝制衣物和腰带,但却因为久别无法得知丈夫目前的状况,不知道是否衣物合身。此句寄托了女子的一片深情,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漫长,表达了女子对丈夫行役在外的思念与担忧。
    解析:在“腰带准畴昔,不知今是非”一句中,女子为她久别的丈夫缝制衣物和腰带,仍依照过去的尺寸,这透露出她对丈夫过去习惯和身形的熟悉与珍视。然而因分别已久,她无法知道丈夫目前的状况,或许是因为不知道对方境遇有何变化或是否健壮如昔,故又带有些许忧虑。不知衣物是否合身的疑问,不仅展现了女子对生活细节的体贴入微,也反映出她心中对爱人的无尽思念和深切担忧。这个看似简单的疑问实际上蕴含了对丈夫情况一无所知的无奈和对离别时光不断拉长的痛苦体验,使得整首诗情感更加饱满而动人。借助这一短短诗句,诗人巧妙地表达了思妇在与行役之夫的无声对话,平凡而深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2个小题。
    青溪
    (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1)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全诗主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答案: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主要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用典抒情。
    (2)诗歌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的“青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诗人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恬淡来印证自己的素愿,表现了他闲逸的情趣和自甘淡泊的心境;“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运用了对比,溪水穿过乱石时湍急喧闹,流经松林平地时和缓安静,色调幽美,动静对比,以动衬静;“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表明自己的归隐之意。诗歌描述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蜒,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表现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表达了作者对青溪的喜爱之情,抒发了他闲逸的情趣和自甘淡泊的心境。
    3.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后面(1)(2)题。(8分)
    送王郎①(节选)
    黄庭坚
    连床夜语鸡戒晓,书囊无底谈未了。
    有功翰墨乃如此,何恨远别音书少。
    炒沙作糜终不饱,镂冰文章费工巧。
    要须心地收汗马,孔孟行世日杲杲。
    【注】①送王郎:作者初到德州任职,妹夫王纯亮去看他,临别之际,他作此诗相送。
    (1)节选诗句表达了哪些临别之意?请简要回答。(4分)
    答案:①临别的不舍:“连床夜语鸡戒晓”,今天我们睡在一起彻夜长谈,不觉鸡已报晓;②临别的宽慰:“何恨远别音书少”,怎能为远别后音书难通抱恨怨恼?③临别的希冀:“要须心地收汗马”,希望王亮收敛心神,体会出孔子、孟子之道。
    (2)简要赏析“炒沙作糜终不饱,镂冰文章费工巧”这句诗。(4分)
    答案:这句诗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出王纯亮追求写“工巧”的文章,像“炒沙作糜”,无法填饱肚子;像镂刻冰块,不能持久。诗人批判了虚有其表的浮华文章,更为王郎指出了努力方向,以殷切嘱托,抒发离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2个小题。
    渡易水
    (明)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陈子龙( 1608一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
    (1)全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本诗怀古伤今,诗人借易水兴感,抒发了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对国事的隐忧。
    (2)分析本诗的艺术手法。
    答案:此诗前二句托物言志,以“并刀”夜鸣写出报国的志向;后二句即景抒情,从眼中所见易水实景,引出对国事的无限隐忧。
    5.阅读下面一首明代诗,完成后面(1)(2)题。(8分)
    社 日①
    甘瑾
    枫树林边雨脚斜,儿童祈赛②竞喧哗。
    鸡豚上戊③家家酒,莺燕东风处处花。
    野径归时扶醉客,丛祠祭罢集神鸦。
    濒湖生意④伤多潦⑤,预祝污邪⑥载满车。
    [注释]①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②祈赛:谢神佑助的仪式。③上戊:农历每月上旬的第五天。④生意:生计,此处指农事。⑤潦:积水。⑥污邪:地势低下易于积水的劣田。
    (1)诗歌前三联是怎样描写社日热闹祥和的景象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直接写人的活动:儿童喧哗,家家摆酒,醉客归家,祠堂祭祀。②以景物从侧面烘托:莺歌燕舞,鲜花盛开,乌鸦聚集。
    (2)诗歌尾联表达了什么情感?对表达主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答案:①表达了对积涝成灾影响收成的忧虑,对来年好收成的期待。②点明了社日活动的目的,表明热闹祥和的生活十分难得,深化了主题。
    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两个小题。(8分)
    登小孤山①(节选)
    陈大章
    小孤突起插天畔,百川砥柱为之东。
    磴道虚无动寒色,渔舟一叶傍绝壁。
    蛟鼍当昼吼风霾,泱漭孤云天地白。
    参差楼观丽朝霞,绣鞶②珠箔颜如花。
    阴崖咫尺蓄雷雨,怪树千岁盘龙蛇。
    吴楚雄关此第一,折戟沈沙莽萧瑟。
    [注释]①小孤山:位于江西彭泽县北、安徽宿松县东南的大江中。②鞶pán:革带。
    (1)简析诗中“插”字的妙处。(4分)
    答案:①突出了小孤山高峻挺拔、笔直陡峭的形态特征。②化静为动,表现了小孤山傲立江中的雄伟气势。
    (2)诗中“折戟沉沙”有什么含意? (4分)
    答案:①诗人由此想到小孤山发生过战争,说明这里为兵家必争之地,表现了小孤山地理位置的重要。②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悟,抒发了历史变迁的沧桑之感。
    (三)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2个小题。
    岳鄂王墓
    (元)赵孟頻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1)本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以反映现实入笔,表达了作者对抗金英雄被害屈死的叹息和哀悼,谴责南宋君臣苟安误国,流露了深沉的故国之思。
    (2)请赏析首联的表现手法。
    答案:借景抒情,首联以离离墓草渲染岳墓秋日的荒凉,冷硬屹立的石兽更增添了几分悲思。通过描写岳飞墓前荒凉之景,暗寓作者伤痛之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8 分)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诗的中间两联突出了将军打猎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 分)
    答案:敏捷,武艺不凡,“疾”写出了像猎鹰发现猎物一样迅疾俯冲的速度;英姿飒爽,豪放潇酒,“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或骑艺高超,剑术精湛;意气风发,气度不凡等皆可。)
    (2)本诗以“千里暮云平”结尾,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 分)
    答案:尾联以写景结尾,回首驰骋之处,傍晚的云层和大地连成一片,跟严肃紧张的营地出猎之景形成对比,前面风起云涌,此时风定云平,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松感觉和喜悦心情。(或狩猎满载而归之后的得意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2个小题。
    咏山泉
    (唐)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①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注】:①澹(dan):同“淡”。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山泉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 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首联叙事点题,写山泉的平淡无名。颔联正面描写山泉的澄澈透明充满活力。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照天光云色。飞流而 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2)有人说尾联是全诗关键,根据你的理解,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自已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8 分)
    迎 燕
    葛天民
    咫尺①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①咫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1)颈联“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是怎样写燕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颈联的意思是天下着微微细雨,燕子的翅膀湿漉漉的,嘴上衔的筑巢的泥土也带着落花的芬芳。写微雨沾湿燕子的翅膀是作者的仔细观察,泥土带着落花的芬芳则是诗人的想象,这样写,既刻至出燕子的可爱,也表达了诗人对燕子的怜惜和爱护之情。
    (2)尾联“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4 分)
    答案:尾联借助燕子的来去自如、自由自在。反映了诗人隐居生活清寂的一面,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年华苦度的酸楚和凄凉之感。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2个小题。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一首咏史怀古诗,作者通过怀念谢眺这位前代诗人来抒发自己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情。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两句中“夹”“落”两字用语巧妙,请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答案:以动写静:“夹”不但写出宣城处于双溪之中的轮廓,而且活化了溪流绕城而过的形象;“落” 使地上桥影拥有从天而降的动感,化静为动,令人遐想。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每小题各4分,共8分)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诗人被贬谪到江州时作此诗。
    (1)全诗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夜雪”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4分)
    答案:诗人从触觉、视觉、听觉三个方面来描写“夜雪”。首先第一句“已讶衾枕冷”,从触觉来描写“夜雪”之冷;第二句“复见窗户明”,原本晚上应该很黑,但窗外却很明,是从视觉上描写雪的洁白晶莹;第三、四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中的“重”和“折竹声”从侧面突出雪下得大。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4分)
    答案:夜间大雪降临,但熟睡的诗人却被这场大雪的寒意和大雪压折竹子的声音所惊醒,结合本诗批注中诗人被贬的背景,可以领会到诗人委婉表达的寂寞冷清和愁思感慨。

    相关试卷

    专项14:作文(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

    这是一份专项14:作文(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文件包含专项14作文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原卷版docx、专项14作文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项13:语言运用(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

    这是一份专项13:语言运用(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文件包含专项13语言运用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原卷版docx、专项13语言运用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项07:文学常识(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

    这是一份专项07:文学常识(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文件包含专项07文学常识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原卷版docx、专项07文学常识练习-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升学语文二轮专项突破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