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讲义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讲义第1页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讲义第2页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讲义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讲义,共15页。
    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品 文言文对照翻译
    作品主旨
    文章通过写谢家小辈即景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温馨美好的家庭气氛,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出谢家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记 文言知识
    字词梳理
    古今异义
    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趁、乘
    今义:因为
    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子女,文中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儿子与女儿
    重点句子
    倒装句,状语后置,翻译时应把“空中”提到“撒盐”前面
    1. 撒盐空中差可拟。(倒装句)
    译: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2.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
    译:(谢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判断句翻译时注意加判断词“是”
    2 陈太丘与友期行
    品 文言文对照翻译
    作品主旨
    文章通过记述陈元方与来客对话的情景,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处世应讲礼守信的道理;同时,赞扬了陈元方聪明机智、明白事理。
    记 文言知识
    字词梳理
    1. 重点注释
    ①与人期(约定)行
    ②相委(丢下)而去(离开)
    ③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
    ④下车引(拉)之
    ⑤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2. 词类活用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友人惭(感到惭愧)
    3. 通假字
    尊君在不(同“否”)
    4. 古今异义
    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下车引之
    古义:拉
    今义:引导;引用
    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注意;照管
    相委而去
    古义:丢下
    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委任
    期日中
    古义:约定
    今义:预定的时日;日期
    重点句子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省略句)
    译:(您)正午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此句承前省略了主语,根据上文应补充“您”
    3 《论语》十二章
    文学常识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 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东南) 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品 文言文对照翻译
    作品主旨
    所选十二章,阐述了学习态度(第7、9 章)、学习方法(第1、4、5 章)和修身做人(第1、2、3、6、8、11、12 章)等。这告诉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诚实守信、安贫乐道、意志坚定、理想远大。
    记 文言知识
    字词梳理
    1.重点注释
    ①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②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③ 逝(往、离去)者如斯(代词,这,指河水)夫
    2. 词类活用
    ①形容词作名词:温故(学过的知识)而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②动词作名词: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③名词作动词:饭疏食(吃)
    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
    ⑤名词作状语:学而时习之(按时)吾日三省吾身(每天)
    3.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古今异义
    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多次 今义:数词,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助动词。表达可能或能够
    不亦君子乎
    古义:有才德的人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多见于早期白话)
    5.一词多义
    知eq \b\lc\{(\a\vs4\al\c1(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
    可以为师矣(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不义而富且贵(合乎正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义理)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

    乐亦在其中矣(乐趣)
    4 诫子书
    文学常识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品 文言文对照翻译
    作品主旨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主要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记 文言知识
    1. 重点注释
    ①诫(告诫、劝勉)子书(书信)
    ②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君子(有才德的人)之行
    ③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
    ④非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
    ⑤年与(随同)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⑥ 遂(于是,就)成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⑦悲守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 词类活用
    ①形容词作动词: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②形容词作名词: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大目标)
    3. 古今异义
    夫君子之行
    古义:fú,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今义:丈夫
    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
    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4.一词多义
    成eq \b\lc\{(\a\vs4\al\c1(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遂成枯落(变成,成为)))
    学eq \b\lc\{(\a\vs4\al\c1(夫学须静也(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学业)))
    志eq \b\lc\{(\a\vs4\al\c1(非淡泊无以明志(志向),非志无以成学(立志)))
    5 狼
    清·蒲松龄
    文学常识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品 文言文对照翻译
    作品主旨
    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的智慧和力量,启示我们面对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以夺取胜利。
    记 文言知识
    字词梳理
    1. 重点注释
    ①顾(看,视)野有麦场
    ②弛(解除,卸下)担持刀
    ③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甚
    ④方(正)欲(想要)行(行走)
    ⑤止(仅,只)露尻尾
    2. 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一狼洞其中(挖洞)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②名词作状语: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似的)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从通道)
    3. 一词多义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要,企图)

    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方)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狼不敢前(上前)
    一狼得骨止(停止)

    止有剩骨(仅,只)
    投以骨(把)
    以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来)
    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们的,指两狼)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的)
    4. 古今异义
    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
    今义:股票
    盖以诱敌
    古义:表示推测,相当于“大概”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今义:指几何学
    止增笑耳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重点句子
    1. 投以骨。状语后置,按照“以骨投”的语序翻译
    译:把骨头扔给狼。
    2.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作状语,翻译时要注意
    译: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6 穿井得一人
    文学常识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品 文言文对照翻译
    作品主旨
    这篇寓言通过写一户姓丁的人家挖井后,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记 文言知识
    字词梳理
    1. 词类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闻之于宋君(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2. 古今异义
    国人道之
    古义: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今义:本国的人
    丁氏对曰
    古义:应答,回答 今义:相合;正确;正常
    穿井得一人
    古义:挖掘、开凿
    今义: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
    3. 一词多义
    问之于丁氏(向)

    闻之于宋君(被)
    有闻而传之者(听到,听说)

    闻之于宋君(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国人道之(讲述)

    道听途说(道路)
    重点句子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闻”为使动用法,即“使听到”
    译: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国君听到了这件事。
    7 杞人忧天
    文学常识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品 文言文对照翻译
    作品主旨
    文章通过写杞人忧天地崩坠的故事,讽刺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记 文言知识
    字词梳理
    1. 重点注释
    因往晓之(告知,开导)
    2. 通假字
    ①身亡所寄(同“无”,没有)
    ②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3. 古今异义
    若屈伸呼吸
    古义:你
    今义:如;好像
    身亡所寄
    古义:同“无”,没有
    今义:死
    4. 一词多义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的)

    其人曰(那)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二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他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地大笑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时分。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 您) 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跟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时分。(您)正午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 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吗?同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 按时温习了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就可以顺从意愿,又不越过法度。”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 这一点)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贤德啊,颜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为快乐的人。”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 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行走,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子罕》)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 不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子张》)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君子的行为操守,(他们)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 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于是人变得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跟随着走了很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 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 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
    屠户处境很困迫,恐怕前后一起遭受它们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 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 寐,盖以诱敌。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 面。时间长了,那只狼似乎闭上眼睛,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 想要从通道进入,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杀死了这只狼。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 大概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 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 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 经常要有一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有人)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询问,丁氏回答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 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 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中活动,为何还担心天会崩塌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聚积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 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聚积的气体中那些能发光的, 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其人曰:“奈地坏何?”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 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 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那个杞国人消除了疑虑,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了疑虑,非常高兴。

    相关学案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点讲义:

    这是一份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点讲义,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精讲一,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政通人和,增其旧制,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前人之述备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讲义: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讲义,共3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编: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编,共2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言知识,阅读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