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7《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
展开本文作者 ,字 ,世称“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 ” 。 唐朝 、 、 和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 ”。与刘禹锡并称“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 ”。
二、文章体裁与背景
1、体裁:
本文的体裁是一篇“ ”。
记是一种 ,主要 ,往往通过 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写作之可 ,也可 ,属于 的范畴。
2、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之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忧伤与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中的第四篇。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三、课文内容概括。
课文有五个自然段落:
第一段: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全貌。
第二段:具体描写小石潭中的景物:潭水和游鱼。
第三段:探究小石潭源流的方位和描写小石潭的样貌。
第四段:写对小石潭的气氛的作者的独特感受。
第五段:记录同游者。
四、字音字形
篁竹( ) 清冽( )
卷石底( ) 为坻( )
为嵁( ) 佁然( )
幽邃( ) 参差( )
俶尔( ) 翕忽( )
悄怆( ) 寂寥( )
五、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
从: 。
西: 。
如鸣珮环: 。
乐: 。
伐: 。
取: 。
下见小潭: 。
水尤清冽: 。
全石以为底: 。
近岸,卷石底以出: 。
翠蔓: 。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日光下澈,影布石之: 。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 。
往来翕忽: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犬牙差互: 。
寂寥无人: 。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以境过清: 。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隶而从者: 。
崔氏二小生: 。
(二)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2、近岸,卷石底以出 。
3、皆若空游无所依 。
4、凄神寒骨 。
5、斗折蛇行: 。
6、犬牙差互: 。
(三)一词多义。
1、可: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不可久居 。
2、从: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
3、环:
(1)如鸣佩环 。
(2)四面竹树环合
4、乐
(1)心乐之 。
(2)似与游乐者相乐 。
5、道:
(1)伐竹取道 。
(2)策之不以道 。
6见:
(1)下见小潭 。
(2)明灭可见 。
7、清:
(1)水尤清冽 。
(2)以境过清,不可久居 。
(3)明灭可见 。
8、差:
(1)参差披拂 。
(2)岸势犬牙差互 。
9、以:
(1)以境过清 。
(2)卷石底以出 。
10、居:
(1)不可久居 。
(2)居十日 。
(3)居庙堂之高则忧民 。
(四)古今异义
(1)乃记之而去 古义: 。今义:
(2)崔氏二小生 古义: 。今义:
(五)重点虚词
1、以:
(1)以境过清
(2)全石以为底
(3)卷石底以出
2、而:
(1)乃记之而去
(2)潭西南而望
(3)隶而从者
(六)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吾)心乐之。(省略主语)
②(向)潭西南而望。(省略介词)
(2)倒装句
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全石为底”)
六、重点语句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之。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源。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以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七、理解默写
1、从文章中找出描写潭水十分清澈的词句。 。《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也有一句用游鱼写水的清澈的: 。
2、文中直接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
3、作者写景和物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如写鱼,先写静态“ ”,再写动态“ ”,写出了鱼的欢乐情趣。
八、内容理解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小石潭什么特点?整体感受是什么?
2、联系文章的内容,说说作者的感情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6、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在文中起何作用?
7、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得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所在。
8、为了开发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九、文章主旨
课文生动地描写了 ,抒发了作者 。
十.写作手法
(1)采用移步换景,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
(3)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这篇游记描绘景物抓住特征,既肖貌,又传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境。例如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
《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
一、作者作品
本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二、文章体裁与背景
1、体裁:
本文的体裁是一篇“记”。
记是一种古代的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写作之可记述描写,也可议论抒情,属于散文的范畴。
2、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之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忧伤与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中的第四篇。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三、课文内容概括。
课文有五个自然段落:
第一段: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全貌。
第二段:具体描写小石潭中的景物:潭水和游鱼。
第三段:探究小石潭源流的方位和描写小石潭的样貌。
第四段:写对小石潭的气氛的作者的独特感受。
第五段:记录同游者。
四、字音字形
篁竹( ) 清冽( )
卷石底( ) 为坻( )
为嵁( ) 佁然( )
幽邃( ) 参差( )
俶尔( ) 翕忽( )
悄怆( ) 寂寥( )
huánɡ liè quán chǐ kān yǐ suì
cēn cī chù xī qiǎchuàng liá
五、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
从:自,由 。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之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珮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
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尤,格外,特别。。清冽,清凉;冽 凉。
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用。为,作为。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近,靠近。 岸,岸边。卷,翻卷。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翠蔓:翠绿的藤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可百许头:有一百条左右。可,大约。许,左右
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皆:全,都。
日光下澈,影布石之: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之。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穿过,透过。
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愣住的样子。
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速。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若隐若现。灭,暗,看不见。
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
寂寥无人: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凄神寒骨,悄(qiǎ)怆(chuàng)幽邃(suì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骨脊寒冷,真是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深邃极了。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使……感到寒冷。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
以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以,因为。,那。清,凄清,冷清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居,待、停留。乃,于是……就。之,代当时的情景。去,离开。
隶而从者:跟着我一同去的。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作为随从,动词。
崔氏二小生:姓崔的两个年轻人。小生,年轻人,对读书人的称呼。
(二)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近岸,卷石底以出(“近”:名词用作动词,“靠近,接近”)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凄神寒骨(“凄、寒”名词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5、斗折蛇行:(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那样爬行)
6、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三)一词多义。
1、可:
(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2)不可久居(可以,能够)
2、从: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自)
(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随)
3、环:
(1)如鸣佩环(玉环)
(2)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4、乐:
(1)心乐之 (以……为乐)
(2)似与游乐者相乐(逗乐,嬉戏)
5、道:
(1)伐竹取道(道路)
(2)策之不以道(方法)
6见:
(1)下见小潭(通“现”,现出)
(2)明灭可见(看见)
7、清:
(1)水尤清冽(清澈)
(2)以境过清,不可久居(冷清,凄清)
(3)明灭可见(能够,可以)
8、差:
(1)参差披拂(长短不一,名词)
(2)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
9、以:
(1)以境过清(因为)
(2)卷石底以出(表示“以”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
10、居:
(1)不可久居(停留)
(2)居十日(过)
(3)居庙堂之高则忧民(处在)
(四)古今异义
(1)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2)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五)重点虚词
1、以:
(1)以境过清(因为)
(2)全石以为底(用)
(3)卷石底以出(不译或而)
2、而:
(1)乃记之而去(表承接)
(2)潭西南而望(表修饰)
(3)隶而从者(表并列)
(六)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吾)心乐之。(省略主语)
②(向)潭西南而望。(省略介词)
(2)倒装句
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全石为底”)
六、重点语句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翻译:从小土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之挂在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 (我的)心里高兴起来。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翻译: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之。
翻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到水底,石之有鱼的影子,呆呆地不动。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6、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源。
翻译: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四面被竹子和树林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令人感到悲哀。
8、以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七、理解默写
1、从文章中找出描写潭水十分清澈的词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也有一句用游鱼写水的清澈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文中直接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之。
3、作者写景和物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如写鱼,先写静态“影布石之,怡然不动”,再写动态“俶尔远视,往来翕忽”,写出了鱼的欢乐情趣。
八、内容理解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小石潭什么特点?整体感受是什么?
答: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具体: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联系文章的内容,说说作者的感情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
作者“初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后见潭水清澈,鱼在水中嬉戏,活泼可爱,心以乐;后因周边寂静寥落无人,寒气透骨,使人心神凄凉,联想到遭受谪贬的不平待遇,引发内心的忧伤和愤闷,就离开。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答:清、澄。侧面描写。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溪身比喻成北斗七星,这是静止的,将溪水比喻成蛇,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6、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在文中起何作用?
答:孤独忧伤(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心情)。
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还是揭示全文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7、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得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所在。
答:例如:开头用“闻”、“伐”、“取”、“见”、等格外准确的动词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境过清”埋下伏笔。
8、为了开发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答: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处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九、文章主旨
课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十.写作手法
(1)采用移步换景,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
(3)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这篇游记描绘景物抓住特征,既肖貌,又传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境。例如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32《马说》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32《马说》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者作品,文章体裁,内容概括,字音字形,词语汇总,重点语句翻译,理解性默写,内容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31《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31《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者作品,背景资料,内容概括,字音字形,词语汇总,重点语句翻译,理解填空,内容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8《核舟记》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8《核舟记》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者作品,文章体裁与背景,课文内容概括,字音字形,词语汇总,重点语句翻译,理解填空,内容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