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实词,重点虚词,古今异义,观点异同,三篇文章的议论框架,赏析论辩风格,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提炼比较,概括观点与差异
探究文法,归纳言说技巧与风格
梳理文脉,把握行文风格之美
鉴古知今,读写结合,儒家思想的当代表达
1.掌握课文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领会基本的论证方法并学会审题立意,发散思考,提炼观点,确定作文立意,撰写作文片段。
3.理解和比较文中儒家的政治伦理,并结合当代生活实际作个性化思考。
4.领会孔孟散文不同的言说风格,理解各家的论说方法,体会其中的妙处。
5.继承并体会先秦诸子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
在我国目前的文化复兴的征途中,提及最多的便是国学,而其中又以儒学最甚。了解儒家文化,追寻文化之根,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内心的文化认同。一个不继承自己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而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走不远的,了解经典,学习经典,继承经典,发扬经典,任重道远。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先秦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探寻文化之根。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然而他也曾周游列国,被人讥笑,“惶惶如丧家之犬”;孟子被尊为亚圣,也曾向各国君王宣扬自己的王道思想,然而始终不得实现。伟大的思想在诞生之初都倍经磨难,斯人已逝,思想永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先秦儒家思想,回顾经典,与伟大的灵魂和思想再度相遇。
君子是中国文化中拥有理想人格的一类人,君子不争,君子不器,君子好学,君子知礼,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兼具仁义礼智,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君子呢?孔子的君子之道与孟子的君子之道一样吗?今天,让我们在学习中去解答这些问题。
请大家以小组分工的形式,分工合作,结合课文注释,梳理文中重要实词及“之、乎、者、也、而、以、其、于”等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卡片或表格的形式,分小组展示汇报。
古文今译,把握字词与文义
在字词梳理完成后,我们进一步拓展到对重点实词和句子的理解中。大家是否发现,有一些词语今天还会出现,但以今天的意思却不能解释文中的句子,这就是文言文学习中所谓的“古今异义”,请调动你的语文经验,结合课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
本课的三篇课文都包含儒家的思想,孔孟都在文中表达了哪些观点?请分工合作,用表格的形式加以概括。
孔孟主要观点概括与比较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是儒家学说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大学》是后世弟子对儒家思想的细致阐释。思想的脉络像水,有激流有暗流,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请大家一起交流讨论,思考三篇课文中的思想观点有何异同。(建议以表格形式呈现)
1.指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以“孺子将入于井”来论述仁,都指向外部人际关系
1.获得不同。孔子认为的仁需要“克己复礼”养成,孟子认为人天生具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从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论证
2.拥有者不同。孟子认为人人皆有,生而有之;孔子认为的仁是君子的品格3.地位不同。孔子认为仁是礼乐的基础,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由不同的品质生发出来,朴素的“不忍人之心”需要推广为“仁政”
孔子“仁”的理论的合理性与客观性
1.《论语》中“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里的“道”一般指道德2.《大学之道》中,“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的“道”一般指原理、方法
1.《论语》中,孔子认为“仁”是核心,“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认为“仁”是“恻隐之心”的延伸,“礼”是“辞让之心”的延伸。
孔子曾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任何精妙的思想都需要一定的方式呈现出来,文以载道,不同的道对应着不同的文,作为先秦诸子散文经典,本课的三篇文章都具有议论文的特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三篇文章的言说技巧与风格。
我们在初中以及高一时已经系统学习过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现在请回忆所学知识,作一个简单总结,请大家以卡片、思维导图或图表形式呈现。
温故而知新,现在,让我们带着理论出发,回到文中,找出文章相关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请大家小组合作探究,形成系统化答案。
文字是有声音的,孔子让人如沐春风,孟子让人如见滔滔大河奔腾而来。下面,让我们释放心灵,发挥想象,体味文章的美感。
(1)语气词中知语短情长请大家数一数《〈论语〉十二章》有多少语气词,对比《大学之道》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你有什么发现?
语录体风格接近口语,语气词多,情感丰富,如耳提面命,师者形象近在眼前,文风平易近人
语气词适中,文章气、势皆有
(2)请大家再从句式的长短与整散、句子的语气角度去观察三篇课文,又会有什么发现呢?
读写结合,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王安石曾说“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读书在于思考,继承在于创新,千年之后的今天,世界呈现千古未有的变化,当儒家思想撞入现实生活,又会激起什么样的火花呢?请同学们选择三篇课文中最引发你深思的一个点,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要求借鉴文中一种或多种论证手法。题目自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文内容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实词,重点虚词,古今异义,观点异同,三篇文章的议论框架,赏析论辩风格,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图片ppt课件,共1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教学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修身是一堂人生必修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