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4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考试试题【附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569356/0-173538761296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泰安市2024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考试试题【附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569356/0-173538761304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泰安市2024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考试试题【附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569356/0-173538761306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泰安市2024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考试试题【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2024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考试试题【附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有着辉煌的历史。下列古代发明创造或技术应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打磨铜镜
B.活字印刷
C.司南使用
D.粮食酿醋
2.下列对氢气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具有可燃性
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D.难溶于水
3.人体吸入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2SeO3中的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2B.+4C.+6D.-2
4.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B.过滤
C.给固体加热D.倾倒液体
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汞元素hgB.2个氮分子:2N
C.2个亚铁离子:2Fe3+D.氧化铝:Al2O3
6.如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属于阳离子B.②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C.②和③属于同一种元素D.④属于非金属元素
7.以下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受热蒸发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B.降温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水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C.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8.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微粒基本性质观点证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水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
C.10mL的酒精与10mL的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
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原子间存在相互作用
9.“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星载氢原子钟和铷原子钟。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B.Rb+核外电子数为38
C.原子核内有37个质子D.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10.下图是一氧化碳(CO)气体燃烧这一化学反应前后微粒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3种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C.该反应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
11.“推理归纳”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化学变化通常会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等现象,所以有这些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所以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12.大蒜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辣素“硫化丙烯”,其化学式为C3H6S,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功能和食疔价值。下列关于硫化丙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硫化丙烯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
B.1个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
C.硫化丙烯中C,H,S元素质量比为18:3:16
D.硫化丙烯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二、填空题
13.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
(1)根据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意义完成填空(填序号):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⑤Mg2+⑥2OH-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
B.表示一个分子中某种原子个数的是 。
C.表示每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 。
D.表示化合物中某元素所显化合价的是 。
(2)用化学用语完成填空:
三个铜原子 。两个硫酸根离子 。氦气 。氢氧化钙 。
14.分类和绘制概念图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某同学用绘制概念图的方式较快地掌握了物质分类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完善上述概念图,方框内应该填写的是 ;纯净物与化合物属于 关系(填“并列”或“包含”或“交叉”)。
(2)现有如下6种物质:①食盐水 ②氢气 ③二氧化碳 ④氧化镁 ⑤铜片 ⑥洁净的空气,请将数字序号填到图中相应的短线上。
混合物 ;化合物 ;单质 ;
(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单质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B.C.
D.E.
15.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丁) 组成的;如氯化钠是由 组成的。
(2)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又是由(甲) 、(乙) 、(丙) 等基本粒子构成的;如氢气是由 构成的(填化学用语,下同),铁是由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16.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质子数为2的氦元素应在表中 (填“①”或“②”)位置。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失去”或“得到”) 个电子,表现出的化合价为 。
(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作一个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每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B.每一周期,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C.每一族,从上到下,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加
(4)如图2是元素锶(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 ,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写出第三周期中与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名称 ,锶元素与9号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名称为 。
17.下面是同学们熟悉的实验操作示意图请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上图所示的3个实验, 中的水发生了物理变化(填字母)。
(2)B中用 检验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属于 反应(填“化合”或“分解”);若试管1中得到8mL的气体,则试管2内得到 mL的气体。
(3)C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作用是过滤,活性炭的作用为 ,经过此净水器得到的水仍然不是纯水,若想得到纯水可采用的方法是 。
(4)(反思)
A.由探究一知: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宏观层面是否产生新物质;微观层面, 。
B.由探究二知:
利用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如电解水过程中,可以将电能转化为 能。
C.由探究三知:
物质分离和提纯通常有两种思路:一是将不需要的杂质分离除去,如过滤;二是将有用的物质提取出来,如 。
18.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图1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请结合现象分析原子内部结构。
(1)大多数a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a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图2的 (填字母)。
(4)图3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填字母)。
A.原子中a和c的数目一定相等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等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b和c
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最外层上a的数目
三、综合题
19.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1是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其中的不正确是 ,称取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g。
(2)如图2是用量筒量取10mL的水,这样读数会使量取的液体 (填“偏多或“偏少”),正确读数方法为 。
(3)图3是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好装置,首先进行的操作为 。
四、计算题
20.许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原子虽然很小,但本身也存在质量。左下表是几种原子的质量,下图是水分子的微观模型图,请根据要求解答下列问题:
(1)计算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保留整数)
(2)分子质量也很小,书写、记忆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为此可采用类似“原子质量”的处理方法即以碳12原子质量的 作为标准,用分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得到就是分子的相对质量。尝试用两种方法求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整数)
方法一: 。
方法二: 。
21.小强同学在公共场所围墙上看到一则化肥广告(如图)。
(1)硝酸铵(NH4NO3)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2)硝酸铵(NH4NO3)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3)通过计算判断该广告属于虚假广告还是真实广告?(写出计算过程)
(4)小强认为此广告欺骗了农民,向有关部门反映,技术监督局对该产品取样分析,发现氮元素质量分数仅为28%,则该化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
【解析】【解答】A. 打磨铜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活字印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司南使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粮食酿醋,醋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解析】【解答】A. 色、味、态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B. 氢气的可燃性是在燃烧这一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
C. 在相同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如可以通过测量,也可以用氢气充气球、吹肥皂泡等实验得出,所以属于氢气的物理性质;
D. 氢气难溶于水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氢气的物理性;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硒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x=+4价.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析】【解答】A. 熄灭酒精灯时,应使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不符合题意;
B. 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故不符合题意;
C. 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故不符合题意;
D. 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紧挨瓶口,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熄灭酒精灯时,应使用灯帽盖灭。
B、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D、液体药品取用是要“一贴(手心)二倒(放瓶塞)三倾斜”。
【解析】【解答】A. 汞元素的元素符号为Hg,故A不符合题意;
B. 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故B不符合题意;
C. 2个亚铁离子表示为2Fe2+,故C不符合题意;
D. 氧化铝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化学式为Al2O3,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元素的元素符号书写原则“一大二小”。
B、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多个分子。
C、铁离子表示为Fe3+。
D、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析】【解答】A. ①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属于阴离子,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 ②最外层有8个电子,所以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②和③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一种元素,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④表示氯原子,所以属于非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离子中,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
【解析】【解答】A. 受热蒸发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的体积不变,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故不符合题意;
B. 降温结冰时水分子还是在不断运动,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故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D. 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得到的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是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水的三态之间的转化,水的净化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A. 尘土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微观概念上的微粒,故符合题意;
B. 水由水分子构成,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故不符合题意;
C. 10mL的酒精与10mL的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故不符合题意;
D. 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原子分子在不断运动,且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微观上,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不符合题意;
B、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7;Rb+是铷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核外电子数37-1=36,说法符合题意;
C、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7,说法不符合题意;
D、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每一格的含义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A. 根据分析,该反应前后共涉及CO、O2、CO2,3种分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数目都不发生改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故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参加反应的氧气为单质,故化合价为0,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解析】【解答】A.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已经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比如白炽灯通电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故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B.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有的原子核不一定有中子,比如有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故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C.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不一定是单质,比如氧气(O2)和臭氧(O3)的混合物,故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D.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故合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等现象。
B、根据原子的结构,进行分析。
C、根据单质的概念,进行分析。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解析】【解答】A. 由化学式可知,硫化丙烯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1个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硫化丙烯中C、H、S元素质量比为,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硫化丙烯中C、H、S元素质量比为,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中比值大的,其此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
【解析】【解答】(1)A.分子式前加数字表示几个该分子,故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表示两个氨气分子;
B.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时,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数字,故表示一个分子中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③,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C.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时,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加数字和正负号。故表示每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D. 表示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时,在元素的正上方加数字,故表示化合物中某元素所显化合价的是④,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表示微粒个数时,在微粒的化学符号前加数字,故三个铜原子表示为3Cu;
两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2;
氦气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学符号为He;
氢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氢氧根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2;
【分析】离子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前,(正负符)号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解析】【解答】(1)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方框内应该填写的是单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纯净物与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2)①食盐水是由氯化钠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②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③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④氧化镁是由Mg、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⑤铜片是由铜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⑥洁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故混合物为:①⑥;
化合物为:③④;
单质为:②⑤;
(3)A、由图可知,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不正确;
B、由图可知,该物质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不正确;
C、由图可知,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正确;
D、由图可知,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正确。
E、由图可知,该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不正确;
故答案为:CD。
【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1)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例如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故丁为元素;
(2)从微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化学符号为H2,故甲为分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化学符号为Fe,故乙为原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化学符号为Na+和Cl-,故丙为离子。
【分析】宏观上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从微观上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解析】【解答】(1)质子数为2的氦元素处在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0族,所以在表中②位置。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带上3个单位正电荷,所以表现出的化合价为+3价。
(3)A.由元素周期表可知,每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故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可知,每一周期,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故正确。
C. 由元素周期表可知,每一族,从上到下,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加,故正确。
故答案为:ABC
(4)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x=2+8+18+8+2=38;由电子层数为5层可知,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因为在原子中,元素周期数=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因为锶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所以第三周期中与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镁元素;锶元素与9号元素也就是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氟化锶,氟显-1价,锶显+2价,所以氟化锶为SrF2
【分析】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列规律,进行分析。
元素周期数=核外电子层数。
【解析】【解答】(1)A 水的沸腾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 水电解后生成氢气与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水的净化是分离水与其中杂质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即上述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C,故填AC。
(2)B为电解水实验,试管2中生成的体积较小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用带火星的木条可检验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故填带火星的木条;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与氧气,故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为:水氢气+氧气;
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电解水后,试管1中生成的是体积较大的气体为氢气,试管2中生成的体积较小的气体是氧气,电解水后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试管1中得到8mL的气体,则试管2内得到4mL的气体,故填4。
(3)C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作用是过滤,活性炭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起到吸附的作用,故填吸附;
蒸馏几乎能够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能够得到纯水,故填蒸馏。
(4)A.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宏观层面是否产生新物质,微观层面是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变化,是否生成新分子,故填是否生成新分子。
B.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与氧气,该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氢气中,故填化学。
C. 物质分离和提纯时,可将有用的物质提取出来,如蒸馏使有用的水从杂质中分离出来,故填蒸馏。
【分析】(1)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与氧气。
(3)根据过滤的原理,进行分析。
蒸馏水为纯净物。
(4)根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1)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和原子相比较非常小,所以在原子核外有较大的空间,因此大多数a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2)若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a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而是被直接弹回;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结构为图2中的C,因为C中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
(4)A、a是核外电子,c是核内质子,所以在原子中a和c的数目一定相等,选项说法正确,正确;
B、b是核内中子,c是核内质子,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所以在原子中b和c的数目不一定相等,选项说法不正确,不正确;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上,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b和c上,选项说法正确,正确;
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所以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上a的数目,选项说法正确,正确。
故答案为:ACD。
【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1)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称量时应该左物右码,故其中的不正确是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烧杯;称取烧杯的实际质量为砝码减游码:30-2.6=27.4g。
(2)用量筒量取10mL的水,仰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液体的读数偏小,实际所取液体体积偏大;正确读数方法为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3)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好装置,首先进行的操作为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形成一个密闭空间。
【分析】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个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和它作比较得出的比值
【解析】【解答】(1)1个硝酸铵(NH4NO3)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子。所以硝酸铵(NH4NO3)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4:3。
(2)硝酸铵(NH4NO3)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3)纯净的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因为35%小于38%,所以为虚假广告。
(4)解:设样品质量为x,样品中纯硝酸铵的质量为y。
【分析】(1)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等于元素角码之比。
(2)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3)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4)物质中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化学式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A.水的沸腾
B.水的电解
C.水的净化
原子种类
1个原子的质量/kg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674×10-27
____
氧
2.657×10-26。
16
碳12原子
1.993×10-26
1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2024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附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24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2024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1)【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