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第一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561148/0-173519205030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第一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561148/0-17351920503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第一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561148/0-17351920504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第一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561148/0-173519205045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第一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561148/0-1735192050496/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第一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561148/0-173519205052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第一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561148/0-173519205054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第一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561148/0-1735192050574/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反应热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反应热示范课ppt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反应热及其测定,温度变化,比热容,盐酸完全被中和,二反应热与焓变,物质的聚集状态,kJmol,kJ·mol-1,E1-E2,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体系(系统)与环境被研究的物质及发生的反应等看作一个反应体系,简称 (又称系统);与体系相互影响的其他部分看作 。 2.反应热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 或从环境 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以稀盐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为例)(1)测定原理通过简易量热计测得体系在反应前后的 ,再利用有关物质的 等来计算反应热(注:为了保证 ,采用稍过量的NaOH溶液)。
(2)实验装置及步骤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①测量反应物的温度,记录反应前体系的温度为t1(℃)(取盐酸温度和NaOH溶液温度的平均值),记录所使用酸的质量为m1 g,所使用碱的质量为m2 g;②测量反应后体系的温度,记录反应后体系的 温度为t2(℃); ③重复步骤①至步骤②两次;
1.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可分多次把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中。( )2.玻璃搅拌器可用铁丝制作的搅拌器代替。( )3.在25 ℃和101 kPa下,1 ml稀硫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放出57.3 kJ热量。( )4.用不同的酸和不同的碱进行实验,测定所得中和热的数值一定不相同。( )5.为减小温度测定时的误差,酸碱混合后立即测定初始温度(t1),当温度达到最大值时,立即测定终止温度(t2)。( )
1.大量的实验测得,298 K和101 kPa下,强酸和强碱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l液态水时,放出57.3 kJ的热量。测得的数据小于57.3,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是什么?提示:
2.分析甲、乙两套装置,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用50 mL 0.5 ml·L-1的盐酸与50 mL 0.55 ml·L-1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分别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测定的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提示:(1)不相同。因为乙装置中没有保温措施,会导致反应产生的热量散失,使反应前后温度变化量的测量值不准确。(2)对比上述两套实验装置,你认为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中必须要注意什么问题?提示: (2)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是保温。
(3)本实验中常用稍过量的NaOH溶液,原因是保证盐酸能够完全被中和。如果在反应中因为有放热现象,而造成少量HCl挥发,则测得的中和热的值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提示: (3)偏小。因为有放热现象导致少量HCl在反应中挥发,减少了参与反应的HCl的量,故测得的中和热的值会偏小。
1.如图是某兴趣小组组装的中和热测定装置,分别取40 mL 0.50 ml·L-1盐酸与40 mL 0.55 ml·L-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是为了确保盐酸完全反应B.仪器A的名称是玻璃搅拌器C.在测定中和热的每次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并记录3次温度D.用浓硫酸和浓Ba(OH)2溶液代替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其结果也是相同的
2.下列反应中放出57.3 kJ热量的是( )A.1 ml稀H2SO4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B.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1 ml H2O(l)C.浓H2SO4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l H2O(l)D.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1 ml H2O(l)
H(生成物)-H(反应物)
1.焓(1)内能: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 、 和 等影响。 (2)焓:与物质 有关的物理量,符号:H。 2.焓变(1)含义: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严格地说,对反应体系做功还有限定,中学阶段一般不考虑),其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用符号 表示,常用单位是 (或 )。ΔH= 。
(2)焓变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关系
3.从微观角度讨论反应热的实质(1)实例分析:以H2(g)+Cl2(g)===2HCl(g)反应的能量变化为例。
(2)反应热(ΔH)的实质ΔH= 。
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2.放热反应有的需要加热才能进行,有些吸热反应常温下即可进行。( )3.焓变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数量、聚集状态以及温度、压强等有关。( )4.比较热量的多少是比较绝对值,而比较焓变的大小则是比较代数值(包含正负号)。( )
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 )A.氧化钙溶于水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碳酸钙受热分解
符合题目要求的应该是吸热反应,A、B、C均为放热反应,D为吸热反应,故选D。
2.已知化学反应A2(g)+B2(g) ===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a-b) kJ·ml-1B.1 ml A2(g)与1 ml B2(g)反应生成2 ml AB(g),吸收b kJ能量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 ml A2(g)中A—A和1 ml B2(g)中B—B,放出a kJ能量
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即ΔH=+(a-b) kJ·ml-1,故A正确、C错误;1 ml A2(g)与1 ml B2(g)反应生成2 ml AB(g)吸收的能量为(a-b) kJ,故B错误;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故断裂1 ml A2(g)中A—A和1 ml B2(g)中B—B,吸收a kJ能量,故D错误。
3.常温下,1 ml化学键形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31 kJ·ml-1>E(H—Br)>298 kJ·ml-1B.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C.H2(g)―→2H(g) ΔH=+436 kJ·ml-1D.H2(g)+F2(g) ===2HF(g) ΔH=-25 kJ·ml-1
由题表中数据知,氟、氯、碘的氢化物键能逐渐减小,故431 kJ·ml-1>E(H—Br)>298 kJ·ml-1,A项正确;题表中共价键H—F的键能最大,即共价键H—F最稳定,B项正确;共价键断裂要吸收能量,即H2(g)―→2H(g) ΔH=+436 kJ·ml-1,C项正确;反应H2(g)+F2(g) ===2HF(g)的反应热ΔH=(436+157-2×568) kJ·ml-1=-543 kJ·ml-1,D项不正确。
焓变的两种计算方法(1)根据物质具有的焓计算:ΔH=H(总生成物)-H(总反应物)。(2)根据化学键键能来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
2.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取用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B.可以用铁片盖住烧杯口C.温度计每次用后,要用水冲洗干净D.记录不再变化的温度为终止温度
在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实验中,为保证一方完全反应,往往需要另一方过量,则不能取用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故A错误;金属的导热性好,易造成热量散失,应该用硬纸板盖住烧杯口,故B错误;用温度计测完酸(或碱)溶液的温度后,要用水冲洗干净并擦干,将温度计冷却回零后,再测定碱(或酸)溶液的温度,故C正确;实验记录的最高温度为终止温度,而不是不再变化的温度,故D错误。
3.在25 ℃和101 kPa下,我们将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已知在25 ℃、101 kPa下,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每生成1 ml水放出57.3 kJ的热量。如图是某化学小组组装的中和热简易测定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用0.1 ml Ba(OH)2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能放出 kJ热量。 (1)根据中和热的含义:H+(aq)+OH-(aq) ===H2O(l) ΔH=-57.3 kJ·ml-1,所以0.1 ml Ba(OH)2配成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时生成0.2 ml H2O(l),放出的热量为11.46 kJ。
(2)如图装置中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装置图知,A为玻璃搅拌器,作用是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
实验中不可避免地有少量热量损失
(3)若通过实验测定中和热的ΔH,其结果常常大于-57.3 kJ·ml-1,其原因可能是 。 (3)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减少热量损失是实验的关键,而在实验中会不可避免地有少量热量损失,导致测得的数值常常大于-57.3 kJ·ml-1。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Ba(OH)2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用氨水代替Ba(OH)2溶液,会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因为氨水(NH3·H2O)是弱碱,电离时需吸收热量。
题组二 反应热与焓变4.下列关于反应热与焓变的理解正确的是( )A.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反应热B.放热反应的ΔH>0,吸热反应的ΔH0
只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热才等于焓变,A错误;放热反应的ΔH0,B错误;有些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能通过实验直接测量,C错误;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说明反应吸热,D正确。
5.已知:C(石墨,s) ===C(金刚石,s) ΔH>0;P(白磷,s) === P(红磷,s) ΔH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反应热图片ppt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反应热,温度计,NaOH溶液,平均值,8kJ,焓与焓变,由图可知,-183kJ·,mol-1,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反应热教课课件ppt,共60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节 反应热评课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探究二反应热与焓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