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四章《光现象》练习题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练习题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页
    第四章《光现象》练习题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页
    第四章《光现象》练习题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四章《光现象》练习题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章《光现象》练习题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11页。
    第四章《光现象》练习题 一、单选题1.要将一束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光利用平面镜竖直反射到一口竖井中,如图所示,则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应为(    )A.30°或150° B.30°或120° C.60°或150° D.60°或120°2.图所示是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其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下列四幅光路图能正确解释生活中现象的是(  )A.图甲是“潭清疑水浅”的原理图B.图乙是太阳在树荫下形成的圆形光斑C.图丙是光从室外透过窗户玻璃进入室内D.图丁是人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4.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已干,但仍留有不少积水,为了不致踩在小水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背着月光走时,看到更亮是干的地面 B.背着月光走时,看到更亮的是水坑C.迎着月光和背着月光行走时,地面上亮处是水坑 D.迎着月光和背着月光行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坑5.下列成语中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是(  )A.海市蜃楼 B.坐井观天 C.镜花水月 D.一叶障目6.如图所示为“金边日食”,能解释“日食”形成的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直线传播7.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手影 B.湖中倒影C.日晷计时 D.阴晴圆缺8.如图所示是苍鹭从平静水面上起飞的瞬间,关于苍鹭在水面所成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会变小B.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会变大C.水越深苍鹭所成的像离它越远D.苍鹭与它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9.十一期间,小科一家到高青慢城游玩。妈妈拍照时,小科正在欣赏美景;对岸树木的倒影、水中的鱼“影”,此时地面上留下了他的身影。关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中的云“影”——光的反射B.树木的倒“影”——光的反射C.水中的鱼“影”——光的反射D.小科的身“影”——光的直线传播10.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经过水面后产生一束折射光,如图 所示。下列操作能使折射角减小的是(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B.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减小C.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向容器内缓缓加水D.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使容器围绕A点逆时针缓慢旋转较小角度11.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四幅图中能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A. B.C. D.二、填空题12.在玻璃缸中加入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不搅拌,从侧壁用激光水平照射,看到玻璃缸内光的路径是弯折的,将玻璃缸中的水搅拌均匀后,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如图所示,说明光在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13.2019年2月22日上午,世界最大仿古福船“福宁号”在宁德顺利下水。下水的过程中,以岸边的树木为参照物,“福宁号”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福宁号”下水完成后,人们看到了它在水中的倒影,这属于光的 现象。14.如图所示的“幻日”奇观,是由于太阳光经过大气中的小冰晶发生了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现象而形成的。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诗人看到的“绿树”是由于绿叶 (选填“反射”或“吸收”)绿光;若透过红色滤光镜(只能透过红光)看绿叶,则该叶子为 色。15.如图所示,是探究太阳光组成成份的实验。阳光通过三棱镜在白色光屏上形成彩色光带,M、N是光带边缘,观察到N处是 色的。进一步研究发现, 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其它颜色的光。16.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当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此时镜中的像将 (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7.小明站在平面镜前2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当她向平面镜走近时,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18.“导弹灭火”技术可解决高楼灭火难题,如图所示,探测器上有两只眼:“红外线”和“激光”。当高楼内火源不明时,可用 发现火源,再用 精确测量到火源距离(选填“激光”或“红外线”)。三、实验题19.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1)将一束光由水中斜射向空气,如图所示,将光屏上呈有折射光线的一侧向后折转,将 (填“能”或“不能”)继续看见折射光线,这是为了探究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3)让另一束光沿原来折射光线路径入射,发现其折射光线沿原来入射光线路径射出,此现象说明光路是 ;(4)接着又完成了光从空气斜射进玻璃和从玻璃斜射进空气的实验,得到了光的折射定律,这样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 。(填序号)A.减小误差B.得到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20.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和平面镜。(1)实验时,将光屏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2)实验数据如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 次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 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2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玻璃板后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1)为了保证实验效果,最好选择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便于确定观察 (选填“蜡烛A”、“蜡烛B”或“蜡烛A的像”);(2)放置好蜡烛A后在平面上移动蜡烛B,能够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现象说明平面镜成的像 ;(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从 (选填“A”或“B”)侧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入射角折射角实验次数123456入射角60°50°40°30°20°0°反射角60°50°40°60°20°0°参考答案:1.D【详解】由图示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30°+90°=120°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因为法线与平面镜垂直,则平面镜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30度,所以平面镜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或120°,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2.D【详解】①湖面“月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①符合题意;②水中的“断笔”是由于光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②不合题意;③墙上“孔雀”实际上是手的影子,手影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③不合题意;④镜中的“风景”,是凸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④符合题意。故选D。3.A【详解】A.“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会偏离法线,使得我们看到的物体位置比实际位置要高,因此,当我们看到潭底时,会感觉水比实际要浅。图甲中,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确实偏离了法线,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这与“潭清疑水浅”的原理相符,故A符合题意;B.阳在树荫下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它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物体通过小孔形成倒立的实像,故B不符合题意;C.光从室外透过窗户玻璃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从窗户玻璃进入室内时,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故C不符合题意;D.人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而图中是光的折射光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A【详解】当迎着月光走时,月光射到水面上时,光在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大量反射光射入人的眼睛,而光在地面发生漫反射,只有很少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此时水面亮、干的地面暗,人应走暗处。背着月光走时,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射向人的对面,几乎没光射入人的眼睛;而光在地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有光线射入人的眼睛,故此时干的地面较亮、水面暗,人应走亮处。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5.A【详解】A.海市蜃楼是光线经过不均匀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B.坐井观天是因光线直线传播导致观察范围较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C.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一叶障目是光线经过不透明物体时被遮挡的一种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D【详解】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近似在一条直线上时;从地球上月影所在的区域内看去,便形成日食,所以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7.B【详解】A.墙上的手影是手挡住了光线而形成的阴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湖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故C不符合题意;D.月有阴晴圆缺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被地球挡住射向月球的光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D【详解】A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等,故AB错误;CD.物距是苍鹭到水面的距离,像距是苍鹭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二者始终相等,与水的深度无关,故C错误,D正确。故选D。9.C【详解】A.水中的云“影”,属于平面镜成像,这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树木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这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水中的鱼“影”,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即鱼“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小科的身“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0.B【详解】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B.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减小,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角减小,故B符合题意;C.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入射角度不变,向容器内缓缓加水,水面上升,入射角不变,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角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入射角度不变,使容器围绕A点逆时针缓慢旋转较小角度,容器内的水面依然是水平的,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因此入射角不变,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角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D【详解】池水看起来变浅是因为池底的光斜射向水面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逆着折射光看去,看到的是池底位置高的虚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2.均匀【详解】不搅拌时,介质不均匀,看到玻璃缸内光的路径是弯折的,说明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将玻璃缸中的水搅拌均匀后,玻璃缸中的水重新变成均匀介质,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如图所示沿直线传播,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13. 运动 反射【详解】[1]以岸上树木为参照物,下水的过程“福宁号”相对岸上树木有位置变化,所以是运动的。[2]水面相当于是平面镜,人们看到了它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14. 折射 反射 黑【详解】[1]太阳光由大气斜射入小冰晶时,会发生偏折,发生光的折射而形成幻日奇观。[2]绿叶只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色光,所以为绿色。[3]透过红色滤光镜看绿叶,叶子为黑色,因为红色滤光镜只透过红光,而叶子吸收红光。15. 紫 红、绿、蓝【详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不同色光偏折能力不同,红光偏折能力最弱,紫光最强,在白色光屏上呈现一条彩色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紫光偏折最强,所有从图可知,最下面的N偏折角度最大是紫光、M为红光,其偏折角度最小。[2]红光、绿光和蓝光称为光的三原色,将这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的光。16. 靠近 不变【详解】[1][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成正立的虚像,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当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污渍和污渍的像大小相等,污渍和污渍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此时镜中的像也将靠近镜子,像的大小不变。17. 4 不变【详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等于2m,故像到物体的距离为4m。[2]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像与物体等大,当她向平面镜走近时,物体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18. 红外线 激光【详解】[1]在消防火险发生的初期,灾害往往是由于不明显的隐火引起的,应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可以快速有效的发现这些隐火,找到火源,及早灭火。[2]激光测距的原理:激光测距仪向目标发射激光脉冲束,接受返回来的激光束,测出激光往返所用的时间,就可以算出所测的距离。19. 不能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增大 大于 可逆的 B【详解】(1)[1][2]将光屏上呈有折射光线的一侧向后折转,因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线共面,将不能看到折射光线,此操作是为了探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3][4]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且折射角是大于对应入射角的,可得到结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光由水中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5]在光的反射和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让另一束光沿原来折射光线路径入射时,其折射光线沿原来入射光线路径射出。(4)[6]为了得到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不仅要进行光从空气斜射进玻璃的实验,还要进行从玻璃斜射进空气的实验。20. 同一平面内 4 平面镜【详解】(1)[1]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2][3]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4次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反射角。21. 蜡烛A的像 与物体等大 B【详解】(1)[1]实验应选择在较暗环境下进行,这样更便于确定观察蜡烛A的像,当环境较暗时,点燃的蜡烛A所成的像更清晰,且环境干扰更少。(2)[2]移动蜡烛B让其与A的像完全重合,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3]移动蜡烛B,在A所成的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应在B侧观察光屏,才可确定光屏上能否承接到像,因为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成像,在A侧观察时,总有光线反射到人眼中,那么总能观察到像,这样便无法确定光屏上是否承接到像。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