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二章光现象练习题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二章光现象练习题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页
    第二章光现象练习题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页
    第二章光现象练习题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二章光现象练习题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章光现象练习题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共8页。
    第二章光现象练习题 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B.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C.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D.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2.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人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比鱼在水里的实际位置高一些B.图乙中,雨后的彩虹说明太阳光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C.图丙中,树荫下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小孔的形状有关D.图丁中,坐在教室边上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光的漫反射3.如图所示,“聚龙湖”周边的水韵舞台、音乐喷泉、九曲栈桥、清风馆、水云轩等10多个景点,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市民的观赏娱乐。以下能正确反映人看见大剧院倒影上某点M的光路图是(    )A. B. C. D.4.如图选项中能正确描述平面镜成像特点图是(  )A. B. C. D.5.下列研究方法中,描述正确的是(  )A.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B蜡烛来代替A蜡烛的像,运用了控制变量法B.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运用了等效替代法C.做“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时,逐渐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闹钟的响铃声逐渐变小,说明真空不能传声,运用了模型法D.实验中,用乒乓球被音叉弹开的幅度来反映音叉振动的幅度,运用了转换法6.如题图所示,在阳光照射下,广东省南澳岛北回归线标志塔在地面上形成影子,影子形成的原因是(   )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7.圭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仪器.如图所示,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南北方向水平放置于地面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观察表的影子长短来读出时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圭表计时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B.当表的影子最短时,此时是当地的正午C.当表的影子逐渐变短时,应是当地的下午D.为了能在圭尺上观察到清晰的日影,立表需要用不透明材料8.周末,小明一家来齐盛湖公园游玩,此时的公园里,花开,草长,呈现出一幅美好的景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小明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盛开的花,这是发生了漫反射C.花朵呈现黄色是因为花朵反射了黄光D.周围景物在湖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9.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1666年,一位物理学家用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揭开了颜色之谜,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奥斯特 C.牛顿 D.法拉第10.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20º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恰好成直角,则原来的入射角是(  )A.20º B.25º C.30º D.45º11.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电子钟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应是(  )    A.21:05 B.21:16 C.20:15 D.20:05二、填空题1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李白《月下独酌》中的千古名句。月光下李白的影子是光的 现象,湖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 所形成,这些“倒影”往往看起来比树木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树木反射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 进入了水中。13.如图所示,小女孩站在毛玻璃前看不清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 (漫/镜面)反射造成的,这种现象 (遵循/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透过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容器看到变宽的领带,这是光的 (反射/折射)现象。    14.如图所示,是平面镜,ON是法线,AO是入射光线,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的是 (选填“OB”或“OC”),反射角是 度。15.黑板上地理老师手绘的地图如图,坐在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清这幅地图,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这种现象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6.龙湖公园位于岳池县城东新区中心地段,占地约325亩,是岳池县“三湖四河一链”生态体系的重要拼图,岳池龙湖湖水深度大约10m,一架无人机悬停在距湖面15m的高空中,它在湖中的像到湖面的距离为 m;若无人机竖直下降,它在水中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7.小华站在距平面镜处整理衣着,他在镜中的像到他本人的距离是 ;当他沿着与镜面垂直方向以速度远离镜面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像远离他的速度大小是 。18.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多彩的画面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 来实现遥控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19.教室内大多数同学们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迹是因为光在黑板表面发生 反射;教室黑板反光能“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是因为发生了 反射。三、实验题20.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器材除了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火柴、支架、白纸、铅笔、光屏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2)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玻璃板前观察到蜡烛A的像,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表明像与物的大小 ;(3)撤去蜡烛B,放一光屏到B撤走时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若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 (选填“不动”“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 参考答案:1.A【详解】图示中,太阳照射不透明的标杆时,会在标杆的左边留下影子。未装水的水池中,标杆的影子是由于光在空气中直线传播形成的;装有水的水池中,太阳光经标杆的最高点斜射向水面时,会发生偏折,光由空气向水中传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所以影子变短了,那么未装水的池中,标杆的影子较长,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A【详解】A.人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浅,是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A正确;B.雨后的彩虹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颜色组成,说明太阳光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故B错误;C.树荫下光斑是太阳的像,形状如太阳一般,与树叶间小孔的形状无关,故C错误;D.坐在教室边上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故D错误。故选A。3.D【详解】大剧院在水中倒影,是因为大剧院反射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看到大剧院在水中倒影,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选D。4.B【详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像与物体各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5.D【详解】A.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B蜡烛来代替A蜡烛的像,运用了等效替代法,故A错误;B.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采用的是物理模型法,故B错误;C.做“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时,逐渐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闹钟的响铃声逐渐变小,在些基础上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采用的是实验推理法,故C错误;D.实验中,音叉的振动不易观察,用乒乓球被音叉弹开的幅度来反映音叉振动的幅度,运用了转换法,故D正确。故选D。6.A【详解】阳光下广东省南澳岛北回归线标志塔的影子形成的原因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7.C【详解】A.圭表是通过观察表的影子长短来读出时间的,因此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计时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当表的影子最短时,说明此时太阳已经升到了最高处,是当地的正午,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当表的影子逐渐变短时,说明太阳正在上升,应是当地的上午,故C错误,C符合题意;D.为了能在圭尺上观察到清晰的日影,立表需要用不透明材料挡住光线,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C。8.D【详解】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的原理,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小明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盛开的花,是由于盛开的花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花朵呈现黄色是因为花朵吸收了其它色光,反射了黄光的缘故,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周围景物在湖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故D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9.C【详解】1666年,物理学家牛顿用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揭开了颜色之谜,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0.B【详解】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恰好成直角可知现在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均为45°,所以原来的入射角是25°,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A【详解】由图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20:15”与“21:05”成轴对称,这时的时间应是21:05,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 直线传播 反射 折射【详解】[1]月光下李白的影子,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树木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3]光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所以这些“倒影”看起来比树木本身“暗”一些。13. 漫 遵循 折射【详解】[1][2]反射可分为镜面反射(反射面平滑)和漫反射(反射面粗糙),但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由题意知光在毛玻璃表面发生的是漫反射,所以看不到小女孩的像。[3]光由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由题意知,透过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容器看到图案变形的领带,这是光的折射现象。14. OC 60【详解】[1][2]根据题意知道,ON是法线,AO是入射光线,所以ON与AO的夹角是入射角,且入射角大小根据反射定律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图知道,关于法线与AO对称的是反射光线,即OC是反射光线,反射角是60度。15. 漫反射 遵循【详解】[1][2]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黑板表面粗糙,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黑板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同学的眼睛,使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因此光在黑板上发生的是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6. 15 不变【详解】[1]无人机在湖中的像为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一架无人机悬停在距湖面15m的高空中,它在湖中的像到湖面的距离为15m。[2]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若无人机竖直下降,它在水中的像大小将不变。17. 2.2 不变 0.6【详解】[1]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他的像到他本人的距离是[2]平面像成像时,像的大小只与物的大小有关。人的大小不变,他的平面镜中成的像的大小也不变。[3]人以0.3m/s 的速度远离镜面,即在1秒时间内,人与镜面的距离增大了0.3米,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知道,像与镜面的距离也增大了0.3米,即1秒时间内人与像的距离增大的长度为根据速度定义可以知道,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0.6m/s。18. 绿 红外线 3×108【详解】[1]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都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2]红外线具有穿透能力强的特性,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约为3×108m/s。19. 漫 镜面【详解】[1]由于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所以,教室内大多数同学们都学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迹是因为光在黑板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缘故。[2]教室黑板反光能“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20. 刻度尺 反射 相等 虚像 不动【详解】(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需要测量物距和像距,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此,除了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外,我们还需要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2)[2]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玻璃板前观察到蜡烛A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3]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直到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现象表明,像与物的大小是相等的。(3)[4]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否为实像,撤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放置一个光屏,然后直接观察光屏,发现看不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因为虚像不能被光屏接收。[5]由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位置是相对于镜面对称的,因此无论玻璃板如何移动,只要物体(蜡烛A)的位置不变,那么它所成的像的位置也不会改变,所以,观察到蜡烛A的像仍然保持不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