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二章光现象基础练习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二章光现象基础练习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页
    第二章光现象基础练习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页
    第二章光现象基础练习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二章光现象基础练习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章光现象基础练习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共12页。
    第二章光现象基础练习一、单选题1.中华的古诗词意境优美,博大精深,同时也蕴含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诗句中说法正确的是(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人们看到了红花,是因为花吸收了红光B.“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诗句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中国的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诗词中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峰多巧障日”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现象B.“楼台倒影入池塘”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潭清疑水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雨霁彩虹卧”是光的反射现象3.下列四种现象中,与光纤通信的传输原理相同的是(  )A.  海市蜃楼 B.  光的色散C.  日食 D.  国家大剧院的倒影4.如图所示,在平面镜前有一物体A,现平面镜绕O做顺时针旋转运动,则下列关于所成像A'的描述正确的是(  )A.像A'的移动轨迹为直线B.像A'的移动轨迹为曲线C.A'离O的距离越来越近D.A'离O的距离越来越远5.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如图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A. B. C. D.6.下列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水中倒影 B.日食月食C.海市蜃楼 D.小孔成像7.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角也增大5°D.法线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8.下列所述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石拱桥在水中的“倒影” B.苹果在桌面上形成影子C.日全食 D.民间艺术“皮影戏”9.下列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筷子在水面处弯折 B.墙上的手影C.日食 D.水中的倒影10.以下情景中,不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特点而形成的是(  )A.水中筷子弯曲 B.日食和月食的形成C.激光掘进 D.影子的形成11.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是(  )①手影游戏②海市蜃楼③小孔成像④筷子变“折”⑤潭影映人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③④ D.只有②④⑤12.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与该现象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A.路灯下人的影子B.人站在岸边看到水里的鱼在游C.晚上可以看到前面正在行驶的自行车的红色尾灯D.盛夏时节,烈日的树荫下的小亮斑13.《岳阳楼记》中,以下词组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与相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A.“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B.“锦鳞游泳”,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C.“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是光的折射现象D.“静影沉璧”,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二、填空题1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割稻时,我们能从四面八方看到稻穗,是因为光在稻穗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风吹稻田发出“呼呼”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我们耳中的;黄色谷子是由于谷子能反射 光,而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光的三原色是红、绿、 。15.如图所示,小明站在平面镜前1.5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m,若他后退10m,则镜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6.身高1.6m的小丽站在穿衣镜前0.5m的地方照镜子,则镜中的像高 ,像与小丽之间距离是 m,小丽后退时,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7.近年来,绵阳不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涪江自然资源。涪江水清澈见底,看起来很浅,但它的实际深度会超过看到的深度,这与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现象有关;举目远眺,能够看到远处的江面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该现象是由于阳光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产生的。1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江中“月”是月亮在水中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是由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形成的。19.当前很多教室黑板处都安装了交互式液晶一体机,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晴天会有部分学生从一体机屏幕中看到门窗外景物的像,这是光在屏幕表面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某教室的平面图如图,晴天上课时如果教室门敞开着 (选填“A”、“B”、“都”或“都不”)会通过一体机屏幕看到门外景物的像。20.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色光屏上的②区域形成七色光带,这是光的 现象,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 (选填“①”、“②”或“③”)区域内,会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三、实验题2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图甲所示的实验。(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让光束贴着纸板入射,目的是 ;(2)使用可以旋转的硬纸板,目的是为探究 ;(3)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时针方向转动;(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向O点,光将沿图中OA的方向射出,说明 ;(5)如表是小李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分析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反射现象中 ;要使结论具有普遍性,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多次实验。22.小明同学发现,一天中影子的长度一直在变化,小明和同学们为了探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以下猜想:①影子长度可能与光源的高度有关;②影子长度可能与物体离光源的水平距离有关。于是他们开始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AB为竖直方向的长杆,BC为水平方向的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移动的点光源D,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D)。H为点光源的高度,s为A点到短木条的距离,L为影子的长度。控制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D在AB间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1)影子的形成是光的 现象;(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点光源的高度逐渐增大时,影子的长度将 (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3)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表中数据绘制了影子长度L随点光源的高度H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观察图像的变化趋势发现,点光源较高时,影子变短的速度越来越 (选填“快”或“慢”);进一步推理可知,当点光源足够高时,影子的长度将 (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4)如果要验证猜想②,请简述实验方案: ;(5)你认为影子长度还可能与 有关。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30°30°实验序号123456点光源的高度H/cm203040506070影子长度L/cm3015107.565参考答案:1.D【详解】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人们看到了红花,是因为花反射了红光,故A错误; B.“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诗句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影子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它会在物体的后面形成一个阴暗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影子。故D正确。故选D。2.C【详解】A.“峰多巧障日”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B.“楼台倒影入池塘”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错误;C.“潭清疑水浅”是池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所以池底看起来比实际浅,故B正确;D.“雨霁彩虹卧”,彩虹的形成属于光的色散现象,其原理是光的折射,故D错误。故选C。3.D【详解】光纤通信的传输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A.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光的色散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日食现象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这是因为月球挡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致使地球上部分地方只能看见部分太阳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国家大剧院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与光纤通信的传输原理相同,故D符合题意。故选D。4.B【详解】在平面镜前有一物体A,现平面镜绕O做顺时针旋转运动,根据平面镜成的像关于镜面对称可得,像像A'沿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弧做顺时针的曲线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5.C【详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则视力表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所以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5m-3m=2m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6.A【详解】A.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日食、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传播时方向发生偏折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D.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7.A【详解】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入射角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为70°,反射角也为70°,故A错误,符合题意;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也增大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法线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8.A【详解】A.石拱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B不符合题意;C.日全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日全食是由于太阳、地球、月亮在同一直线上,月亮在中间挡住了全部的太阳光便为日全食,故C不符合题意;D.民间艺术“皮影戏”中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9.A【详解】A.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着射向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看时,看到的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形成的筷子的虚像,比筷子的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断了, 故A符合题意;B.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B不符合题意;C.日食发生的原因是在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当月亮恰好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且太阳—月亮—地球几乎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遮蔽阳光,月球影子落在地球上,因而发生日食,因此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水中倒影,是水面成像,属于光的反射,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A【详解】A.水中筷子弯曲,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激光掘进,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D.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B【详解】①手影游戏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②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③小孔成像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④筷子变“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⑤潭影映人属于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C【详解】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A.路灯下人的影子是灯光在经过不透明的人体时被遮挡,光线照射不到的位置,属于的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B.人站在岸边看到水里的鱼在游是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在水面发生了偏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自行车的尾灯自己不能发光,当有灯光照射时,可以把光线反射到人的眼睛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D.盛夏时节,烈日的树荫下的小亮斑是太阳光经过树叶间的空隙时在地方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是小孔成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D【详解】A.月亮本身不会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所以不具备光源的特征,故A错误;B.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经过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眼,看到的鱼比实际的要浅,所以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故B错误;C.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阳光在水面的反射现象,故C错误;D.水中月亮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14. 漫 空气 黄 蓝【详解】[1]因为我们能从四面八方看到稻穗,是因为光在稻穗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风吹稻田发出“呼呼”的声音,是通过稻田与我们之间的空气传到我们耳中的。[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反射的光线颜色来决定,因此黄色谷子是由于谷子能反射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4]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可以通过混合得到任意一种颜色。15. 3 不变【详解】[1]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5m,根据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5m,镜中的像与他相距l=1.5m+1.5m=3m[2]像与物大小相等,若他后退10m,则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16. 1.6m 1 不变【详解】[1][2]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身高1.6m的小丽站在穿衣镜前0.5m的地方照镜子,则镜中的像高也为1.6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0.5m,则像与小丽之间距离为l=0.5m+0.5m=1m[3]因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故小丽后退时,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将不变。17. 折射 镜面反射【详解】[1]池底反射的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池底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池底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2]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后形成的现象。18. 虚像 反射【详解】[1][2]水中的月亮是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由光的反射造成,是月亮的虚像,不是真实的月亮。19. 镜面 B【详解】[1]一体机屏幕相当于是平面镜,晴天会有部分学生从一体机屏幕中看到门窗外景物的像,此时是在一体机屏幕发生了镜面反射。[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道,由门射入到屏幕的光线会反射向B侧,这样会通过一体机屏幕看到门外景物的像。大致光路如下图20. 色散 ①【详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2]图示的白屏上,②区域七色光带是红光在上方,紫光在最下方。红光之外是红外线,而红外线的热作用强,能使温度计的示数上升。所以①区域内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21. 垂直 在纸板上呈现光路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顺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多次改变入射角度【详解】(1)[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法线与平面镜垂直,所以我们需要把纸板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这样我们才能将MN当作“法线”。[2]让光束贴着纸板入射,因纸板是粗糙的,所以光会在纸板上发生漫反射,使得各个方向的同学都可以观察到光路,有利于我们观察实验现象。(2)[3]使用可以旋转的硬纸板,可以在保证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的基础上,然后通过旋转纸板F判断三者是否处于同一平面。(3)[4]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所以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4)[5]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原反射光线BO射向O点,光将沿图中原入射光线OA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5)[6][7]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但是只有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为使结论更加普遍,我们应多次改变入射角度,记录多组数据,然后进行分析。22. 直线传播 变短 慢 不变 见解析 物体高度【详解】(1)[1] 物体挡住了光线就形成了影子,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2)[2]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点光源的高度逐渐增大时,影子的长度将变短。(3)[3][4] 如图2所示,点光源较高时,图线越来越平缓,说明影子变短的速度越来越慢,据此进一步推理可知,当点光源足够高时,影子的长度将不变。(4)[5] 如果要验证猜想②,研究影子长度与物体离光源的水平距离的关系,可以控制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也保持点光源高度H不变,改变点光源到短木条的水平距离s,测出对应的影子长度L。(5)[6] 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影子长度还可能与物体高度有关。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