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页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2页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展开

    《李凭箜篌引》教学实录 导入新课 师:大家都很喜欢音乐,它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快乐,增添了色彩。如果没有音乐,世界也许就会成为荒芜的沙漠。在没有录音设备的古代,怎样才能把自己欣赏到的优美音乐记录下来呢?那就要靠文字了。而这无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清代方扶南曾有过这样的评论:(出示幻灯片1)清代方扶南批李长吉诗集:“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这里提到三篇写声音最为成功的作品,它们的作者都是谁?生:白居易,韩愈,李贺师:(出示幻灯片)对,这三篇文章就是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这一节课,我们就通过它们来探寻一下描写声音的技巧。首先学习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二、介绍作者、常识师:首先来了解作者——李贺。谁来读一读。出示幻灯:李贺,字长吉。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道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未成年即丧父,却因父名晋肃,避父讳(进、晋同音),终不得登第。为此,韩愈专门写了《讳辩》一文驳斥:“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能为人乎!”,然而李贺终未能参加考试。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生1:读师: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创造出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诗作想象丰富、奇特,意境新颖,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后人因此称呼他为“诗鬼”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着李贺一同欣赏一场精彩的音乐表演吧。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诗歌。生:自由读师:这场音乐的表演者是谁?生:李凭师:(出示幻灯)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诸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称赞。图上这个乐器就是他弹奏的乐器“箜篌”。题目中“引”指诗歌体裁,篇幅较长,格律一般比较自由。下面,请同学来朗读一下这首诗。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生1:读师:读的很准确,语速把握的也很恰当。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品读“亮点”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意思,看一看,这场精彩的演出,都有那些听众。生:默读,思考生1:流云、江娥、素女、紫皇、吴刚、寒兔师:还有吗?谁还找到的有,来补充一下生2:五色石生3:错,应该是女娲。师:来,说一说你的理由生3:女娲补天的时候,听的入迷了,忘记补天,所以五色石从天上掉了下来。师:很好,听众还有哪些?生4:神妪生:他在教老妪弹琴师:神妪为什么请他教他弹琴?生:因为听到李凭表演,感觉他弹奏的太好了。生4:还有老鱼、瘦蛟师:老鱼、瘦蛟给你什么感觉?生:衰老、瘦弱、没有活力师:它们听到李凭的表演却跳起来,舞起来,说明什么?生:李凭的表演太有感染力了。师:这些听众听到李凭的箜篌表演都有哪些具体感受,谁来说一说。生:(思考)生1:乐声使浮云凝滞不流;乐声使江娥、素女感动得悲啼不止;使天帝感动;乐声使女娲入神,天惊石破落下萧萧秋雨;生2:使神妪感动得也来求教李凭;使鱼龙感动得随波起舞; 使吴刚忘情而夜不能入眠;玉兔陶醉。师:听众的这些表现说明什么?生:李凭表演的非常精彩。师:作者使用的什么写作手法?生:侧面烘托师:这场表演的听众有人还有物,有天上的还有地上的,有人还有神。这充分体现了李贺诗歌的什么特点?生:想象丰富,立意新颖师:那么有没有正面描写?找一找,哪些诗句是正面描写?生: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师:思考一下,小组在一起讨论:作者是怎样正面描写箜篌表演的?生:交流、讨论生1:“昆山玉碎凤凰叫”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箜篌声比作昆山玉碎、凤凰鸣叫的声音,表现了乐声的清脆动听和起伏多变。师:昆山玉碎的声音和凤凰鸣叫的声音描摹箜篌的声音,这是以声写声。那下一句呢?生2:“芙蓉泣露香兰笑”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师:芙蓉泣露写什么景象?生:荷叶上的露珠。师:香兰笑呢?生:(沉默)师:香兰笑是由兰花的形状联想到笑声。“芙蓉泣露”“香兰笑”其实都是无声的,作者用这两种没有声音的意象来写声音,用的什么修辞手法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声音?生:通感师:对,通感。所谓的通感,就是将一种可感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可感的形象。它的特点就是感觉的转移。我们在以前学习中也接触过。比如荷塘月色中的一句。出示幻灯片:“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把荷花的清香比作什么?生:渺茫的歌声。师:渺茫的歌声的特点是什么?生:隐隐约约,似有似无。师:朱自清用隐隐约约的歌声写出荷香的若有若无,似隐似现。师:李贺以“芙蓉泣露”和“香兰笑”突出箜篌声音的悲戚与轻快。“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话通过比喻、夸张、通感的手法,正面描写乐声的清脆动听和起伏多变。师:从全诗来看,《李凭箜篌引》作者主要使用什么手法来描摹声音的?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箜篌表演的精彩。师:下边就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一下吧,请同学们诵读诗歌生:齐读三、比读探究(一)师:我们再回忆一下白居易的《琵琶行》。看看白居易运用什么手法来描写声音的呢?生:侧面描写师:哪一处是侧面描写生: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师:说一说表达效果生:通过写周围一片静寂,表现演奏结束了,听众还沉浸在音乐表演中,突出琵琶表演的精彩。师:还运用了什么描写?生:正面描写师: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比喻师:使用了哪些喻体来比喻描摹琵琶声?生:急雨,私语,珠落玉盘,莺语花底,泉流冰下,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刀枪鸣,裂帛师:运用比喻来描写声音有什么好处?生:作者以人们熟知的这些生活中的声音摹写琵琶声,化抽象为形象。师:可见,白居易也是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描摹琵琶音乐表演。四、比读探究(二)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又是怎样来描摹声音的呢?请自己先来读一读这篇文章。出示幻灯片: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勿以冰炭置我肠。生:自由读师:这场演出的表演者是谁?生:颖师师:“师”指乐师,“颖”是乐师的名字。结合注释,自己先理解一下意思。小组讨论,如果把文章划分为两层的话,你会怎样来划分。生:思考讨论生1:我会划到“忽见孤凤凰”后边生2:我会划到“失势一落千丈强”后边生3:我会划到“未省听丝簧”的前边师:“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什么意思?生:议论。生:百鸟齐鸣中,一只凤凰引吭高歌,努力地向上攀登。努力的一分一寸地向上攀登,最后却一落千丈。师:这是在写什么?生:琴声。师:“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簧。”什么意思生:感叹我空有一双耳朵,却不懂得欣赏音乐。这是在写我的感受。师:那么这两层究竟怎样划分?生:“失势一落千丈强”的后边。师:前者都是在描摹声音,后边是叙述自己的感受师: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来正面描写的?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从什么角度来写声音的?生:比喻师:分别把琴声比喻为什么?生:儿女语,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喧啾百鸟,孤凤凰师:那么分别摹写出来琴声的什么特点生1:“儿女语”,写出声音的轻柔婉转生2:“勇士赴战场”写出琴声的高昂雄壮生3:“浮云柳絮”写出琴声的悠扬,舒缓生4:“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写出和声中主调高扬生5:“跻攀”和“一落千丈”写出声音由高转低,戛然而止师:“妮妮儿女语”,这是以声写声,那么“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这是在用什么手法生:以形写声师:“喧啾白鸟群,忽见孤凤凰”呢?生:这是在以声写声师:作者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以形写声,以声写声,表现琴声的动听美妙,变化无穷。师:后一部分,主要在写听者的感受,找一找,听者有哪些感受?生1:坐立不安。泪雨滂沱。生2:推手遽止。冰炭置肠师:为什么有这些感受?生:琴声太有感染力了。师:可见韩愈描摹声音也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生:正面描写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探究总结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有没有发现三篇描写声音的佳作都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生: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师:怎样进行正面描写?生:运用比喻、通感、夸张等修辞手法将声音形象化。师:怎样进行侧面描写?生:通过环境的描写和听众的反应来侧面烘托。六、学以致用师:除了古诗文中有这些描写声音的佳作,古代小说《大明湖听书》中也有精彩的描写,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为下面这段文字写一段赏析。出示幻灯片: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 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 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 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 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 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 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 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 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 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 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 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 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 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清末刘鹗 《明湖居听书· 老残游记》师:这是今天的作业,下课。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