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拟行路难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
能力目标:
1、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2、学会比较阅读,积累一定量的诗歌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和联想比较
【教学难点】对鉴赏诗歌的学习方法理解性地掌握,并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搜集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1、交流有关“人生之路”的感想,谈一谈自己对“人生之路”的理解和感受。
2、提出问题:试结合之前一定量的诗歌学习,归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明确:读懂大意;知人论诗;领悟情感;赏析技巧
一、读懂大意
1、认识体裁。 2、诵读交流。3、问疑释疑。
二、知人论诗
1、交流有关鲍照的生平经历和写诗的背景
2、再诵读,引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问题切入:诗人的人生之路难吗?是怎样的难?(领悟诗歌主旨)
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本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三、领悟情感
1、领悟作者的剧烈情感变化,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问题探究:诗人知命吗?诗人认命不认命?
结论:诗人知命。但处在“认命”与“不认命”的矛盾中。先似乎“认命”了,后又似乎“不认命”,最后似乎还是“认命”了。
2、具体品味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矛盾的思想情感的?
①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比兴)
②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门第。不平)
③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④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四、赏析技巧
概括本诗的写作风格:比兴;语言近似口语,明白晓畅。将真实复杂的心理历程、情感表现得曲折跌宕。
五、拓展:多读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体味他们对待艰难人生之路怀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多读一首:拟行路难五 鲍照(南朝宋)
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
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
今我何时当然得。一去永灭入黄泉。
人生苦多欢乐少。意气敷腴在盛年。
且愿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
复习课内学过的。
六、总结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熟背课文。2、学习古诗写法,结合自我心得尝试创作一首《拟行路难》诗歌(选作)。
【板书设计】
拟行路难 鲍照
知命__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
达观 抨击 悲愤 无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拟行路难(其四)教案及反思,共8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知人论世,整体感知,深入研读,课堂小结与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拟行路难(其四)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