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课件+教案
基础模块 下册第三单元二 群英会蒋干中计优质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基础模块 下册第三单元二 群英会蒋干中计优质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理解文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学时
讲授
2
练习
1
教学目标
语言理解与运用: 了解三国演义概略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人物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审美发现与鉴赏: 了解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创作与民间阅读接受中对智慧的推崇。
文化传承与参与: 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理解小说通过细节表现和人物衬托来展现智慧
教学难点
了解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创作与民间阅读接受中对智慧的推崇。
导
入
播放ppt.三国演义相关歌曲
第
一
部
分
第
二
部
分
师讲解本课的相关知识。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 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的学生,曾共同创作。代表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一部文人长篇小说,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创作背景
本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是赤壁之战的著名片段。在此之前,曹操大军南下,刘琮投降,曹操得了荆州,气焰很盛,准备顺流东下。东吴孙权经过一阵犹豫之后,接受了诸葛亮的劝说和内部主站派的主张,决定联合刘备抗击曹操。曹操的青州、徐州之兵不习水战,顺江东下要依靠荆州水军。荆州降将蔡瑁、张允“深得水军之妙”被曹操任命为水军都督。周瑜为了要打败曹操,决心用反间计除掉蔡、张两人。曹操手下的蒋干盲目自信,认为可以凭交情去劝说周瑜降曹,结果送上门去充当了周瑜实行反间计的助手。
文本分析
⑴可以便宜行事 (biàn﹒yi)不须请示灵活处置。
⑵万弩齐发 (nǔ)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⑶迤俪前行(yǐlǐ)曲折连绵。
⑷碇石(dìng)系船的石墩。
⑸觥筹交错(gōng)古代用兽脚做的酒器。
⑹谙习水战(ān)熟悉。
⑺一齐轮转橹棹(zhà)船桨。
⑻不胜酒力(shèng)能承担,能承受。
⑼献于麾下(huī)将帅的大旗下。
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文化常识)
⑴青、徐之兵(青州和徐州,现在的山东省和江苏一带)
⑵二人久居江东(这里指从芜湖,南京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
⑶干到江左(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⑹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敲锣,古时作战收兵的信号。 )
⑺现为帐下幕宾(指军中参谋。)
⑻经出辕门(军营的门,也指衙署的外门。)
整体感知
情节结构
开端1-3 周瑜决定除掉蔡、张
发展4-6 周瑜设反间计群英会巧诱敌
高潮7-8 周瑜装醉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
结尾9-10 曹操中计杀蔡、张周瑜闻讯庆计成
四、理解文意
能用几个字概括第一段内容?周瑜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2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仗?回去后怎么办?
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什么?如何解决?
分析人物
周瑜形象
英勇善战
足智多谋
豪放潇洒
年轻有为
曹操形象
骄傲轻敌
轻信多疑
阴险奸诈
作者用哪些手法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在事件的叙述中作者用白描手法简略交代。
以人物自己言行神态表现。
细节描写(如周瑜佯醉呕吐;周瑜假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窃听等)。
气氛烘托(如对曹军水陆军营的气氛描写,蒋干盗信时的紧张气氛设置等)。
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两人性格更鲜明。
如何概括曹操的性格特征?
他刚愎自用,骄傲轻敌,自恃“率兵百万”而不重视水战劣势。他天性多疑,对降将不信任、不重视,以致后来会一时上当。他急躁而奸诈,因急躁,会错用蒋干,因奸诈,知错不认错,还要寻找借口。(在当时也的确不能认错,随意错杀降将,会使荆襄降将不满而动摇军心。)
主题思想
通过这个故事反映曹操与东吴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赞美了周瑜的卓越的军事才干。
作业布置
《三国演义》是一本“智”书,里面一个个计谋读来让人欲罢不能,心悦诚服,这些计谋的设计者更是大放异彩,例如:诸葛亮、周瑜、贾诩等请同学们在课后挑选一位三国中的“智士”对人物的性格、计谋等做一个短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无衣公开课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灯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二 群英会蒋干中计精品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整体感知文章,精读文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