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10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10,文件包含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10原卷版docx、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10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每题4分,共76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晦涩 (huì) 教诲(huì) 讣告(fù) 物阜民丰(fù)
B. 哺育 (bǔ) 账簿(bù) 谒见(yè) 苦心孤诣(yì)
C. 昭示 (zhā) 召集(zhà) 菲薄(fěi) 蜚声遐迩(fēi)
D. 眼睑(liǎn) 收敛(liǎn) 漂洗(piǎ) 剽悍勇猛(pi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D. “眼睑”的“睑”应读作jiǎn。
故选D。
2.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寒暄 玄机 选拔 炫耀B. 雾霭 拜谒 遏制 蔼然
C. 珊瑚 删除 蹒跚 姗姗D. 懊丧 澳门 奥运 凹凸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xuān,/xuán,/xuǎn,/xuàn。
B.ǎi,/yè,/è,/ǎi
C.全读作shān。
D.à,/à,/à,/ā。
故选A。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峥嵘 抉择 雾霭 一愁莫展B. 寥廓 混淆 废虚 浮想连篇
C. 寰宇 战栗 体质 鬼迷心窍D. 贬低 蒙蔽 黯然 由然而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 一愁莫展”的“ 愁”应写作“筹”。
B.“废虚”的“虚”应写作“墟”,“浮想连篇”的“连篇”应写作“联翩”。
D.“由然而生”的“由”应写作“油”。
故选C。
4. 下列各句中,加横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周德鸿老师不仅精通数学,还是个计算机专家,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学生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
B. 筹建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反复论证,励精图治,确定深圳地铁二期工程建设标准要达到日运营100万人次的要求。
C. 国庆期间,西安大雁塔广场到处是游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非凡。
D. 山的东麓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的墓。恕我孤陋寡闻,我原先并不知道他的墓在这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句中是指学生向老师请教。成语使用错误。
B.“励精图治”,振奋精神,谋求治理好国家。句中是指门人员反复论证如何建设好地铁,而不是谋求治理好国家。成语使用错误。
C.“不绝如缕”,如同只有一根细线连着,几乎要断,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句中是指人流量大,而不是指局势危急或声音细长。成语使用错误。
D.“孤陋寡闻”,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句中是指我见识浅,知道的少。成语使用正确。
故选D。
5.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两个地下工作者 成夫妻,在天津开了个书店,作为联络点。
②用自动化机器 纯手工制作是历史发展进程的 。
③张教授把祖辈 下来的秘方献给了当地的医疗部门,受到了人们的赞誉。
A. 打扮 代替 偶然 留传B. 装扮 取代 必然 留传
C. 装扮 代替 偶然 流传D. 打扮 取代 必然 流传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
①“打扮”,通常指为了使自己看起来更整洁、美观或符合某种场合的需要,而对容貌、衣着等进行修饰。/“装扮”不仅包含打扮的含义,还强调通过服饰、化妆等手段来改变自己的外貌,以达到伪装、模仿或表演的目的。两个地下工作者需要伪装成夫妻,以隐藏真实身份进行地下工作。因此,“装扮”更符合这种需要伪装、改变外貌的情境。
②“代替”,指暂时或部分地替代某人或某物,以执行其原有的功能或作用。/“取代”,指完全地、永久地替代某人或某物,成为新的主导者或执行者。自动化机器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仅是暂时或部分地替代手工制作,而是完全地、永久地改变了生产方式。因此,“取代”更符合这种历史性的变革。
“偶然”,指事情的发生不是按照规律或必然性来的,而是出于某种无法预测或控制的因素。/“必然”,指事情的发生是符合规律或必然性的,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的发展进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自动化机器取代手工制作是这种规律的一个体现。因此,“必然”更符合这种历史性的必然趋势。
③“留传”,指某种事物或文化从过去流传到现在,并可能继续流传下去,强调时间的连续性和传承性。/“流传”,指某种事物或信息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强调传播的广泛性和影响力。秘方是祖辈传下来的,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传承性。因此,“留传”更符合这种从过去到现在并可能继续下去的传承关系。
故选B。
6.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红衣女子从桥那头走过来,大约十五、六岁的样子。
B. 下个学期就要分文理班了,你是读文科呢?还是读理科?
C. 中学生应该全面发展,你可不能偏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等每门知识都要好好掌握。
D. 以前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十五、六岁”为概数,概数间不加顿号,应将顿号去掉。
B.句子为选择疑问句,应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C.学科名称之间是并列关系,应用停顿时间最短点号顿号,故把第三、四、五、六个逗号改为顿号。
故选D。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年终总结评比会开得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气氛空前的热烈。
B. 我们必须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C. 他是在去机场的途中才发现遗失在饭店房间里的手机和钱包的,非常着急。
D. 保证行车安全是衡量汽车质量好坏的重要条件,不能只看车的动力大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搭配不当。“提高”不能和“习惯”搭配,应将“提高”改为“养成”。
C.语序不当。宾语中心语是“手机和钱包”,中心语谓语是“遗失”,“在饭店房间里”是补语,应改为“他是在去机场的途中才发现手机和钱包遗失在饭店房间里的,非常着急”。
D.搭配不当。“保证行车安全”是一面,“汽车质量好坏”是两面,两面对一面,可修改为“能否保证行车安全是衡量汽车质量好坏的重要条件”。
故选A。
8. 下列各句中,语意不明确的一句是( )
A. 学生作文个性差异是很大的,这种差异包括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同一个体在不同能力层次上的差异造成的。
B. 为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华夏旅行社设计并开通了20余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C. 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宣泄自己的不满。
D. 在美国家庭中,汉语已成为继英语和西班牙语之后又一种得到广泛使用的语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结构混乱。“包括……差异”和“……差异造成的”句式杂糅,可去掉“造成的”。
故选A。
9.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哪里贵,还要多便宜?
B.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C. 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D.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反问。通过疑问的形式表达“不贵”的意思。
B.比喻。把乌云比作火焰。
C.比喻。把枝干比作画。
D.比喻。把两人之间的隔阂比作厚障壁。
故选A。
10. 对下列四个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
②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③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④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A. 夸张 比拟 暗喻 双关B. 通感 比喻 暗喻 对偶
C. 通感 比拟 明喻 双关D. 夸张 比喻 明喻 对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①“太白酒”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一滴酒不可能让十里的草木都香,以极度夸大的手法突出酒的香气之浓郁。
②“夹着尾巴逃跑了”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把帝国主义当作动物来描述,说它们“夹着尾巴逃跑了”,将人的特性、行为赋予非人的事物。
③“层峦叠嶂”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将乌云密布、山峰重叠的景象比喻为水墨山水画,比喻词是“成了”,属于暗喻。
④“晴”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晴”和“情”谐音,表面上是说天气阴晴不定,实际是暗指人的心情复杂,一句双关。
故选A。
11. 小乐是学校文学社社长,下面是他在招新宣传时的开场白,填入空缺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⑤是意味深远的诗歌
A. ④③②①⑤B. ②④③①⑤C. ⑤③①④②D. ③①④⑤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语段的话题是语文是什么,运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根据后句选择前句,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并结合文体分析。第一处是“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抓住色彩缤纷,抓住想象,“童话”符合,故选②。第二处是“亲临其境的目光”,抓住“亲临其境”,“小说”符合,故选④。第三处是“寓情于物的感观”,抓住“寓情于物”,“散文”符合,故选③。第四处是“字正腔圆的对白”,抓住“对白”,“戏剧”符合,故选①。第五处是“独抒性灵的意象”,抓住“意象”,“诗歌”符合,故选⑤。
故正确的排序为:②④③①⑤。
故选B。
12. 下面课文与作者匹配正确的是( )
A. 《劝学》——孔子B. 《羊脂球》——莫泊桑
C. 《卖白菜》——老舍D. 《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契诃夫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孔子”错误,《劝学》是荀子的作品。
C.“老舍”错误,《卖白菜》的莫言的作品。
D.“契诃夫”错误,《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是欧·亨利的作品。
故选B。
1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的“四书”是指《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B. 《雷雨》《日出》《北京人》是著名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C.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曹操、曹丕、曹植。
D.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C.“‘三父子’指的是曹操、曹丕、曹植”错误,“三父子”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
故选C。
14. 对下面语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
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大面积死亡。1958年,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升到84%。“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沙漠掩埋。
A. 分类别 举例子 作比较B. 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C. 列数字 打比方 作比较D.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方法的能力。
“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升到84%。”其中既有列数字,通过具体的数字增强可信性,又有作比较来展示胡杨林面积的变化;“从中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沙漠掩埋”是通过举218国道的例子,来证实“沙进人退”这一现象。
故选B。
15. 根据语境说话得体的一句是( )
A. 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注意交通安全。
B. 您来讲一次报告,想来您也会觉得很荣幸。
C. 过几天我一定光临你家来拜访你。
D. 恭喜你早日康复健康。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得体。选项语气委婉,态度诚恳,是为了提醒对方注意交通安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表述得体。
B.“荣幸”,谦辞,只能用于自己,这里指别人来作报告,表述不得体。
C.“光临”,敬辞,通常用于他人来访时表示欢迎,而自己前去拜访他人时则不宜使用,可为“拜访”或“探访”,表述不得体。
D.“恭喜”,通常用于祝贺别人取得成功或喜事,而在这里用于祝愿别人早日康复,显然不合语境,表述不得体。可改为“祝你早日康复”或“愿你早日康复”。
故选A。
16.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个是 ( )
A. 先帝不以臣卑鄙B. 恐托付不效
C. 先帝知臣谨慎D. 至于斟酌损益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句意: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
B.“托付”,古今同义,交付、委托。句意: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
C.“谨慎”,古今同义,细心慎重。句意: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
D.“斟酌”,考虑。句意:至于思考得失的问题。
故选A。
17. 下列句中“而”字表示并列关系的一项是( )
A. 蟹六跪而二螯B. 锲而舍之
C. 登高而招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而”,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句意: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
B.“而”,表假设关系的连词。句意:雕刻如果舍弃。
C.“而”,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句意:登到高处招手。
D.“而”,表递进关系的连词。句意: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
故选A。
18.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敬辞,私下里。
B. 拔剑切而啖之 啖:吃。
C.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乘:四匹马拉车。
D. 项王按剑而跽 跽:跪直身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窃:敬辞,私下里”错误。“窃”,谦辞,指自己。句意:我私下里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
B.正确。句意:拔出剑来切着吃它。
C.正确。句意:(他)是沛公的警卫樊哙。
D.正确。句意: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采用跪直前身的姿势。
故选A。
19. 下列加点词语与“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B.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C. 项伯杀人,臣活之D. 素善留侯张良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从”,使动用法,使……跟从。句意:沛公第二天让一百多人马跟随他来面见项王。
A.“封”,使动用法,使……成为封地。句意: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封地,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封地。
B.“闻”,使动用法,使……知道。句意:燕王很慎重的在朝廷将它送出,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C.“活”,使动用法,使……活命。句意:项伯犯法杀了人,我让他活了下来。
D.“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交好。句意:向来与张良交好。
故选D。
现代文阅读理解。(共14分)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生活片段
20年代,我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正值鲁迅先生在北大任教,有幸得到他亲自教诲,他讲授的《苦闷的象征》等课程,使我受到很大教育。他提出“艺术的出路是为大众服务;创作要担负起社会责任;作品的使命就是要站在大众的立场上,唤起读者的爱国[ ]。正是鲁迅先生拨亮我心中的向上火花,也正是鲁迅先生激发我写诗撰文,抨击时弊。
那时先生上课,穿蓝色布衫,留很长的头发,还将铅笔夹在右耳上。开始我对先生耳上夹铅笔有些不解,恰有一次课后同行,至景山拐角,我见铅笔仍在先生耳和长发间夹着,便问他耳朵上老夹着铅笔干什么?他说:“我是改讲义上字用的。讲义印得仓促,错字很多,随时发现随时作个记号,将来好统一改正,免得误了学生。”
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经常早来晚走,来不及回家吃饭,就在红楼前的小饭摊上随便吃一点。一次,下课后我和先生路过小饭摊,他问我回家吃饭,还是在小摊上吃一点。我说:“随便。”他说:“那好,咱们就吃这荞麦条子吧!皇帝老儿未必享受过这么美味的佳肴。”这种小饭摊多卖玉米窝头,荞麦烙烙之类,来用餐的也都是些人力车夫,卖报童叟。饭摊上只有一个条案,全无桌椅可用,端上一大碗荞麦面很是显眼,鲁迅先生却十分泰然,津津有味地吃着,还不时向周围的人点头。
20. 文中方括号内应填入最恰当的词是( )
A. 情绪B. 感情C. 激情D. 热情
21. 为每一部分选择一个最合文意的小标题。第一部分的小标题是( )
A. 教育B. 教诲C. 拨亮火花D. 为大众服务E. 听鲁迅讲课
22. 为每一部分选择一个最合文意的小标题。第二部分的小标题是( )
A. 夹铅笔B. 免得误学生C. 改正D. 讲义错字多E. 不拘小节的先生
【答案】20. D 21. C
22. C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生动地描绘了鲁迅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的生活片段。文章展现了鲁迅先生的教育理念和生活态度。他强调艺术应为大众服务,创作需承担社会责任,激励学生爱国。细节描写如耳上夹铅笔、在小饭摊用餐等,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严谨治学和不拘小节的生活作风。整体上,文章通过具体事例,刻画出鲁迅先生作为教育者和普通人的双重形象,令人感受到他的平易近人和深刻影响。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结合语境分析,这里是针对爱国来说的,是说对国家的友好的情感和态度,“热情”指的是强烈的、积极的感情或意愿,与“爱国”搭配最为恰当,能够表达出唤起读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意愿的意思。而“情绪”通常指一时的心理状态,“感情”指较长时间的稳定的情感,“激情”则指强烈的、爆发式的情感,都不如“热情”贴切。
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第一部分的小标题是“拨亮火花”。这个标题最能概括该部分的内容,且原段最后一句也以点明“正是鲁迅先生拨亮我心中的向上火花,也正是鲁迅先生激发我写诗撰文,抨击时弊。”即鲁迅先生的教诲激发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热情,拨亮了作者心中的创作火花。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第二段记述了鲁迅先生在课堂上使用铅笔夹在耳朵上,随时标记讲义上的错字,以便统一改正这件小事,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体现了鲁迅先生对学生的高度负责和关心。因此标题应概括为“改正”。
故选C。
写作:(60分)
23. 根据要求作文。
读书,让我增长知识;音乐,让我充满活力;诚信,让我遵守秩序;体育让我……
请以《体育,让我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答案】例文:
体育,让我勇敢前行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名言,它深刻地揭示了体育运动对于个体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我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体育运动不仅是增强体质、锤炼意志的方式,更是塑造品格、丰富精神世界的桥梁。正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正是源于这种由内而外的喜悦与享受。
童年时期,我在绿茵场上追逐足球的身影,是我对体育最初的记忆。那时的我,对规则一知半解,却对奔跑、传球、射门这些简单的动作充满了热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接触到了篮球、游泳、田径等多种运动项目,它们如同五彩斑斓的画笔,为我的生活增添了无限色彩。每一项运动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让我在挥汗如雨的同时,也收获了友谊、团队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进入职高后,我有幸加入了校篮球队,这段经历无疑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无兄弟,不篮球”的团队精神。每一次战术讨论、每一次默契配合、每一次胜利后的欢呼,都凝聚着我们共同的努力和汗水。篮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在赛场上拼搏,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与人协作、沟通,如何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正如《周易》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育精神的核心在于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除了竞技体育,我还热衷于参与各类群众体育活动,如马拉松、徒步旅行等。这些活动让我有机会亲近自然,感受大地的脉动,同时也锻炼了我的耐力和毅力。在漫长的跑道上,每一步都是对自己的超越,每一次到达终点都是对坚持的最好诠释。正如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体育之路亦是如此,它教会了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回望过去,体育伴我成长,伴我一路前行,给予我力量与勇气;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在体育的道路上探索前行,让体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所说:“体育是生活的哲学。”我深信,通过体育,我能更好地理解生活,拥抱世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体育不仅是一项身体活动,更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态度。它教会我们尊重规则、公平竞争,培养我们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平衡与和谐。因此,让我们携手并进,在体育的陪伴下,不断前行,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半命题作文题。
(1)分析题目。这个题目要求写一篇关于体育与个人成长、发展相结合的文章。题目中的“我”明确了第一人称的写作要求;横线处需要填写的内容,应倾向于表明体育在“我”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暗示着体育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力量,它伴随着“我”的成长和发展。立意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体育与健康成长,探讨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如何通过体育活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体育与心理的发展变化,分析体育运动如何帮助人们减压,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体育与人际交往,讨论体育活动在促进人际交往、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体育与梦想的实现,分享个人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实现梦想的故事,或者体育如何激发个人追求卓越、不断进步的动力。文体方面适合写作记叙文或散文。
(2)写作思路。以记叙文体为例,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为序,开头简要介绍自己与体育的初次接触,比如在学校的体育课上、通过观看某项体育赛事或是受到家人朋友的影响。描述那一刻的感受,以及它如何激起了你对体育的兴趣或热情,如,“初时对输赢并不那么在乎,重要的是尽情挥洒汗水,释放内心的活力”。发展部分,叙述参与体育活动的经历,可以是学校的体育队伍、社区俱乐部或是个人锻炼计划。分享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比如技能的提升、团队协作的问题或是个人意志力的考验。描述这些经历如何帮助你成长,包括身体素质的提高、心理素质的增强、社交能力的提升等。高潮部分,讲述一个具体的带有转折点或重大成就的事件,如赢得比赛、克服重大障碍或达到个人目标,这个事件成为你体育生涯中的一个高潮。结尾部分,分析这个事件对你的意义,它如何改变了你的自我认知,加深了你对体育的热爱,或者影响了你的未来规划。总结体育运动如何伴你前行,成为你人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体育不只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我们一起拥抱体育,用乐观进取的精神活出精彩人生”!
立意:
1.稳健前行,方有所成。(足球比赛中,在对方先进一球的情况下,己方士气低落,在球队队长“稳健前行,方有所成”的鼓舞激励下,己方球员开始重新集中注意力,专注比赛,最终赢得比赛。体育比赛中彰显的合作、坚持、努力的精神伴我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2.体育强身,精神铸志。(讲述与体育运动的不解之缘,从陆地上的挥洒到水上运动的拥抱,抒发体育之旅带给自己的无尽快乐与人生体验和成长)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9,文件包含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9原卷版docx、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9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8,文件包含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8原卷版docx、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8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6,文件包含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6原卷版docx、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6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