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8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8(原卷版).docx
    • 解析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8(解析版).docx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8(原卷版)第1页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8(原卷版)第2页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8(原卷版)第3页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8(解析版)第1页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8(解析版)第2页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8(解析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8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8,文件包含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8原卷版docx、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8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知识(每题4分,共40分)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狡辩 旁鹜 彷徨 张皇失措
    B. 阴霾 防碍 扬溢 恪尽职守
    C. 雾霭 猝然 荣膺 谈笑风生
    D. 啜泣 鸿鹄 踌躇 一泄千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辨析形近字的能力。
    A.“旁鹜”的“鹜”应写作“骛”。
    B.“防碍”的“防”应写作“妨”,“扬溢”的“扬”应写作“洋”。
    D.“一泄千里”的“泄”应写作“泻”。
    故选C。
    2.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诘问/张目结舌 哺育/相辅相成
    B. 模样/模棱两可 胸襟/忍俊不禁
    C. 幌子/恍然大悟 品行/行将就木
    D. 公仆/前仆后继 疲倦/开卷有益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jié/jié,bǔ/fǔ。
    B.mú/mó,jīn/jīn。
    C.huǎnɡ/huǎnɡ,xínɡ/xínɡ。
    D.pú/pū,juàn/juàn。
    故选C。
    3.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为充分发挥冬奥会实践育人成效,用好冬奥“大课堂”,北京理工大学创新思政教育方式,组织学生策划拍摄了“我的 Vlg”系列短视频。这些短视频,以志愿者的视角, 冬奥背后的故事, 学生自我教育活力,通过年轻人 的方式打造出沉浸式、体验式情景思政课,让教育有温度有实感。
    A. 展现 释怀 喜闻乐见B. 展示 释怀 喜谈乐道
    C. 展示 释放 喜谈乐道D. 展现 释放 喜闻乐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展现”,明显地表现出来的样子,多用于抽象事物。/“展示”,清楚地摆出来让人看,多用于具体的事物。句中描述短视频对冬奥会背后故事的呈现,故事是抽象的。故“展现”符合语境。
    第二空:“释怀”,抒发情怀,或者放下牵挂。/“释放”,把所含的物质或能量放出来。句中描述学生自我教育活力的发挥,活力是可以被激发和放大的。故“释放”符合语境。
    第三空:“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喜谈乐道”,喜欢谈论,乐于述说。句中描述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这种方式应该是受欢迎的。故“喜闻乐见”符合语境。
    故选D。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从政教主任的位子上退下来后,老徐感叹道:“你看我才退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B. 个别已开张或即将开张的音像超市,实际上是过去“音像城”的延续或“变种”经营品种依然以盗版节目为主,只是更换了经营方式,可谓“换汤不换药”。
    C. 读者希望通过阅读增加史识、提升修养的本心并没有错,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想有那样的变化尤需日积月累的功夫。
    D. 在企业中讲“以人为本”,工人们最喜欢看到的是真实具体的行动,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不是把“以人为本”挂在口头上,干打雷不下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门前冷落鞍马稀”,人失势以后,前来交往的人很少。句中是指老徐退休后感叹“门前冷落鞍马”,意思是来往的人变少了。熟语符合语境。
    B.“换汤不换药”,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了,内容还是老一套。句中描述音像超市虽然改变了经营方式,但仍然以盗版为主,内容没有改变。熟语符合语境。
    C.“远水解不了近渴”,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句中是指读者希望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而不是急于求成的事情,应该用表示需要长期积累的熟语,如“水滴石穿”。熟语不符合语境。
    D.“干打雷不下雨”,比喻只有声势,没有实际行动。句中说的是企业应该有实际行动来体现“以人为本”,而不是光说不练。熟语符合语境。
    故选C。
    5.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们二位,一个是戏剧界的泰斗,一个是音乐界的才女,若能联袂登场,相得益彰,一定可以发挥卓绝的效果。
    B. 得知他落榜的消息,真是如雷贯耳,他呆立在那儿,半响说不出话。
    C. 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唯一的不二法门。
    D. 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富丽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句中是指“戏剧界”和“音乐界”的两位艺术家相配合,他们的才华更能显示出来。成语使用正确。
    B.“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很大。句中用来形容“得知他落榜的消息”,落榜的消息并不名声大。成语使用错误。
    C.“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句中与前面的“唯一的”语义重复。成语使用错误。
    D.“装腔作势”,形容故意做作,夸张地表现出某种姿态或动作,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达到某种目的。句中是指用虚伪的话打动人们的心,而不是引起别人的注意。成语使用错误。
    故选A。
    6.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首位,使其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B. 共享单车这种新型的租赁模式彻底改变了城市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自行车出行萎靡。
    C. 对“奋斗者”号来说,到达马里亚纳海沟海底,已是地球海洋深度的极限。
    D. 连接武汉南湖与白沙洲地区的建安街高架桥通车后,大大方便了周边居民地出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萎靡”后加上“的现象”。
    故选B。
    7.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缓解春困仅靠多睡是不行的,睡得过多反而会使人越睡越困。__________________
    ①另外食补也可缓解春困,宜食清淡、温和及具有扶助正气、补益元气作用的食物。
    ②春困的发生除了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其实还与人们一个冬天运动较少有关系
    ③当身体感到困乏的时候,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而不是无限制地睡觉。
    ④长时间不运动,会使血液循环量减慢,大脑的供血自然也就不足,身体的各个器官功能也受到了限制,自然就会产生困乏感。
    ⑤在这一时节常喝些花茶诸如茉莉花茶等不仅有助于散发冬季积聚在体内寒气还能提神醒脑,解除“春困”,振奋精神。
    A. ⑤①②④③B. ①④⑤②③C. ③②④①⑤D. ④②③⑤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文段开头提出“缓解春困仅靠多睡是不行的”,所以接下来最合适的话题是涉及调整睡眠方法,这与③“调整生物钟”直接相关,③之后需阐述造成春困的因素,其原因会是接下来的叙述重点;②接着说明春困的原因,不仅仅是温度变化,还有运动不足;④解释了为何长时间不运动会导致春困,通过减少血液循环带来困倦感;①接着介绍通过食补的方式缓解春困,应选择哪些食物;⑤具体举例说明增加饮品如花茶的好处,与食补并列,达到缓解春困的目的。整体逻辑紧密衔接,顺序合理。
    故正确的排序为:③②④①⑤。
    故选C
    8. 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②“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③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
    A. 夸张 排比 比喻 拟人B. 拟人 排比 比喻 双关
    C. 比喻 排比 夸张 拟人D. 排比 夸张 比喻 拟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①比喻。本体“向古代典籍钻探”,喻体“向地壳寻求宝藏”,比喻词“有如”,属于比喻中的明喻。
    ②排比。三个“要有……”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也相关,分别描述了在不同工作阶段所需的不同能力和素质,属于排比的修辞手法。
    ③夸张。句中的“吃尽、消化尽”是对阅读和理解文化史这一行为的夸张表达,属于夸张的修辞手法。
    ④拟人。该句将敌人飞机赋予人“叹息”的行为特征,属于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C。
    9.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境是什么呢?就是“不避生活的战斗”。唯有迎上前去,才够得上“享受生活的战斗的快乐”。
    B. 我不禁有些颤抖了:这花儿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吗?
    C.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D. 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来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D.省略号通常用于表示话语中的停顿、犹豫、中断或者暗示未完待续的内容。句中省略号前后的话语并没有明显的停顿或者中断,也没有暗示后续内容的必要,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解释或补充,应该使用破折号。故省略号使用不正确。
    故选D。
    10.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从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B. 《边城》是沈从文的著名代表作。
    C. 庄子是战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D.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C.“儒家”错误。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4分,共3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学期,她给孩子们布置了第一篇作文——《最难忘的时刻》。
    她是一名支教老师,在这个偏远山区,方圆几十里,只有这一所学校,学生大多是留守孩子,他们的父母,大部分都远赴外地打工,难得回来一次,这也成了很多孩子与父母一年中难得相聚的机会。其时,春节刚过,孩子们与父母久别重逢,她希望孩子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一温暖的时刻。
    作文交上来了,她认真地批阅。
    一个女孩子写的是,爸爸给她新买的书包,当爸爸帮她将新书包背好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好幸福。
    一个男孩子写道,他已经两年多没有见到过爸爸了,爸爸刚走进家门的时候,他都一下子没有认出来。爸爸突然一把将他抱了起来,那一刻,他感觉有点陌生,但是,很温暖,真的很温暖……
    那一刻,温暖,难忘。
    她的目光,久久地停在了一个女孩子的作文本上。女孩子写道,以前,是爸爸一个人出去打工,后来,妈妈也出去了,留下我和弟弟,跟着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每年,他们都只在春节的时候,才能回来,年一过完,他们就又出去打工了。今年,直到年初二,他们才回到家,因为他们没买到年前的火车票。这一次,因为没赶回来吃年夜饭,爸爸妈妈答应我和弟弟,会在家里多呆几天,这可把我俩乐坏了。
    爸爸妈妈回来之后,很忙,除了走亲戚外,他们还要将庄稼地重新翻整一遍,这样,年迈的爷爷春耕的时候,才好播种。虽然爸爸妈妈回来之后,忙得根本没时间陪伴我们,甚至顾不上我们,但我仍然觉得很满足,很幸福。
    一天,妈妈没有下地干活,而是一整天都陪着我和弟弟,给我们做饭,烧了好几个好吃的菜,帮我们把所有的衣服都洗干净叠整齐了,爸爸还检查了我和弟弟的作业……总之,那一天,妈妈和爸爸对我们姐弟俩特别好,特别温柔。
    读到这儿,她以为女孩子接下来会写,那就是她最幸福的时刻。可是,没有。女孩子写的是:那一刻,我哭了。我知道,爸爸妈妈明天肯定又要离开家,出去打工了。
    女孩子在作文结尾这样写道,我最难忘的时刻,也是最难过的时刻是,妈妈突然对我特别好,因为,那意味着,他们第二天,又要离开家了,又要一年之后,才能回来了。
    在这行文字下面,她依稀看到几滴泪水的痕迹。
    她也流泪了。
    她已经支教三年了。在城里,她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调皮可爱的儿子。每次离开城里的家之前,她也念念不含,她觉得自己亏欠这个家太多,尤其是对儿子。所以,每次,离开家之前的那一天,一向粗线条的她,也都会对儿子表现出特别温柔,特别细致,特别耐心,恨不得把对他所有的爱和牵挂,都留下来。也许,儿子也特别害怕自己突然对他那么好吧?
    她突然无比想家。她给老公打了个电话。夜已深,儿子已经睡着了,她让老公将手机放在儿子的面前,她听到了细微的鼾声。那一刻,她泪流满面。
    1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耕(géng)B. 久别重逢(féng)C. 痕迹(héng)D. 念念不舍(niàn)
    12. 对下列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久别重逢:亲人久久分别后再次相见。
    B. 细致:精细而周密。
    C. 念念不舍:留念美好的事物不愿意离去。
    D. 痕迹:事物留下的印记。
    13. 对第7段中“她的目光,久久地停在了一个女孩子的作文本上。”一句,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女孩写的作文使她感同身受,吸引了她的目光。
    B. 女孩写的作文非常有意思,吸引了她的目光。
    C. 女孩的字体很好看,吸引了他的目光。
    D. 女孩的作文很深奥,她目不转睛地在思考。
    14. 第10段中“那一刻,我哭了”,对此理解分析正确的是( )
    A. 女孩因为不能和母亲一起进城玩,所以难过地哭了。
    B. 女孩因为母亲悉心照顾她,所以幸福地哭了。
    C. 女孩因为母亲带回来的礼物,所以高兴地哭了。
    D. 女孩因为母亲又要离开她了,所以不舍地哭了。
    15. 第13段中“她也流泪了。”这句话,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女孩的作文使她共情,感动得流泪。
    B. 她想起了自己还在城里读书的孩子,思念亲人。
    C. 她觉得自己亏待了自己的孩子,愧疚得流泪。
    D. 她非常同情女孩,感觉女孩的命运和她一样。
    16. 第14段中划线句子表明“支教老师”是( )
    A. 一个热爱自己学生和工作的母亲。
    B. 一个生活得十分精致且有活力的母亲。
    C. 一个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孩子身上的母亲。
    D. 一个不舍得孩子但是不得不离家工作的母亲。
    17. 关于本文,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写出了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希望家长能多关心孩子。
    B. 写出了支教老师的真实情况,学生和家庭无法兼顾。
    C. 写出了支教老师对待女该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细心。
    D. 写出了支教老师和小女孩的思念。
    18.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
    A. 最难忘的事B. 最怕妈妈突然对我好C. 春节D. 留守儿童
    【答案】11. C 12. C
    13. A 14. D
    15. D 16. D
    17. C 18. B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以支教老师给孩子们布置的作文为线索,展现了留守儿童对父母关爱的渴望以及父母离开时的不舍。文中女孩的作文让支教老师感同身受,她也因对自己儿子的亏欠而流泪。文章既写出了留守儿童的无奈,也反映出支教老师在家庭与工作间的艰难抉择。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C.“痕迹”的“痕”应读作hén。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C.“留念美好的事物不愿意离去”错误。“念念不舍”,形容时刻思念,永不忘记。文中指支教老师每次离开家之前,对家、对儿子充满留恋,不愿意离开。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由原文第7段“女孩子写道,以前,是爸爸一个人出去打工,后来,妈妈也出去了,留下我和弟弟,跟着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和第9段“那一天,妈妈和爸爸对我们姐弟俩特别好,特别温柔”可知,女孩的作文中写的都是女孩对父母的思念,对一家人团聚的渴望,这让支教老师感同身受,因为根据第14段可知,支教老师也是离开自己的孩子,去偏远山区支教,她非常理解女孩的心情,所以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女孩的作文本上。“作文非常有意思”“作文很深奥”与文意不符,“字体很好看”在文中没有提及。故排除BCD。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由原文第9段“那一天,妈妈和爸爸对我们姐弟俩特别好,特别温柔”和第10段“我知道,爸爸妈妈明天肯定又要离开家,出去打工了”可知,女孩是因为舍不得父母离开,才难过地哭了。A项“不能和母亲一起进城玩”文中未提及;B项“幸福地哭了”不准确,更多的是不舍的难过;C项“因为母亲带回来的礼物,所以高兴地哭了”也不符合文意。故排除ABC。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D.“她非常同情女孩,感觉女孩的命运和她一样”错误。支教老师流泪主要是因为女孩的作文让她共情,想起自己城里的孩子以及觉得亏待孩子而愧疚流泪,主要是出于对自己孩子的情感以及对女孩的同情,但不是因为觉得命运一样。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划线句子体现了支教老师不舍得孩子但又不得不离家去工作的矛盾心理。A项虽然涉及到了支教老师的身份(母亲和教师),但划线句子主要描述的是她对儿子的深情表现,并没有直接体现她对学生的热爱和对工作的投入,排除A。划线句子主要描述的是支教老师在离家前对儿子的不舍和深情,并没有提到她的生活方式或活力状态,排除B。C项表述也过于绝对,因为支教老师除了关心孩子,还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排除C。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支教老师对待女该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细心”错误。虽然支教老师对女孩的作文有感触,也会流泪,但文中没有在行动上或者细节描写上表现出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女孩。她更多的是一种共情,而不是同等的细心照顾。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标题的能力。
    “最怕妈妈突然对我好”这个标题紧扣文章主题,女孩因为妈妈突然对她好意味着妈妈又要离开而感到难过,这个标题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同时也很好地概括了文章的核心内容。A项“最难忘的事”比较宽泛;C项“春节”只是故事发生的背景;D项“留守儿童”不能突出文章的核心情感冲突。故排除ACD。
    故选B。
    三、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9. 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加粗文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矜:jīnB. 圃:pŭC. 颔 :héD. 杓:shá
    20.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康肃公善射 善:擅长
    B. 公亦以此自矜 矜:夸耀
    C. 尝射于家圃 尝:尝试
    D. 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
    21. 下列句子中加下画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亦以此自矜 以钱覆其口
    B.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C. 睨之久而不去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D. 公亦以此自矜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2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也没有他人的秘密,只是比较熟练罢了。
    B. 我也没有其他的诀窍,只是手法比较熟练罢了。
    C. 我也没有其他的诀窍,只是有熟人帮助罢了。
    D. 我也没有其他人的秘密,只是有熟人帮助罢了。
    23. 下列对文中两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康肃公是一个非常自大的人。
    B. 卖油翁是一个能够欣赏他人的人。
    C. 卖油翁教会了陈康肃公如何射箭。
    D. 卖油翁教会了陈康肃公熟能生巧的道理。
    24. 下列有关这篇短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本文用记叙卖油翁和陈康肃公的对话和酌油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B. “微颔”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康肃公箭术的称许。
    C. 课文对卖油翁酌油记叙详细,对陈康肃公射箭写得简略,这样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D. “睨之”表现卖油翁对陈康肃公箭术的蔑视。
    【答案】19. C 20. C
    21. C 22. B
    23. C 24. D
    【解析】
    【导语】《卖油翁》讲述了陈康肃公善射却因卖油翁的淡然态度而忿然,卖油翁以酌油之技表明“惟手熟尔”。文中陈尧咨的傲慢与卖油翁的沉稳形成鲜明对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也警示人们不可因一技之长而骄傲自满。它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引人深思。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的能力。
    C.“颔”应读作 hàn。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意:陈康肃公擅长射箭。
    B.正确。句意:陈尧咨也凭借这个(擅长射箭)自我夸耀。
    C.“尝试”错误。“尝”,曾经。句意:曾经在自家的园子中射箭。
    D.正确。句意:陈康肃公笑着打发(卖油翁)走。
    故选C。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介词,因为;/介词,用。句意:陈尧咨也因为这(善射的本领)自我夸耀。/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
    B.“射”,名词,射箭;/名词,射箭的技艺。句意: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不也是很精湛吗?
    C.“去”,动词,离开;/动词,离开。句意:(卖油翁)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不离开。/(朋友)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就不再等候离开了。
    D.“自”,代词,自己;/介词,从。句意:陈尧咨也凭借这个(善射)自我夸耀。/(油)从钱孔注入(葫芦),但是铜钱却不被沾湿。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无”,没有;“他”,指代其他特别的东西、技巧或者诀窍;“手”,手法;“尔”,罢了。
    故选B。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卖油翁教会了陈康肃公如何射箭”错误。文中并没有卖油翁教陈康肃公射箭的内容。卖油翁是通过自己倒油的技艺展示“惟手熟尔”的道理,让陈康肃公明白射箭技术好也是因为熟练,而不是在教导他射箭的方法。
    故选C。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表现卖油翁对陈康肃公箭术的蔑视”错误。“睨之”是卖油翁斜着眼看陈康肃公射箭,这个动作更多地体现出卖油翁的不在意和淡定,而不是对其箭术的蔑视。他只是站在一旁冷静观察,没有表现出轻蔑的态度。
    故选D。
    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四、作文(60分)
    25. 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在训练中学会坚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答案】例文:
    在训练中学会坚持
    作为一名体育生,我的生活离不开训练,而在这些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我学会了坚持。跑道上,留下了我无数汗水,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自小,我就对跑步情有独钟。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让我陶醉。然而,当我成为一名体育生,开始系统训练时,我才真正体会到跑步的艰辛。每天早晨,当别人还在梦乡时,我已经踏上了跑道。夜晚,当同学们结伴游玩,我仍在跑道上挥洒汗水。
    记得有一次,教练为了提高我们的耐力,安排了一次长距离拉练。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太阳毫不留情地炙烤着大地。我们背负着沉重的训练器材,开始了漫长的奔跑。起初,我还能够保持稳定的节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体力逐渐消耗殆尽。每一步都变得异常艰难,汗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呼吸也变得急促。
    那一刻,我想到了放弃。我想停下来,喝口水,休息一下。但当我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在咬牙坚持,我不甘心就这样认输。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于是,我调整呼吸,放慢速度,继续向前奔跑。
    就在我快要撑不住的时候,教练鼓励了我:“加油,只剩下最后一段了!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仿佛给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我深吸一口气,迈开双腿,向终点冲去。当我跨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喜悦和自豪。我明白了,原来坚持就是如此美妙。
    从那以后,我在训练中更加努力。每当遇到困难,我都会想起那次长距离拉练,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在跑道上,我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如何在逆境中成长。跑步不仅锻炼了我的身体,更磨砺了我的意志。
    如今,我已经是一名高中体育生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在跑道上挥洒汗水,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我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回首过去,我在训练中学会了坚持;展望未来,我将以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跑道上的我,永不止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一则命题作文题。
    题目中的关键词是“训练”“学会”和“坚持”。这三个词是文章的核心,需要在写作过程中紧紧围绕这三个词展开。训练:指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进行锻炼,提高能力或技能。学会:指在过程中掌握某种技能、方法或道理。坚持:指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放弃,持续努力。根据关键词,结合体育专业特点,文章可以是从一次具体的训练经历中,体会到坚持的重要性,并学会在困难面前不放弃。适合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行文思路上,可以采取时间的顺序。以“在训练中学会坚持”为题,写篇记叙文。首先,描述自己对体育的热爱和成为体育生的决定。然后,讲述训练的日常,突出坚持的必要性。通过一次具体的比赛经历,展现坚持的过程和意义。描述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变化,如何从想要放弃到坚持到底。接着,表达对坚持的感激和对体育精神的认同。最后,总结坚持给自己带来的成长和变化。展望未来,表达继续坚持的决心和对梦想的追求。
    立意:
    1.体育魅力不止赛场,还有训练场。
    2.奋斗是连接训练场和赛场的小舟。
    3.训练场勤能补弱,赛场厚积薄发。

    相关试卷

    2024浙江省单招单考语文决胜冲刺卷(八):

    这是一份2024浙江省单招单考语文决胜冲刺卷(八),文件包含冲刺模拟卷03-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普通高职单考单招语文冲刺模拟卷浙江适用原卷版docx、冲刺模拟卷03-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普通高职单考单招语文冲刺模拟卷浙江适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八模拟-【赢在单招·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中职类)模拟卷(四川专用):

    这是一份第八模拟-【赢在单招·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中职类)模拟卷(四川专用),文件包含第八模拟-赢在单招·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中职类模拟卷四川专用原卷版docx、第八模拟-赢在单招·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中职类模拟卷四川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冲刺模拟卷(八)-【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语文单招联考冲刺模拟卷(河北适用):

    这是一份冲刺模拟卷(八)-【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语文单招联考冲刺模拟卷(河北适用),文件包含冲刺模拟卷八-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语文单招联考冲刺模拟卷河北适用原卷版docx、冲刺模拟卷八-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语文单招联考冲刺模拟卷河北适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