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
1.答题前请将答题卡上的考生信息填写(涂)清楚,然后将试题答案认真书写(填涂)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否则作废。
2.本次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学习了动物类群的知识后, 你会惊讶地发现有些动物 “名不符实”。 例如, “蜗牛不是牛” “海马不是马” “壁虎不是虎” “鲸鱼不是鱼”, 它们分别属于( )
A. 软体动物、 鱼类、 爬行动物、 哺乳动物
B. 节肢动物、 哺乳动物、 两栖类、 鱼类
C. 爬行动物、 鱼类、 两栖类、 哺乳动物
D. 软体动物、 哺乳动物、 爬行动物、 鱼类
【答案】A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三个部分;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具有贝壳。海马虽然形状不像鱼,但有鱼的特征,有鳍,用鳃呼吸,靠鳍摆动前进,终生生活在水中, 属于鱼类。壁虎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属于爬行动物。鲸鱼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腔内有膈,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 无脊椎动物种类数占动物总种类数的95%,分布于世界各地,现存约100余万种。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螅属于腔肠动物,其体壁由三层细胞构成
B. “蝉蜕”就是昆虫的外骨骼,常被用作中药
C. 节肢动物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都有三对足
D. 蛔虫消化器官发达,在人体内繁殖速度较快
【答案】B
【分析】(1)腔肠动物: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海蜇、海葵、水螅。
(2)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昆虫是节肢动物中最多的一类,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包括甲壳类(如虾、蟹)、多足类(如蜈蚣)等。
【详解】A.水螅属于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其体壁只有两层细胞构成,A错误。
B.昆虫的外骨骼骨化后不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因此在生长过程中有蜕去外骨骼,以使身体长大的现象,也称蜕皮现象,“蝉蜕”就是蝉蜕下的外骨骼,B正确。
C.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附肢也分节;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在节肢动物中并不是都有三对足,例如蜘蛛和蜈蚣都不是三对足,C错误。
D.蛔虫营寄生生活,以消化道内的食糜为使,消化能力弱,生殖能力特别强,D错误。
故选B。
3. 最近,一首歌曲《丫丫回来吧》引人泪目,把在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动物园的大熊猫“丫丫”接回家成为大家的愿望。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下列有关大熊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熊猫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利于维持恒定体温
B. 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灵敏感知环境的变化
C. 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可以提高自身产仔率
D. 大熊猫牙齿有分化,提高了摄食能力,增强了消化能力
【答案】C
【分析】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
【详解】A.大熊猫作为哺乳动物,其体表确实被毛覆盖,这层毛发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有助于大熊猫在寒冷的环境中维持恒定的体温,A正确。
B.大熊猫拥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这使得它们能够敏锐地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如温度、湿度、食物来源等,从而做出适应性的行为反应,B正确。
C.大熊猫作为哺乳动物,确实具有胎生、哺乳的繁殖特征。然而,胎生、哺乳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后代的成活率,而不是提高产仔率。产仔率更多地受到繁殖周期、繁殖条件、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C错误。
D.大熊猫的牙齿有分化,包括门齿、犬齿和臼齿等,这种分化提高了它们的摄食能力,使得它们能够更有效地咀嚼和消化食物,D正确。
故选C。
4.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水的阻力
B. 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利于维持体温恒定
C. 鸟类有发达的胸肌,收缩有力,利于飞行
D. 狼的犬齿较发达,与其肉食性相适应
【答案】B
【分析】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其生活环境、运动方式是相适应的,如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等。
【详解】A.鲫鱼的身体呈梭型,鳞片表面有黏液,有利于减少游泳时的阻力,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重要的生物学观点,A正确。
B.蜥蜴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蒸发,不是利于维持体温恒定,B错误。
C.鸟类发达的胸肌,收缩有力,牵动两翼完成飞行运动,利于飞行,C正确。
D.狼的牙齿分为臼齿、犬齿、门齿,犬齿尖锐锋利可用于撕裂食物,这与其吃肉的生活习性相适应,D正确。
故选B。
5. 比较人与家鸽的运动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与家鸽的运动都需要其他系统的参与
B. 人体的下肢骨粗壮,利于支持躯干直立
C. 家鸽长骨中空,可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D. 家鸽发达的胸肌两端都附着在龙骨突上
【答案】D
【分析】家鸽的特征: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骨轻、薄、坚固;有龙骨突;胸肌发达;有喙无齿;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心跳速率快,体温高而恒定。
【详解】A.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故人与家鸽的运动还需要其他系统的参与,A正确。
B.人体下肢骨粗壮,这个特点是与人直立行走的特点相适应的,粗壮的下肢骨利于支持躯干直立,B正确。
C.家鸽的骨有的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气体,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又能加强坚固性,利于飞行,C正确。
D.家鸽发达的胸肌一端附着在龙骨突上,另一端附着在翅膀上,而不是都附着在龙骨突上,D错误。
故选D。
6.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强度会影响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为探究不同运动强度对机体骨骼肌的影响,研究人员选用大鼠进行实验并绘制了下面的图解;另有研究表明,中等运动强度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最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
B. 一组骨骼肌既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又能通过舒张将骨复位
C. 与自然状态相比,不同运动强度下每立方毫米骨骼肌中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均增加
D. 中等运动强度下,骨骼肌细胞的呼吸作用最强,可释放更多的能量,供运动所需
【答案】B
【分析】人或动物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不是一块骨骼肌收缩、舒张完成的,而是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 下,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的;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会收缩,牵引着它所附着的骨, 绕着关节运动,从而产生各种动作。
【详解】A.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A正确。
B.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但是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使骨复位),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B错误。
C.运动强度越大,需要的氧气越多,自然状态下需要的氧气相对少一些,血液中的红细胞运输氧气。所以,结合题图可知,与自然状态组相比,不同运动强度下每立方毫米骨骼肌中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均增加,可以增加更多的 氧气,有利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C正确。
D.中等运动强度骨骼肌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可释放更多的能量,呼吸作用的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D正确。
故选B。
7. 为探究“被动吸烟对仔鼠学习记忆力的影响”,某研究团队训练仔鼠走迷宫,从第7天开始记录仔鼠逃出迷宫所需时间,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组仔鼠除是否接受烟雾处理外,其余条件应相同
B. 随着实验进行,两组仔鼠逃出迷宫所用时间均减少
C. 与对照组相比,被动吸烟组仔鼠逃出迷宫用时少
D. 实验结论:被动吸烟会影响仔鼠的学习记忆力
【答案】C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组。
【详解】A.根据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实验中,两组仔鼠除了是否香烟烟雾处理外,其余饲养条件应相同且适宜,A正确。
B.从图中数据可知随着时间推移,两组仔鼠逃出迷宫所用时间均减少,B正确。
C.分析图中数据,同一天仔鼠成功逃出迷宫所用时间始终是被动吸烟组大于对照组,即逃出迷宫所需时间更长,C错误。
D.分析图中数据,同一天仔鼠成功逃出迷宫所用的时间始终是被动吸烟组大于对照组,即逃出迷宫所需时间更长,这说明了仔鼠的记忆力相对减弱,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被动吸烟影响了仔鼠的学习记忆力,D正确。
故选C。
8. 地球上生存着千姿百态的动物,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关于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人类可以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产品,如生产含有人乳铁蛋白的牛奶
B. 蛭能产生一种强力抗凝剂-蛭素,医学上利用它生产抗血栓药物
C. 鲍的壳又叫石决明、乌贼的壳又叫海螵蛸,它们和珍珠粉均可入药
D. 蚊、蜱、螨等害虫叮咬人,并传播疾病,应想办法将它们彻底消灭
【答案】D
【分析】动物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动物可以为人们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用品,动物还能促进经济发展,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等。
【详解】A.生物反应器是指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费用,目前人们认为动物中最理想的一种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A正确。
B.水蛭唾液中含蛭素是一种多肽, 由多种氨基酸组成,蛭素对细菌内毒素引起的血栓形成有预防作用,并能减少死亡率,因此可以利用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B正确。
C.鲍的壳(石决明)用作药材,有平肝潜阳、明目的功能,入药有固精止带、制酸止痛,贼属于软体动物,其贝壳退化成内壳,称为海螵蛸,乌贼的海螵鞘、鲍鱼的石决明和珍珠粉都是良好的药材,都可以入药,C正确。
D.蚊、蜱、螨叮咬人,但它们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不应大量捕杀,D错误。
故选D。
9. 根据如图分析判断,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I可以表示有性生殖,II可以表示变态发育
B. 图甲中III可表示体内受精,也可表示完全变态发育
C. 图乙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时,若B是幼虫,则D是成虫
D. 图乙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时,若C是幼蛙,则A是受精卵
【答案】B
【分析】(1)昆虫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自然孵化,变态发育;两栖动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里),卵生、卵自然孵化,体外变态发育。
(2)图甲:Ⅰ表示家蚕、蝗虫、青蛙三者的共同特征,Ⅱ表示蝗虫和青蛙的共同特征,Ⅲ表示家蚕和蝗虫的共同特征。
(3)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详解】A.图甲中Ⅰ表示家蚕、蝗虫、青蛙三者的共同特征,这三者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Ⅰ可表示有性生殖,Ⅱ表示蝗虫和青蛙的共同特征,青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属于变态发育;蝗虫的幼虫和成虫的差别不大,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因此Ⅱ可表示变态发育,A正确。
B.Ⅲ表示家蚕和蝗虫的共同特征,其中家蚕和蝗虫都是体内受精,但是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B错误。
C.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A卵、B幼虫、C蛹和D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C正确。
D.青蛙的发展过程为:由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慢慢地,蝌蚪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尾、鳃都逐渐萎缩消失,还形成了能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肺,发育为能上陆地生活的成蛙;因此青蛙的发育过程为:A受精卵→B蝌蚪→C幼蛙→D成蛙,D正确。
故选B
10. 下图所示为与遗传有关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常人体的所有细胞中,②的数量都为23对
B. 正常人的体细胞中②都成对存在,④都成单存在
C. ③的分子呈双螺旋结构,是人体最主要的遗传物质
D. ④是有特定遗传信息的③的片段,数量和③一样多
【答案】C
【分析】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④基因→③DNA→②染色体→①细胞核→细胞。
【详解】A.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的数量为23对,但有的体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没有染色体,如成熟的红细胞,血小板,A错误。
B.一般1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1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体细胞中的②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因此③DNA和④基因也成对存在,B错误。
C.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由两条互相螺旋盘绕的链组成,C正确。
D.③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因此,④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③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中含有多个基因,因此生物体内的DNA分子数目与基因数目是不相等的,D错误。
故选C。
11. 朱鹮孵化期为27-28天,鸟卵含水量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下图所示为人工孵化过程中鸟卵失水变化对受精卵孵化情况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卵壳和卵壳膜具有防止卵内水分散失的作用
B. 孵化率随着受精卵失水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C. 失水率过低时可用适当方法增加卵壳通透性
D. 探明受精卵失水规律利于提升人工孵化效果
【答案】B
【分析】朱鹮属于鸟类。鸟卵的结构主要为:卵黄、胚盘、卵白、气室、卵黄膜、卵黄系带、卵壳膜等,其中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胚盘是鸟卵中真正有生命的结构,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详解】A.卵壳和卵壳膜位于卵和卵黄最外面,具有防止卵内水分散失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由表格可知,在一定区间失水范围内,孵化率随着受精卵失水率的增加而逐渐升高,B符合题意。
C.失水率过低时可用适当方法增加卵壳通透性以适当提高失水率从而提高孵化率,C不符合题意。
D.探明受精卵失水规律有利于人们了解规律后为受精卵的孵化提供合适环境以提升人工孵化效果,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下图是马铃薯两种繁育方式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丙植株只具有乙的遗传特性
B. 丙产生变异的可能性比丁大
C. 丁的细胞中有来自甲的染色体
D. 组织培养与繁育方式②的实质不同
【答案】B
【分析】图中的①通过a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②用马铃薯的b块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甲乙表示植株,丙丁属于幼苗。
【详解】A.①通过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物质,所以丙同时具有甲和乙的遗传特性,A错误。
B.丙是有性繁殖后代,继承双亲的遗传物质,变异可能性大于丁的无性繁殖后代,B正确。
C.②用马铃薯的块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特点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能够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所以丁的细胞中没有来自甲的染色体,C错误。
D.无性生殖的特点有: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能够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②用马铃薯的块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组织培养也属于无性生殖。所以组织培养与繁育方式②的实质相同,D错误。
故选B。
13. 下图为某家族有无耳垂性状的遗传图解,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下列关于此图解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根据I-1、I-2和II-6,可推出有耳垂为显性性状
B. II-7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是Aa的概率为2/3
C. 亲代I-3的一个隐性基因a必然会遗传给子代II-8
D. II-7和II-8夫妇再生一个有耳垂孩子的机会是3/4
【答案】D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详解】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且亲代为杂合体。根据有耳垂的个体Ⅰ-1和Ⅰ-2的子代出现了无耳垂的个体Ⅱ-6,所以,有耳垂为显性性状,A正确。
BD.Ⅱ-8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有耳垂个体Ⅱ-7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概率为三分之一,也可能是Aa,概率为三分之二。遗传图解如图:
所以,若Ⅱ-7的基因组成是AA,则AA与Aa的后代基因组成为AA或Aa,则子代有耳垂的几率为100%;若是Ⅱ-7的基因组成是Aa,则后代有耳垂:无耳垂=3:1,则子代有耳垂为75%(3/4)。综上所述,由于Ⅱ-7的基因组成是AA的概率是三分之一,是Aa的概率为三分之二,因此Ⅱ-7和Ⅱ-8夫妇再生一个有耳垂子女的机会是:1/3×100%+2/3×75%=5/6,B正确,D错误。
C. I-3无耳垂,由分析可知,有耳垂为显性性状,无耳垂为隐性性状,亲代I-3的基因型为aa,一个隐性基因a必然会遗传给子代II-8,C正确。
故选D。
14.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有多种,根据性染色体的形态可以将性别决定方式分成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结合下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男孩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他的母亲
B. 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至少需要测24条染色体
C. 成熟的母鸡只产生一种含Z染色体的生殖细胞
D. W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基因只能在雌鸡之间遗传
【答案】C
【分析】生物的性别通过性染色体决定的方式有XY型、ZW型和XO型,另外还有染色体单双倍数决定、环境条件决定、基因决定等。
【详解】A.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Y,Y染色体来自他的父亲,X染色体一定来自他的母亲,A正确。
B.人类基因组测序中需要测24条染色体,即22条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Y染色体,B正确。
C.成熟的母鸡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76+ZW,染色体在体细胞中减半存在,所以成熟的母鸡能够产生两种生殖细胞,一种含有Z染色体的生殖细胞,一种含有W染色体的生殖细胞,C错误。
D.W染色体只在雌性(ZW)中存在,故W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基因只能在雌鸡之间遗传,D正确。
故选C。
15. 生物园地里种植有甲、乙两个品种的花生,现对甲和乙果实的长轴长度进行抽样测量,结果如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两个品种的花生要随机抽取多颗,且数量相等
B. 甲花生果实的长轴长度平均值大于乙花生
C. 两组样本间的差异主要是由DNA引起的
D. 甲花生中小个体种植的后代一定是小花生
【答案】D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详解】A、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查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这样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随机抽样检测法。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实验用的花生要随机抽取多颗,且数量相等,A正确;
B、由图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甲果实的长轴平均长度大于乙果实,B正确;
C、甲样本个体间或乙样本个体间性状的差异是由于环境不同而引起的,是不可遗传的变异;而两个样本组间的差异是遗传物质不同而引起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
D、由图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甲花生中小个体种植的后代不一定是小花生,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个小题,35个空,共35分)
16. 珊瑚礁由珊瑚虫外层细胞分泌的石灰质形成。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到珊瑚礁白化现象对海洋生态平衡的威胁。请分析回答:
(1)珊瑚虫属腔肠动物,身体呈_____对称,触手上有许多_____,可用于防御和捕食等。珊瑚礁之所以五彩缤纷,是因为珊瑚虫体内生活着虫黄藻,虫黄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可通过光合作用为自身和珊瑚虫提供食物。珊瑚虫的食物残渣从_____排出。
(2)珊瑚礁是鱼、虾、螃蟹、海龟等动物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根据结构上有无_____,可以把上述动物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无脊椎动物,一类是脊椎动物。
(3)研究人员研究了温度对虫黄藻和珊瑚虫影响,结果如图2、3所示。
与24℃相比,较高温度条件下的虫黄藻数量_____,珊瑚虫捕食量_____。
(4)珊瑚虫失去体内虫黄藻会导致珊瑚礁变白,这一现象称为珊瑚礁白化。预防珊瑚礁白化的有效措施是_____(选填“减少”或“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减缓全球变暖,降低珊瑚礁白化的规模和频率。
【答案】(1)①. 辐射 ②. 刺细胞 ③. 口
(2)脊柱 (3)①. 减少 ②. 增加
(4)减少
【分析】(1)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即它们的身体可以围绕中心点进行旋转,而各个部分在形态上都是相似的。此外,珊瑚虫的触手上装备了许多刺细胞,这些刺细胞是珊瑚虫进行防御和捕食的重要工具。当遇到威胁或猎物时,珊瑚虫会释放刺细胞来麻痹或捕获对方。珊瑚虫在摄取食物后,经过消化过程会产生食物残渣。这些残渣并不会在体内积累,而是通过珊瑚虫的口部排出体外。
(2)在动物分类学中,根据动物体内是否存在脊柱这一结构特征,我们可以将动物分为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珊瑚、虾、螃蟹等动物体内没有脊柱,因此它们被归类为无脊椎动物;而海龟等动物体内存在脊柱,所以它们被归类为脊椎动物。
(3)根据研究人员对温度和虫黄藻、珊瑚虫关系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与24℃相比,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虫黄藻的数量会减少。这是因为高温可能对虫黄藻的生存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导致珊瑚虫捕食量的增加。
(4)珊瑚礁白化是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它主要是由于珊瑚虫体内的虫黄藻数量减少或丧失所导致的。为了预防珊瑚礁白化现象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其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我们可以减缓全球气温上升的速度,从而降低珊瑚礁白化的规模和频率。
17. 我国近期颁布实施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丢弃外来物种。2023年上半年,青岛海关截获了50余种外来活体生物。这些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物种,给我国的生物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请分析回答:
(1)生物兴趣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对海关查获的外来物种进行了汇总。如图是其中部分动物,依据体表是否有外骨骼,可将_____与图中其他动物区分开来。
(2)松材线虫身体细长,体表有_____,与蛔虫属于同一门生物。它一旦进入松树内部,在大量繁殖的同时会经由松树输导组织遍布全株,进而使植物体缺水死亡。
(3)盖罩大蜗牛的运动器官是_____,它以葡萄、花生等百余种植物为食,且食量非常大,所以盖罩大蜗牛一旦入侵,对当地农作物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
(4)火蝾螈属于_____类动物,皮肤裸露,分泌的毒素会导致人体出现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在发育过程中,其幼体的_____与成体有较大差异,这种发育叫变态发育。火蝾螈与本土青蛙之间存在_____关系,且由于缺乏天敌,因此对部分本土动物的生存是一种威胁。
(5)火蝾螈、盖罩大蜗牛等是海关在国际包裹中截获的。随着国内“异宠”市场的火爆,国外宠物通过寄递的形式传入国内的现象也逐渐增多,这给我国生物安全带来极大挑战。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携带、寄递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要主动向海关申报
b不要随意引进、养殖、种植外来物种
c.不要随意从网络上购买国外宠物、花草等动植物及其产品
d.不想继续饲养“异宠”时,可在周围寻找适宜的环境放生
【答案】(1)迅捷箭蚁
(2)角质层 (3)足
(4)①. 两栖 ②. 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③. 竞争
(5)d
【分析】题图中:松材线虫属于线形动物,盖罩大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迅捷箭蚁属于节肢动物,火蝾螈属于两栖动物。
(1)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所以,结合分析可知,依据体表是否有外骨骼,可将迅捷箭蚁与图中其他动物进行区分。
(2)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代表动物有:蛔虫、秀丽隐杆线虫、钩虫、丝虫、蛲虫等。所以,松材线虫身体细长,体表有角质层,它与蛔虫属于同一门类生物。
(3)蜗牛等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所以,盖罩大蜗牛的运动器官是足。
(4)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所以,火蝾螈属于两栖纲动物,火蝾螈以一些小型昆虫为食,它与本土的青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在发育过程中,其幼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体有较大差异,这种发育叫变态发育。
(5)选项中“携带、寄递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要主动向海关申报”、“不要随意引进、养殖、种植外来物种”、“不要随意从网络上购买国外宠物、花草等动植物及其产品”都能够防止外来物种入侵;而“不想继续饲养异宠时,在周围寻找适宜的环境放生”有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18. 地球上动物种类繁多,它们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和行为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便于更好地生存和繁衍。根据下列与动物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动物,由于没有_____而不能快速运动,只能靠肌肉和_____配合缓慢蠕动。
(2)蝗虫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内侧,如图乙所示,起跳时后足由弯曲变为伸展状态,图中的肌肉A和肌肉B分别处于_____状态。
(3)图丙是人的关节及屈肘动作模式图,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有[ ]_____和[3]关节腔及其中的滑液。而[ ]_____又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其外面有坚韧的韧带,对关节起加固作用。屈肘动作的产生是当[ ]_____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产生收缩,牵动骨绕着_____活动。
【答案】(1)①. 骨骼 ②. 刚毛
(2)收缩、舒张 (3)①. 5关节软骨 ②. 2关节囊 ③. 6肱二头肌 ④. 关节
【分析】图甲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图乙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头部、胸部、腹部;图丙中1关节头,2关节囊,3关节腔,4关节软骨,5关节窝,6肱二头肌,7肱三头肌。
(1)甲图所示动物为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这类动物的特点是没有骨骼来支撑身体,因此不能快速运动。它们依靠体内的肌肉和体表的刚毛相互配合,通过蠕动的方式缓慢移动。
(2)蝗虫起跳时,A肌舒张、B肌收缩,足由弯曲状态变为伸展状态,完成跳跃。后足肌肉附着于外骨骼的内侧面。
(3)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图丙是人的关节及屈肘动作模式图,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有[4]关节软骨和[3]关节腔中的滑液。与关节牢固性有关的结构是[2]关节囊和其周围的韧带。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可见,屈肘动作的产生是当[6]肱二头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产生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在一定条件下,动物的雌雄个体相互转化的现象称为性别反转,鱼类、两栖类都可能出现性别反转。比如黄鳝:去掉一群鱼中的雄鱼,部分雌鱼就会变成雄鱼并产生正常的精子;乌龟的性别由龟蛋孵化时的温度决定,在44℃以下的环境中孵化出的是雄龟,而在44℃以上的环境中孵化出的都是雌龟。
雄性生育的海马:一说到生殖,我们很自然地就想到了雌性的伟大,但海马是个例外。海马区分雌雄的方法很简单,就是雄海马有腹囊,俗称育儿袋,而雌海马却没有。交配期间,雌海马把卵子释放到育儿袋里,雄海马负责给这些卵子受精。受精卵要在育儿袋里经过50-60天,才能发育成形,释放到海水里。爸爸的育儿袋只是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海马是地球上唯一一种由雄性生育后代的动物。
谋“巢”害命的寄生蜂:在哥斯达黎加,有一种寄生黄蜂,当它要繁殖时,雌蜂就会抓获一只蜘蛛,随后用它的刺麻痹蜘蛛10-15分钟,期间寄生黄蜂会产下一颗卵,轻轻地把它黏附在蜘蛛腹部。蜘蛛恢复知觉后,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一两个星期后,寄生黄蜂的幼虫孵化出来,它用刺刺穿蜘蛛的胃,并从中取食。黄蜂幼虫在杀死蜘蛛前会将其榨取得一丝不剩。它向蜘蛛注射一种神经活性物质,诱惑其织一张形状完全不同于平时的新网。织完网后,黄蜂幼虫就会杀死蜘蛛并将它吃掉。接着把新织的网缠绕成一个茧(茧:蛹期的囊状保护物),将自己包裹在其中。不到两周的时间,黄蜂幼虫便可发育成熟,破茧而出。
(1)动物的性别反转现象说明生物的性状既由_____控制,同时又受_____影响。
(2)根据材料可知,黄鳝、海马的生殖方式都属于_____生殖,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经过_____形成新个体。
(3)寄生黄蜂的个体发育过程经过了_____几个时期。幼虫孵化出来后,就会用它的刺刺穿蜘蛛的胃,并从中取食,说明这种行为是_____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_决定的。
【答案】(1)①. 基因 ②. 环境
(2)①. 有性 ②. 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3)①. 卵、幼虫、蛹和成虫 ②. 先天性 ③. 遗传物质
【分析】(1)基因决定性状,动物的性别反转现象说明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2)海马有鳍,用鳃呼吸,终生生活在水中,属于鱼类,海马的胚胎发育方式是卵生,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为有性生殖;受精卵要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经过50~60天,才能发育成形。
(3)寄生黄蜂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如文章中说道:“破茧而出”,茧就是蛹期的囊状保护物。幼虫孵化出来后,就会用它的刺刺穿蜘蛛的胃,并从中取食,说明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20. 拟南芥是一种十字花科的植物,广泛用于植物遗传学研究。拟南芥的体细胞中只有5对染色体,第3号染色体上的突变基因能使拟南芥的叶片卷曲。据图分析回答:
(1)拟南芥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如图1所示。由此可知,正常情况下,拟南芥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最可能是图2中的_____。拟南芥的叶片出现正常和卷曲两种不同的形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
(2)科研人员对拟南芥叶片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如下。
根据实验_____可以判断拟南芥的叶片卷曲为_____性状。若拟南芥叶片形状受一对基因控制(用E和e表示),则实验甲中叶片正常的亲代的基因组成为_____。实验乙中叶片正常的子代的基因组成为_____。
(3)拟南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科研人员发现这与拟南芥中的GlS2基因有关。科研人员将GlS2基因导入水稻内,提高了水稻的抗干旱能力。此项科研实验中用到的生物学技术是_____。
【答案】(1)①. 丙 ②. 变异
(2)①. 乙 ②. 隐性 ③. Ee ④. EE或Ee
(3)转基因技术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1)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不成对存在。所以正常情况下,拟南芥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最可能是图2中的丙。
变异是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现象。拟南芥的叶片出现正常和卷曲两种不同的形状,这种现象体现了亲子间的差异,在遗传学中称为变异。
(2)根据实验乙判断,正常叶片的亲本,生出了叶片卷曲的后代,新出现的性状叶片卷曲一定是隐性性状。叶片正常是显性性状,叶片卷曲是隐性性状。若用字母E表示显性基因,e表示隐性基因,则控制实验甲中子代叶片卷曲的基因组成为ee,叶片正常的基因组成如果为EE,子代性状就表现为正常,没有叶片卷曲出现;因此控制亲代叶片正常的基因组成为Ee,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组的性状表现:乙组正常:卷曲=3:1,正常的子代为EE和Ee,卷曲的为ee。
(3)拟南芥对环境适应性很强,科学家发现与其细胞内的GlS2基因有关。科学家成功地将该基因转入到水稻的细胞中,提高了水稻对水分的利用效率,增强了抗旱能力,说明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控制性状,这项生物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实验组
亲代
子代性状表现及比例
甲
叶片正常x叶片卷曲
叶片正常:叶片卷曲=1:1
乙
叶片正常x叶片正常
叶片正常:叶片卷曲=3: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9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说苑·正谏》中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