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重点知识梳理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重点知识梳理,共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重点知识梳理《伤仲永》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 通 “攀”,牵,引。词类活用:形容词作意动词:“邑人奇之” 中的 “奇”,是 “以…… 为奇” 的意思;“父异焉” 中的 “异”,是 “对…… 感到惊异” 的意思 。名词作意动词:“父利其然” 中的 “利”,是 “以…… 为利” 的意思;“宾客其父” 中的 “宾客”,是 “把…… 当作宾客” 的意思 。名词作状语:“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中的 “日” 名词作状语,是 “每天” 的意思 。动词用作状语:“忽啼求之” 中的 “啼”,原是动词 “出声哭” 的意思,这里作状语 “哭着” 的意思 。古今异义:自是:古义指从此;今义指判断动词。或:古义指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指或许,或者。文理:古义指文采和道理;今义指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稍稍:古义指渐渐;今义指稍微。众人:古义指平常人;今义指许多人,大家。重点词语:世隶耕(属于)、称前时之闻(相当)、仲永之通悟(通达智慧)、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彼其受之天也(他)、泯然众人矣(完全)、贤于材人(贤:胜过;材人,有才能的人)、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稍稍宾客其父(渐渐)、或以钱币乞之(求取)、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讲述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 “泯然众人” 的变化过程,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了后天学习和教育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木兰诗》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 通 “贴”,粘贴。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策勋十二转” 中的 “策” 原是名词,指记事的册子,这里用作动词,“登记” 的意思。动词用作名词:“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中的 “骑” 原是动词,这里用作名词,“战马” 的意思。古今异义: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走:古义指跑;今义指行走。但:古义指只,副词;今义指常用作转折连词。郭:古义指外城;今义指仅用作姓氏。重点词语:旦辞爷娘去(早晨)、西市买鞍鞯(马鞍下的垫子)、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流水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人的战马)、万里赴戎机(战争)、策勋十二转(记功)、赏赐百千强(有余)、木兰不用尚书郎(不愿做)、出郭相扶将(扶持)、雄兔脚扑朔(动弹)、双兔傍地走(并排跑) 。文章主旨:这首诗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善良、机智聪慧、不慕名利的巾帼英雄形象,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孙权劝学》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 通 “耶”,语气词。一词多义:当:当涂掌事(与 “涂” 连用译为 “当道,当权” );但当涉猎(应当)。见:见往事耳(动词,知道);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 。若:孰若孤(动词,比得上);仿佛若有光(介词,好像) 。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于厅室之东北角(助词,的) 。乃:乃不知有汉(竟);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古今异义:但:古义指只;今义指转折连词。孤:古义指古代君王的自称,可译为 “我”;今义指孤单等。治:古义指研究;今义指治理。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指过去的事情。及:古义指到了…… 的时候;今义指经过。重点词语: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涂,当道,当权)、但当涉猎(但,只;涉猎,粗略的阅读)、刮目相待(擦)、肃遂拜蒙母(于是,就)、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君王的自称,可译为 “我”;治,研究)、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就,靠近)、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 的时候;过,到)、即更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乎,啊,表示感叹语气)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同时也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他人的鼓励和引导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口技》通假字:满坐寂然,“坐” 通 “座”,座位。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名词做动词:妇抚儿乳,“乳”,喂奶;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形容词做副词:宾客意少舒,“少”,稍微。古今异义:会:古义指适逢,正赶上;今义指聚在一起,合拢。微:古义指隐隐约约;今义指小,细微。中间:古义指其中夹杂;今义指里面。走:古义指跑;今义指行走。重点词语: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宴,宴请,用作动词)、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众宾团坐(围绕而坐)、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静悄悄)、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打哈欠,伸懒腰)、其夫呓语(说梦话)、妇抚儿乳(喂奶)、众妙毕备(全、都)、宾客意少舒(意,心情;少,稍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虽人有百手(即使)、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用作动词)、以为妙绝(以为,认为;妙绝,极点)、变色离席(色,脸色;席,座位)、奋袖出臂(扬起、举起)、两股战战(股,大腿;战战,打哆嗦,打战)、几欲先走(几,几乎,差点儿;走,跑)、曳屋许许声(拉)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现了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赞扬了我国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才能,同时也反映了古代艺人社会地位的低下以及他们为生活所迫而练就精湛技艺的艰辛。《狼》通假字:止有剩骨,“止” 通 “只”,只有2.一词多义 :之:久之(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亦毙之(代词,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以:投以骨(介词,把);以刀劈狼首(介词,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来);盖以诱敌(介词,用来)。止:止有剩骨(通 “只”);一狼得骨止(停止)。前:其一犬坐于前(前面);狼不敢前(上前)。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一狼洞其中,“洞”,打洞;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钻洞。动词作名词: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古今异义: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到…… 去。几何:古义指多少;今义指数学中的一门学科。股:古义指大腿;今义指屁股。重点词语:缀行甚远(紧跟)、屠大窘(困窘,处境危急)、顾野有麦场(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苫蔽成丘(覆盖、遮盖)、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目似瞑(闭眼)、意暇甚(神情、态度)、屠暴起(突然)、又数刀毙之(杀死)、一狼洞其中(打洞)、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从通道)、乃悟前狼假寐(睡觉)、盖以诱敌(原来是)、狼亦黠矣(狡猾)、而顷刻两毙(一会儿)、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巧变诡诈)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描写屠户与狼的斗争过程,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同时也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