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舟山群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群岛,由上千个岛屿组成。舟山群岛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其山地是浙东天台山脉向东海延伸的余脉。舟山群岛水资源短缺,长期以来当地居民和政府都在积极寻找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图为舟山群岛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按成因划分,舟山群岛大部分岛屿属于( )
A. 大陆岛B. 火山岛C. 冲积岛D. 珊瑚岛
2. 舟山群岛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
A. 蒸发旺盛B. 降水总量较小C. 河流短小D. 降水分布不均
3. 为解决淡水不足的问题,舟山群岛最合理有效的措施是( )
A. 人工降雨B. 植树涵养水源C. 从宁波引水D. 大量开采地下水
【答案】1. A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舟山群岛的山地是浙东天台山脉向东海延伸的余脉,主要与大陆相连,为大陆岛,而不是火山岛,火山岛为火山喷发形成,A正确,B错误。据材料信息可知,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而珊瑚岛和冲积岛海拔低,且珊瑚岛主要在热带地区,因此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结合舟山群岛的位置,可以判断舟山群岛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地区,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蒸发旺盛不是主要因素,A错误。舟山群岛降水总量大,B错误。岛屿面积狭小,河流短小流急,是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C正确。岛屿面积小,降水空间差异较小,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舟山群岛降水多,不需要人工降雨,A错误。舟山群岛本身植被丰富,不需要再人工植树,且在水资源总量缺少的情况下,植物涵养水源的作用也很有限,难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B错误。宁波水资源丰富,且距离近,从宁波引水可行,C正确。岛屿面积小,很多小的岛屿难以储存大量地下水,另一方面,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引发海水倒灌,导致淡水咸化,D错误。故选C。
【点睛】岛屿按成因可以分为四种主要类型: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和沉积岛(冲积岛)。
我国某少数民族人口仅有五千人左右。该族人以渔猎为生,用兽皮和鱼皮制作衣服;从古至今习惯食用生鱼片,将其视为上等佳肴。交通工具冬季多为狗拉雪橇,夏季多为落叶乔木桦树皮制成的木船。伊玛堪是该民族流传的讲唱艺术,大段的唱词描述着民族的历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推测该民族最可能是( )
A. 海南岛南部的黎族B. 内蒙古高原的蒙古族
C. 三江平原的赫哲族D. 塔里木河上游的柯尔克孜族
5. 下列关于该民族风俗文化说法正确的是( )
①鱼皮衣服的孔隙较少,具有良好的防水保暖性
②习惯食生鱼片因生产力低下,生火技术落后
③桦皮船能适应河网稠密的环境,制作原料充足
④伊玛堪唱腔高亢悠长,在高山峡谷间长久回荡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4. C 5. A
【解析】
【4题详解】
据材料“交通工具冬季多为狗拉雪橇”,说明该地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故A错误。蒙古族是我国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且内蒙古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系较稀疏,难以捕鱼为生,故B错误。三江平原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地处湿润地区,河网稠密,森林覆盖率高,容易形成以捕鱼为生、习惯食用生鱼片、使用狗拉雪橇和桦皮船的地域文化,故C正确。塔里木河上游地处干旱地区,水域和森林面积小,难以形成捕鱼为生、使用桦皮船的地域文化,故D错误。
5题详解】
地域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该族人以捕鱼为生,且当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因此需要衣服具有良好的防水保暖性,故①正确。据材料该族人“从古至今习惯食用生鱼片”,现今不存在生火技术落后的情况,故②错误。三江平原地处湿润地区,河网稠密,温带针阔混交林广布,故③正确。三江平原地形平坦,无高山峡谷,故④错误。
【点睛】地域文化主要是由于地理局限造成的,在高度发达的今天,随着人们交流机会的增多,交流方式的容易,地理限制等的限制因素正在减小,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日益趋同,文化的地域性差异也正在迅速缩小。
移动大棚养鸡是一种新型的养鸡模式。太阳能发电板驱动电机运转使大棚每天自动移动到草场的新位置。每个大棚占地面积100多平米,内部放置饲料和水源,鸡可以在大棚内自由地吃草吃虫。下图分别为圈养和移动大棚养鸡模式的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与圈养模式相比,移动大棚养鸡的突出优点是( )
A. 养殖密度大B. 鸡肉品质高C. 布局更灵活D. 草场破坏小
7. 据自然条件推测,下列地区最适合大规模建设移动大棚养鸡农场的是( )
A. 欧洲西部B. 巴西高原C. 东南丘陵D. 阿拉伯半岛
【答案】6. B 7. B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联系材料“太阳能发电板驱动电机运转使大棚每天自动移动到草场的新位置。每个大棚占地面积100多平米,内部放置饲料和水源,鸡可以在大棚内自由地吃草吃虫”可知,圈养模式有多层,且每只鸡的生活空间小,说明单位土地面积的养殖数量大;而移动大棚养鸡模式下,鸡可以在大棚内自由活动,说明养殖密度更小,A错误;圈养模式的养殖密度大,室内通风条件差,环境质量较差,且鸡的活动空间极小;而移动大棚养鸡模式的养殖密度小,每天移动到新位置,环境质量较高,且鸡还可以自由吃草吃虫,鸡肉品质更高,B正确;移动大棚养鸡要求有较丰富的太阳辐射、大面积的草场和平坦开阔的土地;而圈养模式对这些条件的要求较低,故圈养的布局才更加灵活,C错误;与圈养模式进行对比,鸡完全圈养情况下更不会破坏草场,移动大棚养鸡对草场的破坏更大,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联系材料“太阳能发电板驱动电机运转使大棚每天自动移动到草场的新位置。每个大棚占地面积100多平米,内部放置饲料和水源,鸡可以在大棚内自由地吃草吃虫”可知,大规模移动大棚养鸡农场要求丰富的太阳辐射、大面积的草场和平坦广阔的土地。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且纬度位置较高,太阳辐射较差,A错误;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草场广布,且地形平坦开阔,B正确;东南丘陵,地形崎岖,C错误;阿拉伯半岛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无大面积草场,D错误。故选B。
【点睛】新型移动大棚养鸡模式,它是在农业用地(农场、草场、菜地、稻田等)里搭建可移动的简易大棚养鸡。大棚每天移动一次,使鸡粪能够均匀分布到农场的每一个地方。同时农场主定期平整土地,撒上草种,让鸡在大棚内的草地上自由捕食。
江西庐山东南临鄱阳湖,西北滨长江,最高峰1474米,以奇峰、飞瀑、云雾闻名,其山体主要由石英砂岩、板岩、花岗岩等岩石组成。图为庐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形成图中飞瀑是因为( )
A. 熔岩堰塞河道成湖,湖水外泄成瀑B. 山顶终年积雪,融水提供充足水源
C. 内力作用使岩层断裂抬升形成陡崖D. 流水侵蚀可溶性岩石造成落差较大
9. 该山云雾缭绕的原因有( )
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
②周围的水域面积广阔,蒸发量大,水汽充足
③植被覆盖率高,蒸腾量大
④冬季风背风坡,下沉显著
⑤地形复杂,水汽不易扩散
A. ①②③B. ②③⑤C. ①③④D. ②④⑤
【答案】8. C 9. B
【解析】
【8题详解】
庐山是由于岩层断裂抬升形成的地垒断块山,有许多陡峭的悬崖,是瀑布形成的有利条件,C正确。庐山瀑布水源主要是由地表径流、地下水、雨雪构成,庐山没有熔岩堰塞湖,A错误。据位置和海拔可知庐山没有终年积雪,B错误。从材料可知,庐山的岩石类型不是可溶性岩石,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云雾缭绕的成因是充足的水汽在近地面冷却凝结,扩散条件差。江西庐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①错。其北临长江,东临鄱阳湖,周围水域面积广阔,蒸发多,空气中水汽含量大;植被茂盛,蒸腾量大;山区地形复杂,云雾形成后不易扩散,故②③⑤正确。冬季风的背风坡,下沉增温,水汽不易冷却凝结,④错。故选B。
【点睛】雾的形成条件:湿度大、气温低、风力小、凝结核。
美国某著名电车品牌被誉为“世界电车先驱者”。2022年,该品牌布局在德国的超级工厂正式开业,电车组装过程自动化率高达95%。德国是传统油车制造强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品牌在欧洲建设超级工厂的主要目的是( )
A. 建立营销网络B. 提供就业岗位C. 扩大市场份额D. 降低原料成本
11. 该品牌将欧洲超级工厂布局在德国的主要原因是德国( )
A. 电车技术成熟B. 土地资源丰富C. 产业基础雄厚D. 市场购买力强
12. 超级工厂自动化率高有利于( )
A. 提高产品价格B. 提高生产效率C. 减少环境污染D. 升级产业结构
【答案】10. C 11. C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超级工厂的主要功能是生产而非营销,故A错误。美国某电车企业到欧洲建设超级工厂,主要目的是提高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进而提高经济收入,并非为欧洲居民提供就业岗位,C正确,B错误。德国为发达国家,原料价格高,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德国是传统油车制造强国,具有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但不具备成熟的电车生产技术,A错误,C正确。德国国土面积小,经济发达地价高,B错误。该超级工厂是面向欧洲市场,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德国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高,自动化率高能显著降低劳动力成本,不一定要提高产品的价格,A错误。相较于人工生产,自动化生产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B正确。自动化率高与环境污染减少关系小,C错误。自动化和人工只是改变了生产方式,产业类型未发生改变,仍是生产电车,故产业结构未改变,D错误。故选B。
【点睛】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等。(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动力、运输、政策、科技等。
图为北京时间2024年10月14日(农历九月十二)8时世界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乙地此刻风向为偏东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示时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地吹东南风B. ⑤地阴雨连绵
C. ③地风速大于②地D. ①④两地气压差可能为18hPa
14. 推测甲地锋面性质及移动方向是( )
A. 冷锋;东北B. 暖锋;西北C. 冷锋;东南D. 暖锋;西南
15. 以下区域,此刻观月条件最好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13. D 14. B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地东北方向为气旋,风向应为偏西风,A错误;由材料可知,乙地此刻为偏东风,说明⑤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B错误;③地等压线较②地稀疏,风速更小,C错误;①地气压(1006,1010)hPa、④两地(1022,1026)hPa,两地气压差(12,20)hPa,可能为18hPa,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读图,锋线甲地处北半球气旋中心东侧,南侧的暖气流主动向西北方向移动形成暖锋,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此刻北京时间为8时,③④位于西八区附近,地方时为16时,白天观月条件不理想;且③位于槽线处,阴雨天气概率大,C、D错误;①②位于西五区附近,地方时为19时,10月份北半球昼短夜长,此刻为夜间;且②为高压脊线附近,天气晴朗,观月条件最好;而①处于槽线处,降水概率大,A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锋面气旋左边是冷锋、右边是暖锋,原因是北半球冷锋由北向南、暖锋由南向北,以逆时针辐合;南半球冷锋由南向北、暖锋由北向南,以顺时针辐合,所以不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锋面气旋都是以左边冷锋、右边暖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大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微生物分解生物残体生成二氧化碳,这是自然界碳循环的重要途径。全球变暖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冻土中的有机碳被释放,直接被微生物分解或者通过径流汇入海洋。观察发现,近几十年北极地区升温幅度大于全球平均值,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也有学者认为,长期来看北极地区下垫面的变化对全球变暖有抑制作用。
(1)西伯利亚地区通过地表径流输送有机碳到海洋,说明春季输送量大的原因。
(2)请从下面两个问题中任选一个进行作答。
①从下垫面变化的角度,解释“北极放大效应”的原因。
②从碳循环角度,分析北极地区下垫面变化抑制全球变暖的原因。
【答案】(1)春季冻土解冻,释放出大量有机碳;该地区河流以季节性融雪补给为主,春季融雪量大,地表径流量大。
(2)①全球变暖导致积雪期变短、冰川融化,地表反射率降低,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地面辐射显著增加,大气升温明显;冻土融化释放有机碳,被微生物分解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加剧气候变暖。
②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地区气温升高,热量增加,植被覆盖率上升;植被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加;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大气保温作用减弱),因此抑制全球变暖。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极地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有机碳输送量大的原因、“北极放大效应”、碳循环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原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升高,冻土解冻,释放出大量有机碳;该地区河流以季节性融雪补给为主,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大量融化补给河流,河流径流量大,地表径流输送有机碳到海洋量大。
【小问2详解】
角度①: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积雪期变短,冰川融化增多,地表积雪、冰川减少,反射率降低,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地面温度升高,地面辐射显著增加,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升温明显;全球变暖导致西伯利亚地区的冻土融化,冻土中的有机碳被释放,直接被微生物分解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加剧气候变暖。
或角度②: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地区积雪、冰川融化,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降低,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气温升高,热量增加,促进植被生长,植被覆盖率上升;植被通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弱,因此会抑制全球变暖。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湖北省天门市位于江汉平原的北部,北枕大洪山,南濒汉江。明清时期,随人口增多,耕地不足,人们在湖泊和河道中筑堤圈地,开辟大量垸田。随人口压力持续加大,部分居民移往周边山区垦殖。人与水争地加剧了天门市洪涝灾害的频率与受灾程度。
棉花喜热、怕涝,生长后期对光照要求高,要求土壤疏松深厚。天门市的棉花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较高的旱地垸田中。天门市曾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种植基地,但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递减。图为天门市示意图。
(1)分析天门市旱地垸田有利于棉花种植的光照和土壤条件。
(2)有学者认为周边山区的垦殖加速了天门市的垸田扩张,说明学者提出该观点的依据。
(3)分析天门市大规模开发垸田使洪涝灾害加剧的原因。
(4)从社会经济变化的角度,推测近年来天门市棉花种植面积逐年递减的原因。
【答案】(1)纬度低,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光照强;7、8月伏旱天气,多晴天,光照充足;冲积平原,土壤疏松深厚;旱地垸田地势较高,利于排水。
(2)山区垦殖使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随地势趋缓,流速下降,使下游河湖淤塞加速;浅水区域面积扩大,降低筑堤圈地的难度和成本,从而进一步刺激了皖田的开辟。
(3)侵占河道,使泄洪通道减少、变窄,泄洪能力下降;湖泊萎缩,调蓄洪水功能减弱;从而抬高洪峰水位。农业用地面积增大,灾害损失严重。
(4)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短缺;外部市场冲击,经济效益下降;国家政策调整;退田还湖,土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挤占耕地。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湖北省天门市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农业发展的影响、洪涝灾害的成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题意表明,从光照和土壤条件上分析天门市旱地垸田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读图可知,天门市位于30°N附近,纬度低,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加上当地7~8月往往因“副高”的高压脊控制而形成伏旱天气,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表光照充足;读图可知,天门市位于河流谷地,处于冲积平原,形成的土壤疏松深厚;旱地垸田地势较高,利于排水,土壤的含水量不大,利于怕涝的棉花种植。
【小问2详解】
周边山区和垸田分布区是两个不同区域,周边山区的垦殖加速了天门市的垸田扩张应从物质联系方向进行分析。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山区垦殖使当地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发源或流经山区的河流含沙量增大,这些泥沙被河水搬运至地形相对平坦的天门市附近河段,流速下降,使下游河湖淤塞加速,河湖河床变浅,浅水区域面积扩大,从而降低筑堤圈地形成垸田的难度和成本,从而进一步刺激了皖田的开辟。
【小问3详解】
大规模开发垸田使洪涝灾害加剧的原因应从湿地的调节功能和灾害损失等角度进行分析。大规模开发垸田侵占河道,使泄洪通道减少、变窄,泄洪能力下降,从而加剧洪涝灾害;大规模开发垸田使得湖泊萎缩,调蓄洪水功能减弱,从而抬高洪峰水位,加剧洪涝灾害;随着垸田扩张,农业用地面积增大,一旦发生灾害,则灾害损失严重。
【小问4详解】
近年来天门市棉花种植面积逐年递减的原因应从结构调整、劳动力变化、市场、农业用地变化、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加上国家政策的调整,当地削减了竞争力相对较弱的棉花种植面积;随着城市化推进,当地农村劳动力出现短缺现象,而传统棉花种植所需劳动力相对较多,因此当地棉花种植面积下降;与我国优质棉区相比,当地棉花的市场竞争力相对弱,受到外部市场冲击,经济效益下降,被迫降低种植面积;国家加强了湿地环境保护,要求当地退田还湖,加上当地建设用地增加,使得种植棉花的土地面积减少。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淤灌是指在河道或沟口修堤筑坝,开渠建闸,引取高泥沙含量的浑水淤地和浇灌庄稼。中国秦代的郑国渠充分利用地势特点,全灌区可实行自流灌溉,并改善灌区盐碱化等土壤问题,是关中平原典型的淤灌工程。有民歌曰“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历史上,郑国渠曾出现无法自流引水的情况,故六次改变取水口的位置,大约唐朝时郑国渠基本废弃。图为郑国渠示意图。
(1)分析灌区春季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原因。
(2)分析淤灌对耕作土壤的有利影响。
(3)结合自流灌溉的特点,推测灌区的地势特征。
(4)说明郑国渠后期无法自流引水的原因,并指出郑国渠取水口的迁移方向。
【答案】(1)地处渭河平原,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春季气温回升快,且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春季降水少,淋溶作用弱,盐分不易排走。
(2)带来氮、磷、钾、钙等营养元素,提高土壤肥力;泥沙沉积增加土壤的厚度;泥沙颗粒改善土壤质地(如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渗透性、透气性等);冲洗盐碱地,降低土壤盐碱度,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土壤熵情。
(3)郑国渠西侧为取水口,东侧为出水口,可自流,说明地势西高东低;灌区位于郑国渠的南侧,且能实现全区自流灌溉,说明地势北高南低。
(4)泾水含沙量大,灌渠落差小,泥沙淤积强;灌渠水位高于取水口水位,无法自流引水。取水口应向西北、河流上游方向迁移。
【解析】
【分析】本题以郑国渠示意图为背景,设置4小题,涉及灌区淤灌、自流灌溉、土壤盐碱化、取水口迁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联系已学可知,灌区地处渭河平原,春季降水少,农业生产需水量大,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地处平原,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气温回升快,且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使得土壤中盐分随水分上升到地表;春季降水少,淋溶作用弱,盐分难以被淋洗,在土壤表层积累,盐碱化加重。
【小问2详解】
由材料“淤灌是指在河道或沟口修堤筑坝,开渠建闸,引取高泥沙含量的浑水淤地和浇灌庄稼”和“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可知,引取的浑水带来大量泥沙及岩石风化产物,含有氮、磷、钾、钙等营养元素,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浑水带来大量泥沙,随着流速减缓沉积作用加强,增加土壤的厚度;浑水带来的泥沙覆盖在地表,泥沙颗粒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渗透性和透气性,改善土壤质地使其更加疏松,有利于保水保肥;浑水灌溉冲洗了表层土壤盐分,淋盐作用加强,降低了土壤盐碱度,改良盐碱地;浑水灌溉提高了土壤含水量,改善土壤熵情。
【小问3详解】
自流灌溉是利用地势的高低落差,使水能够自动流淌进行灌溉。读图可知,郑国渠取水口在西侧泾水,出水口在东侧洛河,可推测灌区地势西高、东低;灌区位于郑国渠的南侧,郑国渠能够自流灌溉,说明灌区地势较灌渠更低,即地势北高南低。
【小问4详解】
后期无法自流引水应与泥沙沉积,灌渠取水口地势抬高有关。联系已学可知,泾水流经黄土高原 ,含沙量大,灌渠落差小,长期引水导致取水口附近河床淤积严重;淤积导致灌渠水位升高,当灌渠水位高于取水口水位时,无法自流引水。此时取水口应向地势更高外迁移,即向西北、河流上游方向迁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下列地点中风力最大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中P点的风向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三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三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三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