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1页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2页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本学期学校开展“美文阅读”实践活动,请阅读莫言的故事,完成下列各题。
    给我带来巨大力量的一个人,是我的爷爷。小的时候,我跟着爷爷去荒草甸子里割草,归程时天象诡异,一根飞速旋转着的黑色圆柱向我们逼过来,并且伴随着沉闷如雷鸣的呼隆声。我惊问爷爷:“那是什么?”爷爷淡淡地说:“风。使劲拉车吧,孩子。”风越来越大,我们车上的草被刮扬到天上去。①我被风刮倒在地,双手死死地抓住两丛根系很深的牛筋草,才没有被风刮走。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jǐ( )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爷爷与大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大风过去了,爷爷还保持着这个姿势,仿佛一尊雕塑。许久之后,他才慢慢地直起腰,他的手指蜷曲着,都伸不开了。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②年轻朋友们,当我们遇到艰难时刻,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努力,才会有收获。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 A , B 。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
    (1)给文段中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蜷曲( ) 对峙( ) ji背( )
    (2)根据句子的意思,将“奋勇前进”“重整旗鼓”填入文段中划线的A、B两处。
    (3)文中划线句子①和②有一句有语病,请你找出并改正。
    我认为第___________句有语病,我将句子改为:___________。
    (4)你信仰“知识就是力量”,常常努力学习到三更半夜,“三更”在古代指的是( )
    A.19点-21点B.21点-23点C.23点-1点D.1点-3点
    【答案】(1)①quán ②zhì ③脊
    (2)A重整旗鼓 B奋勇前进
    (3)①第②句。 ②年轻朋友们,当我们遇到艰难时刻,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只有努力,才会有收获。
    (4)C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蜷曲,quán qū,弯曲(形容人或动物的肢体)。
    对峙,duì zhì,两相对立,相持不下。
    脊背,jǐ bèi,人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背部。
    (2)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奋勇前进:按适当的步骤推进工作。
    重整旗鼓:指重新整顿战旗战鼓。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之后,重新聚积力量,准备再干。
    分析语义可知,只有重整旗鼓之后才能奋勇前进。
    故:A重整旗鼓 B奋勇前进。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只要努力,才会有收获”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可改为: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只有努力,才会有收获。
    (4)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三更:三更又名子时,古代时间名词。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或一百刻,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一段,连同首尾共五个节点,称为五更。把晚上戌初一刻作为一更,亥初三刻作为二更,子时整作为三更,相当于现代的23点-1点。
    2.一游客游览北京颐和园月波楼,看到门楼左边写着“一径竹阴云满地”,右边被花遮挡了,下面能与上联相配成一副对联的是( )
    A.半帘花影月笼纱B.万树梅花月如水
    C.四面荷香花伴柳D.一城山色半城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词性相对、仄起平收、内容相关等。
    根据“仄起平落”原则,下联尾字应为平音,“水”“柳”都是仄音,排除BC项;根据“词性相对”原则,“云满地”可对“月笼纱”,都是名词+动词+名词,而“半城湖”是数量词+名词,排除D;综合分析,只有A项符合要求。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水墨画中的意境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王国维的“境界说”确立了意境在美学中的重要地位
    ②到了唐代,王昌龄提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首次提出“意境”
    ③后来司空图提出的“思与境偕”将意境引入美学范畴
    ④“意境”最早源于《诗经》中的“兴”,意指通过描绘客观情感,使人回味无穷
    A.②①③④B.②③④①
    C.①②③④D.④②③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排序。
    纵观选项,语段谈的是“意境”这个概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④句“最早”二字表明,此句应排第一位;②句中的“唐代”从时间上看,时间较早。“到了”二字承接“最早”也比较相当,应排第二位;③句“后来”与“到了”衔接紧密,而司空图是晚唐文学家,也符合历史发展顺序,应排第三位;①句的“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学者,应排最后;因此,排序为:④②③①。
    4.在社区开展的“公勺公筷·有你有爱”活动中,你作为志愿者,承担了张贴宣传海报的任务。请从以下两张海报中选出你打算张贴的一张,说说海报的内容和设计特点。
    ① ②
    【答案】示例一:我选第①张海报(不设分)。海报主体以中国象棋棋盘为背景,“楚河汉界”处“公用”“自用”两词相对,棋盘上方和下方各放一副勺筷;海报下方为宣传语“公勺公筷,公私分开”;整个画面对比鲜明,主题突出,适合张贴。
    示例二:我选第②张海报(不设分)。海报下方“公筷公勺,添加亲情”点明宣传主题;中间一筷一勺组成大“+”,上方小“+”整齐排列,表明人人“加”公筷公勺,少了传染,加了亲情;整张海报设计巧妙,主题鲜明,适合张贴。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首先,明题干要求,即从两张海报中选出-张,切不可两张海报都选。然后,仔细观察选定的海报,抓住海报的主要构图要素及宣传语,具体阐述选择它的理由。若选第一张海报,除了要抓住主要构图要素两副勺筷及宣传语“公勺公筷,公私分开”外,还要明确选用中国象棋棋作为背景的原因,即棋盘以“公用”“自用”定义楚河汉界,有公私分明的意蕴。若选第二张海报,则要抓住主要构图要素“+”,海报中不仅有一个由一筷一勺组成的大“+”,还有数十个整齐排列的小“+”,这一系列的“+”凸显了海报的宣传主题“公筷公勺,添加亲情”。作答时,注意语言简明、通顺,字符合要求。
    5.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班级将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中国古代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请任选一句,谈谈你对“自强不息”的理解。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②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④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我选择___________(填序号)。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中某同学搜集了一些有关自强不息的故事,你认为不合适的一项是( )
    A.闻鸡起舞B.高山流水C.悬梁刺股D.断齑画粥
    【答案】(1)示例:我选①。此句原意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自强不息”就是要勇于担当自己应尽的责任,不畏漫漫征程的艰难。
    示例:我选②。此句告诉我们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有力量,而能克服自身的缺点才是真正强大。从中我理解“自强不息”就是要学会正视自己,能克服自身的缺点,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示例:我选③。此句告诉我们挫折和磨难是人生的财富。“自强不息”就是要敢于直面困境,在困境中积极进取,把困难当作财富,当作提高自己的营养,学会不放弃、不抛弃,敢于迎难而上。
    示例:我选④。此句的意思是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不抱怨天,不责怪人。“自强不息”就是不要寄希望于别人,而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勤奋刻苦,敢于挑战困难,坚持不懈追求目标。
    (2)B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题目要求从四句名言中任选一句,谈谈对“自强不息”的理解。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强调的是人的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①对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有志向的人,必须要有宽广、坚毅的内心,因为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并且路程遥远。这正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始终保持决心和信念,不畏艰难险阻,不断前行。
    ②对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句话强调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这正是自强不息的另一个方面,不仅要战胜别人,更要战胜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不断自我完善和超越。
    ③对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承担重大使命或责任,必须先经历各种磨难和挑战。这也是自强不息的一种体现,面对困境时不要气馁,而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克服困难,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④对于“不怨天,不尤人”,这句话教导我们要有自我反省和自我负责的态度。这也是自强不息的一部分,不要抱怨命运或责怪他人,而要从自身找原因,勇于承担责任并寻求解决方案。
    (2)本题考查成语故事积累。
    A.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来源于东晋时期,主人公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每天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练武,后来终于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将领。这个故事表达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即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B.高山流水: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琴曲故事,讲述的是俞伯牙弹琴,偶遇知音钟子期。两人因琴曲结缘,最终成为知己。这个故事表达的是友情和心灵的相通,与自强不息的精神不太相关;
    C.悬梁刺股:这个成语描述的是两个故事,一是东汉孙敬悬梁挂席,二是战国苏秦刺股埋头苦读。这两个故事都强调了为了追求知识和学识,人们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坚持,也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D.断齑画粥:这个成语来源于北宋范仲淹的故事。范仲淹少年时贫困,每天只能用断齑和稀粥果腹。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最终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这个故事也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强调了面对困境时的毅力和坚持;
    从这四个成语的典故内容来看,只有“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和“断齑画粥”是形容人自强不息的,而“高山流水”则是描述友情的。
    默写题。(本题每空1分,共计8分)
    6.九年级举行“品千古诗文,探中国情感”活动。活动前,各小组对本学期所学古诗文进行分类整理。请你完成下列表格。
    【答案】①倚东风 豪兴徜徉 ②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③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④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二、阅读。(60分)
    (一)(12分)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拔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热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口。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摔,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⑦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
    ⑧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7.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8.从记叙顺序角度看,删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
    9.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10.怎样理解第⑧段中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义?
    【答案】7.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8.前两段运用倒叙手法;交待发现橘林的过程,自然引出下文;有悬念效果。
    9.都是叠词,语言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0.对于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解析】
    【7题详解】
    考查标题的作用。从文章第①段写到“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第②段写“我”欣赏橘子花,“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第③段写“小时候……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再到最后部分第⑧段写“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等内容可知,文章是用橘子花贯穿全文,“橘子花”是全文的线索;结合文章的结尾“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可知,橘子花包含了“我”对父亲的思念和感激,标题又暗示文章主旨;“开在心里的橘子花”标题新颖别致,富有诗意,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概括作答。
    【8题详解】
    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文章句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一般来说,文章中的段落,在结构上,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原因等;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等。从内容上来看,文章的开头两段交代了发现橘子林及对橘子花缀满枝头的景色的描写,用“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从结构上来看,引出下文回忆与橘子相关的故事和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语句“团团”“簇簇”等叠词,突出而形象地写出了金黄的橘子花的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同时,运用叠词,使描写的语言富有韵律,更加地灵动,给人一种音韵美的感受。
    【10题详解】
    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含意类问题,不要仅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文章⑧段“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一句,说橘子花开了,但不是开在树上,而是开在作者的心里。从文章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可知,这里说的开在心上,是说“我”永远不会忘记父亲对“我”的教育;结合第⑥段“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可知,因为偷橘子的事情,父亲对“我”的教导让“我”铭记一生,一直在影响着“我”,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二)(16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腹有诗书气未必华
    蔡宏伟
    ①谈到读书的好处,抛开功利的言论不谈,苏东坡的主张“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向为人推崇。学人们认为他道出了读书在丰富知识之外,尚有演化气质的作用。对此,我不敢苟同。套用苏东坡的原诗句,我的意见是:腹有诗书气未必华。
    ②苏东坡所谓的“气”,不过是指书卷气,一种读书人特有的风格、气质。在我看来,“气”更应该理解为一种能从容驾驭人生的精神品质,这种品质由知识、才干、品格熔铸而成。显然,光读诗书是远远不够的。
    ③一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腹有诗书”的“诗书”就属于有字之书的范畴,读好有字之书,丰富了一个人的知识,至多形成的是书卷气。在此基础之上,倘若还能读好生活实践这本无字之书,就能增长实际才干,消除掉些书生气。这样,知识与才干就成为一对健康有力的翅膀,助我们翱翔于蓝天之上。有了知识与才干,仅仅具备了飞翔的能力。飞行方向的选择、飞行高度的调整、飞行姿态的优化,还有赖于第三本书的滋养。这便是心灵之书。阅读心灵之书,就是要在关注外部世界的同时,也要时时省察自己的内心,让灵魂与身体同步。
    ④三本大书,缺一不可,不断研读,才能让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今中外,那些以足够多的智慧和高尚品德从容驾驭人生的人,无一不是将三本大书完整研究、综合考量。
    ⑤仅就读有字之书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盟国领袖邱吉尔,在学生时代,成绩并不优秀,但他能将另两本大书与有字之书结合起来,从而拥有了远逾常人的才干、品格和勇气,将陷于战争泥淖的文明世界拯救出来。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在他的成长经历中甚至比有字之书更能促进他的“气”的形成。
    ⑥曾经在旧上海叱咤风云的杜月笙,尽管说过“识人比识字要紧”,还是花重金拜国学大师章太炎为师,也有了一些读书人的气质,但是,他没有去读第三本大书——心灵之书,导致他的人生格局仅仅限于做个流氓大亨。
    ⑦因此,人一定要读书,一定要把书读完整,将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三本大书读全,知识、才干、品格兼备,这样从容驾驭人生的精神品质之“气”必将养成!
    11.第①段画线句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句中“气”的意思是___________。
    12.第④段横线上需要依次填入三个短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识渊博 才干出众 品格健全
    B.才干出众 知识渊博 品格健全
    C.品格健全 知识渊博 才干出众
    D.知识渊博 品格健全 才干出众
    13.根据文章的论证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
    14.文中第⑤段、第⑥段都在举例论证,第⑥段的事例能否删除?请简述理由。
    【答案】11.①“引用” ②书卷气(或:读书人特有的风格、气质)
    12.A
    13.A.腹有诗书气未必华 B.论述三本书的关系
    C.(我们)要将三本大书读全,以养成从容驾驭人生的精神品质之“气”
    14.示例一:不可以。 第⑥段写杜月笙未读好心灵之书的例子;第⑤段借邱吉尔的例子,有字之书更能促进“气”的形成,论证了要将三本大书读全。
    示例二:可以。第⑥段写杜月笙未读好心灵之书的例子;第⑤段借邱吉尔的例子,可以养成从容驾驭人生的精神品质之“气”,故可以删掉。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和含义。
    第①段画线句“苏东坡的主张‘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向为人推崇”中所用的引号表示引用,引用的是苏东坡的原文,这里通过引用苏东坡的名言引出作者的观点。
    根据第②段“苏东坡所谓的‘气’,不过是指书卷气,一种读书人特有的风格、气质”可知,“腹有诗书气自华”中的“气”是指书卷气,一种读书人特有的风格、气质。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第③段“读好有字之书,丰富了一个人的知识,至多形成的是书卷气”可知,此处与学问知识有关,故第一个空应为“知识渊博”;
    根据第③段“倘若还能读好生活实践这本无字之书,就能增长实际才干,消除掉些书生气”可知,此处形容其才干超乎常人,第二个空应为“才干出众”;
    根据第③段“阅读心灵之书,就是要在关注外部世界的同时,也要时时省察自己的内心,让灵魂与身体同步”可知,此处应是形容人的品格,第三空应该是“品格健全”。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
    根据第①段“谈到读书的好处,抛开功利的言论不谈,苏东坡的主张‘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向为人推崇”可知,作者通过引用苏东坡的名言,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腹有诗书气未必华”;
    根据第③段“读好有字之书,丰富了一个人的知识”“读好生活实践这本无字之书,就能增长实际才干”“阅读心灵之书,就是要在关注外部世界的同时,也要时时省察自己的内心,让灵魂与身体同步”可知,论述了三本书的作用和内在关系;
    第⑦段总结全文,强调“人一定要读书,一定要把书读完整,将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三本大书读全,知识、才干、品格兼备,这样从容驾驭人生的精神品质之‘气'必将养成”的观点。从这些信息中归纳出所要的答案。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议论文论据的选择。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然后看材料是否能论证中心论点,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进而确定它的取舍。
    这里我们可以认为不能删去,示例:因为第⑤段中的例子是外国的,而第⑥段的例子是中国的,同时两个例子形成了对比,这样选择安排可以使论证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能删去,示例:因为两个例子都是在论证读心灵之书的重要性,所以没有必要列举两个例子。
    (三)(1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饶州路①大饥,米价翔踊②,总管王都中③以官仓之米定其价为三等,言于江浙行省,以为须粜④以下等价,民乃可得食,未报,辄于下等减价十之二,使民就粜。行省怒其专擅,都中曰:“饶去杭几二千里比⑤议定往还非半月不可。人七日不食则死,安能忍死以待乎!”其民相与言曰:“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鬻⑥妻子以代公偿。”行省方悟,都中乃得免。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改动)
    【注】①路:元代行政区划单位。②翔踊:物价飞涨。③王都中:字符俞,元代官员,官至两任行省参知政事。④粜:卖出粮食。⑤比:等到。⑥鬻(yù):卖。
    15.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太守谓谁( )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③我辈当鬻妻子以代公偿( ) ④都中乃得免( )
    16.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饶 去 杭 几 二 千 里 比 议 定 往 还 非 半 月 不 可。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人七日不食则死,安能忍死以待乎!
    18.联系全文看,【甲】【乙】两文中太守和王都中为什么能得到百姓的拥戴?
    【答案】15.①是 ②跟从 ③妻子和儿女 ④于是
    16.饶去杭几二千里/比议定往还/非半月不可。
    17.①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②人七天不吃东西就会死,怎么能够忍心看着百姓饿死来等待呢!
    18.甲文中欧阳修能与百姓一同游乐,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乙文中王都中心系百姓,急百姓之所急,宁愿获罪也要为民办实事。他们都能以民为本,所以深受百姓爱戴。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太守是谁?谓:是;
    (2)句意为: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从:跟从;
    (3)句意为:我们就是卖了妻子儿女也要来替您偿还。妻子:妻子和儿女;
    (4)句意为:王都中于是得以免罪。免:于是,就。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本句意思是:饶州距离杭州差不多两千里,等到决定了再返回来,非半个月的时间不可。“饶去杭几二千里”是完整句子,与后句断开。“非半月不可”是往回走所需要的时间,需与前一句断开。所以断句为:饶去杭几二千里/比议定往还/非半月不可。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注意重点字词意思。
    ①从,跟从;乐其乐,乐他自己所乐的事。
    ②食,吃;安,怎么;忍,忍心。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文结合“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可知欧阳修能够与民同乐,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这样心中有百姓的官员怎能不受百姓的爱戴呢。
    乙文结合“以为须粜以下等价”“于下等减价十之二,使民就粜”可知王都中心系百姓,急百姓之所急,宁愿获罪也要为民办实事,他把百姓的命看的比自己命还重要,宁可获罪也让百姓吃上米,保住命,他处处为百姓着想,百姓“我辈当鬻妻子以代公偿”,当然深得百姓爱戴。
    参考译文:
    【甲】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饶州路遭大饥荒,米价暴涨,总管王都中将官仓的米的价格定为三等价格,向江浙行省上言,认为必须按下等价出卖,百姓才能吃得上米,还未得答复,就按下等价又减价十分之二的价格,让百姓来买。行省对他擅作主张的行为十分恼怒,王都中说:“饶州距离杭州差不多两千里,等到决定了再返回来,非半个月的时间不可。可是人七天不吃东西就会死,怎么能够忍心看着百姓饿死来等待呢!”那里的百姓一起对他说:“您为我们减了米价,您果真因此获罪,我们就是卖了妻子儿女也要来替您偿还。”行省这时才省悟,王都中于是得以免罪。
    (四)(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斛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9.两诗在体裁上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诗题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刘长卿途经长沙贾谊故居,触发困烈共鸣,开篇即用“悲”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B.诗人韩愈委婉表达忧国忧民,想替皇帝除弊的忠君报国之志,没有忏悔,没有屈服。
    C.“湘水无情”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诗人将自己同贾谊、屈原联系在了一起。
    D.诗人韩愈把侄孙探望的用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实则是凄楚沉痛地以死明志。
    21.刘诗“日斜时”和韩诗“夕”都指向傍晚,请简要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答案】19.①七律(或律诗或七言律诗) ②怀古咏史诗
    20.B
    21.刘诗“日斜时”渲染萧条冷落的氛围,衬托出因迁谪而惆怅伤感的心情;韩诗用“夕”与“朝”对比,强调时间之短,反衬获罪之快。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理解诗歌主旨。
    ①空:两首古诗都是八句,每一句都是七个字,第四句和第六句押韵,因此可判断为七言律诗;
    ②空:《长沙过贾谊宅》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因此它的题材属于怀古咏史诗。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
    B.诗人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意思是: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由此可知诗人是直接表达出忧国忧民,想替皇帝除弊的忠君报国之志,没有忏悔,没有屈服。选项“委婉”有误。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对比阅读。
    刘诗中从“秋草”“寒林”这两意象来看,渲染出古宅衰草连天、树木阴冷的萧条冷落之景,而“日斜”描写夕阳斜照,既无生机也无温度,同“秋草”“寒林”构成一派萧条冷落的气氛,与上句“楚客悲”相照应,表现因迁谪而惆怅伤感的心情。韩诗从“朝奏”可知诗人是早上上奏折,而下句“夕贬”表明傍晚便被贬谪,“夕”与“朝”形成鲜明对比,强调时间之短,反衬诗人获罪速度之快。
    (五)名著阅读。(10分)
    22.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艾青的长诗《向太阳》《黎明的通知》,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B.《水浒传》把英雄好汉们聚居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平等与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C.鲁迅在《中国小说简史》中称《儒林外史》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D.《朝花夕拾》中鲁迅常借动物、鬼怪形象等表达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们”的抨击,例如《狗·猫·鼠》《无常》等篇目。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的理解。
    A.“艾青的长诗《向太阳》《黎明的通知》”有误,应为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火把》。
    23.名著阅读
    他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
    (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经典名著《____________》,文段中的“他”是(填人名)____________。
    (2)下列表述与文段中“他”相关的一项是( )
    A.他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
    B.他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人过问。
    C.他把棒从地上一跳,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洪教头撇了棒,扑地倒了。
    D.他看了,笑道:“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歇宿。我却怕甚么鸟!”横拖着哨棒,便上冈子来。
    【答案】(1)①水浒传 ②林冲 (2)C
    【解析】
    (1)考查对名著内容和人物的识记。通过文段中“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的内容可知,出自《水浒传》中“风雪山神庙”的情节,“他”是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的第十个章回。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刺配后,几经周折,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富安和差拨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三人,并将陆谦剖腹剜心。可以说,正是这次事件,使得林冲对官场的仅存的美好愿景化为泡影,被逼上梁山。
    (2)考查对名著内容和人物的识记。
    A.根据“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的内容可知,出自“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情节,“他”是鲁智深;
    B.根据“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的内容可知,出自“杨志卖刀”的情节,“他”是杨志;
    C.根据“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洪教头撇了棒,扑地倒了”的内容可知,出自“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情节,“他”是林冲;
    D.根据“‘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歇宿。我却怕甚么鸟!’横拖着哨棒,便上冈子来”的内容可知,出自“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情节,“他”是武松。
    24.《水浒传》中有三个好汉起初是两两相识,直到落草为寇才结成了“铁三角”一般的关系。请你根据下面这个关系图,判断两个空缺处应该填注的内容。
    【答案】①鲁智深 ②为投名状险杀兄弟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人物和情节积累。
    第一空:“墙外观武叫好”:描述的是林冲在观赏鲁智深的武艺时,情不自禁地为其喝彩的情景。这表明在此时,林冲与鲁智深尚未相识。这也暗示了鲁智深的武艺高强,引起了林冲的兴趣和好感。“野猪林救兄弟”:描述的是鲁智深在野猪林中救了被董超和薛霸追杀的林冲。这一事件是鲁智深与林冲结识后,对林冲展现出深厚情谊和救助的行为。“林冲”:他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与鲁智深有深厚的友情。林冲为人正直,武艺高强,但命运多舛,多次受到陷害。鲁智深则多次救助林冲,展现了他们的深厚情谊。“合力打下二龙山”:描述的是林冲、鲁智深和杨志三人合力攻下了二龙山,并在此建立了根据地。这表明鲁智深、林冲和杨志三人已经结成了“铁三角”一般的关系,共同对抗官府和其他势力。综上所述,通过解析可知空缺处应该填鲁智深。因为从这些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出,鲁智深与林冲从最初的不相识到后来的结为生死之交,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鲁智深的高强武艺、深厚情谊和对林冲的多次救助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二空:根据已知信息,林冲和杨志都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林冲是梁山泊的一名好汉,而杨志则是被发配到梁山泊的囚犯。在故事中,林冲为了得到梁山泊的接纳,与杨志进行了一场比武。这场比武非常激烈,险些导致两人之间的杀戮。最终,林冲通过比武展现了自己的武艺和决心,成功地加入了梁山泊,并成为其中的一名重要好汉。
    三、作文。(60分)
    小作文。(10分)
    25.近年,校园运动会入场式出现这些现象:和平鸽、“神舟飞船”道具、无人机、崭新夺目的演出服、聘请校外专业人士精心排练的节目、专业化妆师打造的精美造型对于以上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用一段话阐述你的观点及理由。
    要求:(1)观点正确;(2)言之有理;(3)论证合理;(4)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过度仪式”不可取,保持初心显本色。学校召开运动会,目的是为了检阅学校各类运动开展情况,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等品质的学生。但开幕式有必要追求隆重奢华的场面,显示出足够的创新和震撼吗?适当的“仪式感”是不应该反对的,但我们必须明白仪式的原意是“郑重”,是通过仪式来表达对生活的尊重,对美好回忆的珍惜。因此,对校园运动会而言,不可追求“过度仪式”,应当始终坚持运动的初心,即锻炼身体、凝聚人心、提炼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作答时,首先针对提出的现象,清晰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次展开对于观点的论证分析,力求简洁凝练;最后总结段落,重申观点。
    结合材料处“‘和平鸽’‘神舟飞船’道具、无人机、崭新夺目的演出服、聘请校外专业人士精心排练的节目、专业化妆师打造的精美造型……”可知这些现象表明一些学校校园运动会过分夸大运动会开幕的形式,在开幕式上投入的精力可能远超对比赛过程的投入,从而变得“舍本逐末”,忽略了“运动”的真正目的。排面上的“互卷”早已远离了运动的初衷,而那些脱离了活动本质的“仪式”,只是虚假的形式而已,因此仪式可有不可多,回归运动初衷才是真。
    示例:舍“华而不实”之排场,彰学校运动之初心。校园运动会开幕式是体现各个班级风貌的环节,可以独树一帜,但运动会上最能体现班级风貌的核心还是运动项目上的比拼,及比赛中同学们呈现出的英气阳光的精神面貌。“神舟飞船”道具、无人机、崭新夺目的演出服等出现在运动会上固然吸人眼球,使人获得暂时的欢愉,但终究“华而不实”,可能还会加剧他们的攀比心理。因此运动会要尽可能舍“华而不实”之排场,时刻谨记“运动”之初心。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作文。(50分)
    26.写作。
    陶渊明在东篱采菊的那一刻,悠然发现了精神的南山;韩愈在“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时日,突然发现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妙境……假如你是生活的有心人家你也会有独到的发现。或许是生动的画面,或许是深刻的哲理,或许是善与美的瞬间……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那一刻,我发现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略。
    27.按要求作文
    柔弱的小桃树是一束光,激励贾平凹不懈地追求梦想;坚韧的母亲是一束光,让史铁生变得乐观而坚强;神舟十三是一道光,照亮了遥远的太空;冰墩墩是一束光,温暖了冰雪的天地……无论生活给予我们喜悦还是悲伤,总有一束光照亮你的世界,引你前行。
    请以“那是我的一道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不得抄袭和套作;②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答案】略。情感类别
    默写名句
    赏析名句
    赏景之豪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观《行香子》)
    词人沐浴着春风,带着豪兴欣赏明媚春景,满怀对农村景色的喜爱之情。
    念亲之浓情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
    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设想故乡的月光更为皎洁,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浓情。
    念亲之浓情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作者直抒胸臆,抒发了对亲人,离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坚守之赤情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运用用典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期望能重新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
    第①段针对苏轼的主张,提出自己的意见:A.___________

    第②-⑥段分层展开论证

    (第②段)阐释“气”的含义
    (第③段)B.___________
    (第④-⑥段)论证读全三本书的作用
    第⑦段总结全文,阐明论点:C.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期末]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语文][期末]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6页。

    2024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