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2024级高一上学期地理1120期中考试试卷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图中( )A. 月球为地球唯一的卫星 B. 月球自东向西绕地球公转C. 月球自身可发光发热 D. 月球与地球组成天体系统2.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当晚(天气晴朗)可见( )A. 半轮明月东天挂 B. 子夜正逢月落时C. 午夜圆月亮南天 D. 日出前西天漆黑【答案】1. D 2. C【解析】【1题详解】读图联系已学可知,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A错误;月球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B错误;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自然不会发光发热,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C错误;月球与地球组成地月系,D正确。故选D。【2题详解】读图联系已学可知,中秋节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由于地球的自转,月球与太阳是此升彼落,傍晚一轮明月东方升起、日出时在西方落下,午夜圆月月上中天出现在南方天空,C正确,AB错误;日出前、月落西方,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西方天空是明亮的,D错误。故选C。【点睛】中秋佳节赏月为农历每月十五的时候,此时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有一夹角,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称为满月或望,满月时日落后至日出前整夜都可以看得见。广东省北部和西部多为山地和丘陵,夏季多地形雨,南部以平原和台地为主。广东省经济发达,近年来积极发展“光伏+农业”产业模式,形成了陆地区“农光互补”、沿海区“渔光互补”的新型农业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图示意广东省年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广东省东、西部年太阳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拔高度 B. 海陆位置C 天气状况 D. 纬度位置4. 广东省积极发展“光伏+农业”产业模式,主要由于太阳能( )A. 稳定性较好 B. 清洁无污染C. 能量较集中 D. 开发技术要求低5. 仅考虑太阳辐射量,广东省发展“光伏+农业”产业模式效果最差的城市为( )A. 连州 B. 罗定 C. 阳山 D. 汕头【答案】3. C 4. B 5. A【解析】【3题详解】读图联系材料“广东省北部和西部多为山地和丘陵,夏季多地形雨,南部以平原和台地为主”可知,广东省太阳辐射量东多西少,是因为西部多山地丘陵、夏季多地形雨,云雨和大雾天气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东部地形平坦,对夏季风及海风的抬升作用不明显,降雨天气相对更少,因此导致东、西部年太阳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天气状况,C正确;广东在第三级阶梯,海拔高度差异对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小,A错误;海陆位置不是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B错误;东西的纬度差异小,D错误。故选C。【4题详解】联系已学可知,太阳能受天气的影响大,稳定性差,A错误;能量总量巨大,但分布分散,C错误;作为新能源,开发技术要求高,D错误;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开发使用过程太阳能不会造成污染,符合绿色低碳发展需求,B正确。故选B。【5题详解】读图可知,连州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数值在1150-1200之间,罗定在1300-1350之间,阳山在1200-1250之间,汕头在1400-1450之间;仅考虑太阳辐射量,连州的“光伏+农业”产业模式效果最差,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 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 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区存在着较为强烈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热带雨林地区的生物圈是地球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媒介,图为热带雨林地区部分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水圈和大气圈进行物质迁移、能量交换的主要途径是( )A. 有机质的生成 B. 离子吸收C. 水的相态变化 D. 光合作用7. 不同圈层之间均存在的物质迁移流是( )A 水 B. 二氧化碳 C. 金属离子 D. 氧气【答案】6. C 7. A【解析】【6题详解】联系已学可知,水圈中的液态水蒸发变成气态进入大气圈,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变成液态水形成降水回到水圈,水的相态变化是水圈和大气圈之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最主要方式,C正确;有机质的生成主要发生在生物圈,A错误;离子吸收主要发生在生物圈与水圈、岩石圈之间,B错误;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生物圈,不是水圈和大气圈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途径,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读图联系已学可知,元素的化学迁移过程都是在水介质或在水的直接参与下进行的,不同圈层之间均存在的物质迁移流是水,A正确;图中二氧化碳迁移流存在于大气圈和生物圈、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B错误;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物质迁移没有金属离子参与,C错误;氧气迁移流仅存在于生物圈和大气圈之间,D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的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各个圈层既围绕地表可各自形成一个封闭的体系,同时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共同促进地球外部环境的演化。二氧化碳是影响区域大气温室效应的重要因素。受植被覆盖率和能源利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区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区域二氧化碳浓度(单位:ppm)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我国春季二氧化碳浓度最大和秋季二氧化碳浓度最小的区域分别是( )A. 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B. 华东地区和西北地区C. 华中地区和东北地区 D. 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9. 夏季我国二氧化碳浓度较低的原因之一是( )A. 降水多带走空气中的杂质 B. 工业废气排放减少C. 居民减排意识提高 D. 植被生长旺盛10. 中学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可行措施有( )①合理调节空调温度 ②减少氯氟碳化物的使用 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④推广使用新能源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答案】8. B 9. D 10. C【解析】【8题详解】读图可知,春季二氧化碳浓度华东地区为397.5,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都约为397,华东地区浓度最大;秋季二氧化碳浓度西北地区约为391,东北地区为391.5、华南地区为392,西北地区浓度最小,B正确,排除ACD。故选B。【9题详解】由材料“受植被覆盖率和能源利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联系已学可知,春、秋季部分草木干枯,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较弱,夏季植被生长旺盛,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较强,导致夏季我国二氧化碳浓度较低,D正确;降水多带走空气中的杂质,与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无关,A错误;工业废气排放及居民减排的季节差异较小,B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联系已学可知,合理调节空调温度以及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都是中学生力所能及的碳减排措施,①③对;减少氯氟碳化物的使用针对的是臭氧层的保护,②错;推广使用新能源的主体应该是政府或者社会人士,④错。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故选C。【点睛】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扬场(见图1)即用木锨等农具播扬谷物、豆类等,借助风力去掉壳、叶和尘土。图2示意黄土高原某地6月某日气压场分布,甲、乙、丙、丁为四个村落的扬场点,阴影部分为乙扬场点的灰尘和杂质扩散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图示e等压线的数值( )A. 比a值大 B. 与b值相等 C. 比c值小 D. 比d值小12. 图示时间丙扬场点的风向为( )A. 西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南风 D. 东北风13. 仅考虑风速,图示时间扬场效果最优的扬场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答案】11. B 12. D 13. A【解析】【11题详解】读图2,图中乙扬场点的灰尘和杂质向西北方向飘扬,可知乙地吹东南风,说明气压东高西低,即a>b>c>d。e等压线闭合,外围等压线取值为c,取的为大值,依据“大于大的”的原则,因此e等压线的数值应较c大,与b等压线的数值相等,B正确,排除ACD。故选B。【12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等压线e>c,丙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北指向南,在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向右偏(扬场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形成东北风,D正确,排除ABC。故选D。【13题详解】读图,四地中甲扬场点所在区域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仅考虑风速,图示时间甲地扬场效果最优,A正确,排除BCD。故选A。【点睛】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近地面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牛尾河自西向东穿邢台市区而过,是周边下水通道的主要排洪区。由于建成区历史较早,牛尾河市区段河道狭窄,暴雨时河水经常外溢,对周边的商业区产生较大影响。近年来,本着“建设美丽牛城”的发展原则,当地政府对牛尾河市区段进行了改造。图为改造后局部河段的示意图及河道一侧的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夏季暴雨时牛尾河邢台市区段河水易外溢的主要原因是( )①河道狭窄,泄洪速度慢 ②河道淤积层厚,下渗速度慢 ③支流众多,汇水面积大④地表蓄水能力差,汇流速度快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5. 植被缓冲带所起的最主要作用是( )A. 拓宽泄洪通道 B. 减少河道洪峰流量C. 美化生态环境 D. 加快河道泄洪速度16. 改造前后,夏季暴雨时牛尾河径流量的变化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14. B 15. B 16. A【解析】【1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牛尾河邢台市区段河道狭窄,暴雨时泄洪速度慢,河水易外溢,①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河道是否淤积且下渗速度也不是导致河水外溢的主要因素,②错;市区段汇入的水主要来自下水通道,故河水外溢不是因为支流多、汇水面积广,③错;市区段河道两岸均是商业区,植被、湿地均较少,蓄水能力差,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快,短时问内经下水通道排泄至河道的水量大,④对。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15题详解】读两图可知,植被缓冲带紧邻河岸,汛期时能起到阻滞洪水,增加下渗的作用,会降低河道水位,B正确;河床拓宽,利于排泄洪水,但植被缓冲带不能拓宽泄洪通道,A错误;美化环境不是植被缓冲带的最主要作用,C错误;河道两岸植被缓冲带对河道泄洪速度的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牛尾河位于河北邢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牛尾河改造前河道狭窄,暴雨时河流水位高,洪峰来临时间早;改造后,植被缓冲带起到滞洪蓄洪的作用,河道水量减少,加之河道变宽,导致河道水位降低,洪峰时间推迟;河道改变不会导致洪峰消失。读选项可知,只有①图符合题意,A正确,排除BCD。故选A。【点睛】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了径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和流速等。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宜居带也叫“适合居住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地球位于太阳系宜居带内,人类的出现是地球生物史上的重大飞跃。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不断深入,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已经在一些恒星的宜居带中发现了数百颗类地行星,其中与地球比较相似的系外行星有开普勒系列、格利泽系列等。表示意宜居带部分行星的特征。(1)人类出现于_________代(填地质年代),说出该时期生物演化的特征_________。(2)指出天文学家划分宜居带的依据,并阐述其为生命演化所提供的条件。(3)说出与格利泽581g行星相比,开普勒-22b行星人类移居条件的优劣。【答案】(1) ①. 新生 ②. 被子植物为主;哺乳动物繁盛。 (2)依据:行星与恒星的距离。条件:行星与恒星的距离适中,可以保证行星获得适宜的光照;可以为行星生命演化创造适宜的温度条件;可以保障生命演化所必需的液态水存在。 (3)与格利泽581g行星相比,开普勒-22b行星表面平均温度较为适宜人类生存;但距离地球较远,人类难以到达。【解析】【分析】本题以宜居带及开普勒-22b为材料,设置3小题,涉及生物进化、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知识内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小问1详解】联系已学可知,新生代生物界已与现代接近,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所以新生代又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这一时期哺乳动物极为繁盛,因此也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小问2详解】由材料“宜居带也叫‘适合居住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可知,天文学家划分宜居带的依据主要是行星与恒星的距离。行星与恒星距离适中,使得行星表面能接收到适宜的恒星辐射能量,获得适宜的光照条件;距离适中,可以保证行星有适宜的温度条件,保证生命由低级向高级进化;适宜的温度,以保障行星上的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小问3详解】读表,表中比较了行星与地球的距离及表面温度。格利泽 581g表面温度-31~-12℃ ,开普勒-22b表面平均温度约 22°C,温度适宜人类生存;相比格利泽 581g距离地球约20.5光年,开普勒-22b距离地球有638光年,非常遥远,以目前的科技水平难以实现移居。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8月21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祥云”AS700载人飞艇首次跨越湖北、湖南、广西三省区,飞行近1000千米,总航时12小时44分钟,飞行高度500~1990米,飞行时速60~80千米,这是我国自研载人飞艇领域有史以来实现的最长航时、最远航程飞行。图为“祥云”AS700载人飞艇飞行图片和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1)说出a层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2)简析随高度增加c层大气气温先降低后升高的原因。(3)简析“祥云”AS700载人飞艇起飞过程中气温和气压的变化。(4)与大型客机相比,简析载人飞艇在飞行途中需要更多关注的自然条件。【答案】(1)干洁空气;水汽、杂质。 (2)自平流层顶部开始,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会下降;随后,由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又持续上升。 (3)载人飞艇在对流层飞行,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空气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减小;故载人飞艇起飞过程中气温降低,气压降低。 (4)载人飞艇在对流层飞行,飞行安全受天气影响大;飞行高度较低,高山地形、飞鸟等可能会对飞行安全构成威胁。【解析】【分析】本题以“祥云”AS700载人飞艇飞行图片和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为背景,设置4小题,涉及大气的成份、气温和气压的变化、飞行应关注的问题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综合应用能力。【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a层为对流层,其主要组成成分是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等)、水汽和固体杂质。【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c层为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气温先降低,是因为自平流层顶往上,没有臭氧吸收太阳辐射(紫外线)升温,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之后由于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吸收太阳紫外线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而使温度升高。【小问3详解】由材料可知“祥云”AS700 载人飞艇飞行高度500~1990米,位于对流层中。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随着海拔升高,对流层气温随逐渐降低;高度越高,大气越稀薄,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越小,气压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故载人飞艇起飞过程中气温降低,气压降低。【小问4详解】联系已学可知,大型客机一般在平流层中飞行。相比大型客机相比,载人飞艇在对流层中飞行,飞行高度较低,高大山脉会影响其飞行安全、低空飞鸟的撞击等也会危及飞行安全;对流层中的对流活动较为强烈,多云、雨、雾、风等天气变化,飞行安全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大。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南方地区夏季气候炎热,某低山坡地区为增强民居的通风性,在两排民居间常留有一定距离的空白裸地,通过大气热力环流实现天然通风。下图示意该地民居布局及天然通风作用明显时空白裸地区近地面的等压线与等温线分布。(1)天然通风作用明显时,表示该地区近地面等压线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表示近地面等温线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2)阐述该地区民居天然通风的过程。(3)若要提高该地区民居的通风性,试说出可行的改进措施。【答案】(1) ①. c ②. b (2)空白裸地区无植被遮挡阳光,升温速度快,近地面大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区;植被区升温速度慢,气温低近地面大气下沉形成高压区;在气压差的作用下,植被区温度较低的气流穿过房屋流向空白裸地区;较冷气流带走屋内热量,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 (3)空白裸地区铺设砾石;适当增加植被区的植被密度;拓宽门窗。【解析】【分析】本题以某低山坡地区民居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等温面、等压面及热力环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我国南方地区夏季气候炎热”可知,天然通风作用明显时为白天。空白裸地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温度更高,等温面向高处凸,b对、d错;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下降,形成低压,等压面向低处凸,c对、a错。【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民居的房前为空白裸地、屋后为植被区。由于空白裸地比热容小,白天,空白裸地区无植被遮挡阳光,地面吸收相同的太阳辐射、升温速度快,近地面大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区;植被区比热容大,吸收相同的太阳辐射,植被区升温速度慢,气温低,近地面大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区;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植被区温度较低、气压较高的气流穿过房屋流向温度较高、气压较低的空白裸地区;较冷气流经过屋内形成穿堂风,带走屋内热量,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小问3详解】联系已学可知,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两地温差越大,热力环流越强。在空白裸地区铺设砾石,可以有效提高空白裸地的温度,增大两地的温差,提高通风性;或适当增加植被区的植被密度,可以降低植被区白天的温度,增大两地的温差,提高通风性;拓宽门窗,有利于近地面风的流动,也可以提高当地民居的通风性。名称距地球距离表面平均温度开普勒-22b约638光年约22℃开普勒-452b约1400光年-8℃开普勒-62f约1200光年—开普勒-186f约500光年约25℃格利泽581d约20.3光年-92.2℃格利泽581g约20.5光年-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