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无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无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页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无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2页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无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设计,共1页。
    语言建构与运用: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抓住关键词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观念。
    审美鉴赏与创造:进入情境,分角色朗读,分角色翻译,师生共同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
    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从文中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难点
    1.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
    2.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观念。
    3.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温故知新
    回顾《论语》10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孔子与《论语》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语言建构与表达
    正音
    俟SÌ 莫MÙ 甫FǓ 哂 SHĚN
    相 XIÀNG 铿KĒNG 沂 YÍ
    喟 KUÌ 雩YÚ 冠GUÀN
    释义
    摄:课文注释说“夹、迫近”,二者意义差别较大,不宜并选。
    亦:副词,这里有“只是”、“不过是”的意思。
    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不要。毋,不要。以,认为。这一句省略了成份,还原为“毋吾以于此而不言也。”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
    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们 。 如,如果。或,有人。尔,你们
    则何以哉: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要前置,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
    加之以师旅:状语后置句,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以”,介词, 用。
    特殊句式
    温故
    1、 微斯人,吾谁与归? 2、 忌不自信。 3、 何厌之有?
    4、 何陋之有? 5、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6、 唯利是图
    迁移
    1、 不吾知也 2、 毋吾以也 3、 则何以哉?
    总结
    1、 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 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以结构助词“是”、“之”提前宾语。
    一词多义

    1、 吾一日长乎尔
    2、 乎大国之间
    3、 异乎三子者之撰
    4、 浴乎沂,风乎舞雩
    这四个句子中的“乎”都相当于“于”,可翻译成比、在。

    1、 子路率尔而对曰
    2、 鼓瑟希,铿尔
    这两个句子中的“尔”是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后,相当于“然”
    3、尔何如?尔:代词,你

    1、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
    2、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3、 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

    1、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形
    2、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正,才
    3、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
    4、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准则

    1、 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亲附
    2、 遂与外人隔绝 与:和
    3、生三人,公与之母 与:给予
    4、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 与:同意
    唯求则非邦也与大利 与:语气助词
    问志与述志
    分析四名弟子的表现及性格特点
    1. 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
    2.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
    3.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
    4.曾皙,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曾皙所说与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他既不讲从政,即治理国家;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一个场面,描写一个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曾皙的理想;显得那样从容不迫,逍遥自在,将政治和道德的两种理想熔为一炉,而出之以春风沂水,一片和煦春光,既可理解为政治上的理想寄托,也可引申为道德上的修养追求,使读者大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索余地。)
    结合下面语段内容分析孔子为什么“与点”?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第五》
    首先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针对子路“率尔”作答,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也是国家,既然如此,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针对公西华“愿为小相”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
    何谓“舞雩”?鲁国的祈雨台!王充在《论衡》中解释曾点的所述是一种祭祀仪式,即舞雩的仪式。《礼记》中也有解释:“舞雩,祭水旱也。” 由此可以基本得出结论,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干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

    相关学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导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安,古今异义,重点实词,一词多义,活用现象,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课时,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知识链接,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统编版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