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525696/0-173434594661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525696/0-173434594667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课前预习,初读感知,拓展延伸,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背诵《十五从军征》,洞察乐府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历史渊源。
2.过程与方法:透过对诗歌的深入分析,培育学生解读古诗词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代士兵的忠诚与奉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领悟诗歌内涵及其所传达的情感。
2、理解并把握乐府诗的基本风格与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 深层次感受诗人情感表达及诗歌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
2、指导学生将古人的经历与当代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跨越时空的思考。
教学准备:
1、准备《十五从军征》原文及注释的打印材料。
2、收集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制作或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古代战争相关视频或讲述相关故事来吸引学生兴趣。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军旅生活,自然引入本课主题。
二、课前预习
1、汉乐府,指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机构,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2、乐府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3、背景资料: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4、订正字音
松柏(bǎi) 冢(zhǒnɡ) 狗窦(dòu) 雉(zhì) 旅葵(kuí) 舂(chōnɡ)
羹(ɡēnɡ) 饴(yí)
5、词语释义
阿:前缀,用在某些代词或称谓前面。
冢:坟墓。
累累:众多的样子。文中形容坟丘众多。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雉:野鸡。
持:拿。
一时:一会儿。
饴:同“贻”,送给。
三、初读感知
1、分发《十五从军征》文本,安排学生自由朗读。
2、听录音范读,注意字音、节奏、语气语调,把握情感。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3、邀请几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聆听并尝试理解诗意。
4、教师简要讲解生僻字词,助力学生顺畅阅读。
5、结合注释,译读诗歌。
[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却)看见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满野谷,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概括文中所写在事情,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提示: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老兵还乡后才知道家人均已死去,田园故宅成了废墟,自己已无家可归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兵役制度的怨恨。
三、精讲细读
(一)、结合注释逐句解读诗歌,强调关键词汇和句子构造。
1、找出文中的原句说说老兵服兵役多少年?
提示: 65年。 从“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可知。
一说,“十五”和“十八”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意在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
2、 老兵为甚追问“家中有阿谁”?
提示: 六十五年的光阴,老兵也没奢望家人都在,他还是有心理准备的,只是想知道家里还有谁能够侥幸或者呢?
3、老兵回家路上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提示:老翁心情喜悦、充满期盼。 从“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可以看出。
4、兵回家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野兔乱窜出入狗洞,野鸡在房梁上下乱飞。野生的谷子长满庭院,野生的葵菜长满井沿。老兵眼里满是萧条荒凉破败的景象,毫无人气。这里揭示了封建社会战事祸及百姓,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
5、 这首诗中老兵感情有着怎样的变化?
提示:满怀希望(喜)→希望落空(悲)→彻底绝望(泣)
(二)、再读古诗,分析诗歌中的场景描绘与人物心理,并根据诗的内容表演一下老兵回家的情景。
提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根据诗中的内容进行场景化表演,更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这其中要根据已有的经验,对内容有合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三)、品读最后两句“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并说说想象此刻的老兵在想什么?
提示:运用细节描写,老兵做好了饭菜阙不知道给谁吃,走出大门望向东方,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老兵向东张望与老泪纵横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他举目无亲的形象,抒发了老兵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传递的情感与思想,如士兵的乡愁,有侥幸心理希望还有家人能够回家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请谈谈本诗的写法。
1、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
2、以哀情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体现了汉乐府即景抒情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现代军人形象与古代的差异,探讨一下对战争的看法,鼓励学生表达见解。
提示:1、《十五从军征》反映古代士兵长期服役、冷兵器作战、社会地位较低。现代军人则服役期短、使用高科技装备、社会尊重度高,且享有心理支持和较好的生活条件。
2、《十五从军征》描绘了古代军人的艰辛与牺牲。现代军人形象则更多元,不仅继承了忠诚、勇敢,还强调科技素养与国际维和等新使命,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3、的确战争是可怕的,它带给了我们无数的伤痛,正如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它使很多的家庭家破人亡。我想对战争说:战争,你给太多人们的心带来伤痛。这都是我们渴望和平的心声,但是。在必要的时候,我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会奋战到底!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这首以战争为主题的诗歌。从一位老兵回乡经历的角度,感受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其实,除了这首诗,还有很多从不同角度描写战争的诗,比如《出塞》,以及乐府诗里的《战城南》等等,建议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找来读一读,看看它们又是从哪个角度来写战争的,相信会让你对战争有更深刻的认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这首以战争为主题的诗歌。从一位老兵回乡经历的角度,感受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其实,除了这首诗,还有很多从不同角度描写战争的诗,比如《出塞》,以及乐府诗里的《战城南》等等,建议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找来读一读,看看它们又是从哪个角度来写战争的,相信会让你对战争有更深刻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本诗。
2、根据你的想象,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改写《十五从军征》。
板书设计:
十五从军征
主旨:兵役带给人民的沉重灾难
从军之久:十五 八十
远:松柏冢累累
回乡所见
近:野兔入狗洞 野鸡梁上飞
中庭野谷,井边野葵
回家生活:舂谷做饭 摘葵做羮
回家心情:东向往 泪沾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十五从军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下册(2018)十五从军征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教案,共14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61b2df77236a6bceea0f9877448dc9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