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展开
这是一份岭南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知识点,共2页。
1. 重复的形在画面上形成秩序感和节奏感。2. 5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重复的形美化生活中的陶罐了。3. 有规律的变化形成渐变的形。4. 红色让人兴奋,蓝色让人沉静,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不同的情绪。5. 平静烦躁、高兴沮丧、沉着惊惶都可以用点和线来表示。6. 用简单的线条来描绘对象称为速写,绘画时要注意线条的轻重、粗细、虚实的变化,才能丰富而有美感。7. 构图是为了将画面纷繁的局部组成统一、完整的作品。8. 三角形构图——稳定。井字形构图——严谨。S形构图——回旋流动。满构图——热闹丰盛。9. 横向构图——左右两边不对称,在颜色、人数、动态、面积等方面有变化,又要注意互相呼应和协调。10.斜线构图——画面要有主次、疏密的变化,主体之间要相互呼应,才能显得生动有趣。11.正面人像一般画在纸的中间偏上,主体占据画面的大部分。上下左右的景物一般不对称,后面的背景和颜色要能衬托主体。12.装饰风景画多了平面的秩序,少了自然的远近,色彩也出于大胆的想象,不再是真实的风景。13.在山水画中,用“点”法来表现树叶,用“皴”法来表现山石。14.在前一遍墨色未干时就接着上色可以表现墨色滋润的效果。而等前一遍干透后再上色可以让墨线保持清晰有力的效果。15.非洲木雕选取红木、乌木等优质木材,先用斧子等工具砍削出大轮廓,然后再精雕细刻而成。无论粗犷、夸张还是简洁、概括,非洲木雕都充满了土著生活特有的强烈节奏和奇异气氛。16.非洲曾经有一个贝宁王国,珍藏着许多精美的铜、木、象牙雕刻。19世纪遭到英帝国主义的掠夺。17.非洲铜雕的制作,先用黏土做一个雕塑,干后在外面涂抹一层蜡。蜡干后,再在外面涂抹上一层黏土的外模。等外模干后,在上面开一个小孔,将它们在火中培烧,当蜡融化时,迅速将铜液灌进去。铜液冷却后,将外模敲掉,铜雕就做成了。中国的春秋中期就已经用这种“失蜡法”做青铜制品了。18.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能造出木船,到了汉代,造船业逐渐成熟。在宋代处于世界的前列。到明朝发展到了顶峰。郑和下西洋用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万吨船,最远达到了非洲的东岸。19.用一根木头雕成的叫独木舟,原始社会已经开始使用了。20.我国已经能造出一种大型油轮,长约330米,宽约60米,面积相当于3个足球场。高70米,相当于11层楼。全船只有30多人工作,初步实现了智能化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