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PPT+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示范课课件ppt,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9鱼我所欲也》课件pptx、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9鱼我所欲也》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今天,我们来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主张。
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了解孟子和《孟子》的相关知识。2.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和施行“仁政”的政治主张。(重点)3.学习本文运用的比喻、推理、层进等论证方法和善于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的论辩艺术。(难点)4.学会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事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素养)
孟子(约前372-前289) 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尊称为 “亚圣”。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宣传其 “仁政”“王道” 的政治主张,却未得到充分施展抱负的机会。然而,他的思想通过与弟子们整理而成的《孟子》一书得以广泛流传。书中的文章气势磅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阐述道理,其 “性善论”“义利观” 等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启迪。
“性善论”的要点: ①“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②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孟子》共七篇,记述孟轲的言行。此书的写作与《论语》不同,是他本人和门徒共同完成的。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较《论语》已有很大发展。这不但是因为它的篇幅加长,议论增多了,而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只添上题目,就可单独成篇。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社会秩序混乱,百姓生活困苦 。同时,各种思想流派盛行,如杨朱、墨翟之言充盈天下,孟子以孔子继承者自居,为了匡扶儒家思想,宣传其 “仁政”“王道” 的政治主张,在与弟子著书立说时写下了此文,借此文强调 “舍生取义” 等道德准则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在面对利益诱惑时,要坚守本心,不丧失羞恶之心,以达到挽救社会风气、实现社会太平的愿望.
舍弃生命,以求正义。形容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1.对照朗读和注释扫除语音障碍,朗读时注意节奏和断句。2.有不懂的字、句勾画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画下来,准备进行交流。3.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 )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 )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孟子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放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 于生者,故不为 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读wéi,动词,做,干。
读wù,动词,讨厌,憎恨。
【译文】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然而)我喜爱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干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也(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为厉害的,所以祸患(我)也有不躲避的。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译文】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做呢?
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种心(辨别“义’’与“不义”,并保持它),人人都有这种心(孟子认为人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失去它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斥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古代盛饭用的一种圆形竹器。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译文】(可是有的人)见了的优厚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注:“于我何加焉”即“何加于我焉”。)
同“德”,感恩、感激。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同“向”,先前、从前。
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孟子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作者是怎样围绕论点展开论述的?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文章开头是怎样提出论点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比喻论证,由浅入深,自然明晓
①用来作喻体的事物应当是大家所熟悉的,且是具体、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事物。②比喻应当贴切,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如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③因比喻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有缺陷,要完整、深刻地论述问题应把比喻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
2.孟子提出论点后,又是怎样进一步论证说明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何不用(不择手段求生)
何不为(不择手段躲祸)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良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认为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
“是心”,本心,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说一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大声朗读第2段,说说孟子在这一段中是怎样进一步论证观点的。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说一说:“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在数量上有什么特点?在意义上呢?不同的人为什么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一箪食,一豆羹”在数量上是很少的,但在关乎生死的时候,比“万钟”还要贵重。 而“呼尔”“蹴尔”“而与之”,就是乞丐也不会接受。它强调的是要讲“义”,宁死也不能忍受羞辱。“万钟”在数量上远远多于“一箪食,一豆羹” ,贪图富贵的人接受了它,就是见利忘义,失去了本心。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说一说:这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批判“重利轻义、丧失本心”的表现,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须在利诱时坚持大义”的观点。
4.文中两次提到“心”,即“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此之谓失其本心”。 “是心”“本心”分别指什么?
“是心”:孟子认为人有四种本心,本文侧重讲“羞恶之心”(廉耻之心、向善之心)。 因为人只有拥有“羞恶之心”,才能分清哪些是道德底线可以承受的事,哪些是道德范围所不接纳的事。 “本心”:舍生取义。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鱼我所欲也》的大体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深入理解一下课文,把一些文言现象分类梳理一下。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味的。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 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1.本文的论点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回顾全文,如何理解孟子所提到的“义”的内涵?
孟子所说的“义”,本是儒家学说中重要的道德范畴之一,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源于孔子“仁义”的思想。但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义”这一道德范畴由于历代仁人志士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早已超越了儒家的思想范畴,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在今天的和平环境中,我们虽不致牺牲生命,但“舍生取义”并非离我们而去。“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不仅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益。这种意义上的舍生取义,虽不像先前的义士、烈士那般气壮山河,但却是不可低估的一朵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平时肯为公益放弃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才会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
3.本文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的必要吗?为什么?
4.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示例: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集体利益或国家利益,我们应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
故患有所不辟也(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 )
“乡”同“向”,先前、从前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一豆羹( )万钟于我何加焉(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古义:能够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古义:代词,这;今义:动词,表示答应的词
古义: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类植物
古义:益处,好处;今义:增加
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呼尔而与之( )为宫室之美( )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 )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同“德”,感恩、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
同“德”,名词,恩惠。在这里用作动词,感恩、感激。
乡为身死而不受【省略句,应为“(我)乡为(礼义)身死而不受(施舍)”】
鱼,我所欲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孟子通过鱼与熊掌的比喻,阐述了在生和义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的观点,强调了义的重要性高于生命,批判了见利忘义的行为,鼓励人们坚守本心,保持羞恶之心,不为外在利益所动,做有道德操守之人。
感悟一: 人不可苟且于世,若以背信弃义换长久岁月,不如舍长生而取道义,坦荡充实地度短促光阴。无道义之人,为求生不择手段,即便活着亦如行尸走肉,毫无价值。唯有守义,方能让生命绽放光彩,不虚此行。
感悟二: 人格、价值与权势并无必然关联,无论身处何阶层、地位如何,羞恶之心不可抛,尊严底线须坚守。当我们挺直脊梁,捍卫人格,方能赢得他人尊重,于世间堂堂正正行走,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
❶议论严密,层层深入。
文章开篇提出 “舍生取义” 的论点,接着从正面阐述义比生更重要,随后从反面论证不义比死更可恶,一正一反使观点清晰。而后进一步探讨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人们应坚守本心,不被利益左右,从生死抉择延伸到日常道德选择,层层递进,逻辑连贯,展现出严谨的论证结构,让读者跟随作者的思路深入思考,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❷善用比喻、正反对比论证。
文中以鱼和熊掌的选择巧妙比喻生和义的抉择,生动形象,让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同时,大量运用正反对比,如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将过去与现在对比,突出了在不同情境下人们对义的坚守或背离,鲜明地展现出义的重要性和坚守本心的必要性,强化了文章的论证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乡为身死而不受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 用也?
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3)贤者能勿丧耳
3.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说明,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学习这种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一个道理。
示例: 知足常乐 溪流知道满足,一路上才留下潺潺的欢歌;鸟儿知道满足,才能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花儿知道满足,才能在阳光下绽放出多彩的笑脸。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9 鱼我所欲也教学演示ppt课件,文件包含9鱼我所欲也第1课时ppt、9鱼我所欲也第2课时ppt、9鱼我所欲也朗读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配套课件ppt,文件包含9鱼我所欲也第1课时pptx、9鱼我所欲也第2课时ppt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9 鱼我所欲也课文内容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鱼我所欲也,作者简介,读准字音,课文精讲,提出论点,舍鱼取熊掌,舍生取义,第一段探究,第二段探究,拓展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