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案及反思
展开观沧海/曹操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了解写景技巧,理解并背诵诗文。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教学难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教学分析
《观沧海》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精讲的第一篇古诗,对学生学习古代诗词,在朗读、背诵、理解和赏析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初一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诗歌了,到目前来说,有了一些基本的学习诗歌的方式方法,但是初一的学生对语文的基本常识掌握的不多,诗歌的积累也还远远不够,可能很难从比较高的层面上理解诗歌的主旨和内涵。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通过本诗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然后把这一技能迁移到其它诗歌的阅读中,更好地理解其它诗歌。
四、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观沧海》
(二)新课讲解
2、学习课文。
(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
明确:沧,是暗绿色。“沧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换。
(2).找学生读课文(课前预习内容)。
(3).理解内容。
提问: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明确: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和来此的目的。“临”作“登临”讲。提问: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回答:写观海所见的情景。
提问: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
回答:到“洪波涌起”为止。(如有同学答到“若出其里”为止,就要引导学生明白:以下四句并非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
教师:通过想象,我们不难体会,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胸襟开阔。根据“阅读提示”我们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特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3、听读课文,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2)、这首诗可以分几层?
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是想像的?诗人又是怎样来描写的呢?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4、写景技巧:
A方法: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特写镜头。
B顺序:由高到低、由远及近、先实后虚、以时间为序、以行踪为序。
C目的、选择:渲染气氛,抒发作者情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具体运用这些方法写景时,必须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
六、课堂总结:
本节课所学的《观沧海》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思想又很含蓄。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沧海”导入,朗读诗歌,曹之见是海,曹之想超海,曹之志似海,曹之人如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案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沧海》教材分析,学习目标,文学常识,吟读,感知音韵美,译读,探寻意境美,赏读,品析艺术美,归纳文章主旨,习题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观沧海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观沧海教案设计,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