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湘艺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走进新时代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湘艺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走进新时代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新湘艺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精神、信仰、力量、情感。自2022年新课标出台之后,紧接着湘艺版的教材也需改版,改版后的教材模糊了“欣赏”与“演唱”两门课的界限,一首歌不再设定是否为演唱课,是否为欣赏课了,而是以歌曲本身出发,凭靠学生和教师对歌曲的理解来进行,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进一步感知,用心去体会。本单元以《精神、信仰、力量、情感》为题,选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走在大路上》《走进新时代》《领航》《十八洞飞出幸福歌》《不忘初心》七首歌曲,集中地歌颂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表达了自己深厚的情感,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审美视角欣赏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领略祖国音乐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开阔其音乐审美视野,丰富学生的审美听觉,在音乐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加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曲,颂歌,单二部曲式结构,在1998年的春晚大放异彩,其创作手法集合了各种经典的春晚歌曲手法,这首歌曲的创作在历年众多春晚歌曲中属于上乘佳作。歌的旋律不仅抒情、优美朴实、亲切,还刚柔兼济,在歌声中能够体会到新时代的人们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后,满溢的喜悦之情,由此表达出中华儿女对于国家的热爱之情,对于幸福人生的展望憧憬,还展现了中华儿女慷慨豪迈的心胸气概,以及坚强、果敢、执着的品质特点。这首歌曲因其强烈的时代气息、艺术气息感染中国的亿万儿女,经久传唱,以致成为家喻户晓的佳作名曲。《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曲作为献给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代国家领导人的礼赞之歌,与《春天的故事》《东方红》拥有同等的艺术地位。现今的中国儿女已经是新时代的宠儿与接班人。
总之,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出发,将音乐环绕于课堂,多听多思考,重视聆听体验,并结合聆听、赏析、练唱音乐主题、讨论探索、创作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互动交流,从而使其形成自己对进革命音乐的整体认知。
学情分析:
经过小学六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对学习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对于刚迈进初中的学生来说,在这个塑造学生审美个性与发展自我品格的关键期,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而且要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与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程标准围绕核心素养,音乐教学应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持续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学资料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潜力的培养。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美育对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培养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立德树人,是中华美育精神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代中国美育的宗旨。
四、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对《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曲的聆听、欣赏与演唱,学生跟随旋律感知那深情含蓄、朴实无华的情绪,感受颂歌的特点,体会那豪迈热情的气势,在潜移默化的音乐熏陶中激发爱国热情。
(二)艺术表现:
辨别歌曲结构,在对比演唱的过程中感受装饰音(波音和倚音)所带来的不一样的音乐魅力。同时,引导学生用轻松、自然、优美的音色,深情饱满地演唱歌曲,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三)创意实践:
尝试将音乐与肢体相联系,随乐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艺术创新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文化理解:
感受歌曲的承前启后,深入到时代的漩涡中去感受,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歌词内容,感受其文学色彩,气贯长虹,似时代号角,展示了民族精神、奏响了时代强音。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承前启后,掌握颂歌特点,同时了解歌曲情绪、节奏和旋律,能够用轻松、自然、优美的音色,激昂深情地演唱歌曲,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难点:了解单二部曲式结构,在对比演唱的过程中感受装饰音(波音和倚音)所带来的不一样的音乐魅力。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PPT
七、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法、情境导入法
八、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教师提问:“1997年中国发生了哪些大事?”
2、播放视频‘1997中国大事’,学生观看。
接着,教师继续发言:“同学们,视频中,1997年,中国发生了很多事,其中有3件让全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大事。2月19日邓小平逝世,举国再以“小平,你好”送走了老人,此时距香港回归只剩131天,老人生前表示过要到回归的香港看一看,未能如愿。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怀抱,当日零时江泽民主席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开始履行防务职责。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党的重要会议,大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领路人”,江泽民担纲中国改革开放的“接力赛”,推动社会主义中国继续前行,“开创未来”。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一首著名的主旋律歌曲——《走进新时代》诞生了!今天,让我们跟随着时代的音乐漫游吧!”➡引出新课《走进新时代》。
【设计意图:《走进新时代》在1998年的春晚大放异彩,殊不知,1997年的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为了迎接新时代的到来,歌曲《走进新时代》被创作出来,因此教师在导入之时可以向学生提问:1997年究竟发生了哪些大事?也许学生会回答香港回归,那么教师可以再顺着学生的话继续播放视有关相关1997年的中国大事的视频来拓宽学生知识面,了解度。引出新课的到来。】
初步感知:
初听:聆听歌曲,看谱例找节拍和速度,同时根据旋律说出歌曲情绪。
(节拍:4/4拍
速度:稍慢
情绪:亲切地、深情地
艺术体裁:颂歌)
引出颂歌的了解:
颂歌用于对党、祖国、领袖、人民、英雄人物、革命事业的歌颂、赞美。其曲调的一般特点是庄严、雄伟、宽广、壮丽、热情洋溢、气势磅礴等。如《祖国颂》、《黄河颂》等。
复听:歌曲共分为几段?
(2段,单二部曲式结构➡介绍单二部曲式结构:单二部曲式是由两个乐段构成的乐曲形式,也叫“二段体”,用A+B图式表示。第一个乐段具有初步陈述性质,材料简单,结构方整,情绪稳定,具有进一步展开的要求和发展的可能性。另外,并列单二部曲式是由两个相当于单一部曲式的音乐段落并列组合形成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改革之后,在演唱教学方面,教师主要让学生多听多体验。在听的过程当中,潜移默化的将歌曲旋律熟记,并且在初步感知阶段,可让学生边听边去找出旋律中易于发现的问题。提问层层递进,由易到难,慢慢深入。】
歌曲分析与学唱:
A段:(主歌)
①教师演唱简谱,学生边听边观察:旋律的走向如何?(下行五声音阶d la sl mi re d,平稳表达,具有亲切陈述乐思的性质。)
②教师对比演唱加入了装饰音的部分,并提问:加入装饰音和没加入装饰音二者有何区别?(在乐曲中的装饰音可以将原本乐曲中较为干瘪、苍白的旋律框架通过多种材料,运用不同的装饰手法进行准确而且巧妙的音乐风格搭建。而在升华之后的旋律,整体有着饱满华丽、生动流畅等特征。)
③带领学生演唱装饰音的部分。
④再次聆听音乐,感受旋律的“起承转合”,并随之哼唱旋律。
⑤跟随伴奏演唱A段旋律。
B段:(副歌)
①聆听B段,说说与A段在旋律和情绪上有何不同?
(B 段为副歌,一段歌词与A 段主歌分节歌相接两次。在音调走势、乐句语气及情绪处理上进行变化,采用合唱形式进行气氛烘托,从而使旋律性格及演唱形式都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副歌音乐激情奔涌,昂扬向上但又不乏柔情,体现着中华儿女的坚毅与豪迈,乐观与希望。)
②找一找旋律中出现的最多的音符动机是什么?
(动机 上行级进,不断发展变化,多次出现,贯穿副歌。以丰满的音响造成磅礴的气势,使旋律富有朝气而充满活力,高亢推进,一气呵成,慷慨激昂,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度的凝聚力和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表现了中华民族奋发图强、乐观向上、开创未来的英雄气慨。)
③带领学生跟随伴奏演唱B段旋律。
AB合并:
(A、B两段主副歌,首尾呼应,先柔后刚,先抑后扬既对比又统一,全曲天然合一,浑然一体。加之丰富而明快的节奏,充沛而炽热的感情,使整个音乐充满着强烈的时代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使人唱之尽兴听之悦耳,感人肺腑,激动不已,)
分析歌词:
《走进新时代》的歌词主题鲜明、内容深刻,不仅浅白易懂,而且层次清楚,情深意切,有感而发,有情而溢。从委婉、激动的“总想表白”,到情不自禁的总想倾诉”。直到“勇敢”的“意气风发”,都恰当地与附点节奏的动力性音乐进行有机的结合。它融歌词与音乐于一体,层层推进,节节深入,使感情的蕴含由内在的含蓄变为外在的流淌,由衷地抒发了内心的喜悦与热爱之情。A 段主歌第二段歌词性格更为鲜明,铿锵有力,以饱满的革命豪情“告诉世界”告诉未来”,“中国命运自己主宰”,“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使A段波浪型的柔情旋律增添了阳刚之气,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向全世界宣告,伟大的中国人民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B 段副歌的歌词更是富有文学色彩。层次之清晰,结构之严谨,句式之整齐,声韵之谐和,无一不呈现出修辞的对仗性及思维的逻辑性。从“唱着东方红”到“站起来”,从“讲着春天的故事”到“富起来”从“继往开来”到“开创未来”,语言凝重,意远深邃高度概括了新中国三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光辉历程;歌颂了党的领导,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正朝着富强、民主、文明的新时代迈进的豪迈心情。
代词完整演唱。
【设计意图:作为一名初中生,歌曲的学唱不仅仅是去学会怎么唱,而更主要的是要慢慢深入了解歌曲旋律当中的特点,分析歌曲旋律与歌词之间有何不一样的内容。根据初步感知,我们将歌曲分为AB两段,因此在学唱之前可以将歌曲分段的来进行学习。比如在A段的旋律当中会出现有很多的装饰音,因此教师可以用对比演唱的方法让学生去感知发现装饰音在旋律当中的作用。除此之外,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去感受旋律的走向,感受旋律的起承转合,领会中国民间创作手法。到了B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个对比,对比可以在情绪上进行,A段的情绪相对于来说比较亲切,而B段情绪走向更为激情奔涌,昂扬向上。引导学生学会感知音乐情绪的不同之后,将AB两段的旋律合并进行总结。】
作词作曲家介绍
作曲家:印青,1984年,创作成名作《当兵的历史》后相继推出《妈妈的小诗》《边关军魂》《潇洒女兵》及音乐话剧《迷人的海湾》等作品,在军内外引起很大反响。1997年,为中共“十五大”创作歌曲《走进新时代》并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蒋开儒:由他作词,印青谱曲的歌曲《走进新时代》已成为中国大陆传唱甚广的知名歌曲;另一首由其作词的《春天的故事》也被广为传唱。➡观看《春天的故事》
小结
同学们,欢乐的音乐课堂马上就要结束了。总而言之,任何一首歌曲的成功,其歌词、旋律都有其独到之处,《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曲,歌词不仅能够体现当时的时代特色,到如今依然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堪称经典之作。这首歌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的感悟,灵魂的洗涤。韵律更是结合中西方音乐特长,旋律优美、舒展,让人们朗朗上口的同时,融合时代的主旋律,艺术性更强,审美性更浓厚。希望通过今天的音乐课程能让大家有所感触,课程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利用简短的时间对当堂课的教学进行升华,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认知印象,加强学生世界观的构建,同时也检验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湘艺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十八洞飞出幸福歌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音乐七年级上册(2024)团结就是力量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花城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 喷炙人口的歌(一)我的家在日喀则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拓展,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