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二单元 华夏之声 文化根脉—— 放马山歌 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湘艺版(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二单元  华夏之声  文化根脉—— 放马山歌  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湘艺版(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1页
    第二单元  华夏之声  文化根脉—— 放马山歌  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湘艺版(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2页
    第二单元  华夏之声  文化根脉—— 放马山歌  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湘艺版(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音乐七年级上册(2024)放马山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音乐七年级上册(2024)放马山歌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新湘艺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华夏之声、文化根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其优良的华夏文明深深的孕育着我们,让我们在这伟大且浓厚的历史熏陶中不断成长。自2022年新课标出台之后,紧接着湘艺版的教材也需改版,改版后的教材模糊了“欣赏”与“演唱”两门课的界限,一首歌不再设定是否为演唱课,是否为欣赏课了,而是以歌曲本身出发,凭靠学生和教师对歌曲的理解来进行,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进一步感知,用心去体会。本单元以《华夏之声、文化根脉》为题,选编了《黄河船夫曲》《放马山歌》《月儿弯弯照九州》《楚商》《梅花三弄》五首歌曲,这五首歌从古至今,从中国各地出发,深刻的表达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所具有的浓厚的华夏音乐文化,根植于传统,发扬各地华夏音乐特色。本单元设计也非常的巧妙,每首乐曲悦耳动听,旨在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感受优秀华夏文明的熏陶,通过聆听去体验、去感受,去深入探索和发现,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领略祖国音乐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开阔其音乐审美视野,丰富学生的审美听觉,在音乐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加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放马山歌》选自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是流行于云南西部的一首山歌。这首民歌歌词简朴、亲切自然,七言两句为一段,反映了牧人生活,音乐结构也很简练,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下乐句的曲调,是根据上乐句的音乐素材发展而成的,手法洗练。其中夹以“喔噜噜尼”等衬腔,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富有生活气息,活跃欢快。
    总之,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出发,将音乐环绕于课堂,多听多思考,重视聆听体验,并结合聆听、赏析、练唱音乐主题、讨论探索、创作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互动交流,从而使其形成自己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整体认知。
    学情分析:
    七年级是一个崭新的阶段,他们从小学过渡到初中,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青春期。而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在经历身体上的某些变化——变声。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他们各自的声带开始了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在这一阶段初中生的声带是非常脆弱的。因此针对于学生的变声期,教师在演唱课的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提醒学生保护嗓音。而嗓音的保护,不是靠教师的言语去提醒,而是一系列正确的发声气息练习进行的,学生掌握了这些发声气息的练习,在课堂中加以运用,逐渐转化为自己的本能,谨记演唱时的正确发声,做到良好的嗓音保护。
    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程标准围绕核心素养,音乐教学应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持续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学资料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潜力的培养。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美育对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培养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立德树人,是中华美育精神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代中国美育的宗旨。
    四、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对《放马山歌》这首歌曲的聆听与演唱,学生领会云南民歌高亢嘹亮的唱腔,感受山歌的独特韵味,培养对原生态自然音乐的审美感知。
    艺术表现:
    试着用肢体动作和云南方言完整演唱放马山歌,同时通过聆听、演唱、对比、体验衬词在民歌的运用。
    (三)创意实践:
    引导学生随乐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艺术创新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文化理解:
    从乐曲的聆听欣赏当中去深入感知云南民歌的特点,了解当地云南的风土人情,并且在此基础上感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热爱和传承中国的民族音乐。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在基本掌握歌曲旋律的基础上,能够自信有感情的将云南民歌的特色演唱出来。
    (二)教学难点:了解山歌的体裁和特点,演唱的同时能够加入手势舞。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PPT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法、情境导入法
    六、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教师播放《彩云之南》片段,提问:这首歌描绘着我国哪个地区?
    (云南,《彩云之南》已成为云南的一张名片。)
    教师继续提问:关于云南,你知道它有哪些著名的风景吗?(观看云南风景视频)
    接着,教师介绍:“同学们,云南省以独特的高原风光,热带、亚热带的边疆风物和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闻名于海内外。视频中的美景让我们领略到了云南不一样的风情,除了风景之外,云南特有的特色还有它的民歌,今天,让我们走进云民歌《放马山歌》,畅游在云南音乐的海洋中吧!”➡引出新课《放马山歌》。
    【设计意图:《放马山歌》是云南民歌,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云南的名片音乐《彩云之南》进行歌曲的导入,用音乐引出云南这个地区,同时播放云南的风景视频,让学生去领略云南多姿多彩的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之上加深对云南地区的了解,为后续《放马山歌》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解山歌、感知《放马山歌》起源与创作背景:
    1、从《放马山歌》的标题得出这是一首山歌,并深入探究山歌的特点:
    山歌是民歌中的一种体裁,即人们在山野劳动生活时演唱的抒情性民歌。山歌的节奏一般比较自由,音调高亢嘹亮,有时为了更好的抒发感情,使歌声传的更远,常常加上呼唤性的称词。
    起源:
    《放马山歌》起源于古代的放马活动,是牧民们为了驱赶野兽保护马匹而唱的民歌。
    创作背景:
    《放马山歌》的创作背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密切相关。它是牧民们在长期放马活动中,为了表达对马匹的关爱和保护,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而创作出来的民歌。
    【设计意图:在初步感知音乐之前,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有关山歌的特点,同时去感知歌曲的起源和创作背景,为之后欣赏和演唱提供一定的知识储备。】
    初步感知:
    1、初听:聆听歌曲,仔细感受山歌的特点是否与我们刚刚所了解到的相同?它的音乐情绪和节奏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感受?
    (相同,旋律高亢嘹亮,且常常出现呼唤性的衬词!
    情绪:活泼欢快地
    节奏:节奏较规整,但是速度有些许稍快)
    2、复听:边听边观察,歌曲共有几段歌词,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演唱的?
    (歌曲的旋律只有两行,但却以分节歌的形式不断反复演唱,歌词共有四段,通过跳房子记号来进行重复。)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分为初听和复听两个阶段,初听教师可以通过之前向学生介绍的内容让学生去听这首歌曲是否具有刚刚所了解到的山歌特点,同时感知音乐的情绪和节奏,加深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而复听阶段主要是通过聆听歌词分为几段,引出跳房子的反复记号,为后续歌曲的学唱提供便利。】
    歌曲学唱: (牵起马儿,奔腾在大草原中唱起歌!)
    模拟大草原上体验放马,跟随音乐,教师演唱,引导学生在“呦哦”的地方甩起马鞭跟着一起和唱,并提示学生最后一个“呦哦”要有结束的感觉。
    教师范唱,了解衬词:
    歌词中除了潇洒的吆喝声,还出现了哪些有特点的歌词呢?
    衬词多是一些语气词、象声词,没有什么实际意思,但使歌曲的民族特色更加明显,不同地域的民歌衬词也不同,这也是民歌非常重要的特点之一。
    按一定的节奏齐读歌词,并介绍节奏中的特定节奏型“附点节奏”,指出其在里面的作用。
    附点节奏:就是在基础音符的后面加一个后缀的“点”,使音符的时值再延长原来的一半。
    4、师生合作:教师唱旋律,学生唱衬词部分(两遍,也可根据学生情况划定几遍)
    5、师生互换,学生唱旋律,教师唱衬词部分,同时讲解装饰音倚音和连音线在曲中的作用:
    倚音:全曲是建立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之上的,并以四音列的平稳极近为主,使得旋律听上去比较舒缓,但是由于倚音的出现。原本平稳抒情的旋律加入了一些动感,再配上附点节奏,使之听起来活泼欢快。
    连音线:表示连音线(圆滑线)内的音要唱得连贯、圆滑、流畅,在曲中的作用是使得演唱时连贯统一。
    加入手势,律动演唱。
    细扣口音,学用方言演唱。
    【设计意图:歌曲学唱阶段,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进奔腾的大草原中,营造一种唱歌的意境,模拟草原上放马的场景,让学生跟随着音乐一起吆喝,了解陈词。接着,衬词了解完毕之后,带领学生有节奏性的齐读歌词,并介绍一些节奏中特定的节奏型。让学生了解其作用的核心。之后,通过师生合作,教师唱旋律,学生唱称词部分,加深学生对衬词学唱的巩固和对旋律的熟悉度,为之后师生互换演唱奠定基础。在师生互换演唱阶段,教师可以进一步带领学生去了解旋律的特点,同时讲解其装饰音倚音和连音线在曲中的作用。当学生逐渐掌握歌曲的演唱时,可以适当的加入手势,通过律动的方式营造一个欢乐活泼的课堂。同时要注意,这首歌曲是来自于云南的民歌,每一个民歌都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细抠其口音,学用方言演唱。】
    拓展延伸
    观看实景花灯歌舞《放马山歌》,感受云南特色舞蹈美。
    小结
    同学们,欢乐的音乐课堂马上就要结束了。同学们,民歌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它可用于劳动,也可用于抒发情感,方方面面。今日,我们一起走进了云南,感受了《放马山歌》。并从音乐中去体会到了人们放马时的场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让我们都来关注民歌,热爱民歌,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吧。课程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利用简短的时间对当堂课的教学进行升华,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认知印象,加强学生世界观的构建,同时也检验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教案

    音乐第一单元 精神·信仰·力量·情感领航教案:

    这是一份音乐第一单元 精神·信仰·力量·情感领航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音乐七年级上册(2024)领航教案:

    这是一份音乐七年级上册(2024)领航教案,共8页。

    音乐不忘初心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音乐不忘初心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