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每题1分,本题共20分)
1. 下面是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几个环节,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取镜B. 对光
C. 调节D. 观察
【答案】D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③最后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4)清洁收镜。观察完毕后,正确收放显微镜,然后整理实验台。①镜头需用擦镜纸清洁。②整理:把物镜偏到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处。③装箱: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详解】A.取显微镜时,需要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A错误。
B.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10×)对准通光孔,B错误。
C.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的过程中,双眼应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失物镜镜头,C错误。
D.用显微镜观察时,两眼都要睁开,左眼注视目镜内的物像,右眼睁开便于绘图,D正确。
故选D。
2. 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临时装片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在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应选择( )
A. ①和④B. ②和⑥
C. ①和⑥D. ③和④
【答案】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反之,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应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的一组。A组的放大倍数为:40×5=200(倍);B组的放大倍数为:10×5=50(倍);C组放大倍数为:5×5=25(倍);D组放大倍数为:40×12.5=500(倍),因此放大倍数最小的是C组25倍,视野中细胞的数目最多,ABD 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 如图表示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操作①滴加的是稀碘液B. 操作②要将碎屑在清水中涂匀
C. 规范操作③可以避免产生气泡D. 操作④滴加的是清水
【答案】C
【分析】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刮→涂→盖→染、吸。
图中①是滴,②涂,③盖,④染、吸。
【详解】A.操作①滴的液体是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故A错误。
B.操作②要将碎屑在生理盐水中涂匀,故B错误。
C.操作③是盖盖玻片,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产生气泡,故C正确。
D.操作④是染色,方法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目的是便于观察,故D错误。
故选C。
4. 如图是小敏同学制作的动物细胞模式图,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①内含有遗传物质
B. ②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C. 组成动物体的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都是相同的
D. ③是细胞进行生命的重要场所
【答案】C
【分析】图中①细胞核,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线粒体。
【详解】A.①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故A正确。
B.②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起到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故B正确。
C.组成动物体的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不相同,如肌细胞和神经细胞,故C错误。
D.③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是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化反应的场所,故D正确。
故选C。
5. 阳光玫瑰葡萄一经上市就受到了大众的喜爱,绝佳的口感以及清爽的外观,赢得了不少人的“芳心”。把葡萄放在清水中表皮细胞不会涨破,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 )
A. 液泡B. 叶绿体C. 细胞膜D. 细胞壁
【答案】D
【分析】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
【详解】A.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A不符合题意。
B.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膜除了起着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以外,还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使有害物质不能轻易进入,有用的物质不能随意渗出,C不符合题意。
D.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是一层透明的薄壁,对细胞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D符合题意。
故选D。
6. 科学家将伞形帽的伞藻假根与菊花形帽的伞藻柄移接在一起,一段时间后,这一“移接体”长出的帽是( )
A. 菊花形
B. 一半伞形,一半菊花形
C. 无法确定
D. 伞形
【答案】D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活动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在细胞中起决定性作用。
【详解】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海生藻类,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成熟后伞藻的顶部长出一个伞帽,伞帽的形状因伞藻的种类而不同。由题意知:该实验嫁接的部位是伞柄,菊花形帽的伞藻柄中不含遗传物质,嫁接后保留伞形帽的伞藻的遗传物质,伞藻的帽像伞形帽的伞藻的伞形。
故选D。
7. 杜鹃花细胞和杜鹃鸟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
A.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B.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 线粒体、细胞核、叶绿体D. 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详解】A.杜鹃花属于植物,杜鹃鸟属于动物,所以二者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但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故A错误。
B.杜鹃花属于植物,杜鹃鸟属于动物,所以二者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故B正确。
C.杜鹃花细胞和杜鹃鸟细胞都具有线粒体和细胞核,但杜鹃花细胞有叶绿体,杜鹃鸟细胞没有叶绿体,故C错误。
D.杜鹃花细胞和杜鹃鸟细胞都具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但杜鹃花细胞有细胞壁,杜鹃鸟细胞无细胞壁,故D错误。
故选B。
8. 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它内容要点是( )
A. 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不同B. 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C. 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差别很大D.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答案】B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并没有强调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差异,而是强调了它们的共性,即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不符合题意。
B.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这是细胞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B符合题意。
C.细胞的形态和大小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别,但这一点同样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要点。细胞学说强调的是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不是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差异,C不符合题意。
D.虽然动物细胞确实没有细胞壁,但这一点并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要点。细胞学说主要关注的是细胞作为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而不是具体细胞结构的差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诗中的白鹭、桃花、鳜鱼,它们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系统
【答案】A
【分析】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以白鹭、桃树、鳜鱼三种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0. 下图是小红绘制的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示意图,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
A. abcdB. acdbC. adbcD. dbac
【答案】D
【分析】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
【详解】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首先是细胞核分裂,在细胞核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复制加倍的现象,因此外观上细胞核变大即图中的d,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外观上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即b过程;接着细胞质一分为二即a过程,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即c过程,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因此,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d→b→a→c。
故选D。
11. 小学课文《小壁虎借尾巴》中失去尾巴的小壁虎过了一段时间又长出新的尾巴。这是因为断处的细胞通过分裂不断增多,此时细胞发生的变化不包括( )
A. 细胞分裂前,亲代细胞染色体先加倍
B. 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平均分成两份,分别向两端移动
C. 细胞质分成两份
D. 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答案】D
【分析】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是: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细胞膜在中央的部分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详解】AB.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向两端移动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AB不符合题意。
CD.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是: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细胞膜在中央的部分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因此壁虎断尾再生过程中,断尾处的细胞不会出现细胞壁,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熟透的猕猴桃外果皮很容易剥下来,它的果皮和果肉分别属于( )
A. 结缔组织、保护组织B. 保护组织、薄壁组织
C. 保护组织、果肉组织D. 上皮组织、输导组织
【答案】B
【分析】植物的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详解】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的表皮构成,具有保护功能;猕猴桃外果皮属于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包括在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营养组织(不是果肉组织),又叫薄壁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还能进行光合作用;猕猴桃的果肉属于薄壁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是动物组织,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关于单细胞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草履虫有两个细胞核B. 眼虫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 衣藻能自己制造有机物D. 变形虫和眼虫都没有细胞壁
【答案】B
【分析】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常见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
【详解】A.草履虫有两个细胞核,其中大核主要负责营养代谢,控制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被称为营养核;小核则与生殖有关,在细胞繁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故A正确。
B.眼虫是一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生物,体内有叶绿体,故B错误。
C.衣藻是单细胞藻类植物,具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C正确。
D.变形虫单细胞动物,没有细胞壁;眼虫同样属于单细胞生物,但其细胞结构与变形虫有所不同,眼虫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但没有细胞壁,故D正确。
故选B。
14. 为探究草履虫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某同学在载玻片的a、b、c三处各滴两滴草履虫培养液,将其连通,并在a处边缘放一粒食盐,于c处边缘滴一滴肉汁,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草履虫在b、c之间的运动方向是b→c
B. a处草履虫最少,说明食盐是有害刺激
C. 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该实验说明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C
【分析】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叫做应激性,应激性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并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详解】A.观察图示,我们可以看到在c处边缘滴加了一滴肉汁,这是草履虫喜欢的食物来源,因此会吸引草履虫向c处移动。而b处作为a和c之间的连接点,草履虫在受到c处肉汁的吸引后,会沿着b向c方向移动,A正确。
B.在a处边缘放了一粒食盐,食盐对于草履虫来说是不利的刺激,因为高浓度的盐溶液会导致细胞失水,对草履虫造成伤害。因此,a处的草履虫会因为逃避这种有害刺激而减少,B正确。
C.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它没有像多细胞生物那样的神经系统。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通过其细胞膜上的感受器来感知的,然后通过细胞内的反应机制来作出相应的运动反应,C错误。
D.从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草履虫能够对外界的不同刺激(如食盐的有害刺激和肉汁的有利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逃避或趋向),这说明草履虫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D正确。
故选C。
15. 下图所示植物体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的是
A. B.
C. D.
【答案】C
【分析】植物体按照由小到大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详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A图是植物体,B图是细胞,C是属器官;D图是组织。故选C。
【点睛】理解掌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6. 中华古典诗词是我们祖国文化的瑰宝。下列诗词中描写被子植物的是( )
A.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B.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C.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答案】D
【分析】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产生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
【详解】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描写的是藻类大量繁殖,使得水出现绿色,A不符合题意。
B.“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描写的“苔”是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只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和花,没有输导组织,用孢子繁殖,B不符合题意。
C.“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描写的松是裸子植物,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C不符合题意。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写的菊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属于被子植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17. 游泳有锻炼全身肌肉、改善心肺功能、减肥塑形等功能。在游泳过程中参与调节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系统是( )
A.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 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 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D.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答案】D
【分析】人体的各个系统既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又不能独立的完成各自的功能,例如人在运动时,需要呼吸、循环、排泄等器官系统的相互配合、协调活动。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详解】人体内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神经属于神经系统,激素属于内分泌系统,因此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8. 小明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发现了某种植物,植株矮小,用假根固着,叶片小而薄。小明爸爸推断这里的空气污染程度比较低。由此推测,该植物很可能属于( )
A. 裸子植物B. 藻类植物
C. 苔藓植物D. 蕨类植物
【答案】C
【分析】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无真正的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植株一般比较高大;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四大器官;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
【详解】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9.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蕨类植物——蜈蚣草可以将土壤中的砷等重金属吸收富集在体内,现已广泛应用于修复土壤中的金属污染。下列有关蜈蚣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 茎不具有输导组织
C. 通过根吸收水分D. 蜈蚣草不结种子
【答案】B
【分析】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一般长的比较高大,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详解】ABC.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根、茎、叶内有输导组织,AC正确,B错误。
D.蕨类植物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D正确。
故选B。
20. 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高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的主要原因是( )
A. 具有根茎叶的分化B. 拥有输导组织
C. 用种子繁殖,生殖过程摆脱了水的限制D. 植株比较高大
【答案】C
【分析】绿色植物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
【详解】A.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有根、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因此,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不是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高等的主要原因,A不符合题意。
B.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有输导组织,蕨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因此,拥有输导组织不是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高等的主要原因,B不符合题意。
C.孢子植物能够产生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落到温暖潮湿的地方就会萌发和生长,孢子生命力较弱,环境恶劣时就会死亡,因此孢子植物的生殖过程不能摆脱水的限制。种子植物则能够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后代.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的强得多,遇到恶劣环境它可以停止发育,等到环境适宜时再萌发,适于在复杂的陆地环境中生活,生殖过程摆脱了水的限制。因此,用种子繁殖,生殖过程摆脱了水的限制是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的主要原因,C符合题意。
D.有的蕨类植物的植株与种子植物一样,比较高大,因此,植株比较高大不是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高等的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综合分析题(每空1分,共10分)
21. 如图为人体的结构层次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们由小长大是通过细胞数量增多和_____来实现的。图中A到B表示_____过程,使细胞的数目增多;B到C产生多种细胞,这是______的结果。
(2)由图可知,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宏观到微观为_______。(用字母表示)人体有而植物体没有的结构层次是______(填名称)。
【答案】(1)① 细胞体积增大 ②. 细胞分裂 ③. 细胞分化
(2)①. A→C→D→E→F ②. 系统
【分析】图可知,A到B表示细胞分裂,B到C表示细胞分化,D表示器官,E表示系统,F表示人体。
详解】(1)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因此,我们由小长大是通过细胞数量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来实现的。图中A到B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使细胞的数目增多;B到C产生多种细胞,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2)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由这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因此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A细胞→C组织→D器官→E系统→F人体。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因此,人体有而植物体没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22. 当今青少年普遍存在超重或肥胖现象,严重危害到了人体的健康,2024年世界肥胖日的主题是“科学减重”。七年级(1)班的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高脂饮食和运动对小鼠体重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小组同学选择同龄且健康的某品系的小鼠,进行为期8周的跑步运动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1)第一组和第二组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______。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_____不同,其他因素都应该____。
(2)根据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和生活常识,请给肥胖的同学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①. 第一组 ②. 高脂饲料##变量 ③. 相同且适宜
(2)加强运动可以减少小鼠体重
(3)减少高脂食物和增强体育运动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由实验可知,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饲喂等量的常规饲料和高脂饲料,变量是高脂饲料,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因此对照组是第一组。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高脂饲料这一变量不同,其他因素都应该相同且适宜,这是在控制单一变量。
(2)分析实验了在,第二组和第三组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运动,据表中的数据可以说明加强运动可以减少小鼠体重。
(3)当今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现象严重,危害了人体的健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给青少年的建议是减少高脂食物的摄入和增强体育运动等。
组别
小鼠数量
处理方式
小鼠体重
第一组
10只
饲喂等量的常规饲料,不运动
23.19克,正常
第二组
10只
饲喂等量的高脂饲料,不运动
31.86克,肥胖
第三组
10只
饲喂等量的高脂饲料,运动
28.32克,肥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五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9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生物中考二模试题(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生物中考二模试题教师版docx、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生物中考二模试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