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26550/0-1736776949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26550/0-173677694913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26550/0-173677694918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自然界因为有了生物而生机勃勃,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海底的珊瑚B.悬崖的雪松C.干活的机器人D.飞舞的雪花
2.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草盛豆苗稀”B.“春来江水绿如蓝”
C.“春江水暖鸭先知”D.“雨露滋润禾苗壮”
3.生物可以适应环境,也可以影响环境。下列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实例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B.青草丛中的蝗虫体色是绿色的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D.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
4.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某地区想了解中学生的睡眠时间,选用的最佳科学探究方法是( )
A.调查法B.测量法C.实验法D.观察法
5.下列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群山羊B.一个池塘C.一所学校D.一片桃园
6.在“草→田鼠→鹰”食物链中,鹰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A.田鼠食草后体内合成B.捕食后在体内合成的
C.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D.草和田鼠体内的有机物
7.如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中,细胞能无限长大
B.过程②中,细胞质的变化最明显
C.过程②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D.过程③后,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8.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B.碘液染色便于观察
C.视野较暗时选用平面镜D.能观察到细胞壁
9.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下列活动不是在生物圈中进行的是( )
A.极少数鸟可飞越珠穆朗玛峰
B.万米深的海沟仍有少数微生物活动
C.太空椒的大面积推广、种植
D.“神舟十三号”将完成在轨驻留六个月
10.小瑞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实验结果是光照处鼠妇数量多于黑暗处。小瑞对实验结果持怀疑态度,若进一步探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实验开始时,将鼠妇都置于暗处
B.重新设计实验
C.进行多组实验,取各组实验结果的平均值
D.查阅相关资料并分析原因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B.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最多
C.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彼此独立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12.丝瓜成熟干枯后,人们常常取出丝瓜络来刷碗,丝瓜络来自植物体的什么组织( )
A.保护组织B.营养组织C.分生组织D.输导组织
13.关于单细胞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能够独立生活B.不能完成繁殖等生命活动
C.都对人类有害D.不能对外界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14.如图所示为显微镜下的视野,若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标本( )
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C.向左移动D.向右移动
15.使用显微镜观察小球藻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取材前,载玻片中央滴生理盐水
B.取材时,吸取适量小球藻
C.对光后,可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
D.观察时,光越强观察效果越好
16.小静调查公园内的生物种类时,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分类,分类的依据是( )
A.作用或用途B.是否由细胞构成
C.形态结构D.生活环境
17.人们观看健美运动员的展示时,运动员身体某处多次产生隆起是由于( )
A.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功能B.肌肉组织具有产生及传导兴奋的功能
C.上皮组织具有分泌功能D.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功能
18.花生植株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19.鸽子和橄榄树都是和平的象征,若想对进行科学分类,下列适合查找的工具是( )
A.生物检索表B.新华字典C.本草纲目D.英汉字典
20.某草原生态系统结构比较简单,存在食物链“草→羊→狼”,若狼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羊的数量变化曲线是( )
A.B.
C.D.
21.某海洋被DDT(一种难以分解的化学农药)污染,其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位于食物链最顶端(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是( )
A.甲B.乙C.丙D.丁
22.对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的匹配,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视野太暗——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B.大幅度升降镜筒——调节细准焦螺旋
C.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旋
D.避免压碎玻片标本——操作者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
23.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下列人类活动:
①绿化荒山,植树种草
②要致富,砍大树
③若要吃得好,就吃蛙蛇鸟
④见毒蛇就打死它
⑤退耕还林
⑥提倡“免赠贺卡”“少用一次性木筷”
其中有益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A.①②⑥B.①⑤⑥C.①③⑥D.①④⑥
24.一株小树苗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原因是( )
A.土壤状况的好坏B.细胞体积不断增长
C.细胞无限增多D.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25.在探究实验中,如果实验数据和结果不支持假设,则不应该有的后续做法是( )
A.认真分析原因B.修改实验数据C.继续查找资料D.重新进行实验
26.为防止鸟吃草籽,有人将人工种草试验区用网罩起来,结果造成试验田牧草发育不良,这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贫瘠B.食物链被破坏C.光照不足D.鸟吃掉草籽
2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下列关于此诗句中荷花和蜻蜓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它们的细胞最外面的结构都是细胞膜
C.荷花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
D.它们的细胞都是真核细胞
28.在“探究水温对鱼的呼吸的影响”实验中,下列设计对照组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组鱼的大小相同B.养鱼的水温相同
C.两组鱼的生活状态相同D.养鱼的水质相同
29.把菠菜放在冷水中浸泡10分钟,水没有变色;而把菠菜放入水中煮沸10分钟,水则变成了淡绿色。其原因是沸水破坏了菠菜叶肉细胞中的( )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30.地球上所有的植物组成了( )
A.植物门B.植物界C.植物纲D.植物目
31.“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袁隆平和李振声院 士分别是水稻和小麦的遗传育种学家,他们的科研成 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和小麦产量,水稻和小麦是我 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 们的分类关系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门
B.3种植物中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较少
C.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小麦和大豆
D.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32.为了探究草履虫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某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甲、乙两块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然后在甲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放一小粒食盐,在乙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滴一滴肉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履虫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B.乙中的草履虫向肉汁方向运动
C.甲中的草履虫向食盐方向运动
D.草履虫能趋利避害
33.图中的甲、乙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与图甲相比,图乙不具有的结构是①③
B.②是细胞壁,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C.③是叶绿体,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
D.④是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控制中心
34.我国科学家通过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了“中中”和“华华”两只猕猴,培育过程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方式
B.“中中”和“华华”与核供体猴更加相像
C.“中中”和“华华”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
D.用这两只猕猴进行实验有利于排除个体差异的影响
35.同学们在生物课上开展了“调查校园生态系统”“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等实验。下列选项中,完成以上实验所需实验器材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
二、实验题
36.湿地又称“地球之肾”,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源的重要作用。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修复”,烟台市鱼鸟河湿地经过几年的修复,由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如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河,吸引了生态保护的同学前来实践和研究。
(1)修复后的鱼鸟河湿地风景如画。深秋,水杉,红枫等观叶树木五彩斑斓,影响树叶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
(2)湿地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社团同学经过调查后,绘制了该湿地部分生物的食物网,其中鳙鱼和白鹭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请写出一条包含中华绒螯蟹的最短食物链:_____________。
(3)修复后的鱼鸟河水质清澈。河里生长着大量的芦苇、菖蒲、茭草等水生植物,这些修复时种植的植物对水质有净化作用吗?同学们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对菖蒲吸收磷酸盐的情况进行探究:
①取甲、乙2个相同的塑料桶,在乙桶中植入10株菖蒲,两个桶中均加入20升生活污水,检测磷酸盐的含量。
②将塑料桶放到光照和温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连续培养3~4周。
③每周最后一天从甲、乙桶中取等量水样,分别检测磷酸盐含量,计算出磷酸盐减少的比率(即去除率,是污水净化指标之一)。结果如下:
该实验的甲组起_____________作用,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4)同学们从鱼鸟河采集了动植物及河水等材料制作了生态瓶。下列利于生态瓶能较长时间维持平衡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
A.选择无色透明的材料制作生态瓶
B.对加入的河水、河泥进行消毒
C.加入适量的水生动植物
D.所选动植物要能形成食物链
E.生态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
(5)湿地修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为了保护修复好的湿地,你去湿地游玩时合理的做法是____________。
37.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鼠妇在爬行。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爬走。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用下图装置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补充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生活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
(3)制定、实施探究方案:
步骤1:在上述实验装置如图一的适当位置放入10只鼠妇,静置5分钟后,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如果在铁盘中央放1只鼠妇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分别统计两种环境下的鼠妇数量。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3:……
(4)仔细观察图二,将表格中的环境一栏填写完整后再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
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③实验重复5次,并且求5次的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_____。
(5)结论:_____________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生活。
(6)关爱生命,从我做起。做完实验后,将鼠妇放回_____________。
三、读图填空题
38.洋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材料,下图甲是顺序排错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部分制作步骤,图乙是显微镜下视野中观察到的不同物像,图丙表示显微镜结构,图丁是植物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注:请在[ ]填写字母或数字序号,横线上填写名称)。
(1)图甲中,“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重要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如果图甲中步骤[ ]操作不当,可能看到图乙中的A物像,步骤[ ]操作不当,则可能看到B物象。
(3)要使图丙中观察视野中的物像从C→D,看得更清晰,需调节图丙中的③_____________,视野中看到洋葱鳞片叶表皮的结构层次是_____________。
(4)洋葱中含有“辣”眼睛的物质存在于图丁细胞结构[ ]_____________中。经过染色后,显微镜下看到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
(5)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结构上多了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CD.海底中的珊瑚、自动执行任务的机器人、漫天飞舞的雪花都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
B.挺立悬崖的雪松属于裸子植物,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B。
2.答案:A
解析:“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A符合题意;
“春来江水绿如蓝”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藻类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鸭子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禾苗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3.答案:C
解析:ABD.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青草丛中的蝗虫体色是绿色的、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ABD不符合题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生物影响环境,C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A
解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某地区想了解中学生的睡眠时间,选用的最佳科学探究方法是调查法。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5.答案:A
解析:A.一群山羊,只有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
B.一个池塘,既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 一所学校,既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一片桃园,既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C
解析:食物链:草→田鼠→鹰中,鹰吃田鼠,鹰获得的能量来自田鼠;田鼠吃草,田鼠获得的能量来自草;草体内的能量,是草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因此鹰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故选:C。
7.答案:D
解析:A.图中①的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但细胞不能无限长大,故A错误。
B.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在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首先分成两份,故B错误。
C.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的细胞核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故C错误。
D.③过程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B
解析: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是生理盐水,不是清水,A错误;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用碘液染色便于看清细胞核,B正确;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C错误;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D错误。
9.答案:D
解析:A.极少数鸟可飞越珠穆朗玛峰,是在生物圈中进行的,不符合题意。
B.万米深的海沟仍有少数微生物活动,是在生物圈中进行的,不符合题意。
C.太空椒的大面积种植是在生物圈中进行的,不符合题意。
D.“神舟十三号”将完成在轨驻留六个月,超出了生物圈的范围,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A.实验开始时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相等的鼠妇,A错误;
B.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光照,在设计实验时,在铁盘内放上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实验装置和实验环境,检查是否形成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B正确;
C.计算出各组第10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再计算出各组实验的平均值,目的是减少数据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C正确;
D.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不正常的情况,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分析原因,D正确。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A项,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雨水降落到森林后。首先会受到树冠的阻留。顺着树干流到地面后,再被盘根错节的树根缠住,又因森林土质疏松,一部分水又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这样从地表直接形成径流的水就减少了许多,不易造成山洪,避免大水冲刷地表导致水土流失,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故A项错误;
B项,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是草等低矮的植物,动物的种类也不多。故B项错误;
C项,在自然界,任何生物群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通过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与其生存的环境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共同形成一种统一的整体,这样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故C项错误;
D项,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2.答案:D
解析:丝瓜络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属于输导组织。
13.答案:A
解析:A.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它们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这些结构使得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包括摄取营养、呼吸、排泄废物、进行生长和繁殖等,A正确。
B.单细胞生物具有完整的生命活动能力,包括繁殖。它们可以通过分裂、出芽生殖或孢子生殖等方式进行繁殖,以延续种群,B错误。
C.单细胞生物对人类的影响是复杂的,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益的一面。例如,某些单细胞生物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能侵入人体,引起疾病;但也有一些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能吞食细菌,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还有一些单细胞生物如衣藻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对水生生态系统有积极作用,C错误。
D.单细胞生物虽然结构简单,但它们具有应激性,即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这种反应是生物体适应环境、维持生存的重要能力。例如,当单细胞生物遇到不利环境时,它们可能会通过改变运动方向、分泌化学物质等方式来逃避或应对,D错误。
故选A。
14.答案:C
解析:由分析可知,若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物像位于哪一方,玻片标本就移向哪一方,图中的物像位于左方,所以若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左移动,C符合题意。故选C。
15.答案:B
解析:A.取材前,不需要滴加生理盐水,小球藻是植物,本身生活在水中,A错误。
B.取材时,吸取小球藻应涂匀,不宜取得过多,容易发生重叠,看不清细胞结构,B正确。
C.对光后,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因为低倍镜视野宽,容易找到物像,然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只需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清晰,C错误。
D.观察时,由于细胞透光性强,需要弱光才能较清晰地观察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B。
16.答案:C
解析:
17.答案:A
解析:肌肉组织能够收缩和舒张。故选A。
18.答案:D
解析:花生植株是植物,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没有系统结构层次。
19.答案:A
解析:生物检索表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帮助鉴定动、植物的专业工具书。当遇到一种不知名的植物或动物时,应当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按检索表的顺序,逐一寻找该动植物所处的分类地位。首先确定是属于哪个门、哪个纲和目的动植物,然后再继续查其分科、分属以及分种的动植物检索表。在运用动植物检索表时,应该详细观察或解剖动植物标本,了解各种器官按检索表一项一项的仔细查对。对于完全符合的项目,继续往下查找,直至检索到终点为止,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答案:B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营养级别越高,所获得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就越少;营养级别越低,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多,数量就越多。在该生态系统中,构成的食物链是草→羊→狼。若狼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后羊因失去天敌而数量会增多,随后因食物和生存空间数量的制约,数量又会逐渐减少,最后趋于平衡。故选B。
21.答案:B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图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乙的体内DDT含量最高是最高级消费者,丁的体内DDT含量最少是生产者,该食物链为丁→甲→丙→乙。
故选:B。
22.答案:B
解析:A.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所以,当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当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大光圈,A正确。
B.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B错误。
C.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或低倍目镜换成高倍目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视野内的细胞数目由多到少,细胞体积由小到大,C正确。
D.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D正确。
故选B。
23.答案:B
解析:①绿化荒山,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有益于改善生态环境,建造一个鸟语花香的生态家园;②树木能够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大量砍伐树木,只能破坏环境;因此,要致富,砍大树,是错误的做法;③蛙蛇鸟是野生动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我们应该保护这些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而不能吃它们;④毒蛇也是一个物种,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能见毒蛇就打死它;⑤退耕还林还草是改善环境的最佳做法。⑥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要耗费大量的木材,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故选B。
24.答案:D
解析: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会促使生物体进行生长,故选D。
25.答案:B
解析:当实验数据和结果不支持假设时,不能修改实验数据。
26.答案:B
解析:在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存在:草→鸟,草→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农作物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食物链,所以导致农业害虫大量繁殖,使粮食减产。故选:B。
27.答案:B
解析:A.除病毒外,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荷花是植物,植物细胞的最外面是细胞壁;蜻蜓是动物,动物细胞的最外面是细胞膜,B错误。
C.荷花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C正确。
D.荷花和蜻蜓的细胞内都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D正确。
28.答案:B
解析:对照试验要求除控制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该试验探究水温对鱼的呼吸的影响,所以水温是变量。除此之外,两组鱼的大小、两组鱼的生活状态、养鱼的水质等条件都应相同。因此,两组鱼的水温相同是错误的。
故选:B。
29.答案:B
解析: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结合题意可知,把菠菜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便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汤,把菠菜浸在冷水中,冷水不会变成菜汤。这是因为沸水破坏了菠菜细胞的细胞膜,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故选:B。
30.答案:B
解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根据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地球上所有的植物组成了植物界,B正确。故选B。
31.答案:D
解析:A.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种,A错误;
B.水稻和小麦同纲,大豆和小麦同门,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所以3种植物中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较多,B错误;
C.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小麦和水稻,C错误;
D.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D正确。
故选D。
32.答案:C
解析:A.两次实验过程中,培养液中草履虫受外界刺激进行移动,说明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正确。
BCD.食盐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害的刺激,所以在有盐粒一侧的草履虫要逃离,游到没有盐粒的培养液中去;肉汁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利的刺激,所以在没有肉汁一侧的草履虫会游到有肉汁的培养液中去,因此,乙中的草履虫向肉汁方向运动,甲中的草履虫向没有食盐方向运动,说草履虫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BD正确,C错误。
故选C。
33.答案:D
解析:A.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所以与图甲相比,图乙不具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⑤液泡,错误;
B.②是细胞膜,对细胞起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错误;
C.③是叶绿体,是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错误;
D.④细胞核是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场所,在细胞的遗传、代谢、分化等各项生命活动中,起控制作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正确。
故选:D。
34.答案:C
解析:“中中”和“华华”是通过克隆技术产生的,属于无性生殖,不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
35.答案:B
解析:调查校园生态系统时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是②放大镜,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需要用到①温度计测量水温;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需要用到④干湿计测量空气湿度;探究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需要用到③酒精灯脱色,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6.答案:(1)温度
(2)捕食和竞争;水生植物→中华绒螯蟹→白鹭
(3)对照;菖蒲对水质有净化作用;生物影响环境
(4)ACDE
(5)不乱扔垃圾,爱护湿地动植物
解析:(1)深秋,温度降低,叶片衰老,叶绿素逐渐分解,而失去了反射绿光的作用,而这时花青素的颜色就显现出来了,花青素又称红色素,位于叶片细胞中的液泡内,因此,水杉,红枫等观叶树木五彩斑斓,影响树叶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
(2)鳙鱼和白鹭都吃脊尾白虾,白鹭吃鳙鱼,因此鳙鱼和白鹭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该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水生植物→中华绒螯蟹→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中华绒螯蟹→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脊尾白虾→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脊尾白虾→中华绒螯蟹→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鳙鱼→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脊尾白虾→鳙鱼→白鹭。写出一条包含中华绒螯蟹的最短食物链:水生植物→中华绒螯蟹→白鹭。
(3)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菖蒲,甲组不加菖蒲,起对照作用。分析实验数据菖蒲能吸收磷酸盐,时间越长去除率越高。因此得出结论:菖蒲对水质有净化作用。这也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4)A.生态瓶是一个生态系统,选择透明、密封性能好的材料制作生态瓶装置,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维持碳氧平衡,A正确。
B.对加入的河水、河泥进行消毒,分解者死亡,不能维持长时间平衡,B错误。
CD.加入适量的水生动植物,所选动植物要能形成
食物链,能维持生态瓶的平衡,CD正确。
E.生态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利于植物
光合作用和给生物提供适宜的温度,E正确。故选ACDE。
(5)为了保护修复好的湿地,你去湿地游玩时应该不乱扔垃圾,爱护湿地动植物。
37.答案:(2)鼠妇会(或不会)选择阴暗的环境生活
(3)光;不能;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4)①明亮;②阴暗;③减小实验误差
(5)光;阴暗
(6)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或大自然)
解析:(1)由题干可知,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假设是对提出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该实验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2)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因此变量是光,进行对照实验时,除光照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而且适宜。实验时,如果鼠妇数量少,偶然性就会增大,导致实验不具有可信度,因此如果在铁盘中央放1只鼠妇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原因是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3)观察图二可知,阴暗处的鼠妇较多,明亮处的鼠妇较少,因此,表格中环境分别是①明亮和②阴暗。实验重复5次,并且求5次的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4)通过求实验数据平均值可知:明亮环境中平均2只鼠妇,阴暗环境中平均8只,故可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
(5)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实验完之后应该将实验动物放归大自然,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38.答案:(1)c→d→b→a
(2)b;a
(3)细准焦螺旋;组织
(4);液泡;细胞核
(5)细胞壁;液泡
解析:(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c滴、d撕、b展、a盖、染、吸。故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c→d→b→a。
(2)如果步骤b没有将细胞展平会出现A细胞重叠的现象操作不当,步骤d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正确,会有B气泡产生。
(3)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地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要使图丙中观察视野中的物像从C→D,看得更清晰,需调节图乙中的③细准焦螺旋。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的过程叫作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作组织。洋葱表皮的结构层次是组织。
(4)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因此,洋葱中含有“辣”眼睛的物质存在于图丁细胞结构1液泡中。经过染色后,显微镜下看到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⑨细胞核。
(5)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透明无色,无叶绿体,因此,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结构上多了细胞壁和液泡。
分类
类群1
类群2
类群3
生物
杨树、冬青、柳树
蜜蜂、麻雀、鲫鱼
蘑菇
等级
水稻、小麦和大豆的分类关系
种
稻
小麦
大豆
属
稻属
小麦属
大豆属
科
禾本科(禾亚科)
豆科(蝶形花亚科)
纲
豆科(蝶形花亚科)
双子叶植物纲
门
被子植物门
组别
第一周(去除率)
第二周(去除率)
第三周(去除率)
甲
0
0
0
乙
52.3%
80.6%
90.2%
环境
第1次/只
第2次/只
第3次/只
第4次/只
第5次/只
平均/只
①_____
2
3
1
3
2
2.2
②_____
8
7
9
7
8
7.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共3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第三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