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 原卷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1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2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每题 2分,共 50分)
    1. 如图是人体内某循环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含有毛细淋巴管盲端结构
    B. 细胞①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C. 组织液大部分通过图中箭头途径进入循环系统
    D. 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都可发现细胞②的存在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液,②是巨噬细胞。
    【详解】A、图中含有毛细淋巴管盲端结构,A正确;
    B、细胞①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B正确;
    C、组织液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吸收回到血浆,C错误;
    D、巨噬细胞几乎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故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都可发现细胞②的存在,D正确。
    故选C。
    2.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于 2024 年 10 月 30 日成功发射,宇航员进入太空后,由于脱离了地心引力,血液上浮,头部血量增加。机体误认为身体中水量过多,从而引起身体排尿增加造成脱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这个刺激会传至下丘脑渗透压调节中枢产生渴觉
    B. 头部血量增加时,血浆中的血红蛋白会运来更多的氧气,保证脑细胞的有氧呼吸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属于分级调节,有利于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D. 太空中航天员可通过位于小脑的神经中枢调节机体的平衡能力,减少体位翻转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相关细胞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
    【详解】A、产生渴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
    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部,血浆中含有的为血浆蛋白,B错误;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相关细胞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该过程不属于分级调节,C错误;
    D、调节机体的平衡中枢位于小脑,太空中航天员可通过位于小脑的神经中枢调节机体的平衡能力,减少体位翻转现象,D正确。
    故选D。
    3.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短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系
    B.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
    C. 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仅有大脑皮层H区和S区
    D. 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大小和躯体相应部位的大小成正相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A、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系,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错误;
    B、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由于语言功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因此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B正确;
    C、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和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C错误;
    D、人类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D错误。
    故选B。
    4. 2024 年 10 月 27 日,成都马拉松比赛吸引了全球约 35000 名运动员参赛。赛程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脱水和呼吸加深、加快。下列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生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浆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
    B. 大量补水后,内环境可恢复稳态
    C. 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
    D. 听到枪声作出起跑反应需要反射弧参与
    【答案】D
    【解析】
    【分析】1、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方面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另一方面大脑皮层产生渴感,调节人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2、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瞳孔缩小,心跳减慢,皮肤和内脏血管舒张,小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加强,括约肌松弛,唾液分泌增多等。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两者在机能上一般相反,有相互拮抗作用。
    【详解】A、运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细胞外液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快速排出二氧化碳,血浆中二氧化碳浓度不会持续升高,A错误;
    B、赛程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脱水后,会丢水大量的无机盐,只是大量补水,内环境并不会恢复稳态,B错误;
    C、剧烈运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胃肠蠕动变慢,C错误;
    D、听到枪声听觉感受器感受到刺激产生兴奋,经过传入神经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到效应器,作出起跑反应,因此整个过程需要反射弧参与,D正确。
    故选D。
    5. 科研人员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屈腿反射。有关“观察蛙的屈腿反射现象”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不去掉脑,将观察不到屈腿反射
    B. 环割并去掉脚趾皮肤的目的是让屈腿反射现象更加明显
    C. 由于蛙腹部和脚趾尖都有效应器,刺激两处都会引发屈腿反射
    D. 该实验表明脊髓可以不依赖于大脑调节一些生理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1、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作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的,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2、神经调节存在分级调节,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
    【详解】A、不去掉脑袋,刺激趾部仍然可以观察到屈腿反射,因为屈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脊髓,不在脑部,A错误;
    B、环割并去掉脚趾皮肤目的是破坏感受器,观察感受器在反射中的作用,B错误;
    C、刺激脚趾尖会引发屈腿反射,刺激腹部不会,C错误;
    D、去掉脑所进行的脊髓反射,说明脊髓可以不依赖大脑调节一些生理活动,D正确。
    故选D。
    6. 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参与奖赏、学习、情绪等大脑功能的调控。毒品可卡因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下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兴奋传递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多巴胺通过多巴胺转运体协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突触间隙内液体为组织液
    B. 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对 Na+的通透性增加,Na+大量内流
    C. 可卡因还能干扰交感神经作用,导致心脏功能异常
    D. 可卡因阻碍多巴胺回收,多巴胺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有关中枢持续兴奋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人体大脑突触间隙中的毒品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神经冲动传递的示意图。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突触后膜兴奋,即使人产生愉悦感。可卡因与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载体结合,使得多巴胺起作用后不会被转运载体运回细胞,使得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
    【详解】A、多巴胺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的,A错误;
    B、多巴胺是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对Na+的通透性增强,B正确;
    C、可卡因,会导致多巴胺受体减少,降低细胞对多巴胺的敏感性,导致心脏功能异常,C正确;
    D、可卡因与膜多巴转运载体结合会阻碍多巴胺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从而使大脑“奖赏”中枢持续兴奋,产生“快感”,D正确。
    故选A。
    7. 成年人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膀胱逼尿肌接收兴奋后收缩,产生排尿反射。逼尿肌收缩时,又刺激牵张感受器,引起膀胱逼尿肌反射性收缩,直至膀胱内尿液被排空,相关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④→ 脊髓→ ②的途径传导至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产生尿意
    B. 截瘫病人脊髓受伤导致①②受损,无法完成排尿反射
    C. 膀胱内尿液被排空的过程存在反馈调节
    D. 成年人能根据环境情况适时排尿,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脊髓等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会受到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详解】A、大脑皮层产生尿意的途径是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④传入神经传导至脊髓,脊髓再通过神经②传导至大脑皮层,A 正确;
    B、截瘫病人脊髓受伤导致①②受损,脊髓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但是仍可以完成排尿反射,B 错误;
    C、膀胱内尿液被排空的过程存在正反馈调节,C 正确;
    D、成年人能根据环境情况适时排尿,体现了大脑皮层对排尿反射的控制,从而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D 正确。故选B。
    8. 研究发现大部分哺乳动物的神经元在形态上具有轴突和树突两种突起,它们的区别构成了神经元的极性,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多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B.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C. 神经胶质细胞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
    D. 神经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神经纤维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上一层膜构成神经。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稍,神经末稍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
    【详解】A、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A正确;
    B、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正确;
    C、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是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的辅助作用的细胞,C正确;
    D、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构成一条神经,D错误。
    故选D。
    9. 自主神经系统是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组织,又称植物神经系统、内脏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它们在大脑皮层和皮层下自主神经中枢的控制下,管理各种器官的平滑肌、心脏的心肌以及腺体及其他内脏器官的活动,调节机体新陈代谢的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同一内脏生命活动时的效果一定是相反的
    B. 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内脏生命活动时是自主的,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C.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可使机体作出更精确的反应
    D. 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周围神经系统中脊神经发出的传入神经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无论是脑神经还是脊神经,均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包括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支配神经,内脏支配神经包括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同一内脏生命活动时的效果不一定是相反的,例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可以促进唾液腺的分泌,A错误;
    B、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内脏生命活动时受大脑皮层的控制,不是完全自主的,例如排尿反射,B错误;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可使机体作出更精确的反应,C正确;
    D、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周围神经系统中的传出神经,含有脑神经和脊神经,D错误。
    故选C。
    10. 优甲乐(左甲状腺素钠)是一种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其适用症说明(部分)如下。
    【适用症】适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长期替代治疗,也可用于甲状腺癌手术后的抑制及替代治疗,对乳腺癌、卵巢癌也有一定的疗效。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或垂体的病变可能会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
    B. 甲状腺完全切除的患者应根据环境变化适当调整优甲乐剂量
    C. 在饮用水中添加较大剂量的优甲乐可使小鼠神经兴奋性下降
    D. 优甲乐对乳腺癌、卵巢癌的疗效可能与其能改善下丘脑和垂体功能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详解】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的,其靶细胞是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分泌甲状腺激素,故下丘脑或垂体的病变可能会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A正确;
    B、甲状腺完全切除的患者不能分泌甲状腺激素,所以应根据环境变化适当调整优甲乐剂量,B正确;
    C、优甲乐(左甲状腺素钠)是一种甲状腺激素类药物,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在饮用水中添加较大剂量的优甲乐可使小鼠神经兴奋性增强,C错误;
    D、由于甲状腺激素具有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所以优甲乐对乳腺癌、卵巢癌的疗效可能与其能改善下丘脑和垂体功能有关,D正确。
    故选C。
    11. 在20世纪之前,激素这一概念还没有被提出,学术界普遍认为人和动物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下列关于激素的发现,描述错误的是( )
    A. 沃泰默认为切除神经后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属于神经调节
    B. 班廷之前,科学家试图通过制备胰腺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却收效甚微,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太少
    C. 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巧妙在于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D. 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中,摘除和移植睾丸实验分别运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读了沃泰默的论文,却大胆地作出另一种假设:这不是神经反射而是化学物质,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1902年,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们把狗的一段小肠剪下,刮下黏膜,将黏膜与稀盐酸混合加砂子磨碎,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同条狗的静脉中,发现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这证明他们的假设是正确的。他们把小肠黏膜分泌的这种化学物质叫做促胰液素。
    【详解】A、沃泰默认为切除神经后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属于神经调节,A正确;
    B、班廷之前,科学家试图通过制备胰腺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却收效甚微,是因为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会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所分解,B错误;
    C、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巧妙在于将小肠黏膜和盐酸混合后获得的提取液注射到血液中,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正确;
    D、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中,摘除睾丸利用了“减法原理”,移植睾丸实验运用了“加法原理”,D正确。
    故选B。
    12. 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③几乎作用于全身的靶细胞,提高其代谢速率
    B. 激素②是调节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的主要激素
    C. 含量甚微的①经过分级调节作用,可明显增加③的分泌
    D. 适量口服②可促进甲状腺分泌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中,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从而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以后,就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从而便甲状腺激素减少。这属于激素的反馈调节。
    【详解】A、③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的靶细胞,促进其细胞代谢,A正确;
    B、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是调节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的主要激素,B正确;
    C、含量甚微的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经过分级调节作用,可明显增加③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正确;
    D、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其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酶分解,失去作用,D错误。
    故选D。
    13. 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
    B. 结构③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影响胰岛A细胞的分泌
    C. 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无法排出
    D. 上图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直接参与靶细胞的代谢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糖调节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下丘脑为血糖调节中枢,该过程的反射为非条件反射,血糖调节中涉及的激素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其中胰岛素可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详解】A、 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故影响其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A错误;
    B、结构③指传出神经,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影响胰岛A细胞的分泌,B正确;
    C、胰岛A细胞属于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血管,C错误;
    D、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不直接参与靶细胞的代谢活动,对细胞的生理活动直到调节作用,D错误。
    故选B。
    14. 人体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下列关于某人从常温环境进入 0℃寒冷环境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进入寒冷环境后,人体通过神经调节直接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而增加产热
    B. 与常温环境相比,在 0℃寒冷环境中的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
    C. 皮肤感受器接受寒冷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和散热
    D. 进入寒冷环境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能够体现内分泌腺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调控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
    (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A、进入寒冷环境后,人体通过神经调节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间接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而增加产热,A错误;
    B、与常温环境相比,人在0℃寒冷环境中产热量增加,散热量也增加,从而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B错误;
    C、皮肤感受器接受寒冷刺激后产生兴奋,而后将兴奋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即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错误;
    D、寒冷刺激下,神经系统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直接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增加,这能够体现内分泌腺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调控,D正确。
    故选D。
    15. 双酚A是一种干扰内分泌的环境激素,进入机体后能通过与雌激素相同的方式影响机体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双酚A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
    B. 双酚A进入机体后会引起雌激素的分泌增加
    C. 双酚A可竞争性的与细胞膜上的雌激素受体结合
    D. 摄入过量的双酚A可能会引起儿童性早熟
    【答案】D
    【解析】
    【分析】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在激素同受体结合后,激素原本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原来激素具有的生物学效应,就叫做灭活。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详解】A、双酚A是一种干扰内分泌的环境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是不定向的,A错误;
    B、双酚A是激素,进入机体后能通过与雌激素相同的方式影响机体功能,而雌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故上述过程可能导致雌激素分泌减少,B错误;
    C、雌激素属于脂质,其受体应位于细胞膜内,C错误;
    D、摄入过量的双酚A能以雌激素相同的方式影响机体功能,故摄入过量的双酚A可能会引起儿童性早熟,D正确。
    故选D。
    16. 松果腺素是存在于从藻类到人类等众多生物中的一种激素,其生物合成受光周期的制约,夜间的分泌量比白天多5~10倍。动物分泌的松果腺素具有促进睡眠、调节时差、抗衰老、调节免疫、抗肿瘤等多项生理功能。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双目失明患者白天松果腺素的分泌明显低于正常人
    B. 老年人睡眠质量下降、睡眠障碍加剧可能与松果腺素分泌减少有关
    C. 经常熬夜玩手机的青少年,松果腺素的分泌减少,可导致免疫力下降
    D. 动物的昼夜节律可能与松果腺素含量的日周期性变化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题意可知,松果腺素夜间的分泌量比白天多5~10倍,据此推测光照抑制松果腺素分泌,动物分泌的松果腺素具有促进睡眠、调节时差、抗衰老、调节免疫、抗肿瘤等多项生理功能。
    【详解】A、松果腺素夜间的分泌量比白天多5~10倍,据此推测光照抑制松果腺素分泌,因此双目失明患者不能感受光,白天松果腺素的分泌明显高于正常人,A错误;
    B、松果腺素具有促进睡眠的生理功能,因此老年人睡眠质量下降、睡眠障碍加剧可能与松果腺素分泌减少有关,B正确;
    C、光照能抑制松果腺素分泌,松果腺素能调节免疫功能,经常熬夜玩手机的青少年,感受光较多,松果腺素的分泌减少,可导致免疫力下降,C正确;
    D、松果腺素具有调节时差功能,因此动物的昼夜节律可能与松果腺素含量的日周期性变化有关,D正确。
    故选A。
    17. “春寒料峭,冻杀年少”。早春时节气温变化大,人体免疫力下降,流感病毒容易乘虚而入,使人患上感冒,甚至“发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受到寒冷刺激,参与体温调节的传出神经只有内脏运动神经
    B. 感冒“发烧”持续 38.5 ℃不退的原因是产热量高于散热量
    C. “退烧”时,机体主要通过毛细血管舒张、出汗增多来增加散热
    D. 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人体从感冒发烧恢复到身体健康
    【答案】C
    【解析】
    【分析】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温度稳定时,产热等于散热,温度上升时,产热大于散热,温度下降时,产热小于散热。
    【详解】A、寒冷环境下,参与体温调节的传出神经中既有躯体运动神经(使骨骼肌战栗),也有内脏运动神经(使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A错误;
    B、温度稳定在38.5℃,此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
    C、“退烧”时,散热增加,机体主要通过毛细血管舒张、出汗增多来增加散热,C正确;
    D、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使人体从感冒发烧恢复到身体健康,D错误。
    故选C。
    18. 雄性体能上往往强于雌性,某兴趣小组猜测是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能增强肌肉力量。为探究睾丸分泌雄性激素的机理和确定雄性激素能增强肌肉力量,用一批幼鼠做了如下实验:
    根据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处的处理应该是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B. 组别1不做处理,是对照组,可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 根据实验可知: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睾丸发育和分泌雄性激素,从而增强肌肉力量
    D. 根据实验可知: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睾丸分泌雄性激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性激素的调节过程与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相同,即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性腺激素→性腺→性激素,同时性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依据该过程,再根据实验设计的原则完善实验步骤,并合理解释实验现象。
    【详解】A、第1组是不做处理,第3和第4组都是切除垂体,而且分别注射了适量的雄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则A处切除垂体,同时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不注射任何激素,A正确;
    B、组别1不做处理,为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排除无关变量干扰,B正确;
    C、根据1、2、3、4组对比可知: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睾丸发育和分泌雄性激素,从而增强肌肉力量,C正确;
    D、实验未能体现出下丘脑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19. 生理学家贝尔纳指出,所有的生命机制不论如何变化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在内环境中保持生命条件的稳定。图表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图中的字母代表体液,数字代表物质。下列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①②③中均存在调节生命活动的信号分子
    B. 图中的信息分子均和酶一样作用后就失活
    C. 若③表示抗体,则其在 A、B、C 中均可被检测到
    D. 若①表示甲状腺激素,其可通过体液运输影响②的分泌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血浆,B表示组织液,C表示淋巴液;①表示激素,②表示神经递质,③表示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详解】A、①②③中均存在调节生命活动的信号分子,①中信号分子为激素,②中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③中信号分子可为细胞因子等,A正确;
    B、酶作用后不会失活,可以多次重复使用,B错误;
    C、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和淋巴液中,因为A血浆、B组织液和C淋巴液这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因此若③表示抗体,则在A、B、C中均可检测到,C正确;
    D、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若①表示甲状腺激素,可通过体液运输影响②神经递质的分泌,D正确。
    故选B。
    20. 下丘脑在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激素a为胰高血糖素,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可通过交感神经增加其分泌量
    B. 若激素a为胰岛素,a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也可促进非糖物质转变为糖
    C. 若腺体B为性腺,当血液中的b含量下降时,会促进下丘脑释放促性腺激素作用于腺体 B
    D. 若大量出汗,则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垂体合成并释放的激素c增加
    【答案】A
    【解析】
    【分析】血糖调节的过程:血糖浓度升高,刺激机体产生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吸收、摄取和利用葡萄糖,血糖浓度降低,机体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
    【详解】A、若激素a为胰高血糖素,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正确;
    B、若激素a为胰岛素,a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也可促进葡萄糖转变为非糖物质,B错误;
    C、若腺体B为性腺,当血液中的b含量下降时,会促进下丘脑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C错误;
    D、由图可知,激素c为抗利尿激素,若大量出汗,则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D错误。
    故选A。
    21. 免疫调节是人体内的护卫队,日夜巡视,紧张有序,让“非己”成分销声遁迹,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常见的有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B. 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二者都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C.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D. 人体识别并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这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
    【详解】A、溶菌酶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物质,如泪腺细胞,A错误;
    B、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二者都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B正确;
    C、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作用范围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正确;
    D、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D正确。
    故选A。
    22. 抗体会与入侵的病原体结合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过程可以发生在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内部
    B. 一个病原体可结合多个不同抗体,一个抗体也可结合多个不同抗原
    C. 机体发生图示过程说明病原体已经突破了非特异性免疫的防御机制
    D. 抗体 A、B、C 可以由同一个浆细胞合成并分泌
    【答案】C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②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③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④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⑤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⑥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详解】A、抗体是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不会进入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内部,A错误;
    B、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一个病原体与多个抗体结合有利于病原体被吞噬清除,但一个抗体只能结合一种抗原,B错误;
    C、特异性免疫是第三道防线,在非特异免疫没有消灭病原体后发挥作用,图示过程说明病原体已经突破了非特异性免疫的防御机制,C正确;
    D、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抗体A、B、C不同,不可能由同一个浆细胞合成并分泌,D错误。
    故选C。
    23. 在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其中包括作为分子标签来起作用的一组蛋白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体细胞膜上的分子标签和病毒上的分子标签都具有特异性
    B. 免疫细胞都能通过受体特异性的识别人体细胞和病毒或细菌
    C. 细胞因子能促进有关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加强有关免疫细胞的免疫功能
    D. 免疫细胞识别并攻击病毒的过程既有体液免疫,又有细胞免疫
    【答案】B
    【解析】
    【分析】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通过促进相关免疫细胞增值分化,加强免疫功能。
    【详解】A、不同细胞膜上的分子标签不同,具有特异性,A正确;
    B、免疫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通过受体特异性的识别人体细胞和病毒或细菌,而浆细胞不能识别病毒或细菌等,B错误;
    C、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有关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加强有关免疫细胞的免疫功能,C正确;
    D、病毒属于细胞内寄生,因此免疫细胞识别并攻击病毒的过程中既有体液免疫,又有细胞免疫,D正确。
    故选B。
    24. 如图表示人体初次接触某种病原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表示细胞,甲和乙表示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所示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病原体
    B. 细胞①是B 细胞,它的活化需要病原体和物质甲两个信号的刺激
    C. 细胞④是浆细胞,在图示过程中还可以由记忆 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D. 物质乙为抗体,只能由细胞④产生并分泌,可以与病原体结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该图表示的是体液免疫的过程,①为抗原呈递细胞,②为辅助性T细胞,③为B细胞,④为浆细胞,甲为细胞因子,乙为抗体。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①为抗原呈递细胞,②为辅助性T细胞,③为B细胞,④为浆细胞,其中浆细胞不能识别病原体,抗原呈递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病原体,A错误;
    B、细胞③是B 细胞,它的活化需要病原体和物质甲两个信号的刺激,B错误;
    C、题干信息:题图是人体初次接触某种病原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该过程中④浆细胞,不能由记忆 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只能由③细胞增殖分化形成,C错误;
    D、抗体是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故物质乙为抗体,只能由细胞④产生并分泌,可以与病原体结合,D正确。
    故选D。
    25. 科研小组研究发现某中药对细菌性肺炎有缓解效果,为探究该药物对细菌性肺炎的缓解作用是否与免疫功能的增强有关,小组对患细菌性肺炎小鼠进行不同灌胃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的吞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B. 各组实验小鼠在年龄、性别、生理状况等方面要相同或相似
    C. 该实验可证明患细菌性肺炎会使小鼠的吞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数量下降
    D. 该药物既能增强小鼠的特异性免疫,也能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C
    【解析】
    【分析】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包括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和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详解】A、免疫细胞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实验中的吞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A正确;
    B、本实验要探究某种中药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自变量为是否具有中药处理,所以各组实验小鼠在年龄、性别、生理状况等方面为无关变量,需要相同或相似,B正确;
    C、该实验并未对比患细菌性肺炎和正常小鼠的吞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数量,所以不能证明患细菌性肺炎会使小鼠的吞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数量下降,C错误;
    D、吞噬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可参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使用该药物后吞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相对数量均增加,所以该药物既能增强小鼠的特异性免疫,也能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 50分)
    26. 人体水盐代谢平衡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研究人员为了探究运动中机体维持水盐平衡的机制,让若干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以 10km/h 的速度跑步 1h,采集志愿者运动前、中和后的血液与尿液样本,测定相关指标(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中的数据显示,与尿液相比,血浆的各项指标相对稳定。原因是血浆属于内环境,机体可通过_____、体液调节和_____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参与形成人体血浆渗透压的离子主要是_____。
    (3)运动中,尿液中 Na+浓度降低,是因为_____(填结构名称)加强了钠的重吸收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对_____的重吸收,使得尿液渗透压升高。
    (4)为探究上表数据变化的原因,测定了自运动开始 2h 内血浆中醛固酮(由_____分泌)和抗利尿激素(由_____释放)的浓度。结果发现,血浆中 2 种激素的浓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析激素浓度下降的可能原因包括_____(答出 2 点即可)。
    (5)进一步实验发现,与运动前相比,运动后血容量(参与循环的血量)减少,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由此可知,机体水盐平衡调节途径为_____(将以下选项排序: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②肾脏的重吸收等作用增强;③血容量减少;④尿液浓缩和尿量减少),使血浆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
    【答案】(1) ①. 神经调节 ②. 免疫调节
    (2)Na+和Cl- (3) ①. 肾小管、集合管 ②. 水
    (4) ①. 肾上腺皮质 ②. 垂体 ③. (经调节后血浆渗透压下降)激素的分泌减少;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
    (5)③①②④
    【解析】
    【分析】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促进钾的分泌,从而维持水盐平衡;而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量,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维持水平衡。
    【小问1详解】
    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需要依靠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维持。
    【小问2详解】
    参与形成人体血浆渗透压的离子主要是Na+和Cl+。
    【小问3详解】
    运动中,尿液中Na+浓度降低,是因为肾小管、集合管加强了保钠排钾的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对水的重吸收,使得尿液渗透压升高。
    【小问4详解】
    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是由神经垂体释放的。血浆中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浓度下降的原因是从来源分析,运动后由于机体的负反馈调节,激素的分泌减少;从去路分析,激素作用后即被灭活,导致分解增加,进而使激素浓度下降。
    【小问5详解】
    与运动前相比,运动后血容量(参与循环的血量)减少,机体为了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脏的重吸收等作用,进而引起尿液浓缩和尿量减少,使血浆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因此排序是③①②④。
    27. 如图为人体的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反射弧较为简单的是_____(填“缩手反射”或“膝跳反射”),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以_____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经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图甲所示反射的效应器是指_____。直接刺激图中⑥处也能引起缩手反应,该过程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图示缩手反射中,手被钉刺后立即缩回,并不是在感觉到痛后才缩回,这个事实说明调节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在检查膝跳反射时,如果测试者事先告诉受试者,受试者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抵制或加强这一反射,这说明_____。
    (3)如果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收缩),由此可见甘氨酸属于_____(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可存在于图乙[ ]_____中,通过_____方式释放后进入突触间隙,进一步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_____(填“Na+”或“Cl-”)内流,随后神经递质会被迅速_____。
    【答案】(1) ①. 膝跳反射 ②. 电信号(神经冲动、局部电流) ③.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 ④. 不属于
    (2) ① 脊髓 ②. 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或大脑皮层)调控
    (3) ①. 抑制 ②. ①突触小泡 ③. 胞吐 ④. Cl- ⑤. 降解或回收
    【解析】
    【分析】由图乙可知,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前膜,③是受体,④是突触后膜,⑤是突出间隙。
    【小问1详解】
    从图中信息可知,人体的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最简单,仅由两个神经元组成;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以电信号(神经冲动、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经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图甲所示反射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人体的缩手反应的反射弧结构复杂,仅刺激⑥处科员产生缩手反应,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过程不属于反射。
    【小问2详解】
    缩手反应的神经中枢是脊髓;人脑中的高级中枢对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因此受试者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抵制或加强这一反射,这说明膝跳反射受大脑皮层控制。
    【小问3详解】
    无甘氨酸肌肉会发生痉挛(收缩),有甘氨酸肌肉就会舒张,所以甘氨酸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由图可知,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前膜,③是受体,④是突触后膜,⑤是突出间隙,神经递质都在于①突触小泡中,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进入⑤突出间隙,进一步作用于突触后膜与③受体特异性结合,因此氯离子内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随后神经递质会被迅速降解或回收。
    28. 每年入秋以,国内几乎都会爆发了以肺炎支原体为主要病原体的呼吸道疾病。肺炎支原体是一种胞内寄生菌,感染人体后引起的典型症状有头痛、咽痛、疲乏、干咳等,持续 3 周左右。人在初次和再次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机体内的各项免疫指标(IgM 和 IgG 表示两种主要抗体)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 B 细胞和 T 细胞成熟的场所分别是_____,抗体的具体作用是_____。据图分析,再次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抗体是_____(填“IgG”或“IgM”)。
    (2)图中的 T 细胞是一类淋巴细胞的总称,其中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裂解靶细胞的 T 细胞是_____。机体针对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中,T 细胞数量与总抗体量存在正相关,原因是_____。
    (3)与初次免疫相比,再次免疫的潜伏期较短,且患病程度较轻,请从体液免疫的角度解释主要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骨髓、胸腺 ②. 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抑制病原体(支原体)的增殖及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③. IgG
    (2) ①. 细胞毒性T细胞 ②. 辅助性T细胞能够传递信息并激活B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3)再次免疫中,记忆B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更快、更强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初次免疫时,IgM浓度迅速增加并最先达到峰值,IgG的浓度随后增加并达到峰值,且两种抗体的峰值相差不明显。再次免疫时,IgG的含量迅速上升,其峰值明显高于IgM,说明再次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IgG。再次免疫时,免疫反应之所以快而强,是因为在同种抗原的再次刺激下,记忆B细胞或记忆T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前者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进而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二后者产生大量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
    【小问1详解】
    人体内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抗体的具体作用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抑制病原体(支原体)的增殖及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由图可知,在再次免疫的过程中,IgG含量迅速上升,其峰值明显高于IgM,由此可知,再次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抗体是IgG。
    【小问2详解】
    在细胞免疫的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在体液免疫的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能够传递信息并激活B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因此机体针对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中,T细胞数量与总抗体量存在正相关。
    【小问3详解】
    与初次免疫相比,再次免疫中,记忆B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同时,记忆T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特异性免疫反应更快、更强,因此再次免疫的潜伏期较短,且患病程度较轻。
    29. 为验证热量限制是改善糖尿病的有效手段,研究人员利用健康小鼠和糖尿病模型鼠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取一定数量的健康小鼠,编号为甲组;另选取一定数量的糖尿病模型鼠随机均分为乙、丙两组。
    ②分组处理。处理方法有正常饮食和间歇性热量限制(进食一周低热量食物,再正常饮食一周,交替重复)。
    ③检测,结果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健康小鼠进食后血糖浓度_____(“升高”或“降低”),直接刺激_____细胞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胰岛素发挥调节作用具有的特点包括_____(至少答两项)。
    (2)三组中,作为对照组的是_____。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乙组的处理方法为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间歇性热量限制改善糖尿病的机理是_____。
    (4)研究表明,在人体血管壁等处存在着感受血糖浓度变化的感受器,血糖调节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请用文字和箭头,补充完整血糖升高后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使血糖恢复正常的概念模型:血糖浓度升高→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_____→血糖浓度恢复正常。
    【答案】(1) ①. 升高 ②. 胰岛B ③. 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信使传递信息
    (2) ①. 甲、丙 ②. 间歇性热量限制
    (3)间歇性热量限制使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从而降低血糖
    (4)下丘脑血糖平衡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肝细胞、肌细胞等靶细胞
    【解析】
    【分析】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血糖平衡的调节,也就是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使其处于平衡状态。
    激素调节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来传递信息;虽然微量,但在发挥作用时却很高效。
    【小问1详解】
    健康小鼠进食后增加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其分泌胰岛素的量明显增加,调节血糖浓度的平衡。胰岛素是激素的一种,具有激素调节作用的特点: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来传递信息;虽然微量,但在发挥作用时却很高效。
    【小问2详解】
    三组中,作为对照组的是甲和丙,甲是健康鼠的空腹血糖和肝糖原的对照标椎,丙是糖尿病鼠正常饮食的对照标椎;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乙组为实验组,处理方法为改善糖尿病的有效手段即间歇性热量限制(进食一周低热量食物,再正常饮食一周,交替重复)。
    【小问3详解】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间歇性热量限制改善糖尿病的机理是间歇性热量限制使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从而降低血糖。
    【小问4详解】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浓度升高时通过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感受血糖变化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肝细胞、肌细胞等靶细胞→血糖浓度恢复正常。组别
    手术处理方法
    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睾丸平均重量(g)
    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平均后腿蹬力(N)
    1
    不做处理
    5.8
    285
    2
    A
    3.7
    187
    3
    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雄性激素
    3.4
    276
    4
    切除垂体,同时定期
    注射适量促性腺激素
    5.6
    281
    指标
    状态
    血浆渗透压(mOsm/L)
    血浆Na+浓度(mml/L)
    血浆 K+浓度(mml/L)
    尿渗透压(mOsm/L)
    尿 Na+浓度(mml/L)
    尿 K+浓度(mml/L)
    运动前
    289.1
    1390
    4.3
    911.2
    242.4
    40.4
    运动中
    291.0
    141.0
    4.4
    915.4
    206.3
    71.1
    运动后
    289.2
    139.1
    4.1
    1005.1
    228.1
    72.3

    相关试卷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文件包含高二上半期考试生物pdf、高二上半期考试生物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生物试题docx、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