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末备考复习分类真题(原卷+答案与解释)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全国通用
专题07 记叙文阅读 (二)【解释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真题分类复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7 记叙文阅读 (二)【解释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真题分类复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共29页。
同学们准备借助“预学笔记”学习散文,请你参与,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父亲头上的雪
李柏林
①那年冬天,雪下得比往年的大一些。那是父亲人生中最让他感到高兴的一场雪——我就是在那个下雪天出生的。父亲一大早去找医生,在大雪里踉踉跄跄地奔行,雪花落在父亲的头发上,他丝毫没有察觉。就这样,在漫天的雪花中,我开始了与父亲的故事。
②那时,父亲在村小教书,收入微薄。一家人住在学校的一间简陋的安置房里。单凭父亲的收入是根本养不了一家人的,生活中很多东西只能靠赊账才能买来。父亲每到年关便开始发愁,可是,他一个师范毕业的老师,除了舞文弄墨别的也不会。于是,在快过年的时候,他想到了卖春联。
③父亲开始在学校一间闲置的屋子里“创业”。他买来红纸,用刀裁好,然后便开始写了。因为白天要去卖春联,所以他只能晚上写。他经常写到半夜,就在那间屋子里披着外套睡去。我早晨去那间屋子玩,就会看见凝固的墨水,还有地上晾干的春联。
④天气晴好时,父亲去集市摆摊卖春联;如果碰到雨雪天,就只能收摊。摆摊就是看天吃饭。可是,他总不能因为坏天气就在屋子里耗上一天。于是,父亲找来蛇皮袋,背着他的那些春联,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去卖。一副春联很便宜,可是父亲翻山越岭,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却是十分辛苦的。
⑤等到父亲回来时,天已经黑了。他带着满身风寒站在门外,全身都是雪。A.他把蛇皮袋放下,然后在外面跺掉脚上的雪,拍打掉身上的雪。我在屋里笑着说:“呀,爸爸变成白头发的老爷爷了。”父亲笑着回应:“那我给你变个魔术马上变成黑头发。”他用毛巾拍掉头上的雪,头发也从花白变成湿润的黑色。
⑥刚上学的那个暑假,我特别喜欢出去玩。但是平日里操劳的父亲,总想在中午休息会儿,又害怕我出去乱跑,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父亲会在午休的时候喊我去给他拔白发,十根一毛钱。我刚上一年级,这样既可以锻炼我数数能力,又可以让我不乱跑,可谓一举两得。而对我来说,这是赚零花钱的最好方式。
⑦那时父亲才30来岁,已经有白发了,可这成了我的“生财之道”。我在父亲的黑发里寻找着白发,将白发一根根地拔下来。有时候,我看见在头发里有好几根白发,便兴奋起来。有时候,我会将两根一起拔掉,然后哈哈大笑。经过多次试验,我找到拔白发的窍门,比如后脑勺的头发拔起来最疼,头顶上的头发拔起来最容易。每次拔完,我都要炫耀一番我的“战果”,而父亲总是淡淡地笑着,其中有包容、有疲惫。
⑧后来上了初中,我不好意思再拔父亲的白发,我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少了。
⑨一个下雪天,父亲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学校接我。因为成绩不好,我沉默着。他让我在车子的后座上撑着伞,又说:“你别挡住我的视线,雪天路滑。”B.我坐在后座,看着自行车在雪地上留下一道痕迹,看着他在风雪中头发开满白色的花。我忘了在哪一刻,我发现有些雪花是拍不掉的,有些风霜永远地留在了他的头上。
⑩如今,我已经大学毕业。父亲不用再为了我四处奔波,不用在下雪天骑着自行车带我回家,也不用为了让我不乱跑,想出拔白发的法子,更不会因为我的成绩不好,在一场大雪中那样沉默。但他还是会像以前一样,上完课后小跑回家,在门口停下,跺跺脚上的雪,把帽子取下来拍拍上面的雪。可是那白发终究不像从前那样,拍一拍就变成黑发。那些雪花再也拍打不掉,那些风霜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⑪可每当想起那些被我拔掉的白发,我的心里就会下一场雪。
(选文有删改)
借助预学笔记,完成下面任务。
【思考探究】
1.请按文章顺序将预学笔记中“梳理摘抄”部分补充完整。
2.仿照示例,从A处或B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
示例:父亲一大早去找医生,在大雪里踉踉跄跄地奔行,雪花落在父亲的头发上,他丝毫没有察觉。
朗读设计:朗读时应重读“踉踉跄跄”“奔行”。这两个词语运用动作描写,“踉踉跄跄”表现父亲雪天赶路的艰难,“奔行”写出父亲在听闻我降生时心情的急迫,表现出父亲喜悦激动的心情。
答:我选择 句,
【解答困惑】
3.综合以上思考探究,回答预学笔记中的疑惑:标题“父亲头上的雪”有何作用?
【迁移拓展】
4.成长是由“不懂”到“懂得”的过程。读完文章,小南将自己最有感触的句子摘录到阅读笔记中。请你说出这两段文字中,“后来的我”分别懂得了什么?并选择一个谈谈对你产生的影响。
摘录一:
如今,我已经大学毕业。父亲不用再为了我四处奔波,不用在下雪天骑着自行车带我回家,也不用为了让我不乱跑,想出拔白发的法子,更不会因为我的成绩不好,在一场大雪中那样沉默。
——李柏林《父亲头上的雪》
摘录二: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答案】
1.(1)雪天中父亲卖春联 (2)刚上学的那个暑假 (3)沉默
2.示例:选择A句, 这个句子运用动作描写“放”“跺”和“拍打”表现积雪之多,天气的寒冷。朗读时重读这些词语,可以衬托出父亲外出卖春联的辛苦不易。
示例:选择B句,这个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风雪落在父亲头发上的样子,比作树上开满了白色的花,生动形象地刻画父亲艰辛持家的形象,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心疼。朗读时重读“开满”一词,可以表现父亲白发的繁多。表达我的愧疚之情。
3.①“父亲头上的雪”是全文的线索。②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一语双关,表面上是指冬天的白雪落在父亲头发上。蕴含的言外之意是父亲头上不再能一根根拔去的白发,让我意识到随着自己的长大,父亲正在逐渐老去。④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的白发比作落在头上的雪。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的衰老。⑤点明主旨,表达我对父亲逐渐老去的哀痛与无奈。
4.①选文中的父亲为了维系生计,在寒冷的雪天还要不远千里地出去卖春联,后来的“我”读懂了父亲内心对儿子这份深深的爱。②《秋天的怀念》中,后来的“我”读懂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重拾面对残缺生命的信心。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不仅养育我们的身体,还培养我们的精神和品格。我们要感恩父母的养育恩情,不辜负他们的付出和期望,努力成长为家庭和社会的栋梁。
【解析】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根据题干“时间关键词:那时,父亲在村小教书”提示,找到第②段“他一个师范毕业的老师,除了舞文弄墨别的也不会。于是,在快过年的时候,他想到了卖春联”可知:那时,父亲在村小教书,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就去卖春联。根据题干“‘我’与父亲的故事:父亲让我拔白发”“父亲的表现:包容而疲惫地笑着”提示,找到第⑥段“刚上学的那个暑假,我特别喜欢出去玩”“父亲会在午休的时候喊我去给他拔白发,十根一毛钱”,可知:刚上学的那个暑假,父亲会在午休的时候喊我去给他拔白发。根据题干“时间关键词:后来上了初中”“‘我’与父亲的故事:父亲接成绩不好的我回家”提示,找到第⑨段“一个下雪天,父亲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学校接我。因为成绩不好,我沉默着。他让我在车子的后座上撑着伞”,可知:后来上了初中,“我”因为成绩不好,父亲对此沉默。
2.本题考查朗读句子。A句“他把蛇皮袋放下,然后在外面跺掉脚上的雪,拍打掉身上的雪”,此处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如“放下”“跺掉”“拍打”的动作,生动形象的表现父亲将身上的雪抖下来的情景。这个句子运用动作描写“放”“跺”和“拍打”表现积雪之多,天气的寒冷。朗读时重读这些词语,可以衬托出父亲外出卖春联的辛苦不易。结合第④段“父亲找来蛇皮袋,背着他的那些春联,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去卖。一副春联很便宜,可是父亲翻山越岭,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却是十分辛苦的”,第⑤段“天已经黑了。他带着满身风寒站在门外,全身都是雪”,可知:年底天气很恶劣,父亲要翻山越岭去卖春联,重读这些动词,能体现父亲为了家人而劳碌奔波的艰辛,即使遭遇再恶劣的环境,也依旧迎难而上。
B.句“我坐在后座,看着自行车在雪地上留下一道痕迹,看着他在风雪中头发开满白色的花”,此句采用比喻手法。把“父亲头发上的风雪”比作“白色的花”。结合第⑤段“他把蛇皮袋放下,然后在外面跺掉脚上的雪,拍打掉身上的雪。我在屋里笑着说:‘呀,爸爸变成白头发的老爷爷了。’父亲笑着回应:‘那我给你变个魔术马上变成黑头发。’他用毛巾拍掉头上的雪,头发也从花白变成湿润的黑色”,第⑨段“一个下雪天,父亲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学校接我。因为成绩不好,我沉默着”“我忘了在哪一刻,我发现有些雪花是拍不掉的,有些风霜永远地留在了他的头上”,第⑩段“在门口停下,跺跺脚上的雪,把帽子取下来拍拍上面的雪。可是那白发终究不像从前那样,拍一拍就变成黑发。那些雪花再也拍打不掉,那些风霜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可知:白色的花指的不仅是落在父亲头上的雪花,还有的是长在父亲头上的白发。写出父亲因生活辛苦而早生白发的状态,也流露出“我”对父亲的关注和心疼。作者巧用动词“开满”,表现父亲为家操劳,头上长满了白发,表达了“我”的惭愧之情。重读“开满”表现“我”为父亲的艰辛而心疼。
3.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第①段“父亲一大早去找医生,在大雪里踉踉跄跄地奔行,雪花落在父亲的头发上,他丝毫没有察觉”,第⑤段“他把蛇皮袋放下,然后在外面跺掉脚上的雪,拍打掉身上的雪。我在屋里笑着说:‘呀,爸爸变成白头发的老爷爷了。’父亲笑着回应:‘那我给你变个魔术马上变成黑头发。’他用毛巾拍掉头上的雪,头发也从花白变成湿润的黑色”,第⑨段“一个下雪天,父亲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学校接我。因为成绩不好,我沉默着”“我忘了在哪一刻,我发现有些雪花是拍不掉的,有些风霜永远地留在了他的头上”,第⑩段“在门口停下,跺跺脚上的雪,把帽子取下来拍拍上面的雪。可是那白发终究不像从前那样,拍一拍就变成黑发。那些雪花再也拍打不掉,那些风霜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可知:“雪”既指自然界的白雪,也暗指父亲头上的的白发,采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表现表现了父亲为了“我们”家辛苦操劳,而早生华发的故事,表现“我”对父亲逐年衰老的心痛。“雪”也是文章的叙事线索。
结合第⑦段“那时父亲才30来岁,已经有白发了”“每次拔完,我都要炫耀一番我的‘战果’,而父亲总是淡淡地笑着,其中有包容、有疲惫”,第⑨段“我坐在后座,看着自行车在雪地上留下一道痕迹,看着他在风雪中头发开满白色的花”,第⑩段“可是那白发终究不像从前那样,拍一拍就变成黑发。那些雪花再也拍打不掉,那些风霜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第⑪段“可每当想起那些被我拔掉的白发,我的心里就会下一场雪”,可知:文章把“父亲头上的白发”比作“雪花”,生动形象的表现父亲为了家庭奔波劳碌而日渐衰老的情态,表现“我”对父亲的心疼。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和内容拓展。根据“摘录一:如今,我已经大学毕业。父亲不用再为了我四处奔波”找到第④段“于是,父亲找来蛇皮袋,背着他的那些春联,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去卖。一副春联很便宜,可是父亲翻山越岭,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却是十分辛苦的”,第⑤段“他把蛇皮袋放下,然后在外面跺掉脚上的雪,拍打掉身上的雪。我在屋里笑着说:‘呀,爸爸变成白头发的老爷爷了。’父亲笑着回应:‘那我给你变个魔术马上变成黑头发。’他用毛巾拍掉头上的雪,头发也从花白变成湿润的黑色”,可知:父亲为了家里人生活而想出在年关卖春联的主意,他翻山越岭冒着大雪卖春联,表现他为家人而不辞劳苦的精神品质。
结合“摘录一:不用在下雪天骑着自行车带我回家,也不用为了让我不乱跑,想出拔白发的法子,更不会因为我的成绩不好,在一场大雪中那样沉默”,找到第⑥段“父亲会在午休的时候喊我去给他拔白发,十根一毛钱。我刚上一年级,这样既可以锻炼我数数能力,又可以让我不乱跑”,第⑦段“我在父亲的黑发里寻找着白发,将白发一根根地拔下来。有时候,我看见在头发里有好几根白发,便兴奋起来。有时候,我会将两根一起拔掉,然后哈哈大笑”“每次拔完,我都要炫耀一番我的‘战果’,而父亲总是淡淡地笑着,其中有包容、有疲惫”,第⑨段“一个下雪天,父亲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学校接我。因为成绩不好,我沉默着”“我忘了在哪一刻,我发现有些雪花是拍不掉的,有些风霜永远地留在了他的头上”,可知:父亲为了“我”操劳,他为了让“我”安心在家,便让“我”拔他头上的白发,会因为“我”的成绩而沉默,这几个“不用”表现“我”长大后理解父亲的艰辛,理解父亲倾注在“我”身上无微不至的关爱。
“摘录二: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其中“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表现了母亲对“我”和妹妹的的嘱托就是让“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强活下去的信念。表现“我”对母亲的迟到的理解的愧疚。
选择其中一个,围绕“自己读懂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来谈影响即可。
示例:父母总是默默关注我们的成长,他们就像指明灯一样指引我们向着正确的人生道路,虽然有时候他们很唠叨,但是这一切都是源自对我们的爱,我要感谢父母,感谢他们无私的关爱。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各题。
手艺的江湖
①大雨初歇,我拎着要修的鞋子出门了,才发现老鞋匠的摊位上空空荡荡,只能失望地往回走。忽见20米开外,一个修自行车的师傅正在翻转自行车,准备把漏气的轮胎卸下来。我便问他:“鞋子开胶了,急寻老鞋匠来修,你可知道老鞋匠什么时候出摊吗?”
②修车师傅打量着我手里的鞋,断然说道:“你这双鞋,他弄不来。老鞋匠原来在钢厂工作,手劲儿过人,修鞋多半是挤完502胶,像捏饺子皮似的,用力把脱胶的鞋帮捏拢了。你这鞋帮子将来还得开裂,想永不开胶,得缝一圈麻线……”听这意思,他才是民间的一个修鞋高人。
③反正我也不赶时间,索性坐下来等他修完车,再帮我修鞋。只见他准备了半盆水,将自行车轮胎一段段搁在搪瓷盆里找漏点,找到漏点后,将小片胶皮在喷着蓝火的电枪上烤软了,再严严实实地补在漏点上。接着,他用电动磨轮在补漏点附近小心锉磨,就像给美人遮瑕一样,让轮胎平滑匀整,看不出任何补漏痕迹。
④老鞋匠带着大茶瓶子,晃晃悠悠地来了!修车师傅主动打招呼说:“不好意思啊,抢了你的生意。你还没有吃午饭吧,我那保温瓶里有饺子,你弟妹包的,先吃了再蹲守生意吧。”
⑤修车师傅的修鞋功夫果然到家,我穿了缝牢的鞋,感觉他的手艺高超,就陆续把家里的鞋子带去修。修车师傅的脾气并不好,我在等待修鞋的过程中,经常会看到他训斥来修鞋、修车的人。他会抛出一团白棉线,对来修车的人说:“快去打盆水,把你的车子擦亮了,我再帮你修。看看你,车子从来不保养,都脏成什么样了。我小时候,一辆二八大杠凤凰自行车,享受的是家人待遇。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鞋子是鞋子,车是车。要知道,你这么薄情,物件儿也不会跟你多久。”
⑥那些来修车的人倒也不恼,蹲坐在小马扎上,擦起自己的车子来。也许,让人低头的不仅是修车师傅那张饱经世事的脸,还有什么都难不倒他的扎实手艺。如今来修自行车的人,都骑着数千元的碳钢山地车、竞速自行车,还有可以在半空中拨转车头、脱手斗技的小轮车,对,就是在奥运会上可以争金夺银的小轮车。修车师傅修好了他们的特技小轮车,小伙子们还会在附近的高坡和台阶上来一段表演。修车师傅也津津有味地欣赏起来,还拿起手机追拍视频。
⑦修车师傅在这里摆摊30年了,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仿佛是他的对手,一直在领跑,绝不肯让他待在舒适圈里。一开始,他只会开锁配钥匙,后来,城市居民家里纷纷换上了指纹锁和密码锁,配钥匙的活就少了,这迫使他开始学起修车。刚上手时他只会修自行车,后来出现各种共享单车,需要修理的普通自行车少了,这又迫使他去学习修理各种竞技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我看到,这些年瞬息万变的社会潮流,如对手一样提拎着他,逼他进步,最终让他支棱起所有的精气神。
⑧城市的版图越来越大,有些人上班连骑电动车也吃力了,只能改坐地铁。他终于开始学修鞋了。从前,修鞋子也简单,无非是鞋子开胶了,要上点胶,用力捏拢;或者,鞋跟磨歪了,钉个鞋跟。如今修鞋子的活计可复杂了,有的鞋面上绣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晶钉珠与丝缎花纹,被姑娘不小心剐坏了一小块儿,就得找织补匠。修车师傅立刻坐上小马扎,手绘地图,让急着修鞋的人去某银行24小时自助点门口,找那个长年蹲守的织补大嫂。
⑨修车师傅说:“她在咱们这座城市的活儿数第一,手头光是攒的丝线就有上百种,放心吧,她肯定能把你这鞋修好。”我笑着插言:“哪天您也学会织补手艺,就像脱口秀演员既会唱跳,又会弹吉他,还会演小品和说相声一样,您就能把这一带的活儿全包下来。”师傅大笑着回应说:“没了对手,这日子多没意思啊。这就好比令狐冲不见了东方不败,乔峰不见了游坦之,张无忌不见了玄冥二老,那还有啥意思?”
⑩修车师傅有这个胸襟,我完全相信。我亲眼见这修车师傅的工具柜里,放着一摞金庸的书,这些书都被翻得起了毛边儿。因此,武侠的江湖是一个什么样的互为掣肘又互为激励的形态,手艺的江湖又该是一个怎样的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的状态,他心里可明白得很呢。我自从认识他,亲眼看到他把自己忙不过来的生意,让给旁边的老修鞋匠,也经常听到他的修车铺在黄昏时分播放贝多芬的音乐。他买了两个便宜的音响,放在修车铺的左右,有时放的是《英雄交响曲》,有时是《田园交响曲》,有时又是《月光奏鸣曲》。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位在繁华市井中过着田园生活的平凡英雄,无论生活如何波澜起伏,他都不怵,有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英雄气概。他从未被这世界层出不穷的变化击倒,反而越挫越勇,十八般手艺傍身。
⑪每当我被生活中的变化逼到墙角,每当我气馁之时,他那双被皱纹包围的明亮眼睛就跳出来注视我,给我无尽的勉励。
(选自《读者》2021年第23期)
5.第⑩段中,作者将修车师傅看作是平凡英雄。根据全文,作者这样想的理由是什么?
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他在补漏点附近细心地锉磨,就像给美人遮瑕一样,让轮胎平滑匀整,看不出任何补漏痕迹。
7.阅读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发挥你的想象,把那些修车的人的心理活动写下来。(不少于50字)
8.请结合文章,分析标题“手艺的江湖”的作用。
9.如何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修车师傅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请结合全文和生活经历简要谈谈其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启示。
【答案】
5.①他敢说敢做,批评修车人,气概豪爽。②他尊重对手,有着大气的英雄品质。③无论生活如何波澜起伏,他都不怕,能够改变自己、勇敢面对。(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6.①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他在补漏点附近细心地锉磨的动作比喻成“给美人遮瑕”②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修车师傅修车时细心、虔诚、追求完美的精神状态③表达了作者对修车师傅的赞美之情。
7.结合第六段可知修车师父有扎实手艺,来修车的人愿意听修车师傅的话,先擦车再修车;结合第五段可知,虽然修车师傅看起来脾气并不好,说话不太中听,但确实很朴实,蕴含道理。据此可知,可从修车人反思自己、赞叹修车师傅对车的爱护等方面作答。
示例:这位修车师傅管得可真宽啊,不过想想也是,我每天骑车,一直没注意保养过,没体会过车子的感受。我不爱惜它,它又怎会爱惜我?今后,我一定要把车子擦得亮亮的,人与车的服务是相互的。今天虽然挨了训,可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8.①内容上:引出主要人物修车师傅
②主旨上:暗示文章主旨,揭示了手艺人在江湖中的生活原则。
③手法上:用“手艺”修饰“江湖”新颖别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结构上:行文的线索,文章以修车师傅不断拓宽自己的手艺和业务贯穿全文。
9.①启示:积极面对,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积极拥抱时代的变化;拥有广博的胸襟,接纳竞争者,共同提高;泰然处之,享受生活。(任选其一)
②结合文章分析
③结合生活经历
语言通顺连贯
【解析】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根据第⑤段“修车师傅的脾气并不好,我在等待修鞋的过程中,经常会看到他训斥来修鞋、修车的人。他会抛出一团白棉线,对来修车的人说:‘快去打盆水,把你的车子擦亮了,我再帮你修。看看你,车子从来不保养,都脏成什么样了。我小时候,一辆二八大杠凤凰自行车,享受的是家人待遇。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鞋子是鞋子,车是车。要知道,你这么薄情,物件儿也不会跟你多久’”可知,修车师傅敢说敢做,批评修车人,气概豪爽;根据第⑨段“修车师傅说:‘她在咱们这座城市的活儿数第一,手头光是攒的丝线就有上百种,放心吧,她肯定能把你这鞋修好’”,“师傅大笑着回应说:‘没了对手,这日子多没意思啊。这就好比令狐冲不见了东方不败,乔峰不见了游坦之,张无忌不见了玄冥二老,那还有啥意思’”可知,修车师傅尊重对手,有着大气的英雄品质;结合第⑩段“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位在繁华市井中过着田园生活的平凡英雄,无论生活如何波澜起伏,他都不怵,有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英雄气概。他从未被这世界层出不穷的变化击倒,反而越挫越勇,十八般手艺傍身”可知,修车师傅具有不惧生活波澜起伏,积极进取、越挫越勇的英雄气概。
6.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他在补漏点附近细心地锉磨,就像给美人遮瑕一样,让轮胎平滑匀整,看不出任何补漏痕迹”此句中,“轮胎就变得像美人的皮肤一样平滑匀整”把修理好的轮胎比作美人的皮肤,这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表现了修车师傅补自行车轮胎时的细致认真,追求完美的性格与高超的手艺,从而表达了“我”对修车师傅的赞许之情。
7.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根据第⑥段“那些来修车的人倒也不恼,蹲坐在小马扎上,擦起自己的车子来。也许,让人低头的不仅是修车师傅那张饱经世事的脸,还有什么都难不倒他的扎实手艺”,联系第⑤段“快去打盆水,把你的车子擦亮了,我再帮你修。看看你,车子从来不保养,都脏成什么样了。我小时候,一辆二八大杠凤凰自行车,享受的是家人待遇。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鞋子是鞋子,车是车。要知道,你这么薄情,物件儿也不会跟你多久”可知,虽然修车师傅看起来脾气并不好,但其修车手艺却扎实,来修车的人也愿意听他的话,先擦车再修车;说话不太中听,但是确是很朴实,蕴含道理。据此可知,可从修车人反思自己、赞叹修车师傅对车的爱护等方面作答。
示例:修车师傅说的对呀!就是因为我平时不爱惜我的自行车,所以他才坏的呀!与其总是“亡羊补牢”,真的不如平时就爱护它,珍惜它。今天受到了修车师傅的批评,但是我心里却毫无怨言。
8.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文章标题“手艺的江湖”中“江湖”是关键词语,原义是指江海湖泊,后来逐渐演变成较为多面或特定的用语,这里是“行业”“社会”的意思,用“手艺”修饰“江湖”新颖别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第⑤段“修车师傅的修鞋功夫果然到家,我穿了缝牢的鞋,感觉他的手艺高超,就陆续把家里的鞋子带去修”等内容可知,其标题“手艺的江湖”主要是指文章的主要人物修车师傅;文章第⑨段“修车师傅说:‘她在咱们这座城市的活儿数第一,手头光是攒的丝线就有上百种,放心吧,她肯定能把你这鞋修好’”,“师傅大笑着回应说:‘没了对手,这日子多没意思啊。这就好比令狐冲不见了东方不败,乔峰不见了游坦之,张无忌不见了玄冥二老,那还有啥意思’”等句照应文章标题“手艺的江湖”,并和“武侠的江湖”进行类比,点明了手艺人在江湖中的生活原则:相互竞争又相互照应;结合第⑦段“一开始,他只会开锁配钥匙,后来,城市居民家里纷纷换上了指纹锁和密码锁,配钥匙的活就少了,这迫使他开始学起修车。刚上手时他只会修自行车,后来出现各种共享单车,需要修理的普通自行车少了,这又迫使他去学习修理各种竞技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我看到,这些年瞬息万变的社会潮流,如对手一样提拎着他,逼他进步,最终让他支棱起所有的精气神”可知,文章以修车师傅从配钥匙、开锁到修车、修鞋等,一路走来,不断拓展自己的工作领域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生活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表现了修车师傅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不断学习超越自我,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潮流,面对生活的波澜起伏,仍不忘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品质。
9.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并谈启示。注意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来分析。从第③段“接着,他用电动磨轮在补漏点附近细心地锉磨,就像给美人遮瑕一样,让轮胎平滑匀整,看不出任何补漏痕迹”,第⑤段“修车师傅的修鞋功夫果然到家,我穿了缝牢的鞋,感觉他的手艺高超,就陆续把家里的鞋子带去修”可得出启示:练就了一身好手艺,才能在手艺人群里站稳脚跟,才能不被社会淘汰出局;从第⑦段“一开始,他只会开锁配钥匙,后来,城市居民家里纷纷换上了指纹锁和密码锁,配钥匙的活就少了,这迫使他开始学起修车。刚上手时他只会修自行车,后来出现各种共享单车,需要修理的普通自行车少了,这又迫使他去学习修理各种竞技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我看到,这些年瞬息万变的社会潮流,如对手一样提拎着他,逼他进步,最终让他支棱起所有的精气神”可知,修车师傅从配钥匙、开锁到修车、修鞋等,一路走来,不断拓展自己的工作领域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生活,由此得出启示:面对时代和生活的变化,我们应该积极面对,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图谋变通,才能适应市场需求;从第⑨段中“她在咱们这座城市的活儿数第一,手头光是攒的丝线就有上百种,放心吧,她肯定能把你这鞋修好”,“这就好比令狐冲不见了东方不败,乔峰不见了游坦之,张无忌不见了玄冥二老,那还有啥意思”可得出启示:做人要有广博的胸襟,要能接纳竞争者,同行之间要共同提高;从第⑩段中“他买了两个便宜的音响,放在修车铺的左右,有时放的是《英雄交响曲》,有时是《田园交响曲》,有时又是《月光奏鸣曲》。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位在繁华市井中过着田园生活的平凡英雄,无论生活如何波澜起伏,他都不怵,有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英雄气概”可得出启示:我们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面对生活波澜起伏也要泰然处之,过好平凡的每一天。
示例:阅读文章可知文中修车师傅从配钥匙、开锁到修车、修鞋等,一路走来,不断拓展自己的工作领域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生活,这让我想到了在学习上应该图谋变通,遇到难题不应墨守成规,可想多种方法,多途径进行解决。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会跳舞的头发
杨立英
①你的头发会跳舞吗?我的会。
②打记事起,我就有一头会跳舞的头发,它们摆出不同的姿势,或弯或曲,飞扬跋扈,像不守规矩的舞者,把我折腾得与众不同,如同异类。
③母亲总是没好气地数落:“你个疯丫头,就不会扎一扎,不知个美丑!”我翻个白眼,小声嘀咕:“还不是随你。”
④母亲亦有一头同样的头发,她的这一特色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我,让我无数次心生抱怨。
⑤母亲整天忙得脚打后脑勺,一刻不得闲,致使她的头顶常年盘踞着“鸡窝”。我非常羡慕小伟娘,穿着干净的衣褂,头发梳理得纹丝不乱,往人前一站,连她身边矮小的小伟都跟着神气起来。当然,主要的还因为小伟爹是生产队长,殷实的日子让小伟娘有种天生的优越感。在小伟娘面前,母亲那头“鸡窝”让我顿觉矮了三分。
⑥一次,母亲到学校找我,她的头发在微风中跳着杂乱无章的舞蹈,最可笑的是上面还粘着一片树叶。当母亲伸出锯齿样的手来理顺我飞起的头发时,却被她手上的裂口刮得更乱了。“英子娘的鸡窝里快孵出小鸡啦!”同学的取笑让我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⑦回家后,我没好气地埋怨母亲去学校也不梳梳头,像个疯子一样。忙碌的母亲头也不抬,略有愧疚地回应:“娘给你丢人了吧?不过头发乱了也没啥,心不乱就成。”
⑧急性子的母亲很少有温情的话语,发起火来也如她的头发,张牙舞爪。有一次,我偷吃了爷爷用来压咳嗽的苹果,母亲反手就是一巴掌,可紧接着,又像漏了气的皮球,一边抹着泪一边搂紧我。
⑨母亲再怎么凶我们,也容不得我们被别人欺负。大伯家有五个孩子,个个不是省油的灯,尤以堂姐为甚,下手不分轻重,在我头上砸出个大包。母亲闯进大伯家,激烈争吵的场景母亲没和我们说起过,但能想象出战斗力爆表的定是母亲的头发,舞动着节奏强劲的摇滚。
⑩回家后,母亲挠了挠更加蓬乱的头发,该吃吃该喝喝,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从那之后,堂兄堂姐再也没欺负过我们,这让我很是惊奇。
⑪父亲在县城上班,家里家外都由母亲一个人打理。不服输的母亲干起活来丝毫不输男人,她的头发有时是激情高亢的摇滚,有时是节奏轻快的恰恰,有时又是平静舒缓的慢三。一家人在母亲情绪的音符里起起落落,感受着她的倔强和坚韧。
⑫父亲缘何会看上母亲?这是藏在我心底许久的疑问。父亲教师出身,举手投足透着儒雅,而母亲大字不识一个。最不可思议的是父亲还有些怕母亲,小心翼翼地瞅着母亲的情绪行事,不时叮嘱我们:“你娘不容易,在家拉扯你们姐弟四个,还得照顾瞎眼爷爷,我们都得听她的。”
⑬日子富足了,母亲也老了,越来越温和。稀疏的头发温顺地趴在头皮上,贫瘠,干枯。即便如此,微风吹来,白发依旧充满活力地舞着,像极了母亲,从不向困境低头,总是倔强地顶着乱蓬蓬的头发,或怒或喜或悲,把贫穷的日子打理得热气腾腾。
⑭一头乱发是我生命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让我烦忧,也给我力量。遭遇泥潭时,我一遍遍告诫自己,头发乱了,不用怕,只要心不乱。因为,我的头上长满了和母亲一样的会跳舞的头发。
(选自《意林》,有改动)
10.【理事件】阅读全文,填写下面表格,梳理主要事件及我的心理变化。
11.【品语言】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①段划线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不服输的母亲干起活来丝毫不输男人,她的头发有时是激情高亢的摇滚,有时是节奏轻快的恰恰,有时又是平静舒缓的慢三。
12.【论标题】文章标题换成“我的母亲”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13.【找表现】在文中第⑦段和第④段分别出现了“心不乱”这个关键句,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母亲“心不乱”体现在哪些方面?
14.【联教材】小圳同学建议把本文作为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拓展阅读篇目,你觉得放在七上第二单元还是第四单元合适?请根据所选的单元导语和目录,并结合本文,说说理由。
【答案】
10.①抱怨;②母亲顶着乱发到学校找我,我被同学取笑;③惊奇
11.①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②把母亲头发比作摇滚、恰恰、慢三,生动形象写出了母亲干活时那种时而激情,时而轻快,时而平和的状态,也体现了母亲的倔强和坚韧,句式整齐,音韵和谐,③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敬佩之情。
12.不好,①因为“会跳舞的头发”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母亲头发飞扬跋扈的特征,②又象征母亲,是母亲人生的写照,体现了母亲有活力的性格,以及倔强、坚毅的品质,③同时“头发”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④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而“我的母亲”太过普通了。
13.①第⑦段在我被他人的嘲笑埋怨母亲时,母亲告诉我坚持做好自己,不受他人的影响;②父亲在县城上班,母亲一个人打理家里,干活不输男人,面对贫穷的生活,蕴藏激情,倔强又坚韧;③哪怕母亲已经年老了,但仍然充满活力;④母亲从不向困境低头,贫穷的日子打理的热气腾腾。都是母亲“心不乱”的真实写照。
14.参考示例一:①我认为应该放在第二单元,因为这篇文章重点突出了单元导语中的亲情,母亲打“我”、保护“我”、关爱“我”都无不体现母爱②跟本单元目录中《秋天的怀念》《散步》等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亲人之间真挚的动人的情感;而第四单元更注重的是教诲,因此不太合适。
参考示例二:①我认为应该放在第四单元,因为这篇文章有对母亲倔强、坚韧等品质的礼赞,也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以及修身养德的教诲,对人对事要“心不乱”跟单元导语切合;②跟本单元课文中对白求恩、牧羊人品质的礼赞是有共通之处的,同时又与《走一步,再走一步》和《诫子书》中对子女的教诲相类似,因此放在第四单元更合适。
【解析】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提示“我有如母亲一样的头发,母亲数落我”和第④段“母亲亦有一头同样的头发,她的这一特色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我,让我无数次心生抱怨”可概括为:抱怨;结合提示“埋怨”和第⑥段“一次,母亲到学校找我,她的头发在微风中跳着杂乱无章的舞蹈,最可笑的是上面还粘着一片树叶”可概括为:母亲顶着乱发到学校找我,我被同学取笑;结合提示“母亲因为我被堂姐欺负,去大伯家吵架,回家后跟平常一样”和第⑩段“回家后,母亲挠了挠更加蓬乱的头发,该吃吃该喝喝,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从那之后,堂兄堂姐再也没欺负过我们,这让我很是惊奇”可概括为:惊奇。
11.本题考查赏析语句。“有时是激情高亢的摇滚,有时是节奏轻快的恰恰,有时又是平静舒缓的慢三”把“母亲头发”比作摇滚、恰恰、慢三,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母亲干活时那种时而激情高亢,时而轻快,时而平静舒缓的状态,也体现了母亲的执着和坚强,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表达了我对母亲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12.本题考查文章题目。文章以头发为行文线索,记叙了有关母亲和“我”的头发凌乱的故事;结合“会跳舞的头发”可知,“跳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头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头发杂乱又充满活力的特点,象征了母亲有活力、倔强、坚毅的品质;同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我的母亲”太过普通,没有这样的效果。
1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第⑦段“忙碌的母亲头也不抬,略有愧疚地回应:‘娘给你丢人了吧?不过头发乱了也没啥,心不乱就成’”可知,在我被他人的嘲笑埋怨母亲时,母亲告诉我坚持做好自己,不受他人的影响;结合第⑪段“父亲在县城上班,家里家外都由母亲一个人打理。不服输的母亲干起活来丝毫不输男人,她的头发有时是激情高亢的摇滚,有时是节奏轻快的恰恰,有时又是平静舒缓的慢三。一家人在母亲情绪的音符里起起落落,感受着她的倔强和坚韧”可知,父亲在县城上班,母亲一个人打理家里,干活不输男人,面对贫穷的生活,蕴藏激情,倔强又坚韧;哪怕母亲已经年老了,但仍然充满活力;结合第⑬段“白发依旧充满活力地舞着,像极了母亲,从不向困境低头,总是倔强地顶着乱蓬蓬的头发,或怒或喜或悲,把贫穷的日子打理得热气腾腾”可知,母亲从不向困境低头,贫穷的日子打理的热气腾腾。都是母亲“心不乱”的真实写照。
1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主旨。
示例:从选材角度看,文章围绕母亲的头发讲述了母亲在艰苦岁月中不辞辛劳操持家务、照顾家人、教育子女的故事;文章多次写到“我”对遗传了母亲那头杂乱无章的头发的抱怨,对飘逸顺滑的头发的向往,但成年后遇到了懂得欣赏自己的人,便对头发释然了,这是一种成长;从主题来看,母亲教导“我”“是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争不来”“头发乱了怕啥,心不乱就成,咱就能把日子理顺好”让“我”明白了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困境时,只要心中不慌乱,沉着坚强地面对困境,不迷失自我,丢失初心,就能坚韧有力地把生活打理好。跟第四单元课文中对白求恩、牧羊人品质的礼赞是有共通之处的,同时又与《走一步,再走一步》和《诫子书》中对子女的教诲相类似,因此放在第四单元更合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指纹状的菌落
①那时我是一名年轻的实习医生。在外科做手术的时候,最害怕的是当一切消毒都已完成,正准备戴上手套,穿上洁白的手术衣,开始在病人身上动刀操练的时候,突然从你身后递过来一只透明的培养皿。护士长不苟言笑地指示道:“你留个培养吧。”这是一句医学术语,翻成大众的语言就是:“用你已经消完毒的手指,在培养基上按一下。”
②然后护士长把密闭的培养皿送到检验科,在暖箱里孵化培养。待到若干时日之后,打开培养皿,观察有无菌落生长,以检查你在给病人做手术前是否彻底消毒了你的手指。如果你的手不干净,就会在手术时把细菌带进病人的腹腔,胸腔或是颅脑,引起感染,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病人的生命。
③我很讨厌这种抽查,要是万一查出你手指带菌,多没面子!于是我消毒的时候就格外认真。外科医生的刷手过程真应了一句西谚:在碱水里洗三次。先要用硬毛刷子蘸着肥皂水一丝不苟地直刷到腋下,直到皮肤红到发痛,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恨不能把你的胳膊收拾得像一根搓掉了皮、马上准备凉拌的生藕。然后整个双臂浸泡在浓度为75%的酒精桶里,度过难熬的5分钟。最烦人的是胳膊从酒精桶里拔出后,为了保持消过毒的无菌状态,不能用任何布巾或是纸张擦拭湿淋淋的皮肤,只能在空气中等待皮肤渐渐晾干。平日我们打针的时候只涂一小坨酒精棉,皮肤就感到辛凉无比。因为酒精在挥发的时候带走了体内的热能,这是一个强大的物理降温过程。这个时候我们的上肢大面积裸露着,假若是冬天,不一会儿就冻得牙齿鼓点一般叩个不停。
④更严格的是在所有过程中,双臂都要像受刑一般高举着,无论多么累,都不能垂下手腕,更严禁用手指接触任何异物。简言之,从消毒过程一开始,你的手就不是你的手了,它成了一件有独立使命的无菌工具。
⑤我的同学是一位漂亮女孩,她的手很美,鸡蛋清一般柔嫩。但在猪毛刷子日复一日的残酷抚摸下,很快变得粗糙无光。由于酒精强烈的脱脂作用,她的手臂也像枯树干一样,失去了少女特有的润泽。“单看上肢,我就像一个老太婆了。”她愤愤地说。
⑥以后的日子里,她洗手的时候开始偷工减料。比如该刷3遍,她1遍就草草过关。只要没人看见,她就把白皙的胳膊从酒精桶里解放出来,独自欣赏……有一天,我们正高擎双手,像俘虏兵投降一样傻站着,等着自己的臂膀风干,她突然说:“我的耳朵后边有点痒。”
⑦这是一件小事,但对于此时的我们来说,却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消过毒的手已被管制,我俩就像却去双臂的木偶,无法接触自己的皮肤。按照惯例,只有呼唤护士,烦她代为搔痒。因手术尚未开始,护士还在别处忙,眼前一时无人。同学说痒得不行,忍不了。我说:“要不咱们俩像山羊似的,脑袋抵着脑袋互相蹭蹭?”她说:“我又不是额头痒,是脖子下面的凹处痒,哪里抵得着?”我只好说:“你就多想想邱少云吧!”同学美丽的面孔在大口罩后面难受得扭曲了。突然,可能是因为痒痛难熬,她电光石火般地用消过毒的手,在自己耳朵后面抓了一把。
⑧我惊愕得说不出话来,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正在这时,护士长走了进来,向我和同学伸出了两个细菌培养皿……
⑨其实事情到这个份儿上,还是可以挽救的。同学可以直率地向护士长申明情况,说自己的手已经污染,不能接受检验。然后再重复繁琐的洗手过程,她依旧可以正常参加手术。但她什么也没有说,哆哆嗦嗦地探出手指,在培养基上按了一下……那天是一个开腹手术,整个过程我都恍惚不安,好像自己参与了某种阴谋。
⑩病人术后并发了严重的感染,刀口溃烂腐败,高烧不止,医护人员陷入了紧张的抢救和治疗。经过化验,发现致病菌强大而独特。它是从哪里来的呢?老医生不止一次面对病历自言自语。过了几天,手术者的细菌培养结果出来了,我的同学抹过的培养基上呈现出茂密的细菌丛,留下指纹状的菌落阴影,这正是引致病人感染的险恶品种。
⑪那一刻,我的同学落下了一串串眼泪。由于她的过失,病人承受了无妄之灾。她的手在搔痒的时候沾染了病菌,又在手术过程中污染了病人的腹腔,酿成病人巨大的痛苦。
⑫病人的命总算挽救回来了,但这件事被我牢牢地记在心里,不敢忘怀。
(节选自《一个人就是一支骑兵》)
15.阅读选文③④段,用自己的话补充概括外科医生进手术室前刷手消毒的三个步骤。
① →②整个双臂浸泡在浓度为75%的酒精桶里,5分钟。→③
16.赏析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她的手很美,鸡蛋清一般柔嫩。但在猪毛刷子日复一日的残酷抚摸下,很快变得粗糙无光。
17.选文第⑨段“整个过程我都恍惚不安,好像自己参与了某种阴谋。”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8.选文的故事叙述是从第⑤段开始,你认为①~④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19.针对此事故,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就此做了深刻反省。如果你是“我”那个女同学,你会如何反思?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叙写。
【答案】
15.用硬毛刷子蘸肥皂水从手刷到腋下,再用清水反复冲洗。 胳膊从酒精桶里拔出,一直高举于胸前直到在空气中晾干。
16.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及对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女同学的手因为反复刷洗消毒由白皙、柔嫩、漂亮而变得粗糙无光的情形,写出术前反复刷洗消毒对皮肤的伤害,表达了女同学对刷洗消毒的厌恶。
17.在做手术的过程中,“我”“恍惚不安”是因为“我”为看到同学术前用消过毒的手,在她耳朵后抓痒没有向护士长申明就参加手术而担心,担心病人细菌感染;“好像自己参与了某种阴谋”,“阴谋”指“我”没有阻止同学,和同学一起隐瞒的事情;深深表达出“我”作为医者内心的不安与愧疚。
18.不能删去。从情节来看,情节不突兀,第①②段写术前护士长严肃地采集手指细菌,及观察培养皿的重要性,解释下文术前护士长向我们伸出细菌培养皿的原因;从内容来看,详写术前刷手消毒的过程与煎熬感受,为下文“我”的漂亮同学“偷工减料”和术前用手抓头,侥幸不申报的心理埋下伏笔;从情感来看,凸显出医疗事故后“我”及“我”同学的内疚与自责;从主题来看,能凸显文章主题,医务工作者的规范、严谨,表现出医者的责任心。(答出三点理由即可)
19.示例:我错了!我那天太不应该了!我作为医者在术前因侥幸心理而没有申报,酿成大错。我没有做好规范动作,轻视了细菌的感染力,没有考虑到病人的风险。我最不应该的是因爱漂亮而偷工减料,奇痒难耐而用手抓。我应不忘初心,谨记医则。
【解析】
1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能力。第一空,根据第③段中“先要用硬毛刷子蘸着肥皂水一丝不苟地直刷到腋下,直到皮肤红到发痛,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恨不能把你的胳膊收拾得像一根搓掉了皮、马上准备凉拌的生藕”可概括为:用硬毛刷子蘸肥皂水从手刷到腋下,再用清水反复冲洗;第二空,根据第③段中“最烦人的是胳膊从酒精桶里拔出后,为了保持消过毒的无菌状态,不能用任何布巾或是纸张擦拭湿淋淋的皮肤,只能在空气中等待皮肤渐渐晾干”可概括为:胳膊从酒精桶里拔出,一直举于胸前直到空气晾干。
16.考查语句赏析。此题可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两个角度进行赏析。“她的手很美,鸡蛋清一般柔嫩”把手比作鸡蛋清,是比喻手法,生动形象。“鸡蛋清一般柔嫩”“很快变得粗糙无光”形成对比,是对比手法,突出了术前反复刷手消毒对皮肤的伤害,从而为下文这位同学不认真消毒导致发生事故埋下伏笔。
17.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下文内容进行理解。根据“突然,可能是因为痒痛难熬,她电光石火般地用消过毒的手,在自己耳朵后面抓了一把”“同学可以直率地向护士长申明情况,说自己的手已经污染,不能接受检验。然后再重复烦琐的洗手过程,她依旧可以正常参加手术。但她什么也没有说”等语句可知,“整个过程我都恍惚不安”是因为“我”看到同学术前用消过毒的手,在自己耳朵后抓痒没有向护士长申明参加手术而担心,担心病人细菌感染;根据“如果你的手不干净,就会在手术时把细菌带进病人的腹腔、胸腔或是颅脑,引起感染,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病人的生命”“但她什么也没有说,哆哆嗦嗦地探出手指,在培养基上捺了下……那天是一个开腹手术”等语句可知,“好像自己参与了某种阴谋”指“我”没有阻止同学,心中感到不安与愧疚。
18.考查段落的作用。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态度:不能删去。然后从内容、结构、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内容上和主题上来看,通过第①段中“在外科做手术的时候,最害怕的是当一切消毒都已完成,正准备戴上手套,穿上洁白的手术衣,开始在病人身上动刀操练的时候,突然从你身后递过来一只透明的培养皿”、第②段中“然后护士长把密闭的培养皿送到检验科,在暖箱里孵化培养。待到若干时日之后,打开培养皿,观察有无菌落生长,以检查你在给病人做手术前是否彻底消毒了你的手指。如果你的手不干净,就会在手术时把细菌带进病人的腹腔,胸腔或是颅脑,引起感染,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病人的生命”、第③段中“外科医生的刷手过程真应了一句西谚:在碱水里洗三次。先要用硬毛刷子蘸着肥皂水一丝不苟地直刷到腋下,直到皮肤红到发痛,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恨不能把你的胳膊收拾得像一根搓掉了皮、马上准备凉拌的生藕……”、第④段中“更严格的是在所有过程中,双臂都要像受刑一般高举着,无论多么累,都不能垂下手腕,更严禁用手指接触任何异物。简言之,从消毒过程一开始,你的手就不是你的手了,它成了一件有独立使命的无菌工具”的内容可知,这几段详细写术前消毒的过程,写出医疗过程的规范、严谨,表现出医者的责任心;从结构上来看,第①段中“在外科做手术的时候,最害怕的是当一切消毒都已完成,正准备戴上手套,穿上洁白的手术衣,开始在病人身上动刀操练的时候,突然从你身后递过来一只透明的培养皿”的内容,为下文第⑧段“正在这时,护士长走了进来,向我和同学伸出了两个细菌培养皿”作铺垫。
19.考查揣摩人物心理。此题要运用第一人称进行反思,首先有作为医者却没有做好规范动作,轻视了细菌的感染力,酿成病人巨大的痛苦的内疚心理;其次有作为医生在术前因侥幸心理而没有申报,导致此次医疗事故,感悟到侥幸心理万万要不得;再次,由于自己太爱漂亮,太顾及自己的感受而导致事故,从而提醒自己要不忘初心,谨记医则。言之有理即可。
徜徉文学乐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儿时的原
陈忠实
①出生农家的男孩,小小年纪就帮父母干农活了。我记不清先学会哪一种农活,却记得我能干的农活有拔草、割草、搂柴火和搂麦穗等。幼年从事的这些农活,有的是我喜欢干的,留下了愉快的记忆;有的是不想干却不得不干的,便铸成一种伤痛。
②我最喜欢干的农活是割草。每当春天青草长出来,我便背上柳条编织的小号笼子提上割草的短把儿镰刀,下到灞河河川或上到白鹿原坡去割草了。割草总是结伴去,几乎没有一个人的独自行动,那时候沟梁纵横的原坡上还有狼,常常有某村的小孩被狼叼走的灾祸发生。父亲总是在我出门割草时提醒,找俩伴儿一搭去。
③村子里和我同龄或不差上下年岁的伙伴不过三四个,聚齐了,便商量确定到哪一条沟割草,嘻嘻哈哈便走出村子了。麦子收罢进入伏天的酷热季节,阳光如喷火。伙伴们玩掷石子,直玩到太阳西斜,才抓把短把镰刀去割草。
④最富诱惑的快活事儿是逮蚂蚱。蚂蚱有麦蚂蚱和秋蚂蚱,前者是生长在麦穗上发出吱吱吱的叫声,我曾和小伙伴们在麦子地里逮蚂蚱,踏倒了麦子,招来麦田主人的叫骂。不过,这种麦蚂蚱叫声很单调,很快就把兴趣转移到秋蚂蚱这灵虫上来了。所谓秋蚂蚱,是相对麦蚂蚱而言的,秋蚂蚱满体嫩绿如同刚刚脱壳的绿豆。秋蚂蚱生长在长满酸枣刺棘的田坎上和荒坡上,捕捉很难。我和伙伴们在刺棘丛中寻找,常常被刺棘的尖刺刺得脚面和小腿布满血印也不在乎。逮着小小的秋蚂蚱,装进竹篾编的蚂蚱笼子里,每天喂它野谷苗的内芯。眼看着它在小笼子里一天天长大,完成三次脱壳成为一只羽翼丰满的蚂蚱,发出铃铛一样响亮有节奏的歌唱,我常常陷入一种沉醉。
⑤逮秋蚂蚱太专注也太投入,往往忘记了割草。无论逮着秋蚂蚱的兴奋或逮不着的懊丧,都会在拾起短把镰刀开始割草不久便淡化了,只畏怯草割得太少父亲那责备的眼色。
⑥印象里最不愿干却不得不干的农活是搂麦子。父亲把一块又一块全是猴毛似的麦子薅过,我紧跟其后用粗铁丝做的大耙子把遗落的猴毛搂起来。至今印象最深的是离村子最远的那块地,这是我家在原坡上最大的一块地,周边没有一棵树。我拖着足有一米宽的大耙子,这个铁丝耙子还不算重,关键是坡地上滚动的热浪太难忍受了,火盆似的太阳就在头顶喷火。被晒了大半天的麦茬子热气蒸腾,拖着耙子过去再拖着耙子过来的过程,是被翻来覆去的炙烤。尽管头顶戴着草帽,头皮和脸皮仍然感觉到难耐的烘烤的灼伤,身上和裸露的小腿更不用说了。
⑦从家里带来的茶水早已喝光,汗水似乎已经淌干流尽,口干到连一口唾沫儿也吐不出,看着还有一大半尚未搂过的麦茬地,有种想哭却哭不出来的无奈。但看到远处一块坡地上有同龄的伙伴也在搂着,心里似乎明白了些什么:______
⑧某天晚上和父亲坐在院子里吃晚饭,抓起母亲刚刚蒸熟端到跟前的白面馍馍,咬下一口时,父亲顺口便会说,白面馍香不香?香。爱吃不爱吃?爱吃。明年搂麦子,再甭噘嘴吊脸的了。搂麦子受苦招架不住的那阵儿,想到吃白面馍馍,你就有劲了……这是我最初接受的关于劳动的教诲。
(选自陈忠实《儿时的原》,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年,有删改)
(1)[理回忆]抓住关键词,梳理文章思路,填写以下空格。
(2)[赏词语]第⑥段划线句的两个加点词能否互换?请说明理由。
被晒了大半天的麦茬子热气蒸腾,拖着耙子过去再拖着耙子过来的过程,是被翻来覆去的炙烤。尽管头顶戴着草帽,头皮和脸皮仍然感觉到难耐的烘烤的灼伤,身上和裸露的小腿更不用说了。
(3)[品心理]请在第⑦段的横线上补充作者的心理,30字左右。
(4)[悟主旨]文学社刊有以下栏目,你想将此文推荐到哪个栏目?请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写一段推荐语。
大好河山 少年成长 生命哲思
(5)[见自我]鲁迅小时候有百草园,陈忠实有自己的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方天地,见证了自我成长,收获了人生智慧。你的一方小天地在哪?它对你又有什么影响?请你简要分享出来。
【答案】(1)专注投入 最不情愿 吃白面馍
(2)不能。“炙烤”形容在太阳底下来回拖着耙子导致的“翻来覆去”,“烘烤”指头戴草帽时头和脸闷热难耐而导致的灼烧感,两个词语侧重点不同。
(3)示例:小伙伴们都在干活,我怎么能放弃呢?作为农家的孩子,就要承担起责任。
(4)示例:我想推荐给“少年成长”栏目。本文记叙了作者儿时干农活的经历,这段经历不仅有肆意玩耍的天真愉悦,还有辛苦劳作的痛苦难耐。作者在这样的日子里成长,学会承担责任,懂得了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
(5)示例:我家的阳台是我的一方天地。这里有翠绿葱茏的兰草,有含苞待放的月季,有香气清幽的百合。这里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生机,使我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美好憧憬。
【详解】(1)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根据题干“内容”是“逮蚂蚱”的提示,找到⑤段“逮秋蚂蚱太专注也太投入,往往忘记了割草”可概括为:专注投入;根据题干“农活回忆”和“搂麦子”的提示,找到⑥段“印象里最不愿干却不得不干的农活是搂麦子”可概括为:最不情愿;根据题干“农活回忆”和“安慰”的提示,找到⑧段“搂麦子受苦招架不住的那阵儿,想到吃白面馍馍,你就有劲了”可概括为:吃白面馍。
(2)本题考查词语赏析。解答此题,要理解词语意思,再结合语境进行分析。第⑥段划线句“被晒了大半天的麦茬子热气蒸腾,拖着耙子过去再拖着耙子过来的过程,是被翻来覆去的炙烤。尽管头顶戴着草帽,头皮和脸皮仍然感觉到难耐的烘烤的灼伤,身上和裸露的小腿更不用说了”的加点词“炙烤”本题是在火上烤,结合“拖着耙子过去再拖着耙子过来的过程,是被翻来覆去的炙烤”可知,这里“炙烤”形容太阳照射下来回拖着耙子感受到的酷热难耐。加点词“烘烤”本题是指在物料燃点之下通过干热的方式使物料脱水变干变硬的过程,结合“尽管头顶戴着草帽,头皮和脸皮仍然感觉到难耐的烘烤的灼伤”可知,这里“烘烤”指头戴草帽时头皮和脸皮感到透不过气。两个词语的侧重点不同,故不能互换。
(3)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解答此题,要考虑具体语境。根据⑥段“被晒了大半天的麦茬子热气蒸腾,拖着耙子过去再拖着耙子过来的过程,是被翻来覆去的炙烤。尽管头顶戴着草帽,头皮和脸皮仍然感觉到难耐的烘烤的灼伤,身上和裸露的小腿更不用说了”可知,在烈日炙烤下搂麦穗无比痛苦,令“我”“有种想哭却哭不出来的无奈”,结合“但看到远处一块坡地上有同龄的伙伴也在搂着”“心里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可知,“我”的心态由“想哭却哭不出来的无奈”变得积极,且明白了生活的道理。据此补充作者的心理即可。30字左右。
示例:小伙伴们都在坚持,我为什么就不能呢?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有美好生活。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本文记叙了作者儿时干割草、搂麦穗等农活的经历,既写出了“我”与伙伴捉蚂蚱、肆意玩耍的愉悦,也写出在烈日炙烤下搂麦穗的无比痛苦。作者在这样的日子里成长,学会承担生活的责任,懂得了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由此可知,这篇文章反映的是少年的成长经历,蕴含着对生活和生命的理性思考,故合适推荐给“少年成长”栏目和“生命哲思”栏目,不适合推荐给“大好河山”栏目。从“少年成长”和“生命哲思”两个栏目中任选一个,结合选材和主题写一段推荐语即可。
示例:我想推荐给“生命哲思”栏目。本文记叙了作者儿时干农活的经历,作者在个过程中懂得要学会承担责任,懂得了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体现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5)本题考查理解拓展。解答时,要明确点出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是什么,然后讲述自己在这一方天地的成长经历和感受,传达出自己收获的人生智慧或感悟。表达要流畅。
示例:我家的书房是我的一方天地。这里有我养殖的吊兰和肉肉,让我感受到四季如春和勃勃生机;这里有我喜欢的很多书籍,我徜徉书海,尽情与文豪和哲人近距离攀谈,充满无限遐思和向往。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只要月亮还在天上
张炜
①人这一辈子需要不时地被犒赏,为了多些欢乐,就得好好过节。
②我家没有比外祖母更懂这个道理的人了,所以她最重视节日,只要是节日就不肯放过,一定要把它过得像模像样。
③好东西吃也吃不完。外祖母说:“吃不完就是一年不挨饿,日子再苦,中秋节也要好好过。”她对这一天的重视,似乎超过了任何一天,到了晚上,大家都要高兴,都不能讲生气的话。
④这天晚上不能提爸爸。
⑤我一直忍住,尽管特别想念他。我相信她们也是一样。如果提到爸爸,大家就没法高兴了。
⑥他们那一伙工友要不停地凿山,再好的月亮也顾不得看一眼。可怜的爸爸。
⑦一年中秋节,已经到了半夜,大月亮看着我们,还不打算离开。我们更舍不得离开这么好的月亮,还有这么好的夜晚。但不管怎样,最后还是要睡觉。我们躺在炕上,透过窗户看着月亮想心事,想啊,想啊,一直到瞌睡上来,就睡着了。
⑧正睡着,梦到有人来敲我们的门,“咚咚、咚咚”,越敲越响。外祖母“呼”地一下坐起。
⑨我终于听清了,这不是做梦,而是真的有人敲门。我和外祖母从炕上跳下来时,妈妈已经起来了,先一步打开了屋门。一个细高个儿进来了。我一眼认出是爸爸。
⑩“啊,爸爸!”我跳起来,两脚还没有落地,他就把我接住了。
⑪爸爸的头发上落满了月光,雪一样白灿灿的,我忍不住伸出手摸了一下,又用力搓了两下,那月光还是留在他的头发上。
⑫爸爸回来得太突然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所以大家都高兴坏了,都惊住了。妈妈和外祖母过了三四分钟才醒过神,齐声问:“你怎么回来了?”爸爸语气十分平静地回答:“回家过节。”我看到妈妈脸上流下了两道泪水。外祖母没说什么,转身到黑暗里忙起了什么。
⑬我心里一阵难过:我们如果早一点知道爸爸会赶回来多好!可怜的爸爸,没能和我们一起过节。太可惜了,今晚的事会让我们难过一辈子。
⑭正这样想着,外祖母已经点亮了灯,走过来说:“来,咱们重新过节。”妈妈一下醒悟过来,赶紧和外祖母一起忙活:大圆木桌被再次抬到院子里,一个个碟子、钵子全端出来了,特别是酒瓶和杯子,它们一样不少地全摆在了桌上。
⑮现在已经过了半夜,月亮已经歪到西边。不过月色还是很亮,空中没有一丝云彩,满世界都亮堂堂的,一只小鸟在不远处叫了一声,有什么动物在附近的树上跳跃。
⑯啊,我们要接着过节。
⑰这个中秋之夜,我一生都无法忘记。
⑱在我们这里,除了春节,就数中秋节最隆重了,一般出远门的人都要在这两个节日赶回来,与家人团聚。可是爸爸一年里只有两个假期,每次不超过三天。
⑲他是一路跑回来的,只用了一天多一点的时间,就走完了两天的路程。他一路上叮嘱自己的只有一句话:“只要月亮还在天上,就不算晚!”
⑳外祖母听到这话,背过身去。妈妈也在抹眼睛。我抬头看着天空:啊,月亮还在,爸爸真的追上了它。
(选自《莫愁(时代人物)》)
21.请仿照示例,以文中“我”的视角,简要概括文章情节。
(1) ——(2)半夜惊醒,喜迎亲人——(3)错过佳节,心疼惋惜——(4) ——(5)爸爸表白,令人动容
22.文中两次写到“可怜的爸爸”,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为什么觉得爸爸可怜?
23.请联系全文分析第⑮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24.读了文章后,小深和小圳对文章题目有不同理解,小龙也参与了讨论。如果你是小龙,你会怎样说呢?请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全对话。
A.那个难忘的中秋夜 B.只要月亮还在天上
小深:这篇文章的题目,我觉得不如换成“那个难忘的中秋夜”。
小圳:我觉得原来的题目“只要月亮还在天上”挺好的呀!这个题目设置了悬念,能很好地吸引读者呀!
小深:“那个难忘的中秋夜”也有这个作用、也能吸引读者呀!
小圳:我还是觉得原题目好,多有美感呀!小龙,你觉得呢?
小龙:我觉得,相比之下(1) (填A或B)更好些。我个人感觉,(2)
,并且 ;而另一个(3) 。
25.选文第⑰段作者说“这个中秋之夜,我一生都无法忘记”,请根据选文分析“这个中秋之夜”让我难忘的原因。
【答案】
21.中秋赏月,思念爸爸 重新过节,内心感动
22.因为爸爸和他的工友们要不停地凿山,再好的月亮也顾不得看一眼(或:爸爸长年辛苦在外工作,很少休息或有假期与家人团圆),还因为中秋节爸爸也不能和我们(家人)一起过节(或:中秋节爸爸虽然赶回来了,却错过了与家人过团圆节);还因为我是个孝顺、懂得心疼爸爸的孩子。
23.点明时间已经很晚;写出月夜的美好(静谧);渲染出温馨美好的环境氛围;烘托我们全家深夜团圆、一起过节的幸福、愉悦的心情感受。
24.示例:A项 这个题目表明了事件发生的特定时间:中秋夜 这个题目能点明中心:对那夜的难忘之情 这个题目能表明文章是回忆性文章(能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25.这个中秋夜让我感受到月夜的美好(欣赏到中秋月圆之美);这个中秋夜让我惊喜地见到不能经常回家(思念已久)的爸爸;这个中秋夜更让我领略到亲人相互思念、彼此关怀的美好情感,这个中秋夜让我体会到全家人对团圆的重视、期盼(或得到意料之外的团圆时的惊喜与兴奋),所以令我一生难忘。
【解析】
21.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概括。第一空,结合第⑥段中“他们那一伙工友要不停地凿山,再好的月亮也顾不得看一眼。可怜的爸爸”,第⑦段中“一年中秋节,已经到了半夜,大月亮看着我们,还不打算离开。我们更舍不得离开这么好的月亮,还有这么好的夜晚”的内容可概括为:中秋赏月,思念爸爸;第二空,结合第⑭段中“正这样想着,外祖母已经点亮了灯,走过来说:‘来,咱们重新过节。’妈妈一下醒悟过来,赶紧和外祖母一起忙活:大圆木桌被再次抬到院子里,一个个碟子、钵子全端出来了,特别是酒瓶和杯子,它们一样不少地全摆在了桌上”,第⑰段中“这个中秋之夜,我一生都无法忘记”的内容可概括为:重新过节,内心感动。
22.考查语句理解。根据第⑥段“他们那一伙工友要不停地凿山,再好的月亮也顾不得看一眼”,可知爸爸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不辞辛苦的劳动,连中秋佳节都顾不得休息,甚至连月亮都来不及看一眼;这里觉得爸爸“可怜”,是因为爸爸的辛劳,更为他在中秋节也不能和家人团聚而感到悲哀;根据第⑬段“我心里一阵难过:我们如果早一点知道爸爸要赶回来多好”,可知“我”是为父亲没能赶上和我们一起过节的时间而遗憾,觉得爸爸虽然非常努力地跑回家,却错过了最幸福的时光,因而觉得爸爸“可怜”。
23.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现在已经过了半夜”,点明时间已经很晚;“月亮已经歪到西边。不过月色还是很亮,空中没有一丝云彩”,是景物描写,写出月夜的美好(静谧);“一只小鸟在不远处叫了一声,有什么动物在附近的树上跳跃”以声衬静(以动衬静),渲染了中秋节夜安宁祥和的氛围;结合第⑯段“啊,我们要接着过节”,看出第⑮段划波浪线句子表现了虽过半夜,但一家子还能团聚过节、拥抱亲情的喜悦之情。
24.考查标题理解。本题是开放性题目,选择任一题目都可,但要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
如选“只要月亮还在天上”,首先从特点分析,标题“只要月亮还在天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从内容上,结合第⑲段“他一路上叮嘱自己的只有一句话:‘只要月亮还在天上,就不算晚’”,可知标题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爸爸为了赶回家过中秋团圆节的认真与执着;从主旨上,结合第⑱段“在我们这里,除了春节,就数中秋节最隆重了,一般出远门的人都要在这两个节日赶回来,与家人团聚”、第⑳段“我抬头看着天空:啊,月亮还在,爸爸真的追上了它”,可知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月亮在,亲情永恒,突出亲情力量的伟大。
示例:B项。这个标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爸爸为了赶回家过中秋团圆节的认真与执着;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月亮在,亲情永恒,突出亲情力量的伟大。
2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结合第⑦段中“一年中秋节,已经到了半夜,大月亮看着我们,还不打算离开。我们更舍不得离开这么好的月亮,还有这么好的夜晚。但不管怎样,最后还是要睡觉。我们躺在炕上,透过窗户看着月亮想心事,想啊,想啊,一直到瞌睡上来,就睡着了”的内容可概括为:这个中秋夜欣赏到中秋月圆之美,让我感受到月夜的美好;结合第⑭段中“正这样想着,外祖母已经点亮了灯,走过来说:‘来,咱们重新过节。’妈妈一下醒悟过来,赶紧和外祖母一起忙活:大圆木桌被再次抬到院子里,一个个碟子、钵子全端出来了,特别是酒瓶和杯子,它们一样不少地全摆在了桌上”的内容可概括为:这个中秋夜让我惊喜地见到不能经常回家(思念已久)的爸爸;结合第⑱段中“在我们这里,除了春节,就数中秋节最隆重了,一般出远门的人都要在这两个节日赶回来,与家人团聚。可是爸爸一年里只有两个假期,每次不超过三天”,第⑲段中“他是一路跑回来的,只用了一天多一点的时间,就走完了两天的路程”的内容可概括为:这个中秋夜更让我领略到亲人相互思念、彼此关怀的美好情感;体会到全家人对团圆的重视、期盼,所以令我一生难忘。
阅读《寒梅》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寒梅
林旭华
①淅淅沥沥的冷雨终于停息了,我决定到附近的花园走走。
②天空依然阴郁着脸,寒风冷峭得刺骨。原来热闹的花园现在变得一片清寂,唯有我的脚步声在砖石铺就的路面上回响着。花园里的乔木绿叶早已褪尽,光秃秃地呆立着,一片萧索沉寂。
③转过花园的弯角,蓦地,我的眼睛一亮,一大团鲜嫩的粉红色跃入眼帘,云蒸霞蔚般绚烂——原来是路边一树傲然绽放的寒梅。
④梅在严寒中兀自独立,粗壮的虬枝布满绿苔,裸露着嶙峋的老茧,苍劲而挺拔。枝丫分叉,或直或横或斜,没有叶片,呈现出浅灰或嫩绿的本色,平滑而柔韧。
⑤每条枝丫上,粉红色的花儿都挂着晶莹的雨珠。含苞的,娇羞颔首,豆蔻芳华;绽放的,红瓣灼灼,嫩蕊颤颤,犹如一大团粉红色的火焰,点燃了清寂的花园,点亮了阴郁的天空,驱散了寒意。太阳出来了,明媚的阳光下,粉红色的寒梅盛放着烂漫的激情,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在满目萧索的严冬里,寒梅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让我震撼,并顿生深深的敬意。
⑥倏地,吹来一阵寒风,“簌簌簌”,我听到一阵极其细微的飘落声,轻轻的,柔柔的。转瞬,悠悠飘来一阵淡淡的馨香,丝丝缕缕地在树下弥漫开来,如久酿的老窖,韵味悠长。张臂,清香盈怀;闻之,心旷神怡。抬头,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
⑦哦,是寒梅洒落的花瓣雨!
⑧寒梅无言,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粉红的花瓣从树上纷纷飘落,星星点点碎了一地。而那枝头上未落的花朵,依然在阳光下灿然绽放,全然没有丝毫的惊慌失措。因为它深知,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然与达观,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的精彩。
⑨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曾经有过这样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为独香,只为护花,诗人将落红的深情,升华为奉献精神,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
⑩此刻,花瓣还在风中纷纷飘落着,它们在空中悠悠地打着旋儿,似乎在跟寒梅作最后一场深情的告别。在快要触地的一刹那,那带着雨珠的花瓣在阳光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流星般飞速划过一道弧线,然后突然坠地。如此悲壮,如此凄美!
⑪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美之绝唱,从此在我心中永远定格成一道壮美的风景。
⑫从盛开到落红,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
(选自《青年文学家》,有删改)
26.文中不同生命阶段的梅花呈现了不同的特点,请结合⑤~⑥段内容填写下表。
27.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
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
28.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
2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②段写花园萧索沉寂的环境,为下文寒梅的傲然绽放做铺垫。
B.第⑤段“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一句是实写,写出了寒梅盛放的声音。
C.第⑦段是过渡段,承接上文对花瓣飘落的描写,引出下文作者的抒情议论。
D.第⑨段引用龚自珍的诗句,意在表明生命无论如何精彩,最终都将逝去,表达了作者的惆怅与惋惜之情。
E.文中作者将所见、所思、所感巧妙融合,表达了细腻丰富的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答案】
26.(1)娇羞颔首,豆蔻芳华;(2)绽放的梅花;(3)红瓣灼灼,嫩蕊颤颤;(4)飘落的梅花。
27.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飘落时的优美姿态,富有动态美和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8.①寒梅在严冬里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令作者震撼并产生敬意;②梅花凋零时,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精彩的坦然与达观,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③落红默默奉献的精神,令作者赞叹,给作者人生启迪;④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形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升了作者的人生境界。
29.BD
【解析】
2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题干说明结合⑤~⑥段内容来回答,已知信息“含苞的梅花”对应第⑤段,由第⑤段“含苞的,娇羞颔首,豆蔻芳华”可知,第一空应填:娇羞颔首,豆蔻芳华。由第⑤段“绽放的,红瓣灼灼,嫩蕊颤颤”可知,第二空应填:绽放的梅花。而第三空“绽放的梅花”的特点是“红瓣灼灼,嫩蕊颤颤”。已知信息“轻柔地飘落,散发淡淡馨香,悠悠地旋转飞舞”对应第⑥段,由第⑥段“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可知,这里描写的是梅花飘落的状态,故第四空应填:飘落的梅花。
27.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修辞及作用。“如雪花”运用比喻的修辞,将飘落的梅花比作雪花。“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运用拟人的修辞,将飘落的梅花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飘落在空中的优美状态,再结合下文第⑧段“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然与达观,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的精彩”可知,即使梅花飘落,也掩饰不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与赞美,也为下文赞美梅花的精神作铺垫。
2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由第⑤段“在满目萧索的严冬里,寒梅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让我震撼,并顿生深深的敬意”可知,寒梅在严冬里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令作者震撼并产生敬意。由第⑧段“因为它深知,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然与达观,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的精彩”可知,梅花凋零时,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精彩的坦然与达观,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由第⑨段“不为独香,只为护花,诗人将落红的深情,升华为奉献精神,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可知,落红默默奉献的精神,令作者赞叹,给作者人生启迪。由第⑪段“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美之绝唱,从此在我心中永远定格成一道壮美的风景”可知,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形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升了作者的人生境界。
2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由第⑤段“绽放的,红瓣灼灼,嫩蕊颤颤,犹如一大团粉红色的火焰,点燃了清寂的花园,点亮了阴郁的天空,驱散了寒意。太阳出来了,明媚的阳光下,粉红色的寒梅盛放着烂漫的激情,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可知,“爆裂声”是作者想象的内容,是虚写,并非寒梅盛放的声音;D.由第⑨段“不为独香,只为护花,诗人将落红的深情,升华为奉献精神,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可知,引用龚自珍的诗句意在表达作者对落红默默奉献的精神的赞美,给作者人生启迪,并非“表达了作者的惆怅与惋惜之情”;故选BD。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起去看
①儿子九岁那年,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高兴得跳起来。
②儿子十六岁了。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不吱声。父亲提高嗓门说:“带你看球你还哭丧着脸!谁欠你二百块钱还是怎么的!”儿子晃晃肩膀出门去了。母亲就叹气:“他这阵不知道怎那么大气性。你总恶声恶语训他也不是个事儿。”
③父亲独自去了赛场。中场休息,父亲去洗手间,半道忽然发现了儿子,跟几个同学在一起喝可口可乐,嘻哈议论倒也罢了,肢体一刻不停,手舞足蹈地看着实在扎眼,本想过去吆喝几声,拼力强忍住了。父亲没等散场就回了家。母亲问他谁输了让他脸那么黑?他大嚷:“我输了!”儿子很晚才回家,只叫声妈,就回自己那间屋了,还把门关得紧紧的。父亲要冲进去跟儿子算账,母亲拉住他:“人家自己去看个球怎么啦?”
④儿子上大学了。暑假在家,有天跟父亲说:“爸,我有两张票,咱们一起去看球吧。”母亲就看着父亲,父亲想了想,唔了一声。母亲摆出一桌菜,爷俩喝啤酒。母亲听爷俩侃球,开头客客气气,后来抬起了杠,再后来语速加快,互相打岔。母亲心里有点紧张。但是最后爷俩一起去看球,一起回了家,回了家又坐在沙发上喝啤酒,把球场上的角色刻薄了一溜够。晚上母亲见儿子老晚还在弄电脑,就先敲敲半掩的门,儿子说:“妈,进来!”母亲过去,儿子让她看在电脑上画的画。闲聊几句后,母亲问:“你上中学的时候,为什么不跟你爸去看球,还老跟他顶牛?”儿子笑了:“妈,我那是少年反叛期啊!尤其要反叛老爸!您记得他怎么造句的吗?——带你去看球!……其实那时候您跟老爸也没多大区别,动不动就‘把手洗干净’,‘怎么把衬衫领子竖起来了’……就是不懂我!”母亲笑了。母子肢体没有拥抱,心是拥抱得紧紧的了。
⑤儿子工作了。有天父亲打他手机:“咱俩一起看球去怎么样?”儿子问是哪场。父亲告诉了他。儿子直言不讳:“他们能赛出什么味道来?整个儿是鸡肋!”父亲乐呵呵地回应:“弃之可惜不是?”爷俩约定赛场门外不见不散。
⑥父亲年纪不算太老,却坐上了轮椅。那天儿子回来看望。吃罢饭,儿子说:“爸,我带你去看场球吧。”母亲好高兴:“是呀,让你爸再乐呵乐呵。看电视上的球赛,他总乐呵不起来。”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
⑦那晚儿子开车来接父亲,母亲告诉他:“我拦不住,他自己去了。他说他不要人带去……我说你不是不方便吗?他说现在到处的设计都考虑到了坐轮椅的人士,他完全可以自己去看球赛。他揣着你留下的那张球票就自己驾着轮椅坐电梯下楼了,还死不让我把他送上出租车。我后来从阳台朝下望,他顺利地从咱们楼门外的轮椅道上到了街边,拦住的出租车司机照顾他坐进了车,轮椅放进了后备箱……”儿子没听完就跑下楼,赶紧开车前往比赛场地。
⑧儿子看到了父亲。看台上有为轮椅人士专设的空间。父子俩都若无其事地微笑着打招呼。
⑨中场休息,儿子走过去对父亲说:“一起去洗手间吧。”父亲点头。人们只见老的自己熟练地操纵着轮椅,少的在一旁同行,两人分明对共同支持的球队的表现有所争议,你一句我一句地抬着杠……
(作者:刘心武,选文有删改)
30.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把下面表格的内容填写完整。
31.结合语境,说说第③段中,父亲为什么大嚷“我输了”?
32.本文标题初看平常,细细品味则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一起去看”的含义。
【答案】
30.①高兴地跳起来 ②不吱声,却和同学去看球 ③与儿子侃球 (聊天) ④独自去看球
31.父亲想带儿子去看球,儿子却瞒着父亲和同学去看球,父亲对儿子的行为感到不满。
32.“一起去看”在文中的表层含义是儿子和父亲一起去看球;深层含义则是表现出父母与孩子关系的平等、互相尊重。
【分析】
30.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按照时间顺序,结合关键句子回答。第一空,根据第①段中“儿子高兴得跳起来”,提取“高兴”一词填空;第二空,根据第②段中“儿子不吱声”,第③段中“中场休息,父亲去洗手间,半道忽然发现了儿子,跟几个同学在一起喝可口可乐”,可概括为“不吱声,却和同学去看球”;第三空,根据第④段“母亲听爷俩侃球,开头客客气气,后来抬起了杠,再后来语速加快,互相打岔”概括为:与儿子侃球;第四空,根据第⑦段中“我拦不住,他自己去了。他说他不要人带去……”,第⑧段中“儿子看到了父亲。看台上有为轮椅人士专设的空间”,概括为“独自去看球”填空。
31.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情感。要结合语境分析。第③段中,父亲回家后大嚷“我输了”,要从他和儿子的关系和情感上分析。第②③段,写儿子十六岁时,父亲要带儿子去看球,“儿子不吱声”,却和同学一起去了,而且“一起喝可口可乐,嘻哈议论倒也罢了,肢体一刻不停,手舞足蹈地看着实在扎眼”,这让父亲感觉儿子忽视自己,觉得自己尊严受损,觉得自己和儿子的感情比不上儿子和同学的友情。意识到父子关系渐趋疏远,对儿子故意疏远自己的行为感到不满。因此,父亲大嚷“我输了”。
32.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分析。从表层含义来看,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父子两人不同人生阶段约定一起去看球的情节,因此“一起去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交代了文章主要内容;从深层含义来分析,第⑧段中“父子俩都若无其事地微笑着打招呼”,第⑨段中“人们只见老的自己熟练的操纵着轮椅,少的在一旁同行”可知,儿子对父亲懂得体谅和尊重,父亲也体会到了儿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表现出父母与孩子关系的平等,既互相独立,又互相尊重。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阅读现代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的红裙子
文/江枫
①每一个闯荡深圳的人背后似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女孩是为了爱情才到深圳来的。可当她风尘仆仆带着满脑子的浪漫来到深圳时,曾经信誓旦旦的男友却成了别人的丈夫。痴情的女孩一下子瘫倒在地。
②然而深圳不相信眼泪。短暂的伤痛过后,坚强的女孩似乎大彻大悟了。她要活下去,要活得好好的,活得漂漂亮亮,从从容容。她开始振作起来,四处留意招聘广告,张罗着为自己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一天,在得知一家报社要招聘记者时,女孩就决定试一试,她给自己鼓气:“你是最优秀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③应聘那天,当她把一切资料打点齐全,准备出门时,看着自己身上皱巴巴的衣服,突然犹豫了。她深知形象在招聘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她身上所剩无几,不可能去买一套新衣服。但这身衣服又实在穿不出去,怎么办?
④女孩踌躇着走进一间时装屋,一眼看上了一套玫瑰红的西服裙,款式大方、线条简洁,颇合她的口味。她让那位女老板拿下来试穿一下,真好!仿佛是为她定做的一般。可是一问价钱,吓了她一跳:600多元!
⑤留连了许久,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女孩的脑子里产生了。她穿着那身裙子走到女老板面前,嗫嚅而又坦诚地说明了自己眼前的困境,恳求老板:“我用身份证作抵押,就借两个小时,等我应聘结束后立刻原物奉还,行吗?”
⑥看着女孩真诚的眼睛,女老板犹豫了一会儿,点了点头。女孩感动得连声说:“谢谢,谢谢……”正当女孩转身离去时,女老板突然叫住了她:“等一等!”她改变主意了?女孩的心里咯噔了一下。“姑娘,你把你的身份证拿上吧。应聘的时候是要看身份证的。”女孩接过身份证,眼睛不由地湿润了,她抑制不住感激的泪水……
⑦这套裙子给女孩增添的不仅仅是靓丽的光彩,更多的是鼓励和信心。在那家报社招聘会上,女孩如愿以偿。她高兴得像燕子一样快要飞起来了!
⑧两个小时之后,女孩欢天喜地地来到那间时装屋还裙子。这位女老板却对她说:“既然你穿着合适,那你就先穿着吧!等你发工资再给我。”女孩犹豫了一下,说:“那好,等发了工资,我马上给你钱。”女老板微笑着点了点头。一个月后,女孩拿到了第一个月的薪水:850元。除了还这套裙子的钱,还能剩200多。当她拿着钱来到那间时装屋时,女老板却诚恳地对她说:“这是你第一个月的薪水,你除了吃饭、租房,剩不了几个钱。一个学生妹出来闯世界,不容易啊!这样吧,过两个月,等你手头宽了再给我。”面对如此善解人意的女老板,推辞未免有些虚假,女孩千恩万谢地离开时装屋。
⑨第一个月,女孩省吃俭用,节约出300多元;第二个月,她又节约出300多元。可是,当她兴冲冲地拿着钱来到那间时装屋时,眼前的变化让她不知所措:那间时装屋已经换成了快餐店。
⑩“这儿的时装屋呢?”
⑪“转让给我们了。”
⑫“那位女老板呢?”
⑬“不清楚。”
⑭“她没留下什么话吗……”
⑮“没有。”
⑯女孩呆呆地愣在那儿,心里又急又悔甚至有些愧疚,当初怎么就不坚持还上哪……
⑰勤恳的女孩很快就被提升为采访部主任,薪水也随之大幅度提高,她换过一茬又一茬的服装,却不肯丢弃那套玫瑰红的西服裙,时时地拿出来穿在身上。
⑱对于女孩来说,那套玫瑰红的西服裙永远是时髦的,是她一辈子都会喜欢的时装。
(选自《阅读与写作》 1996年08期)
33.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犹豫”所反映的人物心理活动。
(1)第⑥段:女老板犹豫了一会儿。
(2)第⑧段:女孩犹豫了一下。
34.第⑩-⑮段只有人物的语言描写,没有人物的动作、肖像、心理描写,产生的表达效果是
。
35.文中描写的女老板是一位怎样的人?
36.文章标题为“永远的红裙子”,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红裙子”前的修饰语“永远”的含义。
37.请你从本文中任选一人或一事,发表你的意见,作为本文的“跟帖”。
【答案】
33.(1)女老板“犹豫”:一下子不敢相信女孩所说(陷入困境),一时很难答应她借红裙子的要求,(但从她身上那皱巴巴的衣服、试穿裙子时留连许久等情形,以及她的真诚的目光,感受到她是真诚的,确实需要帮助。)(2)女孩“犹豫”:有点不敢相信女老板不要女孩还红裙子和以后再把钱付给她的决定,但从前面女老板愿意借裙子的行为来看,这是真的,她是真心帮助。(意合即可)
34.快速推进情节,让读者感受到急促的氛围,突出女孩急于知道女老板的下落,还上裙子钱的心理。(意合即可)
35.文中描写的女老板是一位善解人意、热心助人且不图回报的人。(意合即可)
36.(1)女孩认为它永远是时髦的,一辈子都会喜欢的时装,她对这条红裙子的感情永远未变。(2)这红裙子是女孩遭受挫折后不断奋斗最终走向成功的标志,这种不怕失败、不断奋斗的精神一直在女孩身上保持着。(3)陌生女老板热心助人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女孩前进。(4)这红裙子一直承载着女孩对女老板相助的感恩之心
37.从本文中任选一人或一事发表意见,根据思想内容正不正确、深不深刻、有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语言是否通畅简洁,书写是否清晰规范酌情给分。
【解析】
33.考查从词语角度分析人物心理活动。首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犹豫:指迟疑,不果断,缺少主见,对事难以做决定。
(1)第⑥段:女老板犹豫了一会儿。结合第⑤段“她穿着那身裙子走到女老板面前,嗫嚅而又坦诚地说明了自己眼前的困境,恳求老板:‘我用身份证作抵押,就借两个小时,等我应聘结束后立刻原物奉还,行吗?’”分析,女老板面对一个陌生女孩请求用身份证作抵押,借两个小时的裙子,有些不敢相信这个女孩所说的困境是否属实,但“看着女孩真诚的眼睛”,还是决定借裙子给她。
(2)第⑧段女孩犹豫的原因结合“既然你穿着合适,那你就先穿着吧!等你发工资再给我”这句话理解,听说女老板不要她还裙子和以后发工资再付钱的决定时有些激动地不敢相信,但从女老板愿意借裙子的行为来看,这是真的,她是真心帮助。
34.考查语言描写的表达效果赏析。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当女孩省吃俭用,花了两个月时间终于节约出600块钱,兴冲冲地拿着钱急于还给好心的女老板时,发现时装屋已经换成了快餐店。第⑩-⑮段是女孩和快餐店老板的对话描写,逼真传神、如临其境,写出女孩急于想知道女老板的下落好还钱的心情,快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读者感受到急促的氛围。
3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通读文章,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人物描写来把握人物形象。从女老板借给素不相识姑娘一件价钱昂贵的衣服可以看出女老板热心助人,从“姑娘,你把你的身份证拿上吧。应聘的时候是要看身份证的”,看出女老板善解人意。当“两个小时之后,女孩欢天喜地地来到那间时装屋还裙子”时,“女老板却对她说:‘既然你穿着合适,那你就先穿着吧!等你发工资再给我。’”也可以看出女老板善解人意,心地善良。当女孩攒够钱急于还钱时发现时装屋已经换成了快餐店,可以看出女老板热心助人且不图回报。
36.考查对标题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红裙子”前的修饰语“永远”的含义。第⑱段“对于女孩来说,那套玫瑰红的西服裙永远是时髦的,是她一辈子都会喜欢的时装” ,女孩认为它永远时髦,体现了她对这条红裙子的感情永远未变。这条裙子是女孩失恋后只身一人在深圳闯荡最落魄时女老板借给她的,她穿着这条裙子通过了面试,并且一步步走向成功,“被提升为采访部主任,薪水也随之大幅度提高”,这条裙子是女孩遭受挫折后不断奋斗最终走向成功的标志,这种不怕失败、不断奋斗的精神一直在女孩身上保持着。这条裙子承载着善解人意的女老板热心助人的精神,并且一直激励着女孩前进。当女孩攒够钱去还钱时发现“那间时装屋已经换成了快餐店”,没能还上女老板的衣服钱,所以这条红裙子一直承载着女孩对女老板热心相助的感恩之心。综上分析即可。
37.考查对文章的个性化阅读。根据题干要求从本文中任选一人或一事,发表意见。结合文章的内容作答,可从女孩由失恋痛苦中坚强走出来,不怕失败,不断奋斗精神和懂得感恩方面评价,也可从女老板的善解人意,热心帮助并不图回报方面评价,语言要通畅简洁,见解独特。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在我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是你的信任和无私的帮助让我渡过难关,这条红裙子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我将会永远把它珍藏。真心说声:谢谢!
预学笔记
☆读法指导
阅读散文要理清作者的思路。
阅读散文要重视朗读。
阅读散文可以沿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读出文章的意蕴,获得自己的感悟。
☆梳理摘抄
*时间关键词
那年冬天
那时父亲在村小教书
(2)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上了初中
如今我已经大学毕业
*“我”与父亲的故事
我出生在雪天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让我拔白发
父亲接成绩不好的我回家
父亲再也拍不掉头上的雪
*父亲的表现
感到高兴
十分辛苦
包容而疲惫地笑着
(3)__________________
风霜成了父亲生命的一部分
☆读后困惑:文章以“父亲头上的雪”为题,有何作用?
主要事件
我的心理变化
我有如母亲一样的头发,母亲数落我
①
母亲很忙,常年顶着“鸡窝”,跟小伟娘比较
顿觉矮几分
②
埋怨
母亲因为我被堂姐欺负,去大伯家吵架,回家后跟平常一样
③
七上第二单元【单元导语】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七上第二单元【目录】5.秋天的怀念
6.散步
7.散文诗二首
8.《世说新语》二则
七上第四单元【单元导语】拥有美好而充实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令我们感动的,是期中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
七上第四单元【目录】12.纪念白求恩
13.植树的牧羊人
14.走一步,再走一步
15.诫子书
愉快的回忆
农活回忆
一种伤痛
内容
玩游戏
逮蚂蚱
割草
搂麦子
茶水喝光
③
情感
快乐沉迷
①
畏怯父亲责备
②___
难受无奈
安慰
生命阶段
含苞的梅花
(2)
(4)
特点
(1)
(3)
轻柔地飘落,散发淡淡馨香,悠悠地旋转飞舞
人物
时间阶段
父亲
儿子
儿子9岁
带儿子一起去看球
①
儿子16岁
想带儿子一起去看球
②
儿子上大学
③
邀请父亲一起去看球
儿子工作了
约儿子一起去看球
答应一起去看球
父亲坐上了轮椅
④
想带坐轮椅的父亲一起去看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9 写作 【解释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真题分类复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相遇,你们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按要求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名著阅读 【解释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真题分类复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共28页。
这是一份专题07 记叙文阅读 (二)【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真题分类复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