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20=40分)
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观察离不开显微镜,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对观察的生物材料的要求是( )
A. 有平面结构的B. 形态不规则的
C. 薄而透明的D. 有生命活力的
【答案】C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时,观察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厚薄均匀的。
【详解】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材料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用显微镜观察的标本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光线能透过材料,才能观察清楚。而与材料是否有平面结构、形态是否规则、是否有生命活力无关,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 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要遵循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的原则,因为低倍镜下能观察到的视野比较大,便于找到观察目标
B. 在明亮的环境中,一般用平面镜对准光源;在较暗的环境中,需要将凹面镜对准光源
C. 当生物材料为无色或浅色时,一般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染色处理
D 调节粗准焦螺旋时,通过目镜观察,同时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到物象
【答案】D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首先要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然后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明亮的视野;其次是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撞坏玻片标本;然后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详解】A.使用显微镜时应该先用低倍镜观察,因为低倍镜下的视野较大,更容易找到观察目标。找到目标后,再转换到高倍镜进行详细观察,故A正确。
B.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显微镜的反光镜需要调整。在明亮的环境中使用平面镜,而在较暗的环境中则需要使用凹面镜来集中光线,提高亮度,故B正确。
C.当观察的生物材料颜色较浅或者无色时,直接观察可能无法清晰地看到结构,因此需要进行染色处理,以便更好地观察细胞结构或其他细节,故C正确。
D.调节粗准焦螺旋时,不应该通过目镜观察。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先从侧面注视物镜,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接近载玻片上的标本;然后眼睛通过目镜观察,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清晰的物像。这样做可以避免镜头与载玻片相撞,保护显微镜和标本,故D错误。
故选D。
3. 下列关于显微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镜长度越长,物镜放大倍数越小
B. 细准焦螺旋可以微小范围升降镜筒
C. 反光镜的作用是放大物像
D. 物镜的作用是反射光线
【答案】B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详解】A.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A错误。
B.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B正确。
C.反光镜在镜臂的最下端,可以左右前后转动,是反射光线用的,C错误。
D.物镜的作用是放大物像,D错误。
故选B。
4. 如图,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甲、乙视野。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56倍
B. 要由甲视野到乙视野,首先应将装片向左移动
C. 甲视野的放大倍数比乙大
D. 外界光线弱时,使用较小光圈和平面镜
【答案】B
【分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首先是物像比实物要大;其次是物像与实物相反,上下倒置,左右反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详解】图中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为10×16=160倍,A错误;
显微镜成的像移动的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故从甲到乙要先向左移动玻片标本,B正确;
图乙中的图像比图甲中的图像大,是因为乙视野所用镜头的放大倍数比甲视野所用镜头的放大倍数大,C错误;
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和反光镜可以调节光线进入的多少。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在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D错误。
5. 科学探究通常有6个步骤:①实施计划②提出问题③制订计划④作出假设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比较科学的排序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B. ③①②④⑥⑤
C. ②④③①⑥⑤D. ②③④①⑥⑤
【答案】C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因此,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顺序是:②提出问题、④作出假设、③制订计划、①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⑤表达交流。由此可见,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 当我们观察到腐烂肉上有一些蛆的时候,可能会想到:“蛆是从哪里来的”,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 )
A. 提出问题B. 作出假设
C. 制定计划D. 表达交流
【答案】A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详解】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只有提出问题,才能使思维的目标集中,分清已往解决的和尚未解决的、关键的和非关键的,避开一切思维的干扰因素,排除思维线索转移的可能,防止关键性问题被大量非关键性问题淹没。当我们观察到腐烂的肉上有一些蛆的时候,可能会想到:“蛆是从哪里来的”,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的提出问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下列是“识别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的实验步骤示意图。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A. 甲→乙→丙→丁B. 甲→乙→丁→丙
C. 甲→丙→丁→乙D. 丙→甲→丁→乙
【答案】D
【分析】甲是刮,乙是盖盖玻片,丙是滴生理盐水,丁是涂抹。
【详解】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刮→涂→盖→染,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丙滴→甲刮→丁涂→乙盖,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的液体分别是
A. 生理盐水、稀碘液B. 自来水、稀碘液
C. 生理盐水、凉开水D. 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答案】A
【分析】制作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
【详解】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放在实验台上备用;滴一滴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中央,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用凉开水(或纯净水)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用消毒的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取得口腔上皮细胞,再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涂抹;盖盖玻片时,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染是指染色,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因此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生理盐水、碘液。
9. 以下与细胞核功能不相符的说法是( )
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B. 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C. 细胞核能维持细胞的形态
D.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答案】C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细胞的遗传和代谢。
【详解】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细胞核中最重要的结构是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组成,而DNA分子又是主要遗传物质,其携带着细胞的遗传信息,包含了指导生物发育和遗传的所有指令。所以,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故A不符合题意。
B.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其携带着细胞的遗传信息,包含了指导生物发育和遗传的所有指令,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故B不符合题意。
C.细胞的形态主要由细胞骨架和细胞膜等结构来维持,故C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如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对其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 甲、乙细胞中都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
C. 甲细胞中的①与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有关
D. 乙细胞中的②中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答案】D
【分析】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由图可知:甲为动物细胞,乙为植物细胞。
【详解】A.结合题图和分析可知:甲、乙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A正确。
B.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B正确。
C.①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C正确。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而乙细胞中的②是液泡,里面的液体是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D错误。
故选D。
11. 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它的内容要点是( )
A. 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B. 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不同
C.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D. 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差别很大
【答案】A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这是细胞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A符合题意。
B.细胞学说并没有强调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差异,而是强调了它们的共性,即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不符合题意。
C.虽然动物细胞确实没有细胞壁,但这一点并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要点。细胞学说主要关注的是细胞作为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而不是具体细胞结构的差异,C不符合题意。
D.细胞的形态和大小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别,但这一点同样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要点。细胞学说强调的是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不是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差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如图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先后顺序为a→b→c
B. 细胞分裂过程会出现染色体
C. 该图也能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D. 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答案】C
【分析】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将细胞质一分为二。
【详解】A.观察图示可知,a表示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b表示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一个细胞分成两个,c表示细胞分裂前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的状态。因此,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先后顺序为a→b→c,A正确。
B.无论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染色体。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在细胞分裂时会进行复制,以确保新细胞获得与母细胞相同的遗传信息,B正确。
C.虽然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也存在一些关键差异。特别是在细胞质的分裂和细胞膜的形成方面,植物细胞会形成新的细胞壁来分隔两个新细胞,而动物细胞则通过细胞膜的凹陷和缢裂来形成新细胞。因此,该图不能准确地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C错误。
D.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会进行复制并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这是细胞分裂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确保了生物体的遗传稳定性,D正确。
故选C。
13. 下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中细胞质先平均分成两份
B. 经过过程②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 过程①是细胞生长,过程②是细胞分化
D. A、B、C代表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组织
【答案】D
【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2)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详解】A.过程①由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是细胞分裂过程。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A错误。
B.过程②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是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过程①是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过程②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C错误。
D.过程②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所以A、B、C代表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组织,D正确。
故选D。
14. 一个成熟的西瓜被切开后,会流出许多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瓜瓤细胞的液泡,富含糖类等营养物质。那么,成熟的瓜瓤属于( )
A. 保护组织B. 薄壁组织
C. 输导组织D. 机械组织
【答案】B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各有一定的特点和功能。
【详解】A.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故A不符合题意。
B.薄壁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营养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因此成熟的瓜瓤属于薄壁组织,故B符合题意。
C.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故C不符合题意。
D.机械组织的细胞壁增厚,有支撑和保护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有关单细胞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单细胞生物仅有一个细胞构成,也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 衣藻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C. 草履虫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D. 大多数单细胞生物不仅能独立完成运动、取食等复杂的生命活动,而且能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这种反应称为趋性
【答案】C
【分析】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详解】A.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能够独立生活,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故A正确。
B.衣藻适于单细胞藻类,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故B正确。
C.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小,草履虫靠分裂生殖;不能进行细胞分化,故C错误。
D.大多数单细胞生物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复杂的生命活动,而且能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这种反应称为趋性,比如趋光性等,故D正确。
故选C。
16. 大熊猫喜食冷箭竹。与大熊猫相比,冷箭竹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
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系统
【答案】D
【分析】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和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大熊猫作为哺乳动物,其结构层次是完整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大熊猫的身体由各种细胞构成,这些细胞进一步形成不同的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这些组织再组合成各种器官,如心脏、肺、肝、肾等。最后,这些器官协同工作,形成不同的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共同维持大熊猫的生命活动。
冷箭竹作为植物,其结构层次则相对简单。冷箭竹也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形成不同的组织,如保护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和分生组织等。这些组织再进一步组合成各种器官,如根、茎、叶等。然而,冷箭竹并没有像动物那样的系统层次,它的各个器官直接协同工作,以维持植物的生命活动。
因此,与大熊猫相比,冷箭竹没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7. 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到一定时间会开花结果。掰开番茄果实,可以看到里面有番茄种子。下列关于番茄结构层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番茄植株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B. 番茄果实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
C. 番茄叶片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
D. 番茄种子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
【答案】D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A.据题干可知:番茄植株属于绿色开花植物,其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个体),故A正确。
B.番茄果实属于生殖器官,器官由组织构成,组织由细胞构成。所以,番茄果实有细胞、组织和器官3个层次,故B正确。
C.番茄叶片属于器官,器官由组织构成,组织由细胞构成。所以,番茄叶片有细胞、组织和器官3个层次,故C正确。
D.番茄种子属于生殖器官,器官由组织构成,组织由细胞构成。所以,番茄种子有细胞、组织和器官3个层次,故D错误。
故选D。
18. 有关藻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藻类包括单细胞藻类和多细胞藻类
B. 藻类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C. 藻类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 当海水中的营养物质过多时,一些藻类就会迅速生长并大量繁殖,发生赤潮,所以应坚决抑制藻类的生长和繁殖
【答案】D
【分析】藻类的种类繁多,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有单细胞的,如衣藻;有多细胞的,如海带、紫菜等;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详解】A.藻类确实包括单细胞藻类(如衣藻)和多细胞藻类(如水绵)。这是根据藻类的细胞数量来区分的,A正确。
B.藻类植物的结构相对简单,它们没有像高等植物那样的根、茎、叶分化。这是藻类植物的一个基本特征,B正确。
C.藻类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这是它们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基础。通过光合作用,藻类能够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这是藻类生存和繁衍的基础,C正确。
D.藻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食物链的基础,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此外,一些藻类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用于生产生物燃料、食品添加剂等。因此,我们应该合理控制和管理海洋中的营养物质输入,以防止赤潮等环境问题的发生,而不是简单地抑制藻类的生长和繁殖,D错误。
故选D。
19. 有关种子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类
B. 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C. 种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D.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是通过种子繁殖后代,繁殖过程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答案】C
【分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结种子,但这两类植物又有重要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裸子植物它没有果实,只有种子,它的种子裸露;被子植物有真正的果实和种子,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种子包上果皮构成果实。
【详解】A.种子植物确实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没有果实包被;而被子植物的种子则有果实包被,A正确。
B.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而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即种子没有被果皮所包被,B正确。
C.种子植物的种子外面并不都有果皮包被。特别是裸子植物的种子,它们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只有被子植物的种子才有果皮包被,C错误。
D.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是通过种子繁殖后代的,这是种子植物的一个共同特征。与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等相比,种子植物的繁殖过程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这使得它们能够在更广泛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D正确。
故选C。
20. 每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时,银杏只用一抹金黄便把秋天渲染到了极致,洛阳的秋天有多美,嵩县的千年银杏林惊艳了整个深秋。那么银杏属于( )
A. 被子植物B. 裸子植物
C. 苔藓植物D. 蕨类植物
【答案】B
【分析】苔藓植物通常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但生殖过程离不开水;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则有果皮包被。
【详解】A.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级、最繁盛和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这可以保护种子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银杏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因此不符合被子植物的特征,故A不符合题意。
B.裸子植物是一类种子植物,它们的种子裸露在外,没有果皮包被。银杏作为一种高大的乔木,其种子裸露在外,没有果皮包被,这完全符合裸子植物的特征,故B符合题意。
C.苔藓植物是一类非常原始植物,它们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而是由简单的叶状体(类似叶片的结构)和假根(用于固定植物体,但不具有真正的吸收功能)组成。银杏作为一种高大的乔木,具有明显的根、茎、叶分化,因此不符合苔藓植物的特征,故C不符合题意。
D.蕨类植物的生殖过程离不开水,它们通过孢子进行繁殖,这些孢子需要在湿润的环境中才能萌发。银杏的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且其生殖过程不依赖于水,因此不符合蕨类植物的特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21. 下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显微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请填序号)。
A.观察 B.取镜和安放 C.整理实验台 D.放置玻片标本 E.对光
(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若是在光线比较昏暗的实验室里,应选用甲中[4]的哪一面?______。
(3)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镜头,图中表示镜头的是[ ]______和[ ]______。
(4)通过显微镜看到的物像是______;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物像______,视野就______,视野亮度也______。
【答案】(1)BEDAC
(2)凹面 (3)①. 1目镜 ②. 3物镜
(4)①. 倒像 ②. 越大 ③. 越小 ④. 越暗
【分析】图中1是目镜,2是转换器,3是物镜,4是反光镜,5是细准焦螺旋,6是粗准焦螺旋。
【详解】(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调光→放置玻片标本→调焦观察→整理实验台,因此使用显微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取镜和安放、E对光、D放置玻片标本、A观察、C整理实验台。
(2)在显微镜的构造中,控制外界光线进入多少的是遮光器上的光圈和反光镜;光圈有大小不同,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若是在光线比较昏暗的实验室里,应选用甲中4反光镜的凹面。
(3)显微镜放大的倍数=目镜放大的倍数×物镜放大的倍数,因此与物体放大倍数有关的结构是1目镜和3物镜。
(4)通过显微镜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像,即上下左右均颠倒。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物像越大,视野就范围越小,视野亮度也较暗。放大倍数越小,视看到的物像越小,视野就范围越大,视野亮度也较亮。
22. 下图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生物细胞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表示______细胞结构,因为图甲中没有[ ]______、[ ]______、[ ]______这三个结构。
(2)挤压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______。
(3)图中结构①具有______的功能。
(4)图乙所示细胞特有的,能进行能量转换的结构是[ ]______。
【答案】(1)①. 动物 ②. ⑤液泡 ③. ⑥细胞壁 ④. ⑦叶绿体
(2)⑤液泡 (3)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
(4)⑦叶绿体
【分析】(1)图中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④线粒体,⑤液泡,⑥细胞壁,⑦叶绿体。
(2)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详解】(1)观察两种细胞模式图,我们可以发现图甲中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这三个结构,这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而动物细胞则没有。因此,图甲表示的是动物细胞结构。
(2)当我们挤压水果时,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液泡。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它储存着细胞内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多种物质。
(3)图中结构①是细胞膜,它具有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的功能。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它像一道屏障,能够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进入细胞,同时阻止其他物质进入。
(4)图乙所示的是植物细胞,它特有的、能进行能量转换的结构是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细胞器,它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础。
23. 图中所示是从人的一个细胞开始到组织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整个人体都是由A细胞发育而成的,A细胞是______。
(2)图中E过程表示______,其结果是______。
(3)图中F过程表示______,在这个过程中除一小部分细胞外,大部分细胞失去了______能力,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4)图中C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是______组织;D的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具有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等功能,是______组织。
【答案】(1)受精卵 (2)①. 细胞分裂 ②. 细胞数目增多
(3)①. 细胞分化 ②. 分裂
(4)①. 上皮 ②. 结缔
【分析】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图中,A是受精卵,B是细胞群,C是保护组织,D是结缔组织,E表示细胞分裂,F表示细胞分化。
【详解】(1)人体各部分都是由A细胞发育而成的,这个A细胞就是受精卵。受精卵是一个特殊的细胞,它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 E过程表示的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一个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细胞会分裂成两个或更多的细胞,其结果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
(3) F过程表示的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相同类型的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一小部分细胞(如生殖细胞)仍然保持分裂能力外,大部分细胞都失去了分裂能力,并开始特化成不同的细胞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细胞进一步组合形成不同的组织。
(4)图中C所示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这种细胞结构特点使得它们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判断C属于上皮组织。上皮组织是覆盖在生物体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的细胞层,具有保护、分泌、吸收等功能。图中D所示的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这种细胞结构特点使得它们具有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的功能。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判断D属于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的,广泛分布于人体内,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等多种功能。
24. 洋葱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同时也是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材料,请结合显微镜的使用和临时装片的制作回答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清水、生理盐水、碘液等试剂,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你不需要使用的试剂有______。
(2)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上。这样做是为了______。
(3)用显微镜在低倍镜下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若要使视野中已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⑤______。如果你选择的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X,物镜的放大倍数是10X,则物像被放大了______倍。
(4)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能被碘液染成深色的近似球形的结构是⑦______。
(5)小华在实验时看到有些洋葱的外表皮较洋葱内部鳞片叶颜色深,呈深紫色,他想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呈深紫色可能是因为液泡中含有紫色色素。请你帮助小华解开心中的疑团。
①小华提出的问题是: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紫色色素吗?
②针对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③设计实验方案:请将实验步骤a~d按正确的操作顺序进行排序:______。
④实验现象: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内的液泡处呈现深紫色。
⑤得出结论:______。
【答案】(1)生理盐水
(2)避免出现气泡 (3)①. 细准焦螺旋 ②. 100
(4)细胞核 (5)①. 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紫色色素
②. cdba ③. 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紫色色素
【分析】(1)制作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2)使用显微镜的步骤: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③观察。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④清洁收镜。
(3)图中①是目镜,②是物镜,③是反光镜,④是粗准焦螺旋,⑤是细准焦螺旋,⑥是细胞壁,⑦是细胞核,⑧细胞质。
【详解】(1)在制作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滴的是清水,染色用碘液;不需要使用生理盐水,动物细胞才滴生理盐水。
(2)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洁净的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3)若要使视野中已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一般转动⑤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显微镜放大的倍数=目镜放大的倍数×物镜放大的倍数═10×10═100倍。
(4)观察图丙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要用碘液染色,观察到染色最深近似球形的结构是细胞核,因为细胞核内右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细胞核。
(5)②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是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作出的。根据提出的问题: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紫色色素吗?作出假设: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紫色色素。
③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所以正确顺序:c滴、d撕、b展、a盖。
⑤根据实验现象: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内的液泡处呈现深紫色,可以得出结论: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紫色色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文件包含七年级生物学试卷pdf、七年级生物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