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七课《近代科学与文化》说课稿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492389/0-173363842221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七课《近代科学与文化》说课稿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492389/0-173363842223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七课《近代科学与文化》说课稿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492389/0-173363842229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课文说课稿(共23篇)
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7 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近代科学与文化》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类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本课上承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所倡导的思想解放潮流,下启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的蓬勃发展,是近代西方社会在思想、科技、文化等领域全面变革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近代科学与文化成果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工业革命背后的科学支撑以及西方社会在近代化进程中思想文化领域的深刻变迁,从而构建起完整的世界近代历史发展脉络,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现代社会的科技文化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围绕近代科学领域的牛顿、达尔文等科学家的成就以及文学艺术领域的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贝多芬、梵高的作品展开叙述。在科学方面,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等成就,构成了经典力学体系,极大地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则打破了神创论的束缚,在生物学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对人类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学领域,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法国社会的复杂全貌,被誉为 “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作品深刻反映了俄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变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在艺术领域,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充满激情与力量,表达了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追求,其在音乐形式和情感表达上的创新为古典音乐向浪漫音乐的过渡奠定了基础;梵高的绘画作品以独特的色彩和笔触,展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世界的独特感知,在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教材通过对这些科学与文化成果的介绍,全面展示了近代西方在不同领域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历史学习,已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文化感知能力。他们对科学与文化领域的一些著名人物和作品可能有所耳闻,如牛顿、贝多芬等,但对于这些人物和作品在近代历史背景下的产生原因、具体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对社会发展的深层次影响,理解可能不够全面和深入。此外,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有限,在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科学理论和复杂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跨越认知障碍,深入理解近代科学与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牛顿、达尔文在科学领域的主要成就,包括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以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理解这些成就对近代科学发展和人类思想观念转变的推动作用。
2.知道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在文学创作方面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如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对法国社会细致入微的刻画,列夫・托尔斯泰作品对俄国社会深刻的批判与反思,能够分析这些文学作品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历史背景的分析能力。
3.熟悉贝多芬、梵高在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贝多芬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创作背景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梵高绘画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如色彩运用、笔触特点等,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4.通过对近代科学与文化各领域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比较分析不同领域历史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科学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历史文献、科学家和艺术家的传记、作品选段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类型的史料中挖掘历史信息,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多元性。
2.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作品赏析等活动,例如针对达尔文进化论引发的社会争议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扮演当时不同阶层的人物发表观点;对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小组赏析,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入理解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3.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或知识卡片,梳理近代科学与文化领域的主要人物、成就、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宏观角度把握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脉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些成就不仅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进步,也为现代文明奠定了基础,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的崇敬之情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了解到文学艺术作品是反映社会现实的镜子,通过对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等作家作品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文学对社会批判和人性关怀的力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通过欣赏贝多芬、梵高等艺术家的作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让学生体会到艺术在表达人类情感、传递思想观念方面的独特魅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理解这些科学成就如何改变了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知方式,以及对宗教神学思想的冲击。
2.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和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文学价值,体会文学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和批判精神,如巴尔扎克如何通过众多人物形象和情节展现法国社会的金钱至上、阶级矛盾等问题,列夫・托尔斯泰怎样以宏大的叙事反映俄国社会在战争与和平交替时期的变革与困境。
3.贝多芬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情感表达,特别是其在音乐创作中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以及对古典音乐形式的创新与发展,如《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作品如何体现了贝多芬的个人情感与时代精神的融合;梵高绘画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如色彩的强烈对比、扭曲的线条等如何传达他内心的情感与对世界的独特认知,以及这些艺术作品在西方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
(二)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传承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是一个渐进的、相互关联的过程,牛顿力学为后来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而达尔文进化论则是在生物学领域对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二者共同推动了近代科学思想的变革。
2.全面分析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背景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理解文学作品不仅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也反过来对社会产生影响,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如何既揭示了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如何在反映俄国社会变革的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理想的探索和追求,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解读出更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社会意义。
3.准确把握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创作理念以及时代精神,理解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个人才华与所处时代文化氛围相互作用的结果,如贝多芬音乐作品中强烈的情感表达如何与他所处的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社会思潮相呼应,梵高绘画作品独特风格的形成与他个人的经历、当时的艺术流派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透过艺术作品表面形式深入理解其内涵的艺术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通过系统、准确的讲解,为学生阐述近代科学与文化领域的基本史实、重要概念和理论知识,如牛顿经典力学的原理、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流派的特点等,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奠定基础。
(二)史料分析法
提供丰富多样的历史史料,包括科学家的实验记录、著作原文、文学作品选段、艺术家的书信、日记、绘画作品图片、音乐作品音频等,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培养学生 “论从史出” 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对史料的分析解读中,深入理解近代科学与文化成果的产生过程、内涵和影响,如通过分析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的片段,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和意义;通过解读巴尔扎克《高老头》中的人物描写和情节设置,体会《人间喜剧》对法国社会的深刻洞察。
(三)讨论法
组织学生针对近代科学与文化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如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对当时社会和科学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达尔文进化论为什么会引发激烈的社会争议?”“巴尔扎克和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有哪些异同点?”“贝多芬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与他所处时代的关系是怎样的?” 等。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多角度思考和深入理解。
(四)情境教学法
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如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时,模拟苹果树下牛顿思考的场景,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在探索自然奥秘过程中的灵感瞬间;在介绍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时,假设学生置身于 19 世纪的法国巴黎,感受作品中所描绘的社会百态;在赏析贝多芬音乐作品时,播放音乐的同时展示相关的历史画面或讲述当时的社会事件,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感和学习兴趣。
(五)比较分析法
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成就、风格和影响,如牛顿与达尔文在科学研究方法和对人类思想影响方面的比较;巴尔扎克与列夫・托尔斯泰在文学创作主题、表现手法和对本国社会反映深度上的对比;贝多芬与其他古典或浪漫主义音乐家在音乐风格、创作理念上的差异等。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近代科学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明确不同人物在各自领域的独特贡献和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展示一幅包含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贝多芬、梵高等人物形象或他们的代表作品元素的图片(如牛顿的苹果、达尔文的进化论图示、《人间喜剧》的书籍封面、托尔斯泰的画像、贝多芬的钢琴、梵高的《向日葵》等),提问学生:“这些人物和作品都属于哪个历史时期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又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知识,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近代科学与文化。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32 分钟)
1. 近代科学(12 分钟)
(1)牛顿
① 介绍牛顿的生平事迹,展示牛顿的画像,讲述他在剑桥大学的学习和研究经历,以及他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一些轶事,如苹果落地引发思考的故事,使学生对牛顿的人物形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② 讲解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重点阐述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通过展示简单的实验图示或动画,帮助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即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介绍牛顿在光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如发现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光的色散现象等;提及微积分学在数学和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它为解决变速运动等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③ 分析牛顿科学成就的历史意义,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从以往的经验和猜测上升到科学的理性分析层面,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基础,也对后来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示范和推动作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动摇了宗教神学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统治地位。
(2)达尔文
① 讲述达尔文的航海经历,展示达尔文随 “贝格尔号” 环球航行的路线图,介绍他在航行过程中对各地生物的观察和收集,这些经历为他提出生物进化论奠定了实践基础。
② 详细讲解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通过展示一些生物进化的实例图片或视频资料,如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等,帮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的作用机制。
③ 探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生物学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它打破了长期以来的神创论观念,使人们对生物界和人类自身的起源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思想界引发了巨大震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生物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对社会科学如哲学、社会学等领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
2. 近代文学(10 分钟)
(1)巴尔扎克
① 介绍巴尔扎克所处的时代背景,19 世纪的法国社会处于剧烈的变革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展示当时法国社会的一些图片,如繁华的巴黎街头与贫困的工人区对比等,让学生感受巴尔扎克创作的社会环境。
② 讲述巴尔扎克的文学创作生涯和他的代表作《人间喜剧》,《人间喜剧》包含了众多的小说作品,通过展示《人间喜剧》的目录或一些作品的片段,介绍其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线索,如高老头的父爱悲剧、欧也妮・葛朗台的吝啬形象等,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是如何通过对不同阶层人物的刻画,展现法国社会的全貌,包括贵族的没落、资产阶级的贪婪、平民的苦难等,体会其 “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的美誉。
③ 分析《人间喜剧》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水准,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堪称经典,而且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的本质特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至上、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益关系等问题,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同时也为后人研究 19 世纪法国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2)列夫・托尔斯泰
① 介绍列夫・托尔斯泰所处的俄国社会背景,19 世纪的俄国面临着农奴制危机、社会变革动荡以及与西方列强的复杂关系等问题。展示俄国当时的社会风貌图片,如农奴生活场景、战争画面等,帮助学生理解托尔斯泰创作的时代土壤。
② 讲述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重点介绍《战争与和平》,通过讲述作品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如安德烈、皮埃尔等人物在战争与和平时期的经历和思想变化,展现俄国社会在 1812 年卫国战争前后的宏大历史画卷,反映了俄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变革,体现了托尔斯泰对战争与和平、人性与道德、贵族与平民等诸多问题的深刻思考。
③ 分析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托尔斯泰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他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宏大的叙事结构和深刻的社会批判著称,其作品不仅在俄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熠熠生辉,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 “俄国革命的镜子”。
3. 近代艺术(10 分钟)
(1)贝多芬
① 介绍贝多芬的生平经历,特别是他在音乐创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听力障碍等困难,展示贝多芬不同时期的画像或照片,让学生感受他在音乐道路上的坚韧与执着。
② 讲解贝多芬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和创作背景,贝多芬的音乐作品风格从早期的古典主义逐渐向浪漫主义过渡,他的作品充满激情与力量,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以《英雄交响曲》为例,介绍其创作背景与拿破仑的关系,这部作品原本是为拿破仑而作,表达了贝多芬对英雄的崇敬与向往,但后来因拿破仑称帝而改为 “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体现了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以及对专制的批判。通过播放《英雄交响曲》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其激昂的旋律和宏大的气势,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时代精神。
③ 分析贝多芬音乐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贝多芬对古典音乐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创新与发展,他扩大了交响曲的规模和表现力,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社会现实、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其音乐作品对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引领作用,激励着无数音乐家在音乐创作中勇于表达自我、探索新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成为西方音乐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
(2)梵高
① 讲述梵高的生平经历,他的坎坷人生、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追求,以及他在精神疾病困扰下的创作状态。展示梵高的自画像或生活照片,让学生对这位艺术家有更直观的认识。
② 介绍梵高绘画作品的独特艺术风格,梵高的绘画以色彩鲜艳、笔触大胆而富有表现力著称。以《向日葵》为例,分析其色彩运用,如明亮的黄色与蓝色背景形成强烈对比,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激情;讲解笔触特点,厚重、扭曲的笔触传达出画家内心强烈的情感波动。通过展示《向日葵》等作品的高清图片,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梵高绘画的独特魅力。
③ 探讨梵高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梵高的作品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认可,但在后世却被视为艺术瑰宝,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表现主义、野兽派等艺术流派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绘画艺术的审美观念,让人们更加关注艺术家内心世界的表达和艺术的纯粹性。
(三)课堂小结(3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近代科学领域牛顿、达尔文的伟大成就,文学领域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作品,艺术领域贝多芬、梵高的杰出贡献。强调这些科学与文化成果是近代西方社会在思想、科技、文化等多方面变革与发展的集中体现,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基础,达尔文的进化论则在思想领域引发了深刻变革;巴尔扎克和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变革,同时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贝多芬和梵高的艺术作品则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时代精神和人类情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课堂练习(5 分钟)
展示一些与近代科学与文化相关的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或简答题,如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对近代科学和社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分析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以及它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简述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比较贝多芬和梵高在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上的异同点。” 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讲解。
(五)布置作业(2 分钟)
1.请学生选择一位近代科学或文化领域的人物(如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贝多芬、梵高),撰写一篇人物传记短文,要求突出人物的主要成就、生平经历、思想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字数不少于 300 字。
2.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或观看历史纪录片,如《牛顿传》《达尔文的危险思想》《巴尔扎克与他的世纪》《托尔斯泰的思想与艺术》《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梵高:画语人生》等,加深对近代科学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七、板书设计
我将采用提纲式板书,设计如下:
近代科学与文化
一、近代科学
1.牛顿
生平事迹
万有引力、光学、微积分
历史意义:力学飞跃、工业基础、思想变革
2.达尔文
航海经历
生物进化:自然选择
影响:生物学革命、思想解放
二、近代文学
1.巴尔扎克
时代背景:法国社会变革
《人间喜剧》:人物、情节、百科全书
价值:文学艺术、社会批判
2.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背景:农奴制危机等
《战争与和平》等:情节、人物、俄国镜子
内涵:人性关怀、社会思考
三、近代艺术
1.贝多芬
生平:听力障碍与坚持
作品风格:古典 - 浪漫过渡、情感强烈
地位:创新古典、引领浪漫
2.梵高
生平:坎坷与热爱
风格:色彩、笔触独特
价值:现代艺术影响、审美观念改变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能够清晰地展示近代科学与文化领域的主要人物、成就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重点,理解难点,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对近代科学与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教学目标基本达成。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史料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较为抽象的科学史料和文学艺术作品的解读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分析解读史料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在小组讨论中,个别小组的讨论效率不高,可能是由于小组分工不够明确或引导问题不够精准,需要进一步优化小组讨论的组织和引导方式。在讲解科学与文化成果的相互关系时,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采用更形象、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阐述,帮助学生建立起更清晰的知识联系网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