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分层作业)(学生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490308/0-173358296809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分层作业)(学生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490308/0-173358296814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当堂达标检测题,共5页。
◆1.通过讲述楚汉之争具体史实,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通过研读史料,了解西汉的建立、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史实,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3.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学习他们这种朴素作风。(家国情怀)
一、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1.【史料实证】百度词条:“楚河汉界”,是秦朝灭亡后的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典故。楚、汉双方曾在荥阳展开长达四年(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的争夺战,后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从词条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楚汉争霸的双方是楚庄王和西楚霸王
B.楚汉争霸是为争夺帝位而展开的
C.楚汉之争是一场农民起义
D.楚汉之争无果而终
2.【史料实证】《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还记载,高祖曰:“此三者(张良、萧何和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材料描述的是刘邦夺取天下的( )
A.目的B.原因C.过程D.影响
3.【史料实证】下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
秦始皇B.汉献帝C.汉高祖D.汉武帝
4.【唯物史观】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形象是道德高尚和勇武有力的结合,形成了“勇士”“壮士”等对英雄的称谓;刘邦在《大风歌》中提出了效命忠顺的“猛士”英雄形象。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人才需求文武兼备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C.英雄观念根深蒂固D.社会政治发生变动
【知识点二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5.【史料实证】《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四匹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针对上述情况,西汉初年统治者为恢复经济发展推行了( )
A.约法三章B.方田均税C.休养生息D.均田免赋
6.【唯物史观】李华同学在复习汉朝的相关知识时,绘制了下面的示意图,你认为“▲”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A.休养生息B.尊崇儒术C.重文轻武D.闭关锁国
7.【史料实证】下列举措反映了西汉王朝( )
A.实行重文轻武政策B.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C.不断加强边疆管理D.确立儒学主导地位
8.【史料实证】文帝二年(前178年)、十二年(前168年),曾两次下诏免除百姓的一半田租,将十五税一的税率降至三十税一……遇到灾荒年月,文帝还出台临时政策抚恤百姓。他还大力减少徭役,将成年男子的徭役从每年服役减少到每三年服役一次。这反映了西汉初期( )
A.实行休养生息政策B.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C.注重加强中央集权D.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知识点三 “文景之治”】
9.【史料实证】汉文帝刚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对修建他的陵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这表明汉文帝主张( )
A.轻徭薄赋B.勤俭治国C.以农为本D.以德化民
10.【史料实证】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的汉文帝陵墓,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这与汉文帝在其遗诏中提出修建自己的陵墓“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的要求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提倡( )
A.勤于政事B.戒奢从俭C.知人善任D.虚怀纳谏
11.【史料实证】《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表明当时( )
A.经济恢复社会稳定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盐铁专卖平抑物价D.进入西汉王朝鼎盛时期
12.【史料实证】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到了文景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休养生息B.尊崇儒术C.盐铁专卖D.版图拓展
13.【史料实证】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称之为( )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14.【史料实证】下表是某班级同学对汉代丝织业情况了解的部分总结。据此可以得出( )
A.汉代丝织品质量提高B.对汉代纺织业的了解尚属猜想
C.要重视汉赋史料价值D.织机的落后制约着丝织业发展
15.【史料实证】下图是汉画像砖上的盘鼓舞图像。盘鼓舞多采用“七盘一鼓”,象征月亮和北斗七星,其舞姿被形容为“罗衣从风,长袖交横”。它可以反映( )
A.儒家学说的地位B.汉代疆域的变动
C.开放的对外政策D.社会生活的风貌
二、能力提升16.观察地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次战争的形势?
(2)由此战争衍生出很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其中,“鸿门宴”“四面楚歌”的故事分别发生在图中的
和 处。(填字母代号)
(3)此战争最后结局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战争结局的原因。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刘邦和他的许多文臣武将,绝大多数都是在反秦斗争中涌现出来的社会底层人物,即所谓的“布衣”,汉初朝廷形成了后世称道的“布农将相之局”。汉高祖登基之初,先后颁布了一系列诏令:让士兵复员还乡从事生产;把卖身作为奴隶的人恢复为平民;把田租的税率规定为十五税一。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汉文帝在位期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大力恢复经济。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十二年,两次降低当年田租之半,十三年更是全免田租。……徭役也相应减轻,将原来每年服役一个月改为“三年而一事”。到汉景帝时,他继续执行文帝的政策,继位当年即下诏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曾和百官一起劝农,并令皇后督导植桑、养蚕、织布诸事宜。因而当时“海内殷富”,汉朝从国家初定向繁荣昌盛过渡。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汉初统治者采取的这些措施统称为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与汉景帝治国的共同措施。简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汉初统治者推行这些政策的原因。
三、开放创新
18.【思维拓展】汉朝建立之初,统治者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是无意之举,还是社会大环境使然?为什么?
第二章 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第三章 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第四章 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时间
内容
汉高祖时期
“兵皆罢归家”;注重农业生产,鼓励耕织; 轻徭薄赋等。
文景时期
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以德化民”, 废除酷刑,勤俭治国等。
织物情况
出现具有复杂花纹的高级织物,普通织机无法制造
织机实物史料情况
无完整的高级织机出土,普通织机也只能据画像石复原
汉赋记载情况
汉王逸《机妇赋》对高级织机有所描述,如“高楼双峙”“纤缴俱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达标检测题,共8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秀达标测试,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汉书·货殖传》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时训练,共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