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课件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授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授课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精彩课堂,自然系统,人类系统,太阳能,循环流动,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单向流动,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导入一日本在2023年8月24日正式启动福岛核污水排海,并已完成三批次排放,前三批的累计排放量超过2.3万吨。2024年2月28日,日本正式开始排放第四批福岛核污水,这是2024年福岛核电站排放的首批核污水,日方公布的第四批核污水排放量仍为7 800吨左右。也就是说,短短半年时间,有超过3万吨核污水流入太平洋。思考,日本政府的这一不负责任的做法将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造成哪些危害?
导入二由于合成了一种高效的有机杀虫剂 DDT(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瑞士化学家米勒获得了194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度被广泛使用的DDT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为什么DDT被禁止使用? DDT的广泛使用到禁止过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1.产生机制。结合图1.14思考自然系统的正常运行是怎样一个过程?
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太阳能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同时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稳定。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要限制在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不能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那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
(1)自然系统的正常运行机制。
思考:图中体现的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大量自然资源,维持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的运行,将所形成的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什么情况下会产生环境问题呢?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从而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合作探究一】对比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在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有什么不同? 请完成下表相关内容。
通过自我调节达到稳定状态
不具有调节能力,容易产生环境问题
②你认为哪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 请说明理由。自然系统能够维持稳定状态。理由:自然系统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物质能够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生物多样性也保证了自然系统的弹性,使自然系统能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以维持系统的稳定状态。人类系统从自然大量获取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及向自然,排放废弃物维持,物 质和能量是单向流动的,物质无法实现循环。
其中,人类获取自然资源会造成自然环境的改变并对自然循环过程产生影响;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中,只有一部分能够通过自然循环过程得到消纳,未被消纳的部分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导致全球环境变化。
结合刚才的案例思考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与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量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2.环境问题的产生——影响因素。人口数量增加,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和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也会增加。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的影响越大。技术水平又如何影响环境问题呢?技术进步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大;人类通过研发环境友好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思考:环境问题会给人类造成哪些危害呢? 回顾第一节学习的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想一想,当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环境的不同服务功能,会产生哪些问题?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下降,使人类难以获得足够的自然资源,导致自然资源稀缺甚至枯竭。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失常,使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并增加自然灾害的风险。自然环境的文化服务功能降低,会降低人类的舒适感,审美体验;等等。
二、环境问题的危害读图思考,以下图片体现了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
1.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阅读教材图1.16雾霾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示例并思考雾霾给我们造成了哪些危害?雾霾会诱发多种疾病,如结膜炎症、哮喘、气管炎等,危害人类健康。
课前导入中提到的有机杀虫剂DDT(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的使用问题。思考:应该怎样来解释这个问题。很多污染物会对海洋生态环境直接造成污染。某些半衰期长的人工放射性核素能够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传递迁移。比如锶90是亲骨性放射性核素,容易富集在骨骼上;而铯137比较容易在肌肉、肝脏部位富集。这些核素随食物传递到生物链顶端,进而对人类的生存安全产生潜在威胁。
读图思考毁林开荒会引起怎样的恶性循环?
毁林开荒、破坏植被会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导致耕地质量下降,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单产降低,从而导致粮食不足,而粮食不足又会引发大规模的毁林开荒、破坏植被,从而扩大耕地。由此形成一个贫困和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
2.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合作探究二】讨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历史上,许多地区的发展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有学者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概括这一过程(图1.19)。该曲线显示,环境质量在前期会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恶化,但到达某个临界点之后环境污染的程度会逐渐降低。
(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出现拐点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收入水平低的社会群体很少产生对环境质量的需求,贫穷会加剧环境恶化;收入水平提高后,人们关注现实和未来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对高质量环境的需求,不仅愿意购买环境友好产品,而且不断强化环境保护的意识,愿意接受严格的环境标准, 并带动经济发生结构性变化,减缓环境恶化,最终导致拐点出现。
(2)环境“先污染、后治理”是不是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 查找相关资料 用事实说明你的观点。不是。环境质量的改善并不唯一与经济水平相关联,也不会自动发生,而是有赖于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政策的严格实施以及技术进步的支持。
(3)区域经济发展如何避免经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制定严格环境政策;提高环保技术水平;等等。
【案例分析】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千岛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南部,湖区面积573平方公里,库容量178亿立方米,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淡水人工湖,是杭州、嘉兴地区一千多万居民的饮用水源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千岛湖面临着临湖地带生态空间不足、水质保优压力加大、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增高等问题。
为保护千岛湖“一湖好水”,杭州市开拓创新,探索大型湖泊兼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欠发达地区“两山转化”和共同富裕的做法,总结“千岛湖模式”。一是改革创新实现制度突破。建立特别生态功能区,出台《杭州市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条例》《杭州市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制定县级环境质量管理标准《千岛湖环境质量管理规范》,确立生态保护“三个一”目标:“出境断面始终Ⅰ类、生态环境全国一流、全市第一”。创设干部任前“绿色谈话”、实施招商引资项目生态审查等制度。
二是生态修复筑牢环湖屏障。统筹推进保护与修复,完成多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出台《千岛湖临湖地带建设管控办法》,严格控制临湖地带开发强度,科学保护湖岸线、山脊线和天际线。沿湖1 210个人工湿地、各类生态缓冲带及大量自然岸线,形成陆域污染入湖的有效拦截带。
三是控源减污推动水岸同治。制定政策措施和保护措施“两张清单”,实施农业、林业、工业、生活四个污染防治方案,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打造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建成农业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防治综合示范区。先后取缔湖区砂场81处,整治网箱养殖2 728亩;实施全水域“保水渔业”和库湾“生态浮岛”措施,提升水质同时保障优质农产品供给。
四是科技支撑助力全域保护。建成湖库类水质水华预测预警系统,创新开发淳安全域智治平台“秀水卫士”。建立千岛湖生态系统研究站,开展千岛湖生物多样性调查、网格化加密监测、农业面源治理技术、蓝藻水华防控和生态浮岛技术等研究,为千岛湖保护提供科学支撑。五是深绿发展促进共同保护。立足生态优势,创新开发“两山银行”数字驾驶舱应用,激活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实现机制。打造大旅游、大健康、大数据、水饮料等深绿产业体系,创新推动“本域保护、异地发展”的“飞地经济”模式。强化财政保障支持,开展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上下游签署合作备忘录,深入推动流域共保。
问题思考(1)结合材料说明千岛湖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2)结合材料,说明湖泊污染可能产生的危害。(3)结合材料,说明保护千岛湖“一湖好水”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本节课的内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对环境问题进行学习。首先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了解自然和人类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能够更好地把握环境问题产生的本质。其次是环境问题的危害,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本节课的内容为理解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打下基础,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
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近些年,科学家在野生动物体内及野外环境中都发现了微塑料,微塑料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我国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被称为升级版“限塑令”。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材料中因使用塑料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臭氧层破坏 C.植被退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2.减塑之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B.减塑之路一定会减缓经济发展C.转变消费习惯,崇尚绿色消费D.企业转变思路,改进生产技术
3.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可以 ( )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②增加就业岗位③缓解能源供需矛盾 ④减少环境污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下图,回答4~5题。4.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 ( )A.环境污染问题 B.生态破坏问题C.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5.按地理空间划分,该环境问题属于 ( )A.全球性环境问题 B.区域环境问题C.局部环境问题 D.城市环境问题
6.读下图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2)图中“伞”表示的是: ,它主要分布在大气层的
层,其主要作用是 。产生图示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南极上空)臭氧层受到破坏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图片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二环境问题的危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说课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二环境问题的危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备课课件ppt,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太阳能,生产者,分解者,自我调节,废弃物,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支撑服务,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