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32 机械波-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专题32 机械波(教师版)-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docx
    • 学生
      专题32 机械波(学生版)-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docx
    专题32  机械波(教师版)-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第1页
    专题32  机械波(教师版)-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第2页
    专题32  机械波(教师版)-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第3页
    专题32  机械波(学生版)-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第1页
    专题32  机械波(学生版)-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第2页
    专题32  机械波(学生版)-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32 机械波-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32 机械波-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32机械波教师版-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docx、专题32机械波学生版-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题型一 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
    1.机械波的形成条件
    (1)有发生机械振动的波源。
    (2)有传播介质,如空气、水等。
    2.传播特点
    (1)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迁移。
    (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相同,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3)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4A,位移为零。
    3.机械波的分类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有波峰(凸部)和波谷(凹部)。
    (2024春•太原期末)体操彩带由短杆和一定长度的彩带组成。运动员周期性地上下抖动短杆,彩带上形成简谐波,某一时刻彩带的形状如图所示。彩带重力不计,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图中彩带上的质点a正在向下运动
    B.彩带上的质点b向右移动,把能量传递给质点a
    C.短杆与彩带的接触点在竖直方向做匀速运动
    D.由于短杆在竖直方向振动,所以该简谐波为纵波
    【解答】解:A、图中波向右传播,根据“同侧法”可知,彩带上的质点a正在向下运动,故A正确;B、机械波传播过程中,质点只在自己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不随波迁移,故B错误;C、短杆与彩带的接触点在竖直方向做简谐振动,故C错误;D、由于短杆在竖直方向振动,波向右传播,波源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所以该简谐波为横波,故D错误。故选:A。
    (2024•厦门三模)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调整姿态后成功与空间站对接,历时约6.5小时,空间站离地面高度约为400km,则( )
    A.与空间站对接过程中飞船可视为质点
    B.雷达跟踪飞船的无线电波是纵波
    C.火箭点火升空瞬间处于超重状态
    D.飞船从发射到对接过程的平均速率约为62m/s
    【解答】解:A.在与空间站对接过程中,飞船的形状与体积对所研究的影响不能够忽略不计,此时飞船不能够视为质点,故A错误;
    B.雷达跟踪飞船的无线电波是电磁波,电磁波是横波,故B错误;
    C.火箭点火升空瞬间,火箭速度增大,火箭运动方向向上,则火箭加速度向上,可知,此时火箭处于超重状态,故C正确;
    D.平均速率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由于不知道飞船从发射到对接过程的路程,故无法求解平均速率,故D错误。
    故选:C。
    (2024•嘉兴一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制了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振子Q组成,两振子所用弹簧完全相同,小球P的质量小于Q的质量。在一次地震中,观察到P先发生振动,3s后Q也开始振动,某个稳定时段P的振幅大于Q的振幅。从震后的媒体报道中获悉,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震仪正下方,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km/s和6km/s。据此,该学习小组做出了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震源距地震仪约10km
    B.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
    C.此地震波横波的振幅一定小于纵波的振幅
    D.此地震波横波的频率一定大于纵波的频率
    【解答】解:AB.设震源距地震仪的距离为x,有xv1-xv2=3s
    其中v1=4km/s,v2=6km/s
    解得:x=36km,故A错误,B正确;
    C.因为只是某个稳定时段P的振幅大于Q的振幅,不能确定地震波横波的振幅和纵波的振幅大小关系,此地震波横波的振幅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纵波的振幅,故C错误;
    D.由于是同一震源,所以地震波的横波和纵波频率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2022秋•桂林期末)由多家中国建筑公司承担建设的卡塔尔卢赛尔体育场,承办了2022年足球世界杯包括决赛在内的多场赛事。12月10日,阿根廷队和荷兰队在卢赛尔体育场争夺世界杯“八进四”的比赛中,八万观众自发的在观众席上进行“人浪”游戏,从看台A区到B区的观众依次做出下列动作:起立—举起双臂—坐下,呈现类似波浪的效果,下列关于“人浪”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人浪”从看台A区传到B区时,观众也要从看台A区跑到B区
    B.“人浪”从看台A区传到B区的速度由观众从看台A区跑到看台B区的速度决定
    C.观众“起立—举起双臂—坐下”的动作越频繁,“人浪”传播的速度一定越快
    D.“人浪”的传播是观众所做动作“起立—举起双臂—坐下”形式的传播
    【解答】解:AB.当“人浪”从看台A区传到B区时,观众只在自己座位上下运动,并不向前移动,不会从看台A区跑到B区,故AB错误;
    C.“人浪”传播的速度快慢与观众“起立—举起双臂—坐下”的动作频率无直接关系,故C错误;
    D.观众的动作相当于质点的振动形式,“人浪”相当于横波,“人浪”的传播是观众所做动作“起立—举起双臂—坐下”形式的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2023秋•重庆期中)如图所示小鸭A(视为质点)在平静的河道内靠近岸边戏水,在水面上引起一列稳定的简谐水波,B为岸边的一点,已知P点为小鸭A和B点连线的中点,忽略传播时能量的衰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与B点的振动频率相同
    B.P点将随水波运动到B点
    C.P点与B点的振动方向一定相同
    D.P点的振幅一定大于B点的振幅
    【解答】解:A、波传播过程中,各个质点与波源的振动频率相等,周期相等,所以各个质点的振动频率相等,周期相等,故A正确;
    B、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随波运动,故B错误;
    C、由于不确定P点与B点的距离与波长的关系,所以不能确定这两点的振动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故C错误;
    D、各质点振幅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题型二 波动图像和振动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多选)(2024春•佛山期末)O点处有一质点从t=0时刻开始沿y轴方向做简谐运动,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波,t=0.4s时形成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此时刻后波源质点的振动频率突然变为原来的2倍,振幅不变,则( )
    A.波源的起振方向为沿y轴负方向
    B.t=0.4s后波速变为10m/s
    C.平衡位置为x=4m处的质点B第一次处于波峰时,x=1m处的质点A正处于波谷
    D.0~1.5s时间内,平衡位置为x=4m处的质点运动的总路程为100cm
    【解答】解:A、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4s时传播到x=2m处,即传播了一个波长的距离,故x=2m处质点的振动形式与波源相同,根据上下坡法,可知x=2m处质点的起振方向为沿y轴负方向,则波源的起振方向为沿y轴负方向,故A正确;
    B、由t=0.4s时形成的波形图可知,0~0.4s时,该波正好传播了一个波长,故周期T=0.4s,波长λ=2m,故t=0.4s前波速为v=λT=20.4s=5m/s
    t=0.4s后波源质点的振动频率突然变为原来的2倍,但传播的介质未发生变化,所以t=0.4s后波速不变,仍为5m/s,故B错误;
    C、t=0.4s后波源质点的振动频率突然变为原来的2倍,则新波周期变为原来的12,即t=0.4s后新波的周期变为T′=T2=0.42s=0.2s
    由于波速v=0.5m/s,从t=0.4s时开始计时,波传播到B点时所需要的时间为
    t1=xv=25s=0.4s
    波刚传到B点时,B点向下振动,B第一次到达波峰还需要时间为
    t2=34T=0.3s
    故平衡位置为x=4m处的质点B第一次处于波峰时,从t=0.4s时开始计时,还需要的时间t=t1+t2=0.4s+0.3s=0.7st=0.4s时开始计时,新波波速不变,传到x=1m处的A点需要的时间为0.2s,此时A点向下振动,再经过0.5s,即52T',质点A处于平衡位置正向上振动,故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从t=0开始计时,波传到x=4m处的质点B需要的时间为0.8s,新波传到x=4m处的质点B需要的时间为1.2s,所以0~1.5s时间内质点B在t=0.8s时开始振动,0.8s~1.2s时B点的振动周期为T,运动的路程为4个振幅。1.2s~1.5s时B点的振动周期为T′,振动时间为1.5个T′,运动的路程为6个振幅,则质点B运动的总路程为10个振幅,即s=10A=10×10cm=100cm,故D正确。
    故选:AD。
    (2024•天津模拟)“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抢在地震波传播到受灾地区前,向受灾地区提前发出警报,通知目标区域从而实现预警。科研机构对波的特性展开研究,某机械波沿x轴传播,图甲为t=0.6s时的波动图像,图乙为x=5m处A质点的振动图像,此时P、Q两质点的位移均为﹣1cm,下列说法正确的( )
    A.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P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2sin(5π3t+π6)(cm)
    C.t=0.6s时,P、Q两质点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D.从t=0.6s开始经过0.3s,P、Q两质点经过的路程相等
    【解答】解:A.由乙图可知,在t=0.6s时,A质点正在沿y轴负方向运动,根据“同侧法”可知,波沿x轴负向传播,故A错误;.
    B.P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Asin (ωt+φ)cm
    而ω=2πT
    其中T=1.2s
    将t=0.6s,y=﹣1cm代入振动方程解得φ=π6或5π6
    因t=0时刻,质点P沿+y方向运动,故取φ=π6,因此P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2sin(5π3t+π6)(cm)
    故B正确;
    C.t=0.6s时,质点P、Q点在x轴下方,加速度方向都沿y轴正方向,P、Q两质点位移相同,加速度大小相同,故C错误;
    D.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可知t=0.6s时质点P在x下方并向y轴负方向减速运动;Q在x轴下方并向y轴正方向加速运动,又0.3s=T4
    所以从t=0.6s开始经过0.3s,P、Q两质点经过的路程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2024•沙坪坝区校级模拟)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a所示,x=0.3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b所示,已知该波的波长大于0.3m,则( )
    A.t=0时刻x=0处的质点正在向y轴正方向振动
    B.t=0时刻x=0.3m处的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振动
    C.该波的波长为0.7m
    D.该波的波长为0.8m
    【解答】解:A、由于该波沿x轴正向传播,根据平移法由图a可知t=0时刻x=0处的质点正在沿y轴负方向振动,故A错误;
    B、由图b可知t=0时刻m处的质点正在沿y轴正方向振动,故B错误;
    CD、由于波长大于0.3m且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可得,x=0.30m处的质点在图中的P位置,则有(14+18)λ=0.3m,解得λ=0.8m,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024•成华区校级模拟)潜艇在水下活动时需要用声呐对水下物体及舰船进行识别、跟踪、测向和测距。某潜艇声呐在水下发出的一列超声波在t=0时的波动图像如图甲所示,图乙为水下质点P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速为1.5×103m/s
    B.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频率为0.1MHz
    C.0~1s内,质点P沿x轴运动了1.5×103m
    D.该超声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解答】解:A、由图甲可知该超声波的波长为:λ=1.5×10﹣2m,由图乙可知周期为T=1×10﹣5s,则该超声波在水下的速度为v=λT=1.5×10-21×10-5m/s=1.5×103m/s,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速小于1.5×103m/s,故A错误;
    B、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频率不变,为f=1T=11×10-5Hz=105Hz=0.1MHz,故B正确;
    C、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并不随波迁移,故C错误;
    D、由图乙知,t=0时刻P点向上振动,根据上下坡法,超声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2024•黄州区校级二模)直角坐标系xOy的y轴为两种均匀介质Ⅰ、Ⅱ的分界线。位于x=0处的波源发出的两列简谐横波a、b同时在Ⅰ、Ⅱ中传播。t=0时刻波源开始振动,t=6s时刻只画出了介于一6m和6m之间的波形(图甲)。已知该时刻a波刚好传到x=6m处,则t=1.5s时介于﹣6m和6m之间的波形图是( )
    A.B.
    C.D.
    【解答】解:AB、由题可知,t=6s时,x=6m的质点刚刚开始振动,根据质点的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的关系可知,该质点此时刻向y轴负方向振动,说明振源开始振动的方向也为y轴负方向;
    t=6s时,a波刚好传到x=6m处,可知a波的波速为:va=xt=66m/s=1m/s
    则t=1.5s时,a波刚好传到x=1.5m处,且x=1.5m处质点向y轴负方向振动,故AB错误;
    CD、由题意可知,这两列波是由同一振源引起的,故两列波的频率关系为:fa=fb
    由图象可知,a波的波长为:λa=1m,b波的波长为:λb=4m
    根据公式v=λf
    可知va:vb=1:4
    所以t=1.5s时,b波刚好传到x=6m处,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题型三 波传播的周期性和多解性问题
    造成波动问题多解的主要因素有
    1.周期性
    (1)时间周期性:时间间隔Δt与周期T的关系不明确。
    (2)空间周期性:波传播距离Δx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
    2.双向性
    (1)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
    (2)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
    3.波形的隐含性形成多解
    在波动问题中,往往只给出完整波形的一部分,或给出几个特殊点,而其余信息均处于隐含状态。这样,波形就有多种情况,形成波动问题的多解性。
    (2024•淇滨区校级模拟)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t=1s时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的波长为8m
    B.平衡位置分别为A、B的两个质点,振动方向始终相同
    C.若波向右传播,则波的最大频率为0.25Hz
    D.若波向左传播,则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6m/s
    【解答】解:A.根据题中的波形图,这列波的波长为λ=8m,故A正确;
    B.A、B两个质点的平衡位置相距Δx=4m=λ2
    振动方向相反,故B错误;
    C.若波向右传播,有(14+n)T=1s(n=0,1,2⋯)
    解得T=41+4ns(n=0,1,2⋯)
    n=0时,周期最大,此时波的最小频率为
    f=0.25Hz
    故C错误;
    D.若波向左传播,有(34+n)T=1s(n=0,1,2⋯)
    解得T=43+4ns(n=0,1,2⋯)
    则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v=λT=(6+8n)m/s(n=0,1,2⋯)
    故D错误。
    故选:A。
    (2023秋•齐齐哈尔期末)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1=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t2=0.4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已知波的周期0.2s<T<0.4s,P为波中的一个振动质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20m/s
    B.在t3=0.6s时刻,质点P的振动方向一定向下
    C.在t3=0.6s时刻,质点P的加速度方向一定向上
    D.质点P在2.4s内运动的路程可能为96cm
    【解答】解:A、根据图像可知波长λ=6m
    若该简谐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则有:0.4s=(n+13)T,(n=0,1,2,3……)
    因为0.2s<T<0.4s,可得:T=0.3s
    可得波传播速度为:v=λT=60.3m/s=20m/s
    若该简谐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则有:0.4s=(n+23)T,(n=0,1,2,3……)
    因为0.2s<T<0.4s,可得:T=0.24s
    可得波传播速度为:v=λT=60.24m/s=25 m/s,故A正确;
    BC、若简谐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因t3=0.6s=2T,可知此时刻的波形图与t1=0时刻的波形图相同,所以质点P向下振动,加速度方向向上;
    若简谐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则t3=0.6s=,画出t3=0.6s时刻的波形图如下图中的图线3所示,
    此时质点P向下振动,加速度方向向下。
    综上所述,质点P的振动方向一定向下,加速度不一定向上,故B正确,C错误;
    D、若简谐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则2.4s=8T,质点P在8T内运动的路程为s=8×4A=32×3cm=96cm;
    若简谐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则2.4s=10T,质点P在10T内运动的路程为s=10×4A=40×3cm=120cm,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
    故选:C。
    (2024•长沙模拟)如图甲所示为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2s时刻的波形图,两质点P、Q的平衡位置分别位于x=0.5m、x=4.0m处,质点Q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0时刻,质点P正沿y轴负方向运动
    B.质点P的振动方程为y=5cs(10πt+π4)cm
    C.从t=0时刻至t=0.15s时刻,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20-52)cm
    D.当质点Q在波峰时,质点P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522cm
    【解答】解:A.由图乙可知,波的传播周期为0.2s,0.2s时刻质点Q在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运动,根据平移法可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因此t=0.2s和t=0时刻,质点P正沿y轴正方向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甲可知,质点P的初相位为φ0=0.51×π2=π4
    质点P的振动方程为y=5sin(2π0.2t+π4)=5sin(10πt+π4)cm
    故B错误;
    C.从t=0时刻至t=0.15s时刻,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y=2A+2(A-22A)2×5+2×(5-22×5)cm=(20-52)cm
    故C正确;
    D.当质点Q在波峰时,需要经历t=(n+14)T
    代入质点P的振动方程可得质点P的位移为y=522cm
    故D错误。
    故选:C。
    (2023秋•东安区校级期末)如图,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振幅为2cm,波速为2m/s。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两质点a、b的平衡位置相距0.4m(小于一个波长),当质点a在波峰位置时,质点b在x轴下方与x轴相距1cm的位置。则下列不正确的是( )
    A.从此时刻起经过0.5s,b点可能在波谷位置
    B.从此时刻起经过0.5s,b点可能在波峰位置
    C.此波的周期可能为0.6s
    D.此波的周期可能为1.2s
    【解答】解:CD、根据题意,有两种情况:
    第1种情况:
    波的图象如图1所示,从图象得,(14+112)λ=0.4m,所以波长:λ=1.2m,根据v=λT,可得周期:T=λv=1.22s=0.6s;
    第2种情况如图2所示:
    波的图象如图,从图象得,(12+14-112)λ=0.4m,解得:λ=0.6m,根据v=λT,可得周期:T=λv=0.62m/s=0.3s;
    故C正确、D错误;
    AB、根据以上两种情况,也有两种对应的情况:
    第1种情况:波长是1.2m的波,在波的图象如图3所示,从图象知,b在波谷;
    第2种情况,波长是0.6m的波,波的图象如图4所示,从图象知,b在波峰。
    故AB正确。
    故选:D。
    (多选)(2024•菏泽一模)一列横波沿x轴传播,a、b、c、d为介质中的四个质点的平衡位置。某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后,若经过34周期开始计时,正确的是( )
    A.若波沿x轴正向传播,则图乙描述的是b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B.若波沿x轴正向传播,则图乙描述的是d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C.若波沿x轴负向传播,则图乙描述的是b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D.若波沿x轴负向传播,则图乙描述的是d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解答】解:A、若波沿x轴正向传播,此时b处质点的从负向最大位置向上振动,经过34周期后,质点回到平衡位置向下振动,与振动图像计时起点的情况相符,故A正确;
    B、若波沿x轴正向传播,此时d处质点的从正向最大位置向下振动,经过34周期后,质点回到平衡位置向上振动,与振动图像计时起点的情况不符,故B错误;
    C、若波沿x轴负向传播,此时b处质点的从负向最大位置向上振动,经过34周期后,质点回到平衡位置向下振动,与振动图像计时起点的情况相符,故C正确;
    D、若波沿x轴负向传播,此时d处质点的从正向最大位置向下振动,经过34周期后,质点回到平衡位置向上振动,与振动图像计时起点的情况不符,故D错误。
    故选:AC。
    题型四 波特有的现象——波的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
    1.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
    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两相干波源的距离之差Δr.
    2.波的衍射现象
    波能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大或者小于波长.
    3.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分析
    (1)接收频率: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当波以速度v通过观察者时,时间t内通过的完全波的个数为N=eq \f(vt,λ),因而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的完全波的个数即接收频率.
    (2)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
    (2024•宜兴市校级三模)如图a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b为质点P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像,从该时刻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正在向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20m/s
    B.经过0.35s后,质点Q经过的路程为1.4m,且速度最大,加速度最小
    C.若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个尺寸为5m的障碍物,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D.若波源向x轴负方向运动,在x=10m处放一接收器,接收器接收到的波源频率可能为6Hz
    【解答】解:A.在图b中,t=0时刻P正向上振动,在图a中,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波正在向x轴正方向传播,该波的波长和周期分别为λ=4m,T=0.2s,所以波速为:v=λT
    代入数据得:v=20m/s,故A错误;
    B.由图a可知质点的振幅A为0.2m,t=0.35s=T+34T
    所以经过0.35s后,质点Q经历的路程为:s=7A
    代入数据得:s=1.4m
    此时质点Q到达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加速度最小,故B正确;
    C.该波的波长为4m,若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个尺寸为5m的障碍物,波长与障碍物尺寸相差不多,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故C错误;
    D.该波的频率为:f=1T
    代入数据得:f=5Hz
    若波源向x轴负方向运动,波源与接收器间的距离增大,产生多普勒效应,在x=10m处的接收器接收到的波源频率减小,频率一定小于5Hz,故D错误。
    故选:B。
    (2024春•大兴区校级期中)如图,挡板M是固定的,挡板N可以上下移动。现在把M、N两块挡板中的空隙当作一个“小孔”做水波的衍射实验,出现了图示中的图样,P点的水没有振动起来。为了使挡板左边的振动传到P点,可以采用的办法是( )
    A.增大振源频率B.减小振源频率
    C.N板向下移动D.N板向左移动
    【解答】解:P处质点没有振动,说明P点波没有明显衍射过去,原因是MN间的缝太宽或波长太小,因此若使P处质点振动,可采用N板上移或M下移减小小孔的间距,同时也可以增大波的波长,即减小频率,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024春•鼓楼区校级期中)潜艇在水下活动时需要用声呐对水下物体及舰船进行识别、跟踪、测向和测距。某潜艇声呐发出的一列超声波在t=0时的波动图像如图甲所示,图乙为质点P的振动图像,则( )
    A.该超声波的波速为1.5×103m/s
    B.该超声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C.0∼1s内,质点P沿x轴运动了1.5×103m
    D.该超声波遇到1m的障碍物会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解答】解:A.由图甲可知该波的波长为:λ=1.5×10﹣2m,由图乙可知周期为T=1×10﹣5s,该波的波速为:v=λT
    代入数据得:v=1.5×103m/s,故A正确;
    B.由图乙可知,在t=0时刻,P质点速度沿y轴正方向,根据上下坡法可知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故B错误;
    C.质点P在平衡位置上下附近振动,不会随波迁移,故C错误;
    D.障碍物的宽度有1m,远大于波的波长λ=1.5×10﹣2m,故不会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2024•龙凤区校级模拟)P、Q两波源分别位于x轴﹣10m和10m处,产生的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振幅分别为15cm和30cm。t=0时刻两波源同时开始起振,t=3s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此刻平衡位置在x轴﹣4m和4m处的两质点刚要开始振动。质点M、N的平衡位置分别为坐标原点和x=2m处,则( )
    A.两波源的起振方向均沿y轴负方向
    B.两列简谐横波的波速均为4m/s
    C.0~5s内质点N运动的路程为30cm
    D.0~10s内质点M运动的路程为4.5m
    【解答】解:A、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t=3s时x=﹣4m和x=4m两处的质点的起振方向均沿y轴正方向,则两波源的起振方向均沿y轴正方向,故A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两列简谐横波的波速均为
    v=ΔxΔt
    代入数据解得v=2m/s
    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两波的波长均为λ=4m,则周期为T=λv
    代入数据解得T=2s
    t=3s时,x=﹣4m和x=4m两处的振动传到质点N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Δt1=Δx1v
    Δt2=Δx2v
    代入数据解得Δt1=3s,Δt2=1s
    可知0~5s内质点N只由右边波源引起振动了1s,由于1s=12T
    则0~5s内质点N运动的路程为s=2AQ=2×30cm=60cm
    故C错误;
    D、t=3s时,x=﹣4m和x=4m两处的振动传到质点M所用时间均为 Δt=Δxv
    代入数据解得Δt=2s
    可知t=5s时质点M开始振动,且两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周期相同,可知质点M为振动加强点,振幅为A′=15cm+30cm=45cm
    由于2.5T=10s﹣5s=5s
    则0~10s内质点M运动的路程为s′=2.5×4A′=450cm=4.5m
    故D正确。
    故选D。
    (2024•乐清市校级三模)如图所示为某水池的剖面图,A、B两区域的水深分别为hA、hB,其中hB=2.5m,点O位于两部分水面分界线上,M和N是A、B两区域水面上的两点,OM=4m,ON=7.5m。t=0时M点从平衡位置向下振动,N点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形成以M、N点为波源的水波(看作是简谐横波),两波源的振动频率均为1Hz,振幅均为5cm。当t=1s时,O点开始振动且振动方向向下。已知水波的波速跟水深的关系为y=gh,式中h为水深,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A的水深hA=2.0m
    B.A、B两区域水波的波长之比为5:4
    C.t=2s时,O点的振动方向向下
    D.两波在相遇区域不能形成稳定的干涉
    【解答】解:A、当t=1s时,O点开始振动且振动方向向下,说明经过1s的时间M点的振动传播到了O点,则水波在区域A的传播速度大小为vA=MOt=41m/s=4m/s,根据水波的波速跟水深的关系为y=gh,可得A区域的水深为hA=1.6m,故A错误;
    B、根据水波的波速跟水深的关系为y=gh可得A、B两区域水波的波速之比为vAvB=hAhB=,因为两波源的振动频率均为1Hz,根据v=λf可得A、B两区域水波的波长之比为4:5,故B错误;
    C、由题知,波的周期为T=1f=11s=1s,水波在区域B的波速大小为vB=ghB=10×2.5m/s=5m/s,所以N点的振动传播到O点的时间为t'=ONvB=7.55s=1.5s,所以在t=2s时,M点的振动在O点已经振动了一个周期,即有M点引起的振动方向为向下,由N点引起的振动已经振动了0.5s,因为N点的起振方向是向上,所以在t=2s时,N点在O点引起的振动方向也是向下,所以在t=2s时O点的振动方向向下,故C正确;
    D、虽然他们在两个区域的波速不等,但是因为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所以仍能在相遇区域形成稳定的干涉,故D错误。
    故选:C。
    (2024春•洛阳期末)降噪可分为被动式降噪和主动式降噪。其中主动式降噪指通过降噪系统产生与外界噪音相位相反的声波,二者叠加后,将噪音中和,从而实现降噪效果。高铁通过拾噪麦克风,采集一些有规律的噪声,通过电路,在音乐中加入降噪声波,从而达到降噪效果。图甲为原理简化图,图乙为理想情况下的降噪过程图,实线表示环境声波,虚线表示降噪系统产生的降噪声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噪过程应用了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B.降噪声波与环境噪声声波的频率不相等
    C.降噪过程应用的是声波的干涉原理,P点振动减弱
    D.降噪过程应用了声波的衍射原理,使噪声无法从外面进入耳麦
    【解答】解:A、降噪过程应用了声波的干涉原理,故A错误;
    B、降噪声波与环境噪声声波的频率相等,故B错误;
    C、降噪过程应用的是声波的干涉原理,P点振动减弱,故C正确;
    D、降噪过程应用了声波的干涉原理,故D错误。
    故选:C。
    (2024•江苏模拟)汽车主动降噪系统是一种能够自动减少车内噪音的技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许多因素都会产生噪音,系统会通过车身的声学反馈技术,通过扬声器发出声波将车外噪音反向抵消,从而减少车内噪音。某一噪声信号的振动方程为y=Asin(100πt+π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抵消声波频率应为100Hz
    B.抵消声波振幅应为2A
    C.汽车降噪过程应用的是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原理
    D.抵消声波和环境噪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等
    【解答】解:A、根据噪声信号的振动方程y=Asin(100πt+π3),可知ω=100πrad/s,降噪的原理是声波的干涉,则抵消声波频率与噪声信号的频率相同,应为f=ω2π=100π2πHz=50Hz,故A错误;
    B、振动方程为y=Asin(100πt+π3),则抵消声波振幅应为A,故B错误;
    C、汽车降噪过程应用的是声波的干涉原理,故C错误;
    D、波速由介质决定,可知抵消声波和环境噪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
    考情
    命题方向
    考点1机械波传播
    考点2机械波干涉、衍射、
    多普勒效应
    2024年高考全国理综甲卷
    2024年高考广东卷
    2024年高考湖南卷
    2024高考全国理综新课程卷
    2023高考上海卷
    2024年高考江西卷
    2023年6月高考浙江卷
    2023年高考选择性考试辽宁卷
    1.机械波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主要表现在给出波动图像,或给出波源或介质中某点的振动图像,波动传播速度计算,介质中质点位移、路程等一直是考查的热点。
    2.机械波叠加、机械波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等可能单独考查,也可能与波动图像有机结合考查。
    振动图象
    波动图象
    研究对象
    一振动质点
    沿波传播方向的所有质点
    研究内容
    一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某时刻所有质点的空间分布规律
    图象
    物理意义
    表示同一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
    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图象信息
    (1)质点振动周期
    (2)质点振幅
    (3)某一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
    (4)各时刻速度、加速度的方向
    (1)波长、振幅
    (2)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
    (3)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的加速度方向
    (4)传播方向、振动方向的互判
    图象变化
    随时间推移,图象延续,但已有形状不变
    随时间推移,波形沿传播方向平移
    一完整曲
    线占横坐
    标的距离
    表示一个周期
    表示一个波长

    相关试卷

    专题28 近代物理-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28 近代物理-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8近代物理教师版-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docx、专题28近代物理学生版-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6 电场能的性质-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6 电场能的性质-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6电场能的性质教师版-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docx、专题16电场能的性质学生版-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5 电场的力学性质-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5 电场的力学性质-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5电场的力学性质教师版-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docx、专题15电场的力学性质学生版-2025年高考物理热点知识讲练与题型归纳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