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教学设计 (表格式)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教学设计 (表格式)第1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教学设计 (表格式)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表格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表格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品“独”之豪迈洒脱,感“独”之失落孤独,悟“独”之理性超脱,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标题:《定风波》——超越现实与孤独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定风波》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的第一首,本单元侧重学习研读富含哲理性的文章,即在具体细腻的描写之外,隐含着某种深刻的含义。《定风波》是作者苏轼“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词人以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乐观、淡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学习该词有利于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
    2.学生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诗词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积累,可引导学生在理解字面内容的基础上,重点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当然,苏轼的思想是复杂的,他将儒、释、道的思想精髓杂糅融通,为他所用。本课情感就比较复杂, 如“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要允许学生心存疑问,留待他们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后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反复吟咏,逐步感受词的节奏韵律和思想情感。
    2.叩问重要意象和关键词语,探析词人思想情感层次。
    3.利用资料穿插和活动设计,加深对苏轼人生境界的理解和体悟。
    4.学习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诗词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要的意象,理解苏轼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那个月夜寻友赏景的“闲人”吗?今天我们要走进他黄州时期的另一篇作品——《定风波》。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点明诗歌的写作背景,方便学生理解作品的情感基调。
    二、品“独”之豪迈洒脱
    1、关注小序,初步感知:你在这篇词的序中读到了哪些内容?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独特的苏轼
    能用“独”组词谈谈对苏轼的初步印象吗?
    【设计意图】:借助词序让学生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感知苏轼的独特,引起学生对苏轼的兴趣。
    2、听范读,自由朗读并思考:从哪些句子能探寻到“独”的味道?
    ①“行”之独特
    “莫听”,“何妨”,有俏皮、挑战的意味,“吟啸徐行”有闲适之感。
    ②“形”之独特。
    “竹杖芒鞋”的村野农夫似的形象,与其为官者形象不符。
    ③“感觉”之独特。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叩问“轻”:一根竹杖和一双草鞋真的比马要轻松、轻快吗?
    叩问“烟雨”: 此时的“烟雨”还只是刚才大自然中那场“风雨”吗?
    补充资料:
    “乌台诗案”背景资料
    叩问“任”: 这个字呼应了前文哪个词语?
    “谁怕?”——无惧人生风雨的洒脱豪迈
    ④朗读指导:语调轻快,有洒脱豪迈之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独”字思考开去,体会诗句的意蕴,把握诗人任性洒脱的性格。利用叩问法挖掘字中深意,解读文本多样内涵,引导学生上升到人生层面来思考,明白苏轼的任性洒脱是由于内心的强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感“独”之失落孤独
    1、除了洒脱豪迈的性格,你还从“独”中品出了什么情感?
    ①聚焦“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酒醒”后的“冷”只是身体感觉上的冷吗?
    补充资料: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②朗读指导:语调沉重。“冷”仄声韵,有幽咽晦涩之感。
    【设计意图】:借助多种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苏轼的了解,更好地体会苏轼内心的孤独。
    四、悟“独”之理性超脱
    “独”是否只有孤独?
    1、作者因孤独而消沉吗?
    层次一:乐观——“山头斜照却相迎”
    (炼字:“迎”字有惊喜之感)
    层次二:旷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炼字:“也无”有无畏之感)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多层次剖析文本,层层深入地理解苏轼品格,从乐观到豁达,苏轼完成了心境的进化,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2、叩问“归”——归向何处?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颗高贵的灵魂在心中化解了人生的风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叩问法,抓住一个“归”字思考作者人生的归宿,理解词人的超然。
    五、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本词。
    2、选作:请小组合作,搜集有关苏轼的生平资料和诗词,制作一张手抄报,主题为“苏轼的魅力”。
    【设计意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引导学生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课外知识。
    六、板书设计:
    定风波
    苏轼
    欣然
    泰然


    超然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探究,合作探究,课外拓展,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介绍作者,了解背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体味情感,课程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