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驱遣我们的想象第2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驱遣我们的想象第2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本研读,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领会作者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方法,用于自己的鉴赏实践。
2.培养爱阅读的良好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
教学重点
1.领会作者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方法,用于自己的鉴赏实践。
2.培养爱阅读的良好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方法,用于自己的鉴赏实践。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有人认为,文学鉴赏中的“想象”就是“把文字想象成画面”,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不同种类的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是否有所不同呢?
阅读同一部文学作品,为什么有的人只读懂基本意思,而有的人却能进一步从中获得愉悦感呢?
本节课,我们将对这些疑惑做出回答。
新知探究
一、文本研读
【活动内容】课文中的许多句子,讲的是文学艺术的道理,它们或启迪我们理解文学艺术,或在写作上有值得借鉴的实用价值,请大家结合课件中出示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全文进行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文中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二、合作探究
【活动内容】1.在论证鉴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文主要运用了两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论证方法对证明作者观点具有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论证方法,理解论证方法对证明作者观点的重要作用。
【活动内容】2.作者所分析的这两个例子有相似性,可否删去一例,使课文更简洁?学生朗读这两处例子,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体会这两个例子侧重点的不同之处。
3.分析作者列举的两个例子。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课件中出示的表格,利用表格的形式,直观地理解作者驱遣想象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文中的两个例子,领会作者所说的驱遣想象的
方法。
【活动内容】4.请根据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方法,驱遣你的想象,对课件中列出的文段进行赏析。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前面题目中对作者驱遣想象方法的分析,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抓住文段中的重点字词展开想象。
5.课文中,作者在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时说:“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一种愉快。”你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有没有产生过这种“愉快”?是在阅读什么内容时产生的?你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愉快”?把这段经历分享给大家。学生自主讨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体会文学作品的魅力,体验阅读的快乐,进而养成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课堂小结
本文以王维的诗句和《海燕》为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指出鉴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想象,透过文字进入作品的意境中,体验阅读的愉快。
布置作业
任意选择一首古诗词,发挥想象,描绘其画面,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赏析文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第1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文本研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解读,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