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24-25版)第四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24-25版)第四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共60页。
单元综合检测答案对一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4.①材料一认可劳动者的进步,认为劳动者能利用数字智能科技,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②材料二担心在数字时代,劳动者被异化,休闲时间被侵占,劳动秩序也被重塑。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5.①“半小时后”“5分钟内”等时间词及“送餐提示”,体现了数字技术促使了劳动生产的精准化,进而提高了劳动效率。②“各大APP”“网约车平台”等的使用及“购买了该课程”,体现了数字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整体智能技能水平,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全面素质。③“推送的内容正是他最近关注的话题,他看到一个关于‘效率提升’的知识付费项目与其工作息息相关”,体现了数字技术使得劳动者拥有了“数字身体”,主体性被遮蔽,甚至可能被异化。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8.(1)结构特点:文本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老师上课至生命最后一刻,另一条是碳基联邦舰队在建立隔离带时找寻并保留3C级及以上文明。(2)作用:①两条线索相互交叉,又转换自如,串联起了天上地上两个故事,使作品内容丰满。②独特的叙事结构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科幻小说的独有体验。③凸显了赞美文明、讴歌高尚的主题。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9.①坚守使命:柔弱者在困境中用知识、良知、师德等对传承文明使命的坚守。②尊重文明:碳基舰队在探测到3C级以上文明行星上的生命迹象后让炸弹转向,以保护有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碳基舰队惊叹地球的5B级文明,师生生命体之间知识的传承。③敬仰崇高:崇尚教师的奉献坚守。乡村教师用微小的生命个体,用原始方式艰辛地推动地球人类文明进步,歌颂卑微的生命凭借崇高的精神传承至高的文明。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3.(1)虽然如此,他之所以能够避免被别人伤害,是因为他守信用。(2)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4.①因为传闻经过多次辗转相传,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②因为愚蠢的人听到传闻不加以审察。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6.①“腹有诗书”指饱读诗书,“气”指“气质”,这一名句蕴含着鲜明的情感态度,赞美别人学问渊博、气度不凡。②这一名句还阐明了读书与气质的联系,强调了饱读诗书可以培养人的高雅气质,充满着理趣。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7.(1)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2)(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3)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8.(示例)①良莠不齐 ②喜闻乐见 ③鼠目寸光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9.(示例)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选择和理解的能力、质疑和评估的能力、创造和生产的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等。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1.(示例)A度量信息的“尺子”是什么 B如果忽视人文教育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2.提高媒介素养要重视人文教育,因为人文教育能塑造青少年的心灵和人格,培养其批判意识和理性思考能力,而这些正是良好媒介素养的必备根基。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加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劳动者再没有以往那么单纯,人和机器人建立了多重内部关系,这都体现了劳动者的深刻变化。劳动者的变化,已不是蓝领、白领、金领之类的升级和变化,也不是体力型、知识型、科技型的智能化升级。当下,人的健康、安全和长寿,以及人的体质和智能,是劳动者最重要的内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劳动者质量取决于人的体质和智能。农业科技促进了粮食增产,现代医学科技渐渐普惠大众,这都使更多劳动者的健康和营养得到保障。老弱病残虽然不是直接的劳动者,但如果他们的疾病能够得到治疗,生活能够得到保障,也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实际上也能间接改善劳动者工作、生活的条件和环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教育科技(特别是这些年数字技术)的兴起,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跻身劳动者行列,促使了劳动生产的精准化,提高了劳动者的整体智能技能水平,进而提高了劳动效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取代了劳动者的一些急难险重的岗位,这能大大减少人类劳动的风险,使人可以更加安全、舒适地劳动。可以预见,未来机器人、人工智能作为新的劳动力将取代部分人的劳动和工作,人类将主要从事科技、研究、娱乐、游戏、创作等获得精神快乐的智能劳动,这更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全面素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生物技术与基因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产业的跟进,诸如生产新器官、大脑记忆体、骨干、皮肤等医药产品,加之健康护理服务不断完善,在减少病痛的基础上,使人类的寿命得到了普遍延长。这都有可能激活劳动者的活力,潜在地延长劳动者的有效劳动时间。总而言之,我们体会到恩格斯所说的劳动创造的“人”是一种未完成的、开放的存在。劳动与人也不是终极定义,而是一个发展和开放的体系。数字智能科技对人的积极影响揭示了人在持续进化,我们有可能对人进行重新定义,人和劳动都将会有新的内涵。(摘编自邵春堡《劳动力内涵发生深刻变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材料二:近年来,人们享受着数字劳动带来的自由与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被数字平台和智能算法遮藏的危机。数字劳动是随着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兴起,由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共同创造的劳动新形态。在数字劳动中,作为劳动者的用户和数字平台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再单纯。这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反思数字劳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第一,用户主体被异化。数字劳动依托数字平台,以创造价值为目的。当下,用户主体可以随时随地在微信、抖音等平台更新状态、图片、轨迹,平台将用户更新的内容生成数据,这使得平台上的用户拥有了“数字身体”。“数字身体”具有经济价值,有时候还会对现实身体产生数据霸权,从而控制人的行为。此外,数字劳动主体在线分享、点赞、发帖、转发等行为,隐含了情感倾向、伦理道德原则与消费理念等。你是否发现,每次打开熟悉的APP,都能看到你想看到的推送?这是因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平台会不断监控用户兴趣、浏览内容、社会关系等,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以一种定制化的方式共享给更多用户。这种把用户注意力和意识进行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行为,也被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而在此过程中,用户自身情感状态和影响力往往会被隐蔽地让渡给数字平台,但并不会因此得到相应的报酬。故而,用户的主体性被遮蔽,甚至被异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第二,休闲时间劳动化。数字劳动场所也发生了变化,工作地点从“工厂”扩展至“生活世界”,社会成为工厂的一种功能,即社会的工厂化。社会工厂的形成,导致数字劳动具有了娱乐性与生产性的双重维度,工作和娱乐的关系正在发生改变。在此意义上,数字劳动重构了娱乐与工作的界限,对生活世界的时间进行了侵蚀和掠夺。为获得更多利润,企业会尽可能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或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996”“007”等工作模式正成为许多打工人无法避免的困境。因此,数字加速主义正在诞生,数字劳动不再是简单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是把休闲时间变成了劳动时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第三,数字平台的规训力量。作为人和生活世界的技术中介,数字平台通过量化、提取的方式,将生活简化为可被记录和交换的数据和商品。数字劳动尽可能利用算法攫取非物质生产劳动中的信息交流、情感、认知、合作等一般智力要素,进而将这些要素在用户持续生成、复制和反复使用一系列数字化过程中升值。对于更广大的层面而言,数字平台可以通过分类识别各类人员、数字劳动行为和结构偏好,重塑社会和经济系统的劳动方式。更有甚者,数字平台通过信息收集与整合、判断与决策、执行和反馈,塑造了强大的数字劳动秩序。(摘编自张灿《多维反思数字劳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农业科技、医学科技和教育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劳动者体质和智 能的提升,从而提高了劳动者的质量。B.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等科技的发展,延长了人类寿命,可激活劳动者 的活力,潜在地延长了有效劳动时间。C.数字劳动以数字平台为场域,使用户主体拥有数字身体,相对于现实 身体,数字身体更能控制人的行为。D.数字劳动尽可能攫取平台上情感、认知等要素,并在用户持续数字化 运作过程中实现对要素的利用与升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新劳动力,未来机器人、人工智能将取代部分急难险重的工作, 这让人们探索智能劳动更有动力。B.依据恩格斯的观点,未来劳动者的内涵可能会超越“人的健康、安全 和长寿,以及人的体质和智能”等范畴。C.数字劳动具有娱乐性与生产性的双重维度,社会变得工厂化,这使得 工作地点从“工厂”扩展至“生活世界”。D.两则材料都运用举例论证的手法,以具体生动、贴近生活的事例,呈 现了数字科技发展塑造的新型劳动样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是A.教育科技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兴起,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短期培训得 到发展,劳动者能够即时学习。B.AI翻唱孙燕姿的歌曲说明无论人的情绪多么复杂,AI都可能以细腻的 表达叩击灵魂深处,取代人类的歌声。C.ChatGPT拓展了机器人取代人类劳动的边界,在许多岗位上有望取代 人类,这促使劳动者提升劳动力。D.随着医疗水平和粮食供给的改善,中国人平均寿命增长至2023年的 77.3岁,我国人口数量平稳增长。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4.两则材料对“劳动者”的看法和态度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 ①材料一认可劳动者的进步,认为劳动者能利用数字智能科技,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②材料二担心在数字时代,劳动者被异化,休闲时间被侵占,劳动秩序也被重塑。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5.请依据两则材料,从数字技术对劳动者的影响这一角度简要分析以下材料。某公司员工小A在上午11点下单,半小时后,便收到“外卖已送达”的送餐提示;加班至晚上10点,他打开网约车平台,5分钟内坐上了回家的车;洗漱过后,小A如往常一样刷着手机,各大APP推送的内容正是他最近关注的话题,他看到一个关于“效率提升”的知识付费项目与其工作息息相关,于是立即购买了该课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 ①“半小时后”“5分钟内”等时间词及“送餐提示”,体现了数字技术促使了劳动生产的精准化,进而提高了劳动效率。②“各大APP”“网约车平台”等的使用及“购买了该课程”,体现了数字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整体智能技能水平,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全面素质。③“推送的内容正是他最近关注的话题,他看到一个关于‘效率提升’的知识付费项目与其工作息息相关”,体现了数字技术使得劳动者拥有了“数字身体”,主体性被遮蔽,甚至可能被异化。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乡村教师(节选)刘慈欣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窗外的田垅上,在那圈娃们中间,亮起了几点红色的小火星星。娃们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了。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胁。隔离带中只有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了。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娃们中有了低低的抽泣声。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发射奇点炸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一团团似乎要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隔离带在快速推进。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3号行星。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1号随机点检测。”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开始3C级文明测试。”1号测试未通过,2号测试未通过……101号测试未通过。“发射奇点炸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11号测试题未通过!12号测试题未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通过,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500 921 473的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太阳系,推送奇点炸弹的力场束弯曲了,奇点炸弹撞断了一条日珥,掠过太阳,亮度很快暗下来,最后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恒之夜中。那些娃们什么也没觉察到,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他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师。他们拿了锄头铁锹,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开始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参议员惊呼起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那么,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这种方式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大约每秒1至10比特”。“上尉!”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但,阁下,确实如此。”“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他们叫教师。”“教——师?”娃们造好那座新坟,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有删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借一个乡村教师无私奉献,在无意间换来了地球安全的故事,弘扬 教师在传播文明中的巨大作用,主题鲜明、深刻。B.文中画线句子“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 上”,看似闲笔,实则制造悬念,让读者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更加关注。C.文中李老师高尚伟大但也卑微不幸,其不幸经历增添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作者正是借这一人物表达对乡村教师的同情。D.从文中李老师“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 命”这一细节可知,有些偏远的乡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容乐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叙述直接且突兀而来,与传统的小说先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 不同,本文运用了局部的倒叙手法,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开篇即紧 紧抓住读者的心的效果。B.本文构思巧妙,安排了两个同时发生的故事,在其交叉、融合中体现 主题,情节虽然荒诞,但可以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C.小说第三段“在那圈娃们中间,亮起了几点红色的小火星星”中的 “小火星”象征着孩子们对科学和文明的渴望。D.小说运用了多种手法刻画李老师的形象,除直接描写外,还通过孩子 们对老师的热爱和舰队统帅的不可思议侧面体现李老师的伟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8.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有何特点?该结构特点有何作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 (1)结构特点:文本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老师上课至生命最后一刻,另一条是碳基联邦舰队在建立隔离带时找寻并保留3C级及以上文明。(2)作用:①两条线索相互交叉,又转换自如,串联起了天上地上两个故事,使作品内容丰满。②独特的叙事结构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科幻小说的独有体验。③凸显了赞美文明、讴歌高尚的主题。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9.一篇优秀的科幻小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本文蕴含了哪些人文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 ①坚守使命:柔弱者在困境中用知识、良知、师德等对传承文明使命的坚守。②尊重文明:碳基舰队在探测到3C级以上文明行星上的生命迹象后让炸弹转向,以保护有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碳基舰队惊叹地球的5B级文明,师生生命体之间知识的传承。③敬仰崇高:崇尚教师的奉献坚守。乡村教师用微小的生命个体,用原始方式艰辛地推动地球人类文明进步,歌颂卑微的生命凭借崇高的精神传承至高的文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对曰:“不也,夔非一足也。夔者忿戾恶心,人多不说喜也。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人皆曰:‘独此一,足矣。’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哀公曰:“审而是,固足矣。”一曰,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材料二: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1.下列对材料中加颜色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恶,凶狠、凶猛,与《窦娥冤》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的“恶” 词义不同。B.过,过错,与《鸿门宴》中“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的“过” 词义不同。C.信,真实,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烟涛微茫信难求”的“信” 词义不同。D.相,互相,与曹操《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相”用法相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凭借他的学识告诉鲁哀公,“夔只有一只脚”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夔一足”,是因为句读上的分歧,产生了对“足”的理解偏差。B.齐桓公从鲍叔那里听说了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听说了孙叔敖, 这样的事例体现了“审”的价值,所以两国也就能在诸侯国中称霸。C.同样是关于“夔一足”的传闻,材料一提供了孔子的两种说法,材料 二只涉及孔子的第一种说法,但比材料一更具体,更有说服力。D.有人读历史记载,说“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指出“三豕”应为“己 亥”,那人后来到了晋国还不忘询问真相,结果确实像子夏判断的那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虽然如此,他之所以能够避免被别人伤害,是因为他守信用。答案(2)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答案14.对于不实的传闻,为什么会有人相信?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 ①因为传闻经过多次辗转相传,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②因为愚蠢的人听到传闻不加以审察。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参考译文材料一:鲁哀公问孔子说:“我听说古代有个叫作夔的乐官只有一只脚,他果真只有一只脚吗?”孔子回答说:“不是的,夔并不是只有一只脚。夔这个人残暴狠心,人们多半不喜欢他。虽然如此,他之所以能够避免被别人伤害,是因为他守信用。人们都说:‘只要有这一点,也就足够了。’所以夔不是只有一只脚,而是说他只要有这一个优点就足够了。”鲁哀公说:“确实是这样的话,自然足够了。”另一种说法,鲁哀公向孔子询问说:“我听说夔仅一只脚,可信吗?”孔子说:“夔是人,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怎么会仅有一只脚呢?他和别人没有什么差别,唯独能精通音律。尧说:‘这种人有一个夔就足够了。’于是派他做主管音乐的官。所以君子说‘夔有一个就足够了’,并不是夔只有一只脚。”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材料二:传闻不可以不审察,经过辗转相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猕猴,猕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别就很远了。这是愚蠢的人犯大过错的原因。听到什么如果加以审察,就有好处;听到什么如果不加以审察,不如不听。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得知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得知孙叔敖,审察他们,因此国家称霸于诸侯。吴王从太宰嚭那里听信了越王勾践的话,智伯从张武那里听信了赵襄子的事,没有经过审察便相信了,因此国家灭亡,自己送了命。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鲁哀公问孔子说:“听说乐正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夔只有一只脚,可信吗?”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向天下老百姓传播教化,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乐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谐和五声,用来调和阴阳之气。因而天下归顺。重黎还想多找些像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调和音律,从而使天下安定,像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纷纷传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宋君派人向姓丁的人问明情况,姓丁的人答道:“现在家里有了井,无需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于多得到一人使用,并不是在井中挖到一个人。”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有个读史书的人说:“晋军三豕过黄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古文己字与三字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到了晋国探问此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言辞有很多似非而是、似是而非的;是非的界限,不可不分辨清楚,这是圣人需要特别慎重对待的问题。虽然这样,那么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答案(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和董传留别①苏 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②,眼乱行看择婿车③。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注 ①这首诗是苏轼被罢官凤翔签判,途经长安时临别留赠朋友董传的。苏轼任凤翔签判时,董传与之交游。董传当时穷困潦倒,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②苏轼说董传没钱置办马匹,不能像孟郊那样“一日看尽长安花”。③史有记载,在唐代进士放榜日公卿之家倾城选取佳婿。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董传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光彩 夺人。B.颔联表明了苏轼的志向,他不甘心过贫苦的日子,希望重新得到朝廷 重用。C.颈联苏轼说董传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却有机会被“择婿车” 包围。D.尾联苏轼希冀董传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扬眉吐气,可以向世俗之人 夸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6.这首诗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颂,因为这一名句“情”“理”交融,引人共鸣。请简要分析“腹有诗书气自华”蕴含的“情”和“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 ①“腹有诗书”指饱读诗书,“气”指“气质”,这一名句蕴含着鲜明的情感态度,赞美别人学问渊博、气度不凡。②这一名句还阐明了读书与气质的联系,强调了饱读诗书可以培养人的高雅气质,充满着理趣。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推出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结论。(3)某同学秋日登临山顶,想借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来描写眼前所见的天空澄澈高远、日月同辉的景象,你认为他想到的两句诗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答案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媒介素养是指在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质疑和评估的能力、选择和理解的能力、创造和生产的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等。这在新媒体海量信息时代尤为重要。要提高青少年网民的媒介素养,尤其要重视价值观引领和人文教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价值观引领是首位。媒介素养强调的是分辨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那么A( )?先进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度量信息的“尺子”。有的青少年容易受到“三俗”影响,其根源在于心中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网络信息①____________,要帮助青少年明是非、辨善恶、知好坏,使他们拥有度量信息的“尺子”。要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就要考虑到他们的喜好,用他们②____________的方式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就像“网红”连续剧《觉醒年代》等影视作品那样,在潜移默化中讲述党的初心和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人文教育是“奠基石”。B( ),一些年轻人就容易陷入空虚和迷茫,让网络“三俗”钻了空子。无论教育处于哪一个阶段,哪一种模式,都应该从长远考虑,充分重视人文教育和人文学科,仅从实用和技术层面来谈人文学科是③____________的。人文学科的独特价值,正是在于塑造青少年的心灵和人格,培养其批判意识和理性思考能力,而这正是良好媒介素养的必备根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 (示例)①良莠不齐 ②喜闻乐见 ③鼠目寸光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 (示例)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选择和理解的能力、质疑和评估的能力、创造和生产的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等。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20.文中多处使用了引号,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度量信息的“尺子”B.受到“三俗”影响C.“网红”连续剧《觉醒年代》D.人文教育是“奠基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 (示例)A度量信息的“尺子”是什么 B如果忽视人文教育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22.简述第三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 提高媒介素养要重视人文教育,因为人文教育能塑造青少年的心灵和人格,培养其批判意识和理性思考能力,而这些正是良好媒介素养的必备根基。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当今时代,信息媒介发展越来越趋于个人化,每个人都可以发布和接收信息。有些人随心所欲,有些人讲规则有边界,有些人冲动盲从,有些人理性平和……既然“人人手持麦克风”,那么如何唱出时代的“好声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此你有怎样的心得或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描述了当今时代信息媒介的个人化发展趋势,以及在这种趋势下,人们在发布和接收信息时所呈现出的不同态度和行为模式。材料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的时代,如何唱出时代的“好声音”?这实际上是在引导考生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如何负责任地处理和使用信息,以及如何以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行为来传播正面、有价值的信息。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审题时,考生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信息媒介的个人化,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这是新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不同人群有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材料提到了随心所欲、讲规则有边界、冲动盲从、理性平和等不同的态度和行为,这反映了人们在处理信息时的多样性;唱出时代的“好声音”,这是对考生提出的核心要求,即如何在个人化的信息媒介时代,以积极、正确的方式传播信息,为时代贡献正能量。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行文时,如果以“在信息的洪流中坚守理性之光”为题目,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先分析信息洪流的特点,接着阐述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再提出培养理性思维的途径,如: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关注权威媒体、参与社会讨论等方式,来增强自己的信息鉴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轻易被他人的观点左右。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参考立意:①信息时代的责任与担当;②理性面对信息洪流;③建立信息传播的规则与边界;④利用个人化媒介传递正能量;⑤培养信息素养,提升传播能力。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参考例文审慎遵绳墨,放歌新时代汉代张衡于《思玄赋》中有云:“竦余身而顺止兮,遵绳墨而不跌。”此言得之。时代的发展催生了诸多信息媒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风暴的中心。我们接收着外界信息的同时,也向外界传递着信息。面对乱花迷眼的信息时代,唯心中有绳墨,方能明辨方向,笃行致远。心中有原则,在信息狂潮中我们要理性发言,不做盲目跟风的“愤青”。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每个人都需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网络空间也绝非法外之地。鲁迅先生曾说:“谣言世家的子弟是以谣言杀人,也以谣言被杀的。”那些铺天盖地的信息里,有多少是哗众取宠的闹剧?“重庆公交坠河案”刚刚爆出时,很多人不明就里,带着自以为是的正义论调痛斥那位正常驾驶的女司机,直到真相大白,那些曾经义愤填膺的网民才发现骂错了对象。许多非理性发言的原因皆在于说得太多、想得太少,不要让自己的头脑被信息狂潮裹挟,正所谓“未知全貌,不予置评”。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古有“三人成虎”“曾子杀人”的典故,皆说明了谣言之可怕,可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众志可成城,亦可毁城,我们要为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负起责任,切莫为虎作伥。这世上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假作真时真亦假”。民国时期著名女星阮玲玉因不堪谣言的攻击而自杀,鲜活的生命陨落后,那些攻击她的人一哄而散,曾经大肆刊登中伤她的“新闻”的报刊也都三缄其口。诚然,阮玲玉之死与其个人情感纠纷有一定关系,但若没有社会媒体的推波助澜,何至于悲剧的发生?身在尘嚣里,我们需要擦亮双眸、明辨是非,于混沌世界守我澄明本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我想,未经审视的发言同样毫无价值。信息化时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也让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缺少思考的空间。于是理智蒙尘,生活的静谧不再。喧嚣之中,有时候适当的沉默更显珍贵。如果这世界过于嘈杂,不妨暂时关上心扉,细细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人类用三年的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生的时间学会闭嘴。”这看起来有些滑稽,却是不争的事实。梭罗曾说:“从今以后,别再过你应该过的人生,去过你想过的人生吧!”瓦尔登湖畔依然流传着他的故事,但是却鲜有人能够像梭罗一样在不被打扰的世界里做真正的自己。不要被信息的狂潮裹挟,只有经过理性沉淀,我们才能像梭罗一样,更好地用语言来诠释自己的内心世界。审慎发言,持守心中绳墨,方能放歌新时代,谱写最浓墨重彩的青春。这世界躁动喧嚣,我们不妨持守内心的澄明剔透,唯有在心中修篱种菊,方能于时代的信息狂潮中见蓊郁南山。答案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