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共2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第三部分:重难知识易混易错一、知识点汇总1.重点字词梳理之: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匪: 不是。涉: 动词,乘舟渡河,渡过。至于:古今异义。古:到,到达。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将: 动词,愿,请。愆: 动词,拖延。以为:古今异义。古:把······当作。今:认为。乘: 动词,登上。彼: 代词,那个。垝: 动词,毁坏。以(望):连词,表目的,来。泣涕:同义复词,名词,“泣涕”都是“眼泪”的意思。涟涟:形容词,流泪不断的样子。既: 副词,已经。载: 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起加强语气的作用。沃: 形容词,肥沃,这里指桑叶润泽。无食:通假字,同“毋”,不要。于嗟:感叹词。耽: 动词,沉溺、沉醉。说: 同“脱”,摆脱、脱身。三岁:多年。古代常用“三”或“九”来泛指多数。食: 动词,接纳,接受。贫: 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渐: 动词,浸湿。爽: 名词,差错、过失。贰: 动词,不专一、有二心。罔: 副词,无。极: 名词,准则。二三: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靡: 副词,无、没有。室劳:家务劳动。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兴: 动词,起,起身。朝: 名词,日、天。遂: 动词,如愿。暴: 动词,粗暴。躬: 名词,自身、自己。及: 连词,和。偕: 副词,共同。言:(1)助词,无实义(言归于好、言既遂矣、静言思之)。(2)动词,说(言笑晏晏)。信: 形容词,真实的,真诚的。2.知识点归纳(1)通假字:①“无”同“毋”,不要;“说”同“脱”,摆脱、脱};“泮”同“畔”,边、岸。(2)一词多义:以 秋以为期:介词,把以望复关:连词,表目的,来以尔车来:介词,用载笑载言:动词,说言 体无咎言:名词,言论,这里指预兆于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介词,到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同“吁”,叹词俟我于城隅: 介词,在(3)词类活用:①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晚上②二三其德: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③三岁食贫: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离骚》(节选)1.通假字(1)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僻静、幽静(2)来吾道夫先路: 同“导”,引导(3)偭规矩而改错: 同“措”,举措(4)伏清白以死直兮:同“服”,保持(5)进不入以离尤兮:同“罹”,遭受(6)芳菲菲其弥章: 同“彰”,明显、显著2.一词多义善 谣诼谓余以善淫:善于、擅长亦余心之所善兮:崇尚、爱好以咨诹善道:好的、美好的度 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度已失期: 估计固 固时俗之工巧兮: 本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执相 夫孰异道而相安: 相互悔相道之不察兮: 观察反 忽反顾以游目兮: 翻转,颠倒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背叛虽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即使,纵然虽无予之?路车乘马: 难道焉 驰椒丘且焉止息: 语气词且焉置土石: 在哪里修 余虽好修姱以勒羁兮:美好退将复修吾初服: 修理、整理邹忌修八尺有余: 高、长3.词类活用余虽好修姱以勒羁兮: 名词用作动词,约束谣诼谓余以善淫: 动词用作名词,淫邪的事鸷鸟之不群兮: 名词用作动词,合群伏清白以死直兮: 为动用法,为⋯⋯而死屈心而抑志兮: 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步余马于兰皋兮: 使动用法,使······步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形容词用作动词,崇尚、爱好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用法使⋯⋯高,加高;使⋯⋯长,加长4.古今异义浩荡:怨灵修之浩荡兮(古:荒唐。今: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改错:偭规矩而改错(古:改变措施。今:改正错误)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今:经济困难)流亡:宁溘死以流亡兮(古:随流水消逝。今: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5.特殊句式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步余马于兰皋兮(状语后置)不吾知其亦已矣(宾语前置)謇朝淬而夕替(被动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被动句)《孔雀东南飞并序》1.通假字(1)终老不复取(“取”同“娶”)(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3)谓言无誓违(“誓”一般认为应作“鲁”。鲁同‘愆”,过失)(4)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5)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2.一词多义“相”的用法(1)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我”“他”“之”等。如: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②及时相遣归(代“我”)③还必相迎取(代“你”)④好自相扶将(代“她”)⑤嬉戏莫相忘(代“我”)⑥誓天不相负(代“你”)⑦不得便相许(代“你”,代媒人)⑧登即相许和(代“它”或“他”)⑨蹑履相逢迎(代“他”)⑩怅然遥相望(代“他”)⑪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⑫久久莫相忘(代“我”)(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如:①相见常日稀②黄泉下相见③六合正相应④叶叶相交通⑤枝枝相覆盖⑥仰头相向鸣(3)名词,命相,相貌。如:儿已薄禄相“自”的用法“自”除作“自己”解释外,还可作副词、介词、连、助词等。诗中“自”的解释如下:①我自不驱卿(本)②本自无教训(已)③自可断来信(即)④葳蕤自生光(自然)⑤自名秦罗敷(其)⑥自名为鸳鸯(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人教版)⑦好自相扶将(词缀,不译)⑧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见”的用法①相见常日稀(看见)②君既若见录(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③渐见愁煎迫( “被”,介词)“故”的用法①大人故嫌迟(故意)②知是故人来(旧的)③故作不良计(故意)“泰”的用法①否泰如天地(好运气)②泰山北斗(山名)③泰然自若(从容)“尔”的用法①始尔未为久(无义,助词)②尔卜尔筮(你,代词)③作计乃尔立、君尔妾亦然(这样,代词)“得”的用法①幸复得此妇(得到)②汝岂得自由(能够)“取”的用法①终老不复取(同“娶”)②还必相迎取(迎接)“复”的用法①幸复得此妇、勿复重纷纭(再)②红罗复斗帐(又,双层)③便复在旦夕(回复、回答)“适”的用法①处分适兄意(顺从、依照)②始适还家门(出嫁)③适得府君书(刚才)“令”的用法①县令遣媒来(官名)②便言多令才(美好)③令母在后单(使、让)④莫令事不举(使、让)“谢”的用法①阿母谢媒人(谢绝)②谢家事夫婿(辞别)③多谢后世人(告诉、告知)“会”的用法①会不相从许(当然)②于今无会因(相会)③会天大雨(恰逢)“应”的用法①汝可去应之(答应)②六合正相应(合适)③以我应他人(应许)④零泪应声落(随着)“举”的用法①举动自专由(举动,行动)②举言谓新妇(开口、发言)③举手长劳劳(举起)④莫令事不举(成功)⑤举身赴清池(纵身、跃身)“为”的用法①为仲卿母所遣(被,介词,读wéi)②十七为君妇(做,作为,成为,动词,读wéi)③为诗云尔(作,写,动词,读wéi)④非为织作迟(是,动词,读wéi;或作“因为”“由于”,介词,读wèi)⑤阿母为汝求(替,介词,读wèi)⑥始尔未为久(算,算作,动词,读wéi)⑦慎勿为妇死(为了,连词,读wèi)“遣”的用法①为仲卿母所遣(休,即女子被夫家赶回家,动词)②县令遣媒来(派,动词)③十七遣汝嫁(送,动词)“施”的用法①徒留无所施(用,动词)②留待作遗施(赠送,施与,动词)“作”的用法①何不作衣裳(制造,制作,动词)②昼夜勤作息(劳作,动词)③君当作磐石(做,成为,动词)④故作不良计(做出,动词)3.古今异义槌床便大怒(古:坐具。今:睡具)可怜体无比(古:可爱。今:值得怜悯与同情)守节情不移(古:遵守府里的规则。今:妇女不改变情操)汝岂得自由(古:自作主张。今:不受约束和限制)本自无教训(古:教养。今: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妾不堪驱使(古:使唤。今: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感君区区怀(古:情意深挚。今:数量小;人或事不重要)自可断来信(古:来送信的使者,文中指媒人。今:寄来的书信)处分适兄意(古:处理,处置。今: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便利此月内(古:适合。今:方便)蹑履相逢迎(古:迎接。今:奉承,拍马)勿复重纷纭(古:凌乱。今:多而杂乱)叶叶相交通(古:挨在一起。今: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现仅指运输事业)多谢后世人(古:多多劝告。今:多多感谢)承籍有宦官(古:官宦、做官的人。今:太监)千万不复全(古:无论如何。今:多为务必、一定之意)4.词类活用(1)孔雀东南飞(名词作状语,向东南)(2)何意致不厚(形容词用作动词,满意)(3)槌床便大怒(名词用作动词,拍击)(4)留待作遗施(动词用作名词,赠送的东西)(5)头上玳瑁光(名词用作动词,发光)(6)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名词用作动词,骑马,乘车)(7)足以荣汝身(使动用法,使⋯⋯享受荣华富贵)(8)逆以煎我怀(使动用法,使⋯⋯受煎熬)(9)兰芝惭阿母(形容词用作动词,惭愧地说)(10)交广市鲑珍(“交广”,名词作状语,从交州、广州。“市”,名词用作动词,买)(11)手巾掩口啼(名词作状语,用手巾)(12)卿当日胜贵(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地)(13)窈窕艳城郭(形容词用作动词,称艳)(14)仕宦于台阁(名词用作动词,任官职)5.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作陪衬,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1)便可白公姥(2)昼夜勤作息(3)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4)其日牛马嘶6.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互文常见四种类型:单句互文(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对句互文(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隔句互文(如: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排句互文(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蜀道难》1.重点字词梳理(1)噫吁喊,危乎高哉:高(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3)西当太白有鸟道:正对着 (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沟通相连(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转(6)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为⋯⋯发愁(7)青泥何盘盘:多么(8)但见悲鸟号古木:只(9)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10)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动用法,使⋯⋯凋谢(11)连峰去天不盈尺:距离;满(12)枯松倒挂倚绝壁:靠(13)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竞相(14)砯崖转石万壑雷: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用作动词,冲击;使滚动(1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挡(16)所守或匪亲:不是(17)锦城虽云乐:说起来(18)侧身西望长咨嗟:名词作状语,向西;深深地《蜀相》重点字词梳理1.丞相祠堂:诸葛武侯祠2.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3.柏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4.空:白白的5.频烦:即频繁。一说多次烦劳咨询 夜6.开:开创7.济:扶助8.出师:出兵《望海潮》(东南形胜)重点字词梳理1.参差:高下不齐貌2.云树:高耸入云的树木3.天堑:天然壕沟。这里指钱塘江4.巘:大山上之小山5.高牙:牙旗,将军之旗。这里借指孙何6.图将:描绘。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无实义7.凤池:即凤凰池,原指禁苑中的池沼,代指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扬州慢》(淮左名都)重点字词梳理1.弥望:满眼2.戍角:驻防部队的号角3.驻:稍作停留4.春风十里:原本十分繁华的扬州长街5.胡马窥江:金兵进犯长江北岸6.渐:向,到7.杜郎:杜牧8.豆蔻:形容少女美艳知识点考查(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差错,过失) 謇朝谇而夕替(替:废弃)B.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耽:沉溺,沉醉) 岂余心之可惩(惩:因受创而戒止)C.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垝:毁坏) 唯昭质其犹未亏(昭:光明纯洁)D.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徂:往) 皇览揆余初度兮(揆:介意)3.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D.士也罔极,二三其德4.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亦已焉哉 子亦有不利焉B.怨灵修之浩荡兮 鸷鸟之不群兮C.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诟D.静言思之 今我来思5.以下句子中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A.蚩蚩:忠厚貌 B.贸:换C.言:说 D.悼:悲悼、悲伤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惟草木之零落兮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③帝高阳之苗裔兮 ④恐美人之迟暮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7.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固时俗之工巧兮(本来)B.何方圜之能周兮(合) 忍尤而攘诟(忍受耻辱)C.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及行迷之未远(及时)D.苟余情其信芳(只要) 岂余心之可惩(受创而改变)8.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帝高阳之苗裔兮 苗裔:后代B.皇览揆余初度兮 揆:思量C.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纷:众,很多,指美盛的样子D.又重之以修能 修:长9.对下列加粗词语古今意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B.汝岂得自由(古今意义相同,不受限制。)C.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诗中指挨在一起。今义:主要指运输事业。)D.便利此月内(古义:吉利。今义: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容易达到目的)。10.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妾不堪驱使 不堪吏人妇B.何乃太区区 感君区区怀C.始适还家门 适得府君书D.便言多令才 便可速遣之1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可白公姥 白:告诉、禀告B.君既若见录 见:看见C.汝岂得自由 自由:自作主张D.感君区区怀 区区:情谊真挚1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 B.手巾掩口啼 C.足以荣汝身 D.卿当日胜贵1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C.以手抚膺坐长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其险也如此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4.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危乎高哉(危:危险) 开国何茫然(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B.扪参历井仰胁息(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 青泥何盘盘(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C.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凋谢,这里是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西当太白有鸟道(当:应当)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膺:抚摸着双腿)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15.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青泥何盘盘 ③但见悲鸟号古木 ④但悲不见九州同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16.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乎高哉 危:高B.开国何茫然 茫然:完全不知道或不知所措的样子C.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徒然、空D.可以横绝峨眉巅 绝:横越,飞越17.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可以横绝峨眉颠 横绝:飞越。B.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离开;盈:满、足。C.砯崖转石万壑雷 砯:名词作动词,冲击。D.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空,徒然。18.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使人听此凋朱颜 B.猿猱欲度愁攀援C.砯崖转石万壑雷 D.舞幽壑之潜蛟19.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使人听此凋朱颜A.砯崖转石万壑雷 B.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C.问君西游何时还 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20.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逆折:回旋,倒流。B.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茫然:前途迷茫的样子。C.扪参历井仰胁息 胁息:屏住呼吸。D.侧身西望长咨嗟 咨嗟:叹息,感叹。2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归去凤池夸 B.钱塘自古繁华 C.参差十万人家 D.烟柳画桥2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东南形胜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B.有三秋桂子 三秋:三年C.杜郞俊赏 俊赏:快意游赏D.清角吹寒 吹寒:在寒风中吹响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天堑无涯 天堑变通途B.参差十万人家 参差错落C.异日图将好景 此事异日再议D.户盈罗绮 遍身罗绮者24.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过维扬(维扬:指扬州。《尚书·禹贡》有“淮海维扬州”,后以“维扬”代“扬州”。)B.淮左名都(淮左:淮水东面。方位以东方为左,扬州一带,在宋时属淮东,故称。)C.自故马窥江去后(江:这里指长江。)D.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黍离》:《诗经·王风》中的篇名,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对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的同情。)25.下面对词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此去经年 经年:年复一年B.天堑无涯 天堑:天然的壕沟C.异日图将好景 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D.吟赏烟霞 烟霞:晚霞26.对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雪初霁 霁:天由雪转晴B.因自度此曲 度:吟诵C.荠麦弥望 弥望:满眼D.解鞍少驻初程 少驻:短暂停留(二)名篇名句默写(1)屈原《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2)屈原在《离骚》中写自己因太注重修身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句子“ , ”。(3)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自己曾因佩戴香蕙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仍坚定地坚持真理,追求美好品德,且为之蹈死不悔的两句是“ , ”。(4)《离骚》中写屈原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 ”。(5)屈原在《离骚》中以美女自喻,表现自己因为志行高洁,遭人嫉妒的句子是“ , ”。(6)屈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表明自己所处的时代本来就是适合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7)屈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写出了当时楚国的一些人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真理,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为法度的现象。(8)《离骚》中“ , ”两句写出了屈原因政治上不得志而走投无路所表现出的忧闷失意、孤独彷徨之状。(9)屈原《离骚》中“ , ”两句写出了屈原宁愿立即死去或者流放他乡,也不愿意像小人一样苟合取悦于人。(10)《离骚》中“ , ”两句借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表现了屈原忠正刚强,品行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一贯追求。(11)《离骚》中比喻君子和小人的矛盾不可调和的句子是“ , ”。(12)屈原在《离骚》中以“ , ”教导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1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宁愿牺牲生命或流落他乡也不能容忍谄媚之态的句子是“ , ”。(14)在《离骚》中,屈原用“ , ”两句写出自己身处污浊的社会环境中的压抑。他只能委屈心志,把谴责和耻辱一并承担。(15)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会像古代圣人一样献身正道的句子是“ , ”。(16)屈原在《离骚》中委婉地表明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句子是“ , ”。(17)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想要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上的句子是“ , ”。(18)屈原在《离骚》中通过写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冈,表明自己从朝廷退隐是为了休养的句子是“ , ”。(19)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重新换上当初的服装退隐的句子是“ , ”。(20)《离骚》中写屈原以荷花这一特定意象作为服饰来表现自己美好品质和高尚情操的句子是“ , ”。(2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即使无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坚定不移地追求美好的语句是“ , ”。(22)《离骚》中写屈原通过加高帽子和延长佩带来表明自己要使品格更加高洁的语句子是“ , ”。(23)屈原《离骚》中表明人生各有各的乐趣,但自己却独爱美的句子是“ , ”。(24)《离骚》中“ , ”两句表明即使自己被肢解也不会改变,难道志向可以因受挫而改变。(25)(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26)(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的表示“ , ”。(27)《蜀道难》中“ , ”两句,通过摹写行人艰难行走的情态,从侧面表现出蜀道的艰险。(28)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诗句是:“ , 。”(29)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本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传说的句子是:“ , 。”(30)李白《蜀道难》中,写出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31)《蜀相》中,诗人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而成的千古名句是:“ , 。”(32)《蜀相》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点明祠堂所在地的句子是:“ ? 。”(33)《望海潮》中的“ , , ”首先点出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城市的富庶,揭示出所咏主题。(34)柳永在《望海潮》中用“ , ”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两种景物,以典型景物突出了西湖乃至整个杭州四季如画的美景。(35)柳永在《望海潮》中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杭州人游乐情景的句子是:“ , 。”(36)姜夔《扬州慢》中“ , ”两句,化用了杜牧《赠别》里的诗句,运用反衬手法,以昔日的繁华来衬托当下的荒凉。(37)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象;姜夔的《扬州慢》中说“ , , ”,写出了扬州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38)《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的残酷和破坏之严重,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战争痛恨厌恶的词句是: , , 。(39)在主题班会上,班主任引用《离骚》中的名句“ , ”,鼓励同学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来直面最后阶段高中学习生活。(40)屈原年轻时得君王信任,立志去除奸邪,推行改革,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 ? 。”(41)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42)桥是古典诗词的常见意象,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如柳永《望海潮》“ ”展现了繁华富盛之景,姜夔《扬州慢》“ ”则呈现了冷清寂寥之境。(4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当仁不让,勇于担当楚国政治引路人的诗句是“ , 。” (44)屈原《离骚》中“ , ”两句使用“香草”作喻,写诗人通过佩戴香草来体现对美好品质的追求。(45)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古蜀国与世隔绝的两句是“ , ”。(46)杜甫的《蜀相》一诗中,“ , ”在描写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时,巧妙渗进主观情意,蕴含无限感怆。(47)屈原《离骚》中的诗句“ , ”,与孔子“逝者如斯夫”的诗句都以流水比喻时光,表达时不我待的感慨。(48)司马迁评价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离骚》中“ , ”两句以早晚采集芳草来表现诗人对“志洁”的坚守。(49)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描绘了杭州西湖国泰民安的图景,其中从声音的角度进行描写的两句是“ , ”。(50)二十八星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字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比如“ , ”。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长声叹息,哀叹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两句诗是“ , ”。(51)李白《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52)《蜀相》中“ ? ”两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追思缅怀,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53)《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词句“ ”,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词句“ ”。(54)《望海潮》中“ , ”,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了。 (55)李白《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暗示古代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开辟出蜀道的两句是“ , ”。(56)柳永《望海潮》中“ , ”两句,写达官贵人不思离去,还要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这也从侧面烘托出西湖之美。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古义:卜筮的卦象。今义:身体。句意:你去卜卦求神仙,卜筮的结果没有不吉利。B.古义:以(之)为,把……当作。今义:认为。句意:请郎君不要生气,以秋天为期(我等你)。C.古今同义,德行。句意:男子行为反复无常,没有准则,三心二意,德行不专。D.古义:快乐。今义:宴会;请人吃酒饭。句意: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故选C。2.答案:D解析:揆:测度、衡量。3.答案:D解析:A.匪:通“非”,不是。B.于:通“吁”,语气词,唉。C.说:通“脱”,解脱。D.无通假字。故选D。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焉”都是语气助词,不译。B.“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而”都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D.动词,思考/语气助词,无实义。故选D。5.答案:C解析:①句意:忠厚老实的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蚩蚩:忠厚貌。贸:换。②句意:静下心来好好地想一想。独自黯然神伤。言:助词,无实义。悼:悲悼、悲伤。故选C。6.答案:D解析:①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宾语前置的标志。③助词,的。④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D。7.答案:C解析:C.伏:守,保持;译文: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故选C。8.答案:D解析:D.修:美好的。译文: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故选D。9.答案:B解析: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不受限制。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堪”,均为“胜任”。B.“区区”:愚拙/情意深挚。C.“适”:出嫁/刚才。D.“便”:言辞敏捷/就。故选A。11.答案:B解析:B.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句意:既然如此记念我。故选B。12.答案:C解析:C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向东南;用手巾;一天天地。13.答案:B解析: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A项,介词,表比较/介词,表被动。C项,介词,用/介词,因为。D项,代词,代指蜀道/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一定”。14.答案:B解析:A项,危,高。C项,当,对着。D项,抚膺,抚摸着胸口。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①“何”,疑问代词,什么。②“何”,形容词,多么。③“但”, 副词,只是,唯独。④“但”,副词,只是,唯独。综合以上分析可知,①②不同,③④相同。故选C。1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句意: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故选B。1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B.去:距离。句意为:山峰连着山峰,山峰之高,离天不满一尺。故选B。18.答案:B解析:A.凋:使动用法,使……变了脸色;B.愁:为动用法,为……愁;C.转:使动用法,使……转动;D.舞:使动用法,使……起舞;故选B。19.答案:C解析:例句,使动用法,使……改变;A.使动用法,使……转动;B.使动用法,使……跟从;C.名词作状语,向西;D.使动用法,使……回转;故选C。20.答案:B解析:B.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翻译:蚕丛和鱼凫两个蜀王,开国的事情多么渺茫不清。2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归去”,回去。B.“繁华”,指繁荣热闹。C.“人家”,住户。D.“画桥”,古义:雕饰华丽的桥梁;今义:画桥梁。故选D。2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B.“三年”错误,指农历九月。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句意:秋天桂花飘香。故选B。23.答案:A解析:指钱塘江/指长江。2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D项,“后借指对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的同情”错误,应为“后借指故国之思”。故选D。2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D.烟霞,指美丽的自然风景。故选D。2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度:吟诵”错误,应为“谱写、创作”。故选B。二、默写(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 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 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 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 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 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 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 民生各有所乐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27)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33)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34)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35)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36)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37)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38)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39)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此度 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烟柳画桥(二十四桥明月夜) 二十四桥仍在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 (44)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45)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46)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47)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48)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49)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50)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或: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5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52)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53)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54)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55)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6)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风池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