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7课 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表格式)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7课 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表格式)第1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7课 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表格式)第2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7课 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表格式)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 百家争鸣表格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 百家争鸣表格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新课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8课,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课。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时期,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一百家争鸣。木课主要通过讲述儒、墨、道、法等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展示了白家争鸣的概况。本课主要分为: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三个部分。三个部分之间存在着递进的关系:前两个部分反映了不同学派思想在春秋时期的发端,第三部分反映了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更加丰富多彩,不同学派争鸣达到了空前程度。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些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储备,但是,枯燥的思想史很难吸引他们,在此情况下,如果单纯地讲解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百家争鸣的典型案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目标分析】
    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儒、墨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了解白家争鸣的思想概况,培养阅读、分析史料等方面的能力,弘扬百家争鸣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百家争鸣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 孔子的思想主张;认识百家争鸣概况
    【新课过程】
    【板书设计】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发端:春秋时期
    (二)鼎盛:战国时期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方法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教师设问:同学们,初见“百家争鸣”这个词,你们认为它是什么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当时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对“白家争鸣”这局面的解释,让学生对“百家争鸣”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同时教师引导进入本课内容。
    新课讲授
    (一)发端:春秋时期
    1.私学兴起
    教师讲述:西周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在官府"。也就是说官府垄断了学校教育和一切学术文化。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平民百姓不能进入校门。到春秋时期,这一局面开始发生变化。
    材料一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第四 册)第2版修订本,1389页,北京:中华书局,1990
    教师翻译材料一:天子丧失了自己的职守,官守的学术散落到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所处之地。
    教师设问:当时学术文化方面有何变化?(参考答案:学术下移,教育不再被官府垄断。)
    教师讲述:学术下移,私学兴起,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这一时期,出现了两个伟大的人物:一个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一个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了。而老了所处的时代比孔了稍早,据说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很多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老子的主张。
    2.老子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6页,第一部分老子的相关内容,了解老子的概况。
    教师讲述:西周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在官府"。也就是说官府垄断了学校教育和.切学术文化。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平民百姓不能进入校门。到春秋时期,这.局面开始发生变化。
    材料二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饶尚宽译注:《中华经典藏书·老子》,140页,北京:中华书局,2007
    教师翻译材料并讲述:老子思想核心是“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白然。他的思想包含朴素的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并且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具有定的消极性。老了的思想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是道家的经典著作。
    (过渡)私学的兴起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一大变革。西周灭亡后,以曲阜为中心的鲁国成为中国文化中心,而其表现之一便是私学兴起与儒学创立。当时,鲁国是各诸侯国中较早出现私学的国家,孔子是最著名的私学创办者。孔子提出并实践了一系列思想主张。
    3.孔子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让学生对孔子的生平及成就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材料三 樊迟问仁。子日:“爱人。”——张燕婴译注:《中华经典藏书·论语》,182页,北京:中华书局,2006
    教师翻译并设问: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参考答案: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教师讲述: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并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政治上孔子推崇西周制度,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主张爱护百姓,以道德来教化天下,人民才会心悦诚服。
    材料四 子日: “有教无类。”——张燕婴译注:《中华经典藏书·论语》,247页,北京:中华书局,2006
    教师翻译材料并让学生思考:孔子在教育领域又有哪些主张。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不仅是-位思想家,也是-位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对教育的垄断,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系列教育原则和方法。他在晚年还精心整理编订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巨大贡献。
    (过渡)经过春秋时期的酝酿,到战国时期,人们的思想越加活跃。他们对当时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从而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鼎盛:战国时期
    1.诸子百家
    教师讲述: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而诸侯兼并战争也日益激烈,社会更加动荡不安。随着旧制度进一步崩溃,社会急需一种新的思想和理论来解释和解决新的社会问题,从而确立新的社会制度。
    材料五 战国时代的“士”,是当时知识分子的通称。他们一部分是从奴隶社会的“士”转化来的,一部分是从地主和平民中涌现出来的。他们虽然不是一个阶级,但都必须依附于一定的阶级。他们走公室、跑私门,希望得到统治者的任用。由于他们所投靠的对象不同,或出身经历不同,成了各阶级在思想上的代言人。——朱绍侯、张海鹏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197页,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教师设问: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这些十因为是不同阶级的代言人,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你知道的学派有哪些呢? (参考答案:儒家、墨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兵家、名家、杂家等)
    (过渡)这些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了百家”。在诸了百家中,有一个学派在当时影响非常大,与儒学并称显学,这就是墨家。
    2.墨家
    材料五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李小龙译注:《中华经典藏书墨子》,64页,北京:中华书局, 2007教师翻译材料五:墨子说:用互相关爱、五相谋利的办法来改变它。
    教师讲述:墨子是墨家思想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要求人们互爱互利,“非攻”就是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同时,墨子还提倡“尚贤”,即要选贤任能,反对任人唯亲。他还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墨子的一系列主张反映了小生产者期望过安定生活,反对破坏生产的愿望,所以墨家在当时影响很大,成为与儒家相并立的显学。
    (过渡)墨子曾经学习儒术,但是因为不满其繁琐的礼,所以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是儒家的主要反对派,而这一时期儒家学说又有何发展呢?
    3.儒家
    材料六 今天下之君 ,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万丽华、蓝旭译注:《中华经典藏书·孟子》,154页,北京:中华书局,2006
    教师翻译材料六:当今天下君王如果有爱仁德的,那么,各国诸侯都在为他驱赶百姓。(这位君王)即使不想统一天下,也办不到。.
    教师设问:通过材料分析,孟子的主张是什么? (参考答案:实行“仁政”。)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孟子继承了儒家思想中关于“仁”的说法,同时进行了发展阐述。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材料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安小兰译注:《中华经典藏书·荀子》,20页,北京:中华书局,2007
    教师翻译材料七:所以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
    教师讲述: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另.位代表人物,他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因此他要求利用“礼”来划分人的地位,约束人的行为。这时同学们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过渡)荀子有一-位弟子韩非子,虽然师从荀子,但是却突破儒家思想,吸收法家思想,成为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4.法家
    材料八明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人主之公义也。——韩非子:《韩非子》,183~184页,北京:中华书局,2010教师翻译材料八:英明君主的治国原则,定明确公私的区分,彰明法制,抛弃不符合法制的私人恩惠。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这是君主的公义。
    教师讲述:我们知道,荀子是主张“礼治”的,而“礼治”进-一步的发展,其实就是“法治”。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韩非的思想主要记载在《韩非子》一书中。郸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过渡)法家主张君主要树立权威,威慑臣民,而道家的主张却正好相反,主张无为而治。那么到了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又有什么发展呢?
    5.道家
    材料九 夫圣人之治也,治外乎?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孙通海译注:《中华经典藏书庄子》,148页,北京:中华书局,2007
    教师翻译材料九:圣人治理天下,难道是用法度来约束人们的外表吗?圣人是先端正自己,而后才会感化他人,任随人们能够做的事情去做就是了。
    教师讲述: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庄了的思想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与老了并称“老庄”。
    (过渡)战国时期除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学派以外,还有兵家、阴阳家、农家等很多.学派,这么多的学派集中在这一时期出现,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6.百家争鸣
    材料十 荀子对儒学的上述改造具有鲜明的援法入儒的特征,从而推动了儒学进步。正因为如此,荀子身为一介硕儒却在黄老之学和法家占主导地位的稷下学宫三为祭酒。——张秉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载《历史研究》,1990年5期
    材料十一 (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许嘉璐主编、安平秋副主编,安平秋分史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史记》(第2册),889页,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教师翻译材料十一:韩非喜欢刑名法术的学说,而其学说根本上源于黄、老之学。
    教师让学生思考:材料十、十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说明各学派之间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究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白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丘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就是我们讲到的“百家争鸣”
    教师总结战国时期“白家争鸣”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内容。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儒家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道家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
    法家
    韩非子
    依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我们教材上只是介绍了战国时期四个学派的思想主张,其实当时社会上还有很多学派,他们之间互相争论、互相影响,从而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化第-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业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人物简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等能力;通过木部分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发端的概况。
    如果单纯讲解战国时期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这样很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本课知识。而通过把各学派思想及人物之问的关系联系起来,把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可推论的过程,可以降低本节课的枯燥性和难以吸收理解的困难,有助于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鼎盛的概况
    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由兴起到繁荣,从春秋术期的老子、孔子,到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争鸣。春秋时期不同学派思想得以发端,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更加丰富多彩,不同学派争鸣达到了空前程度。通过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百家争鸣的盛况。

    拓展深化
    布置作业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学生完成并分组讨论学案上的高考真题和课时训练题,发现并提出问题,小组间互相讲解,教师对易错题或难题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作业布置法
    真题训练有助于学生把握高考方向;分层训练尊重学生差异性,让学生得到发展。

    相关教案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 百家争鸣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 百家争鸣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合作探究,学生自主讲解,内容检测,教师对重要内容再强调,合作探究,知识拓展,总结百家争鸣,课堂板书,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第7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7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