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怀柔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怀柔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第1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怀柔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第2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怀柔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怀柔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怀柔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0小题,共60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钟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秦汉时期,娱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后来,娱乐性的玩耍也叫“游戏”。所以“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
    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有了“故事”,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了剧本。尽管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但是,文学的参与使思想内涵深化了。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它把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表演故事,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
    前些年,流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一是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是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一是中国的梅兰芳体系(或称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简单地说,所谓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所谓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
    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的戏剧表演体系。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
    中国戏曲有古老的传统,通常以公元12世纪左右的杂剧和南戏为戏曲成熟的标志,从那时起,戏曲的艺术传统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到现在已有800余年历史。目前中国戏曲有300多个剧种,剧目数以万计,戏曲工作者数十万人。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如此庞大的艺术队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
    (取材于周华斌《什么是戏曲》)
    材料二
    齐白石说过:“夫作画之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对京剧来说,太似是表演近于生活,虽易于让人看懂,但艺术含量不高。不似则只有形式,无生活依据,让人看了莫名其妙,同样无以感人。
    以美的形式深刻、准确地表现剧中人物的感情和想法,这个标准是比较高的,大概只有名演员才能做到。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演员,如果有相当的天赋和扎实的基本功并认真继承前辈的艺术,虽无自己独特的成就和风格,但对观众也有相当的吸引力,成为说得过去的演员,这也往往是成为名家的必由之路。这样的演员给观众的是初级层次的吸引力。
    此外,京剧尚有未引起广泛注意的最高层次的吸引力,比如京剧大师余叔岩,他留世的《失街亭》中的唱段,唱的是马谡登程后诸葛亮内心活动的独白。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殚精竭虑的蜀汉丞相的思想面貌,不禁使人联想到“出师未捷身先死”,因而很受触动。而对诸葛亮在此剧中所处的特定环境反而倒不很注意了。
    与此类似,我们看梅兰芳的表演,感受最深的是贵妇或淑女端庄秀丽的气质,而剧中人物究竟是《凤还巢》中的程雪娥,还是《奇双会》中的李桂枝,人们可能反倒不以为然了。
    京剧艺术达到最高层次是很难的,只有少数大师级人物能达到这种标准。我们欣赏此种表演,可以抛开剧情和剧中人物,甚至忘记剧中人的姓名和所处的特定条件,只是深刻感受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气质,产生深刻的思想、文化以至世界观的共鸣。说这种表演形神兼备是正确的,但形已退居次要地位,而突出了神,深刻展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这乃是京剧最高层次魅力之所在 。
    为了加深对京剧最高层次魅力的理解,我们举其它艺术的例子,和京剧艺术互相比较和验证。
    让我们来看大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中给予我们的绝不是浣女、明月、松树、石头、流水这几样有形之物。该诗的高明之处是让人读了之后深刻感受到山中的宁静、清爽,生活的安闲自在,让人忘掉了世间的名争利夺,使自己的感情深入自然,找到归宿与寄托。因此我们仔细体味,有形之物的景居于次要地位,它只是作为感受诗中意境的媒介。我们被引入了情,就淡化了景。这和京剧中提到的忘掉剧情、人物是一回事。
    (节选自《魅力无穷话京剧》,有删改)
    1.根据材料一,下列判断 不 符 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在戏剧中,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所以没有剧本就没有戏剧。
    B.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它综合运用诗、歌、舞、乐、技等手段,“故事性”是它与“戏”“百戏”的区别。
    C. 对于“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作者持不赞成态度,认为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
    D. 虽然“戏”字在几千年前就出现了,但作为中国戏曲成熟标志的杂剧和南戏,距今还不到1000年。
    2.根据材料一,“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从表演体系来说,与下列选项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B. 布莱希特体系
    C. 梅兰芳表演体系D. “神形兼备”的戏剧表演体系
    3.结合语境判断,材料二中划线成语的使用 有 误的一项是( )
    A. 莫名其妙B. 必由之路C. 殚精竭虑D. 不以为然
    4.根据材料二,概括“京剧最高层次魅力之所在” 最恰当的一个词是( )
    A. 似与不似B. 形神兼备C. 遗貌取神D. 情感共鸣
    5.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内容,为“京剧”写一段文字介绍。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①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②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③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④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⑤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⑥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取材自汪曾祺同名散文《端午的鸭蛋》)
    6.下列诗句中的端午节习俗,和本文最相符的一项是()
    A.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陈与义《菩萨蛮》)
    B. 粽包分两鬓,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
    C.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 (舒頔《小重山·端午》)
    D.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范成大《鹧鸪天》)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详写放黄烟子,该习俗是高邮独有的,表达驱邪避毒的愿望:成年人用黄烟子熏五毒,孩子则用黄烟子驱老虎。
    B. 第②段“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是因为家乡在他的眼里还有很多美好的地方,不只是鸭蛋闻名。
    C. 第③段写到“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巧妙运用对比反问,意在称颂高邮鸭蛋之好。
    D. 第④⑤两段写到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蛋壳,富有童真童趣,表达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生活的怀念。
    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分析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写家乡端午的风俗,是为下文写鸭蛋作铺垫,表现了作者的故乡情结。
    B. 第②段运用加点虚词“确实”“完全”“实在”,尽显“高邮鸭蛋”独步天下的豪情。
    C. 文章引用袁枚《腌蛋》一文,既表明高邮鸭蛋名气之大,又彰显本文的文化气息。
    D. 第⑥段提到“囊萤”故事,与“鸭蛋壳来装萤火虫”对比,突出后者在照明上更胜一筹。
    9.本文在语言上追求“平淡而有味”,试分析第③段划线句子是如何体现这一创作追求的。
    10.美食和传统节日是文化的两个重要方面。传统美食,无论是作为文化符号的象征,还是作为人与人交流的纽带,都有助于传统节日的传承。请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谈谈美食给你带来的传统节日的体验。(不少于150字)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20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①
    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②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③,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④,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吾与与可诗信往还。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有删改)
    注释:①文与可:文同,字与可,长于画竹。偃竹:仰斜的竹子②子由:苏辙,字子由。③轮扁:古代斫轮的工匠,名扁。④彭城:徐州
    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
    A.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 遗:赠送
    B. 而读书者与之 与:给予
    C. 袜材当萃于子矣 萃:聚集
    D. 废卷而哭失声 废:搁下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而节叶具焉 / 而有万尺之势
    B. 生而有之也 / 与可之教予如此
    C.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 乃见其所欲画者
    D.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 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1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
    A. 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就像兔子出洞鹘鸟就立即扑过去那样,稍微放松就会失掉兔子
    B. 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
    庖丁,是宰牛的,可是(他讲的道理)却为养生的人所采纳
    C.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各地拿着白绢请他作画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找上门来
    D. 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
    从前曹操祭奠桥公文中,有车过坟前就会腹痛的话
    1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说 有 误的一项是( )
    A.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诗、词、文、书、画等诸方面成就斐然。散文著述丰富,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B. “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般认为八尺为一寻,“剑拔十寻”是指笋长成竹后,高数丈,如剑拔出鞘似的。
    C. 苏轼诗中所提到的“箨龙”,是竹笋的别称。在文人的笔下,竹笋还有许多别称,如“竹萌”“竹雏”“竹胎”等。
    D. “记”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描写等,也可用来抒发情怀抱负,也可用来阐述观点。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
    A. 苏子由虽未向文与可学画竹,但他却赞赏文与可的绘画,领悟到文与可在画竹方面所蕴含的高深修养。
    B. 文与可虽然是有名的画家,但他对自己的作品并不看重,甚至把求画者送来请他作画的素绢拿来做袜子。
    C. 文与可写信给苏轼,开玩笑说已经告诉求画者,画墨竹的大师苏轼就在徐州,以后就向已到徐州任职的苏轼求画吧。
    D. 苏轼睹物思人,借用曹操祭桥公的典故,意指自己与文与可情意深厚,读来情思绵长,悲意顿生,更显真情。
    16.翻译下面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①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②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17.文章第一段叙述了文与可画竹的方法和作者在艺术实践中的体会。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其中蕴含的绘画理论。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何草不黄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①?经营②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③?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匪兕匪虎,率④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⑤者狐,率彼幽草。有栈⑥之车,行彼周道。
    注释:①将:出征。②经营:征讨。③矜:通“鳏”。④率:沿着。⑤芃:兽毛蓬松。⑥栈:役车高高的样子。
    1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以一个征人的口吻凄凄惨惨道来,别有一份无奈中的苦楚。
    B. 全诗四章,每章四句,描写行役在外的征夫们艰险辛劳的生活。
    C. 全诗多用反问句式,诉说征夫所过的非人生活,情感表达强烈。
    D. 全诗借景寄情,表达改变命运,像兕、虎、狐那样自由生活的愿望。
    19.下列选项中和例句所用手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A.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B.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C.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D. 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20.采用重章叠唱来抒情达意是《诗经》艺术表达的显著特点。请任选本诗中运用重章叠唱手法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21.五、名篇名句默写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①斩木为兵,_________,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贾谊《过秦论》)
    ②_______,________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李密《陈情表》)
    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_______,_______,方正之不容也。(司马迁《屈原列传》)
    ④“诗言志,歌咏言”。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表达蜀道难行,如履薄冰之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表达诗人知错就改的的决心;杜甫《蜀相》“_______,________”,以饱满深情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
    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22.三、整本书阅读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记·曲礼》)
    ②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颜渊》)
    ③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八佾》)
    ④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为政》)
    (1) 分别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决”“畔”“事”“齐”的含义。
    (2) 综合以上四则材料,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礼”有哪些作用。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3.七、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按要求完成题目
    (1)《论语》中有很多关于“君子”的论述。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之焉,可谓好学也已”……这些都表达了孔子对“君子”的理解。在当代社会,我们对于“君子”,应有所传承,也应有所发展。
    请以“‘君子’今谈”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符合逻辑。不少于 700字。
    (2)请以“春风得意正少年”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 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答案和解析
    1~5.【答案】A、A、D、C、京剧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之一,它把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是一种“形神兼备”的戏剧表演体系,但形已退居次要地位,而突出神,深刻展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这乃是京剧最高层次魅力之所在,(以美的形式深刻、准确地表现剧中人物的感情和想法,是京剧最高层次魅力之所在)。梅兰芳、余叔岩是一代京剧大师。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A.“没有剧本就没有戏剧”错误。原文是说“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原文第4段“简单地说,所谓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红楼梦》的表演体系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最为接近。‌这是因为电视剧通过幕景化的方式模拟现实场景,‌旨在创造生活幻觉,‌这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概念相符。‌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以及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A.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奇怪或不合常理,使人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语境是说京剧表演如果“不似”,就会让人看不懂奥妙,无以感人,使用正确。
    B.必由之路: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比喻事物发展必定要遵循的规律或途径。语境是说要成为名家先要成为“过的去的演员”,使用正确。
    C.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语境指诸葛亮为蜀汉费尽心思,使用正确。
    D.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语境是说梅兰芳的表演侧重人物的精神气质,至于演的是谁人们反倒并不在意,不是不认为正确,成语使用不合语境。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结合“我们欣赏此种表演,可以抛开剧情和剧中人物,甚至忘记剧中人的姓名和所处的特定条件,只是深刻感受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气质,产生深刻的思想、文化以至世界观的共鸣。说这种表演形神兼备是正确的,但形已退居次要地位,而突出了神,深刻展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可知,概括“京剧最高层次魅力之所在”最恰当的一个词是“遗貌取神”。
    故选C。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它把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表演故事,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可知,京剧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之一,它把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
    由“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的戏剧表演体系”可知,是一种“形神兼备的戏剧表演体系;
    由“说这种表演形神兼备是正确的,但形已退居次要地位,而突出了神,深刻展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这乃是京剧最高层次魅力之所在”可知,形已退居次要地位,而突出神,深刻展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这乃是京剧最高层次魅力之所在,(以美的形式深刻,准确地表现剧中人物的感情和想法,是京剧最高层次魅力之所在);
    由“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京剧尚有未引起广泛注意的最高层次的吸引力,比如京剧大师余叔岩他留世的《失街亭》中的唱段,唱的是马谡登程后诸葛亮内心活动的独白”可知,梅兰芳、余叔岩是一代京剧大师。
    6~10.【答案】C、A、D、答案示例:口语的运用为平淡无奇的语言增加别样的的韵味和情志。(“吱——”的运用生动而形象)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仿佛能闻其声,这一声“吱——”,让食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写出了吃咸鸭蛋时的兴奋和快乐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答案示例一:
    美食在传统节日中是文化符号的象征,通过代表性的食物,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来源和含义,有助于文化的传承。比如中国的春节,人们喜欢吃饺子和年糕,这两种食物分别象征着团圆和年年有余,通过吃美食,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愿望。除了美好的象征,美食的传承作用还体现在食物的选择、制作方法、烹饪技巧以及餐桌礼仪等方面。因此,美食作为文化符号,有助于将传统节日的意义代代相传。
    答案示例二:
    传统节日往往也是大家庭团聚的日子,在节日中,家人们通常会克服工作繁忙和地域遥远等种种困难,想办法聚集在一起。这时候,美食就成为家庭成员之间交流和联结的纽带。在共同准备和享用传统美食的过程中,家人们通过交流感受和情感,会进一步加深亲情和友情。此外,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食谱,这些食谱进一步传承了家族的记忆和温情,从而更能感受到节日的温暖和幸福。
    答案示例三:
    美食与传统节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美食作为文化符号的象征,在传统节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文化。通过美食的选择和制作,人们在传统节日中实现家庭团聚、社交活动和味觉体验的愉悦,从而增强了节日的意义和文化魅力。在今后的传统节日中,让我们更加重视美食的价值,并通过美食来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温情和乐趣。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提到的端午习俗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A.描述了粽子的边角分明,用彩丝缠绕打结,既精美又结实。
    B.描写了包粽子,插艾蒿的习俗。
    C.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和本文回忆小时候过端午“系百索子”的场景相符。
    D.端午节前后,人们会使用蕉叶来纪念和庆祝千春的诞辰。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该习俗是高邮独有的”错误,结合“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可知,别的地方也可能有这习俗。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突出后者在照明上更胜一筹”错误,结合“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可知,作者说“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表现的是童真童趣。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
    画线句写吃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句子中使用了一个口语词“吱”,这是一个拟声词,描写的是用筷子头扎咸鸭蛋时,里面的红油冒出来的声音。本来吃咸鸭蛋主要是看红油的颜色,加上这个拟声词,让吃的过程不仅有了颜色,还有了声音。鸭蛋最好吃的部分正是这些红油,如此就把吃咸鸭蛋的过程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可观可闻,富有情趣,写出了吃咸鸭蛋时的兴奋和快乐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口语的运用为平淡无奇的语言增加别样的的韵味和情志。
    5.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题干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传统美食”,二是“传统节日”,选择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超出这个范围。
    题干要求“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谈谈美食给你带来的传统节日的体验”,关于“角度”,题干也有提示,如说“传统美食”既是文化符号,也是人与人交流的纽带,有助于传统节日的传承。考生也可以有其他角度。
    比如春节吃饺子,我国北方地区春节必吃饺子,寓意团圆祥和。全家老小聚在一起,和面的和面,拌馅的拌馅,围在桌边包饺子,边捏边逗,共话新年,其乐融融。吃饺子既能够让家人享受天伦之乐,而且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历史悠久,‌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但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在山东滕州薛国故城出土的春秋时期文物中,‌发现了状似水饺的食物,‌这表明至少在那个时代,‌饺子已经存在。‌饺子的烹饪方法多样,‌包括煮、‌蒸、‌煎、‌烤等,‌自宋代开始,‌就有了冬至日吃饺子的习俗,‌而自明朝以来,‌正月初一吃饺子的习俗也逐渐流行。‌饺子的名称虽然在汉代就有了形制,‌但最早出现在宋代,‌当时称为“角子”。‌出土的文物证明,‌保留的最古老的饺子实物是大约1500年前唐朝初年的饺子遗存,‌这表明在唐代饺子已经非常流行。‌
    具体写此题时,可以先分条概括由美食带来的传统节日的体验,然后再用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11~17.【答案】B、A、A、D、B、①我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却明白这样做的原因。
    ②士大夫把他的话当成话柄来传。
    、①画竹必须先作细致观察,先成竹在胸,然后根据捕捉到的形象一气画成,这样才能画出竹子的神韵。(尊重生活,师法自然。重视创作灵感的捕捉和整体形象的把握,追求神似)
    ②在创作过程中,要做到心手相应,既“得其意”而又“得其法”,必须勤学苦练才有可能达到。(认识和行动要统一,理解道理和实际操作要一致,要重视实践,不断积累经验)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子由写了《墨竹赋》赠给与可。
    B.与:运用。句意:可是(他的经验)却被读书人所运用。
    C.句意:这回袜子材料应当集中到你那里了。
    D.句意:便停止了晾书,失声痛哭起来。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可是、却。句意:可是却节、叶俱全。/却有万尺的气势。
    B.之:代词,指节、叶;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句意:从来都是有节有叶的。/这是与可教给我的。
    C.乃:连词,却;连词,就。句意:可是现在的人画竹时,却是一节一节的接起来。/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画的竹子了。
    D.以:介词,把;连词,表顺承。句意:于是把他所画的《筼筜谷偃竹》赠给了我。/可以看出我和与可之间的亲密、深厚的情谊也像这样。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逝:错过。句意:像兔子刚蹿起来,鹘就猛扑下去,稍有一点放松就错过去了。
    故选A。
    4.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议论性”错,应该是散文文体,以记叙、描写为主。
    故选D。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甚至把求画者送来请他作画的素绢拿来做袜子”理解错误,文与可说要把素绢用来做袜子,只是一句厌烦时说的戏语,并未付诸行动。
    故选B。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然”,这样;“而”,但;“识”,清楚,明白;“所以”,……的原因。
    ②“之”,代词,他的话;“以为”,把……当作;“口实”,话柄。
    7.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可知,画竹必须先作细致观察,先成竹在胸,然后根据捕捉到的形象一气画成,这样才能画出竹子的神韵。(尊重生活,师法自然。重视创作灵感的捕捉和整体形象的把握,追求神似。)
    由“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可知,在创作过程中,要做到心手相应,既“得其意”而又“得其法”,必须勤学苦练才有可能达到。(认识和行动要统一,理解道理和实际操作要一致,要重视实践,不断积累经验。)
    参考译文: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苏轼
    竹子刚生时,只是一寸长的嫩芽,可是却节、叶俱全。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长到挺直的几丈高的巨竹,从来都是有节有叶的。可是现在的人画竹时,却是一节一节的接起来,一叶一叶地堆上去,这样做哪里还有竹子呢?所以说画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着笔凝神而视,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画的竹子了。这时快速地跟着自己的所见去画,去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刚蹿起来,鹘就猛扑下去,稍有一点放松就错过去了。这是与可教给我的。我不能做到,但心里却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应该这样做,却不能做到,认识和行动不统一,理解道理和实际操作不能一致,这都是学习不够的毛病。所以,常常是对事情心里了解而不能熟练地去做,平时自以为很清楚,但事到临头却忽然不明白了,难道只有画竹才是如此吗!子由写了《墨竹赋》赠给与可,说:“庖丁,是宰牛的,可是(他讲的道理)却为养生的人所采纳;轮扁,是制造车轮的,可是(他的经验)却被读书人所运用。现在,您在画竹上所寄托的思想情感,我以为是有道者的认识,难道不是吗?”子由从来不画画,所以,只知道大致的意思而已。而像我呢,不只是理解与可的绘画理论,还学得了他的绘画方法。
    起初,与可对自己的墨竹画并不看重。各地拿着丝绢前来求画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地找上门来。与可很厌烦,把丝绢抛在地上骂道:“我要拿这些丝绢去做袜子!”士大夫把他的话当成话柄来传。后来,与可自洋州回京师,我去徐州任知州,与可写信跟我说:“我近来告诉士大夫们说:我们墨竹画派近在彭城,你们可以去那里求画。这回袜子材料应当集中到你那里了。”我和与可诗歌书信往来。于是把他所画的《筼筜谷偃竹》赠给了我,说:“这竹子只不过数尺,却有万尺的气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曾经让我作《洋州三十咏》诗,《筼筜谷》就是其中的一首。我的诗说:“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那天正和他的妻子在谷中游赏,烧笋当晚饭吃,打开信封看到诗,禁不住大笑,把嘴里的饭喷了满桌子。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死于陈州。那一年的七月七日,我在湖州晾书画,见到这幅墨竹图,便停止了晾书,失声痛哭起来。以前曹操祭奠桥公文中,有车过坟前就会腹痛的话,而我也记载下来过去和与可开玩笑的话,可以看出我和与可之间的亲密、深厚的情谊也像这样。
    18~20.【答案】D、A、示例一:
    诗歌前两章连用了五个“何……不……”反问句,描写了行役在外的征夫艰险辛劳的生活,(或翻译)五个“何”字句的责问喷发而出,既是一种强烈的抗议,又是一种愤怒的揭露。(反复吟唱,表达出强烈的悲愤谴责之情)
    示例二:
    三、四两章“率彼旷野”“率彼幽草”运用相同的句式。将征夫如同野兽般的行役生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或翻译)相同句式重复中又有变化,给人强劲的节奏感,读后令人无比沉痛。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借景寄情”错,“何草不黄?”“何草不玄?”并非写景,而是比兴手法;“表达改变命运,像兕、虎、狐那样自由生活的愿望”错,“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是说统治者不把他们当人看,而是视他们如野牛、老虎、狐狸那样的野兽,他们像禽兽般在被驱赶,身受非人的待遇。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例句出自《卫风•氓》,是采用比兴手法,以桑叶鲜嫩,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引出对女子的劝诫,劝说女子不要与男子沉迷于爱情。
    A.比兴手法。以“何草不黄”引出“何日不行?”,以草的变化引出征人无日不在行役之中,这是“兴”;以草之枯黄比征夫的憔悴不堪,这是“比”。
    B.比的手法。以兕、虎、处于旷野,比喻征夫的非人生活。
    C.比的手法。以野地狐狸往来出没于深草丛来比喻征人出没于草丛的行军生活。
    D.没有运用手法。写役车载着征人驰行在那大路中。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重章叠唱,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本诗中运用重章叠唱手法的是“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何草不玄?”“何人不矜?”,这五个“何……不……”的反问句,写征人无日不在行役之中,似乎“经营四方”已是征夫的宿定命运,既然草木注定要黄、要玄,那么征人也就注定要走下去。描写了行役在外的征夫艰险辛劳的生活。
    “何”字带有责问语气,草木黄了又绿,征人也始终在行役中不能停歇。统治者丝毫没有想到:草黄草玄乃物之必然本性,而人却不是为行役而生于世,人非草木,当不能以草木视之。五个“何”字既是抗议,也是揭露。
    重章叠唱手法还有“率彼旷野”“率彼幽草”,“率彼”意思是“沿着那”,“率彼旷野”是说野牛、老虎走在旷野中,狐狸行走在深草中,而征人不是野兽,也像它们一样在旷野、草丛中出没。两个相似的句子将征夫如同野兽般的行役生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
    “旷野”“幽草”在重复中有变化,重复增加节奏感,变化让人不感觉单调,但把人与野兽放在一起写,令人对征人的困难产生深深地同情。
    21.【答案】揭竿为旗赢粮而景从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以手抚膺坐长叹悟已往之不谏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竿”“赢”“峻”“逋”“谄”“膺”“已”“频烦”等。
    22.【答案】【小题1】
    决:判断。
    畔:通“叛”,背叛,违背。
    事:侍奉。
    齐:约束
    【小题2】
    ①对普通人:确定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断定疑难事情的做法是否恰当;分辨尊卑地位的同异;明辨是非对错。
    ②对君子:规范约束个人的行为。
    ③对君主:根据礼制去役使大臣;用礼制去同化引导百姓。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决:判断。句意:判断嫌疑之事。
    畔:通“叛”,背叛,违背。句意:也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
    事:侍奉。句意:臣子侍奉君主。
    齐:约束。句意:用刑罚来约束百姓。
    2.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内容、观点的把握能力。
    首先,“礼”能明确人际关系。如材料一中提到“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它能够确定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分辨疑惑难辨之事,区分事物的相同与不同,辨明是非对错,让人在社会交往中清晰自己的位置和行为准则。
    其次,“礼”能约束个人行为。材料二中“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说明君子广泛学习文化知识,并用礼来约束自己,就能够不偏离正道。这表明礼可以规范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使其符合道德和社会规范。
    再者,“礼”能规范君臣关系。材料三中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强调了君主应以礼对待臣子,臣子应以忠诚侍奉君主,礼为君臣之间的相处提供了恰当的方式和准则,有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君臣关系。
    最后,“礼”能引导民众。材料四中“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以道德引导百能够自我检点。这说明礼能够培养民众的道德意识和羞耻心,使他们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实现社会的良好治理。
    参考译文:
    ①礼,是用来确定亲疏关系,判断嫌疑之事,区别相同与不同,辨明是非对错的。
    ②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典籍,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
    ③鲁定公问:“君主役使臣子,臣子侍奉君主,应该怎么做?”孔子回答说:“君主按照礼来役使臣子,臣子用忠心来侍奉君主。”
    ④孔子说:“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刑罚来整顿百姓,百姓能免于犯罪,但没有羞耻心;用道德来引导百姓,用礼来整顿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心而且能自我检点。”
    23.【答案】(1)例文:
    “君子”今谈
    君子是狂风中坚挺的翠竹;君子是暴雪下绽放的梅花;君子是沙漠里屹立的骆驼。自古,君子便备受推崇。在当下,君子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让我们争做谦谦君子,并赋予其新的含义。
    何为君子?君子就是品德高尚的人,不因于一己私欲,而处处为他人着想。君子有着不同于世俗的节操,即使身处乱世,自身也如尘世中的一缕清流,不获世俗之滋垢。这样的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争做君子,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君子往往拥有明确的理想抱负且志向高远。古代仁人志士,将自身理想与国家紧密相连,是为真正的君子。且看抗金名将岳飞,幼年即立下“精忠报国”之志,一生征战疆场,收复失地;且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心系家国,视死如归;且看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推行变法,至死不渝。他们心系国家,即便未取得最终胜利,但足以名垂青史。为他人,为国家,正是君子的崇高精神所在,此类人生才更有意义。时至今日,这种精神亦应我辈所推崇。
    君子更为当代民族乃至国家之所需。回望历史,深为人们所敬仰的君子英雄,必定是国之栋梁。放眼今朝,君子精神品质理应继续发扬。舍弃美国优渥条件,毅然回国投身原子弹研发的钱学森;远离繁华都市,奔赴贫困山区,致力祖国脱贫攻坚战的黄文秀;躬耕原野,潜心科研,胸怀“禾下乘凉梦”,解决十几亿中国人温饱问题的袁隆平,他们都是真君子,堪称时代楷模,更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放眼当下,中国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非常需要引领国民风俗趋于善的君子,来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今物质飞速发展,部分人过分追求物质,从而淡漠了精神层面,“君子”这个词语好像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殊不知,当今社会离不开君子,我们更应重视与葆有君子精神,“最美教师”,“最美工人”等一系列模范的评选,都是肯定君子,引导人们争做君子的最好明证。同时,我们也不应死守古代儒家的那一套,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彼此之间,不必苛守礼法,对他人真诚相待,于危难之时施以援手。心系社会国家,敢于有所作为,努力成长为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
    愿当今社会上君子越来越多,民风向善。
    ​​​​​​​
    (2)略
    【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材料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论述和理解。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是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能包容他人,小人则心胸狭窄,患得患失,爱斤斤计较,这一句强调君子的心胸广阔,行为磊落。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懂得的是道义,而小人懂得的是利益,这句话强调君子对道义的看重,对利益的轻视。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这句话强调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之焉,可谓好学也已:意思是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这句话强调,君子安贫乐道,谨言慎行,追求智慧、道德修养,赋予自己生命意义。综上,“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人格的象征。
    材料第二层结合当今社会现实,提出对“君子”当有所传承和发展。材料要求以“‘君子’今谈”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这句话提醒我们注意,“君子’今谈”之“今”是议论的重点或者叫做落脚点,也就是当着重论述当代我们对“君子”的看法,所以当重点论述“君子”内涵在当今的发展。
    行文构思上,可思考“君子”在当今时代,应当赋予怎样的时代内涵。比如,当代君子当有心怀天下的广阔胸襟;当是和蔼的、服务于社会的;当能把握时代机遇,做时代弄潮儿;当有舍我其谁、积极进取的自信等。也可以思考,要如何养成“当今之君子”,如:想成为当今之君子,应从古代先贤中汲取力量;当今君子者,必以与人为善为要;当今君子者,必以担当时代责任为重。最后总结,当今时代,正于风云变幻之际。我们,以中国青年之姿,应培育自身修养,坚持与人为善,立志肩负时代重任,昂首向前,做当世之君子,扬吾辈中国青年之君子风采!
    立意:
    1.君子是怀有宏大抱负、道德理想和人文情怀的人。
    2.君子之风,重义轻利。
    3.君子要有进取之心,不断充实、涵养、提升自己。
    ​​​​​​​
    【详解】(2)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全命题类作文题。
    材料所给定的“春风得意正少年”这一标题,饱含着青春的活力和朝气,寓意着在春风的吹拂下,少年们正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审题时,我们需抓住“春风得意”与“少年”两个关键词,前者既可以指少年身处的春光明媚、春风拂面的美好场景,也可以取其抽象意义——代表着春天的温暖与希望。后者的“少年”则指文章的主人公应是少年身份,或者具备年轻与活力这一青春气息的人儿。
    试题要求写作记叙文。在立意上,考生可以从少年的成长、梦想与奋斗等角度切入,展现少年们在春风的沐浴下,怀揣梦想,勇往直前。选材时,可以选取个人或群体在春天里的成长故事,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追求学业进步、实现个人梦想等,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体现“春风得意”的主题。构思上,可以采用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先以生动的笔触描绘春天的美景,营造出温暖、充满希望的氛围;再叙述少年们在这个季节里的成长经历,展现他们的风采;最后,通过抒情表达,升华主题,强调春天与少年精神的契合,以及春天给予少年的希望和力量,展现春天与少年精神的完美结合,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主题思想。
    立意:
    1.春风得意,少年意气。(叙述自己参加春季自主招生取得好成绩的经历)
    2.少年如春风,予人以温暖。(叙述自己五一节参加志愿活动的经历)
    3.春风吹拂,少年迎面走来。(叙述自己看见一群少年志气昂扬参加远足活动的感受)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阅读,整本书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怀柔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北京市怀柔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本大题共9小题,共37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怀柔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北京市怀柔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姓名和考号, 本文开头提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