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共9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明确旋转的含义,感悟它的特征和性质。会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3.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教学难点:感悟旋转的特征及性质。教学分析本课设计了两个例题,分别是先研究旋转的三要素,再研究旋转的特征,在教学时运用了动手操作的方法,降低了学习难度,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这项基本技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在环节的构建上力求简洁有效。比如课的引入,直接唤起学生对旋转现象的感性认识,然后顺势揭示课题;在新知展开部分,学生明确旋转含义后,就把学生“推下水”----尝试找出旋转的三要素和三角形旋转的特征,而练习的设计力求紧扣教学重点、难点,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采用边学边练的学习方式,分析学生出现的错例,辨析判断题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形成技能,为后面的画图形奠定基础。整节课坚持“先试后讲”,扎实有效地组织教学,力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两腰长为3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方格纸教学过程:一、智慧引入师:听《大风车》儿歌,老师想到了一幅画面,猜猜看是什么?生:旋转的大风车。师:你猜得真准也!老师找了几个场景,有什么旋转现象?生1:房顶上的风车。(师提示:动起来时才有旋转)生2:小区或者停车场的道闸有车出入时车杆会旋转起来。生3:小女孩乘坐秋千,秋千会旋转。师: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吗?生1:教室里旋转的电扇。生2:运动起来的车轮。生3:运动起来的摩天轮。生4:钟面上的指针。师:看来在生活中随处都存在旋转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图形运动中的旋转现象。(老师板书:旋转)[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调研,从学生的问题入手,选取学生熟悉的但又有争议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类的素材,特别是选取旋转角度不是360°的实例,如:道闸,秋千等,丰富学生的认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探讨。对于道闸和秋千,学生有明显的争议,以此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探究的欲望。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是学生第一次正式了解,老师以钟面和风车为例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物体的旋转是有方向的。这个环节帮助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找到“概念原型”,经历“日常数学”上升到“学校数学”,这样建立的概念会更科学、更深刻、也更亲切。]二、任务导学1、展开探究,认识三要素自学 (一)拨一拨:让你的指针做旋转运动,举例说说你的指针是怎么旋转的?想一想:要准确描述旋转现象需要说清楚什么?填一填:完成数学书83页例1。师:请按照自学提示(一)完成自学。(课件出示)。学生自学,教师应注意巡视指导,重点引导学生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小组交流后小组展示。活动促学+互动研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钟表的指针是绕着中心旋转的。生2:我们还认为旋转是有一定的方向的,这样转是顺时针旋转(手势演示)。还可以这样转,是逆时针旋转。(老师板书:方向:顺时针、逆时针)师:大家一起用手势表示顺时针旋转是怎样的?逆时针呢?生3:我们还发现旋转时角度也不一样,请大家看(钟面演示指针从12转到1),刚才指针就旋转了30°。生4:我知道钟面一圈是360度,有12各大格,就是用360除以12,就算出一大格是30度。有几大个就乘30就可以算出旋转了多少度。(板书:度)师:你真会观察。大家还有补充么?生5:我觉得中间的点有固定作用。师:说得很对,所以我们把它叫做旋转的定点,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板书:点)师:你觉得怎样才能完整地描述指针是怎么旋转的呢?生6:如果指针从3走到5,就是指针绕点O顺时针旋转60°。(用手中的钟面拨一拨验证)师:旋转的时候,不仅要介绍方向、旋转的度数,还要说明是绕哪个点旋转的。这是旋转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师:会介绍,还要会想象。请大家把钟面收起来,让我们听听下一个小组介绍下面的钟面怎么旋转的?生7:指针从“1”到“ 3 ”,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生8:指针从“3”到“ 6 ”,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生9:指针从“6”到“ 12”,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设计意图:从钟表指针的旋转实例切入教学,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自然使用“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这种描述性语言,明确了旋转的三要素,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定位,因为学生的抽象思维需要具体形象思维和生活经验给予支撑。]2、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旋转的特征自学例2:进一步认识旋转的特征将三角形固定在方格纸上,绕O点顺时针旋转90°。观察三角尺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有什么发现?学生自学时,教师应注意巡视指导,重点引导学生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生1:我们小组发现三角形OA边绕O点顺时针旋转90°之后到这里来了(在实物投影上边演示边介绍),我们发现点A也就到这里来了。可以把这点记作A`,A`和A就好比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师:确定点A`是在这里吗?生2:确定,因为OA边是两格长,旋转之后和原来一样长。所以点A`在这里。大家同意吗?(同意,掌声)生3:我们还发现OB边也绕O点顺时针旋转90°,B`在这里。师:还有其他的发现吗?生4:我们发现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变。还是这个样子,只是位置不一样了。生5:三角形的面积,也就是大小也没有变。师:孩子们真会观察。(课件演示旋转过程)老师再次演示一遍,大家仔细观察,验证一下是不是如刚在小组同学说的那样,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孩子们纷纷点头)师:如果我继续将三角形按如此规律旋转三次,会得到怎样的图案呢?生:(兴奋)大风车师:真的是大风车。一起看题: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 )°。[设计意图:在方格纸上画图,是一种特殊的操作活动,它在图形变换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学会画图是学生必须达成的学习目标,同时它又是反映学生是否理解相关概念,掌握有关特征的表现形式和检测手段。这里老师设计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之前,让学生先动手“转” ,看清楚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在讨论有什么特征,由此可以为后面的画一画奠定画图基础。三、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课堂都表现非常棒,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孩子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谈本次课的收获: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四、学力延伸师:让我们在欣赏由图形的旋转产生的美丽图案中结束今天的数学课。希望大家也能学以致用设计出更美丽的图案。[设计意图:学习图形的运动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学生能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在感受旋转的应用的阶段,老师借助信息技术动态呈现一些美丽图形旋转后形成的美丽图案,以及团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从变换的角度去欣赏,感受其中蕴含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注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识别不同的基本图形发生了怎样的变换之后,形成了一个漂亮的图案,体会图形旋转的美妙,同时也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后面利用图形变换自己设计制作图案做了孕伏。]板书设计:旋 转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30度。逆时针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图形的旋转是在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它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内容,通过简单图形的变换操作,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增强,同时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能力。本课设计了两个例题,分别是先研究旋转的三要素,再研究旋转的特征,在教学时运用了动手操作的方法,降低了学习难度,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这项基本技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在环节的构建上力求简洁有效。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感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一、回归生活本原——再现生活场景,感受数学魅力旋转现象在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借助“钟面上时针转动”、“风扇叶转动”、 “风车转动”等生活现象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及其基本特征。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来打动学生,让学生感到数学好玩,以提高他们的兴趣水平,使之更持久、更强烈。为了让学生能初步体验图形旋转的三个关键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再次利用生活中收费站道口的转杆运动场景,让学生观察“打开”、“关闭”转杆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在丰富的生活经验背景支撑下,进行了充分的比较和发现。二、预留教学空间——亲历操作体验,激起思维火花在“操作——验证”这样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图形旋转的方法和关键点。为了突破学生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这个难点,我先让学生想象一下旋转后的三角形会在什么位置,再拿出三角形纸片转一转,摆一摆,验证一下自己的自己摆的位置和想象的位置是否一致,然后在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为后面整个图形的旋转作好铺垫。在教学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时,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比较、操作、分析、推理、交流、反馈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新知,从而理解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即平面图形在旋转的过程中,形状、大小、位置都没有变化,对应点、对应线段的旋转方向是相同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是相等的,对应线段之间的夹角度数是相同的。三、智慧延伸——体验策略优化,感受应用价值教学图形的旋转画图以后,告诉学生图形的旋转在我们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几次旋转后,会变成一幅优美的图案,,进而启发学生运用知识自己设计一朵美丽的小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开启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本课结束在音乐声中展示了几幅优美的图案,充分感受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不足之处:1、教师激励性语言不够丰富,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教学旋转的特征这一环节时,我是否可以考虑让孩子们准备一些其他的图形再旋转一下。同时这个环节的教学老师有点啰嗦,导致时间有点浪费,后面练习时间不够。3、在教学旋转的特征这一环节时,节奏应该再慢一些,因为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